個人資料
正文

讀 柳宗元傳 七絕四首

(2020-11-17 04:35:37) 下一個

讀 柳宗元傳 七絕四首

其一 貶官

莫嗟成敗論良賢,逆境能強案自翻。
倘若當時君不貶,後人誰識柳宗元?

其二 羅池廟

賣身奴婢恨家貧,骨肉分離世上親。
刺史新頒團聚令,羅池廟裏柳如神。

其三 換官

絕域蠻方地盡頭,八旬老母令兒憂。
世間自有真情在,要用柳州更播州。

其四 托後

為官清正十多年,靈柩還鄉歎缺錢。
長子不過三四歲,詩文漫卷未成編。

【筆記】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省永濟市)人。公元773年出生於京城長安,819年客死於柳州,享年47歲。因為他是河東人,所以也稱柳河東或柳柳州。

舊唐書記載:“宗元少聰警絕眾,尤精西漢詩騷,下筆構思,與古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貝。當時流輩鹹推之”。 794年(21歲)登進士第。然後在禦史台、尚書省做官。

805年九月,因得罪權貴,被貶為邵州刺史,上任途中加貶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馬 (世稱二王八司馬事件,劉禹錫亦是其中一司馬),時年三十三歲。

在永州一呆就是十年。在這期間,他努力讀書,寫作,寫出了不少動人心弦的文章和詩篇。史說:“覽之者為之淒惻。”

十年後,按官例移為柳州刺史。當時朗州司馬劉禹錫調任播州刺史,詔令下達,柳宗元流著淚說:“禹錫老母八十歲了,他要去蠻荒之地當刺史,那裏是西南邊疆,萬裏之遙,老母親隨行是經不起折騰的。假如老母不隨行,母子這一別,就可能是永別。我是禹錫的好友,怎忍心看到他這樣?” 就寫了奏章,懇請聖上將柳州刺史授與劉禹錫,自己前去播州,並表示即使因此再度獲罪,死也無憾。後來任宰相的裴度也為之求情,劉禹錫終於改任連州。

韓愈在 柳子厚墓誌銘裏,讚揚此事說:士窮時才看得出其節義. 現在一些街坊酒肉朋友,你好我好,吃喝玩樂,誓以生死,絕不相負,簡直象真的一樣可信。一旦遇到小小的利害衝突,便翻臉不認人,朋友之間落下石,這樣的人,到處都是。這些人禽獸和野蠻人都不如,卻還自以為得計。比較一下子厚的高風亮節,慚愧吧。

柳州當地風俗,借錢用子女做抵押,過期不還子女就沒入錢主做奴婢。子厚為此替借債人想法,讓他們把子女贖了回來;那些特別窮困沒有能力贖回的,就讓債主記下子女當傭工的工錢,到應得的工錢足夠抵消債務時,就讓債主歸還被抵押的人質。這個辦法被推廣到別的州縣,免除奴婢身分回家的近千人。後來韓愈在袁州做刺史時,也用同樣的方法解救了很多窮人家的孩子。

因為為官清廉,柳州又是荒涼之州,所以柳宗元去世時家境很是淒涼,窮困潦倒,家裏人無力把他的靈柩運送回老家。還是其上司觀察使裴行立,出錢主持喪事並護送靈柩及其妻兒返回京師,當時人們無不讚賞裴行立的義舉。

柳宗元留下二子二女。長子周六僅四歲,次子周七是遺腹子。兩個女兒,也未成人。可以想象,他走的時候是多麽放心不下。他在柳州的時候,家裏人隻有表弟盧遵在身邊,都是他一手經辦喪事,回家後幫助撫養孩子。

當時劉禹錫扶母喪回故鄉經過衡陽,柳宗元曾約好到時候親去衡陽吊唁。劉禹錫到達衡陽時,聽報說柳州的人到了,還以為是柳宗元赴約來吊唁,卻不知是柳宗元去世的噩耗。把劉禹錫驚的跳起來大哭。給劉禹錫的遺書曰:“我不幸卒以謫死,以遺草累故人”,言辭淒慘。柳宗元把所有作品留給劉禹錫,希望他整理編輯成冊,還希望劉禹錫能撫養周六。又請劉禹錫通知各處好友,並告訴劉請韓愈寫墓誌銘。

他所有的囑托,他的朋友都一一完成。劉禹錫把周六視同自己的親生兒子一般,把柳宗元的著作整理成集,傳於世。

柳宗元逝世後,柳州人為了紀念他,在羅池畔修建了一座柳侯祠,並且在祠後建了衣冠塚,把他當成神來崇拜。現在柳州市有柳宗元紀念館,內有羅池廟。湖南永州市也有柳子廟和紀念館。

後代的人把柳宗元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和韓愈並稱“韓柳”,與韓愈,歐陽修和蘇軾並稱“千古文章四大家”。我上中學的時候,課本裏學過柳宗元的”捕蛇者說”,“封建論”等文章。現在小孩都會背他的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韓愈在墓誌銘裏這樣說:子厚以前年輕時,勇於作人,不愛惜羽毛,認為功業可立就,所以受到牽連而被貶。貶後,又無相知有氣力得位者拉一把,因此死在窮鄉僻壤。但是如果貶斥時間短,窮困的處境未達到極點,其文學辭章,必不能下夠功夫,因此無疑問不會像現在這樣流傳於後世。雖使子厚得所願,一時間當了將軍,當了宰相,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別的人。

我看是這樣的,如果老天爺多給子厚二十幾年壽命,像他的好友劉禹錫那樣長壽,說不定即能文章傳千古, 又能功名上淩煙。可惜世上罕有兩全之事,祗令文字傳青簡,不使功名上景鍾(柳宗元 哭呂衡州詩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