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鯨是一種可愛的動物,它們性情溫順,具有標誌性的“微笑”。它們在水中動作柔韌優雅,而且善於交流,被認為是極有魅力的動物,在北美、歐洲、亞洲的水族館中常常可以見到。
白鯨的分布海域(Wikipedia)
白鯨分布於北冰洋周圍的許多海域,它們的棲息範圍包括美國阿拉斯加、俄國最東北的楚科奇半島、格陵蘭及加拿大北部地區沿海一帶。在阿拉斯加,如果從安哥雷奇驅車前往南部港市西沃德,你肯定不會錯過濱海大道旁邊的白鯨角。在那裏,你可以看到一條條白鯨悠閑地暢遊在海灣裏,它們不時從水中抬出頭來,露出乳白色的身體,接著,呼吸噴水,最後又鑽入水中。
白鯨的遊速較慢,但可以潛入水下700米深,主要食物是三文魚等魚類。據估計,現在全球白鯨種群數量約為20萬頭。它們是遷徙性動物,大多數群體在冬季生活在北極冰蓋附近;當海冰在夏季融化時,它們會遷移到較溫暖的河口和海灣。
白鯨(Beluga)水下攝影,來自美國冰川國家公園影集
北美和俄羅斯的原住民捕獵白鯨已有幾百年曆史。多年來白鯨的捕獵不受國際捕鯨委員會的控製,各國在不同年份製定了自己的法規。雖然阿拉斯加和加拿大海域的白鯨的種群沒有明顯變化,俄羅斯和格陵蘭島都出現了大幅下降。2008年,白鯨被列入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狀態為“近危”。
關於白鯨,這裏有一個發生在俄羅斯(當時的蘇聯)的相當戲劇性的故事。1984年12月下旬,一名獵人偶然發現了一大群約三千頭白鯨,被困在楚科奇半島的森亞文海峽的冰凍水域中。這些白鯨正絕望地聚集在海峽中一小片開闊的水域裏,拚命掙紮。
他最初的反應是喜悅,因為白鯨是當地重要的食物來源,也是他主要的捕獵對象。但當獵人和漁民們聚集到現場時,他們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於是向有關部門報告。
鯨群的困境很快被各地報紙報道。直升機和專家被派往現場勘察,附近的居民帶來了冷凍魚來喂養大量的白鯨,使它們得以生存。
這些白鯨顯然是因為追逐一大群鱈魚而進入了塞尼亞溫海峽,這個海峽將阿拉卡姆切琴島與蘇聯最東北角的楚科奇半島隔開,距離阿拉斯加大陸僅約200公裏。但一陣強風刮起,將厚達4米的冰塊擠進了狹窄的海峽,隻留下一些小小的開闊水域供白鯨群浮出水麵呼吸。盡管白鯨非常適應北方海域,並能破開薄冰呼吸,但這些白鯨發現自己周圍的冰太厚,無法衝破,而且冰層廣闊,遠遠超過了它們從冰的下麵一口氣遊出去的距離。
1985年2月初,當局緊急調派當時全俄羅斯功率最大的荷蘭造破冰船“莫斯科”號,要求它破開一條通道,解救被困的白鯨。“莫斯科”號在嚴寒中與時間賽跑,趕在白鯨耗盡氧氣或食物之前抵達現場。然而冰層實在太厚,船長科瓦連科認為在這種情況下進行操作十分危險,於是下令撤退。
不久白鯨開始死亡,情況變得更加緊急,“莫斯科”號又一次被招喚。這一次它加滿燃料,在飛機的引導下衝入冰層,幾天後,終於抵達了鯨群所在的位置。
接下來的難題是讓虛弱的鯨群緊跟著巨大而轟鳴的破冰船,在冰層再次合攏之前遊向大海。沒人知道可用什麽‘語言’來與白鯨交流,整個行動是一次真正的實驗。
起初,白鯨群隻是在“莫斯科”號開出的水域裏靜靜休息、進食、恢複體力。但後來它們變得活躍起來,嬉戲、尖叫、噴水。然而它們就是不肯進入破冰船開出的水道。
幾天後,白鯨群對這艘船和螺旋槳的恐懼逐漸減少,破冰船也可以在鯨群之間來回穿梭。最後,有人想起了海豚喜歡音樂的傳說。於是,音樂聲開始從頂層甲板傾瀉而下。流行樂、軍樂、古典,所有這些船員們都嚐試了。船員們發現古典樂最合白鯨的胃口,鯨群開始慢慢跟隨他們這艘船了。
科瓦連科船長通過無線電向總部匯報:我們的辦法是這樣的:把船開進冰層,辟出一條通道,然後播放音樂,等著鯨群。白鯨開始‘理解’我們的意圖了,向我們靠攏。我們不斷重複這個過程,而白鯨一直跟著我們。就這樣,破冰船帶著鯨群一公裏一公裏地向前航行。
隨著時間的推移,鯨魚們完全適應了這艘船。“它們開始主動靠近,從四麵八方圍住船身,像溜冰場上的孩子一樣歡樂跳躍。”
2月下旬,破冰船終於將鯨群帶進了公海,兩千多頭白鯨就這樣得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