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鐵軌,遇見歐洲 (1)
13國35城,一場充滿收獲的旅程
2024年歲末2025年年初,我們一家三口進行了有生以來最長的一次共同旅行 - 歐洲遊(回國探親除外)。此次旅行曆時兩個月(包括往返飛行時間),我們的足跡遍及歐洲13個國家35座城鎮,加上轉機時在卡塔爾的首都多哈 (Doha) 額外停留了一天並在多哈一日遊。
13國的35座大城小鎮分別是:意大利羅馬 (Rome)、弗洛倫薩 (Florence),比薩(Pisa)、米蘭(Milan),維羅納(Verona)、威尼斯(Venice);梵蒂岡 (Vatican);瑞士洛桑(Lausanne)、日內瓦(Geneve)、施皮茨(Spiez)、伯爾尼(Bern)、因特林肯(Interlaken)、格林德瓦 (Grindelward)、采爾馬特 (Zermatt)、蘇黎世 (Zurich);列支敦士登(Liechtenstein);德國慕尼黑 (Munich)、柏林(Berlin);奧地利維也納 (Vienna);捷克布拉格 (Prague);荷蘭阿姆斯特丹 (Amsterdam)、讚丹(Zaandam樂高小鎮)、桑斯安斯 (Zaanse Schans風車村);比利時布魯日(Bruges)、布魯塞爾(Brussels);盧森堡(Luxembourg);法國巴黎(Paris)、凡爾賽( Versailles)、馬賽(Marseille)、普羅旺斯艾克斯(Aix en Provence)、尼斯(Nice)、芒通(Menton)、戛納(Cannes);摩納哥(Monaco);西班牙巴塞羅那(Barcelona)。
這一路,我們感受到了歐洲獨特的曆史魅力與文化底蘊,無論是宏偉壯麗的建築,還是極具感染力的藝術作品,都讓我們深感震撼和陶醉。從古老的城堡和教堂到現代的博物館和美術館,每一處都承載著無數故事與才華。
時光飛逝,但那些溫馨美好的時刻並未隨之遠去,家庭出遊的歡樂時光不僅定格在海量的照片上,更深深印刻在我們的腦海裏記憶中。
我不擅長寫遊記,對我這個急性子的人而言,記錄這趟旅行實在是個浩大的工程,最終會不會爛尾,俺也不知道,反正能寫多少算多少吧,趁著記憶還算清晰。2024年回國遊記隻能暫且擱置了,等以後如果有精力而且記憶不消退的情況下再補上。
多年前我公差去過歐洲,那時候吃住無憂,出行無礙,很多事情都沒放在心上,所以這次去歐洲就如同阿爾茨海默病人重回故地,對俺而言,一切都是從頭來過,一切都是新鮮的,一切都令人興奮,真好!,
這次旅行時間長,是大事,和家中兩個大小男人同行,粗枝大葉的他們隻負責旅行計劃的安排,而我則承擔了好博友江歌說的:“這一路全靠你捂銀子,盯可疑分子,任務多艱巨。”
沒出門,俺就心裏緊張,和朋友們提起要去歐洲,大家異口同聲地叮囑:“一定要防偷!防盜!防騙!”這哪裏像是去度假,簡直有一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壯烈感。但機票已買,酒店已訂,歐鐵通票的錢也花了,木已成舟,已無退路,隻能往前走莫回頭。
火車旅行的體驗
我一向不太喜歡坐火車。當年在國內坐綠皮火車的經曆並不美好,擁擠、嘈雜、空氣混雜著泡麵味和汗味,即使後來有了高鐵,依然覺得車站的安檢、人流和排隊都讓短途出行的體驗大打折扣,坐高鐵也並不比乘飛機省多少時間。
在澳洲,我壓根沒坐過州際間的長途火車,澳洲的鐵路係統稀疏,也沒有高鐵,州際之間要麽自駕,要麽直接飛過去。
所以,當隊友提議“火車遊歐洲”時,我心裏是抗拒的,覺得上上下下太麻煩,然而,實際體驗卻完全顛覆了我的偏見:歐洲的火車不僅車次密集,更關鍵的是 大部分車站沒有安檢,且不檢票!拖著行李直接進站,像坐公交一樣隨時上車、下車。我們買了兩個月的歐鐵通票,在瑞士、德國等地,甚至可以直接用通票隨意搭乘城內火車,無需額外花錢,一票在手,暢行無阻,即使沒趕上計劃中的車次,也可以隨時改乘一趟,非常方便。
大部分火車,車廂幹淨整潔,座位寬敞舒適,窗外的風景更是美不勝收。讓我這個井底之蛙意識到,原來火車旅行也可以如此愜意。
當然,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盡管持有歐鐵通票,但某些跨國火車甚至國內火車(比如意大利),還是要額外支付訂座費的,而且如果在旅遊旺季,不提前訂票,可能會遭遇車票售罄的情況。
我們這次出行前正好趕上歐鐵通票 (Eurail Pass) 打八折,隊友說訂一等座吧,以為一等座一定會比較安全,沒想到一等座車廂裏也有抓馬,是我們旅行中遇到的唯一一次驚嚇,等以後再寫。當時我就想到了水星兄的火車曆險記 -《 布達佩斯失竊記》,隻是我們這次是有驚無險。
上個廁所怎麽這麽難?
記得當年在國內,上公廁是要花錢的。那時候,公共廁所門口總有一位大媽或大爺,手裏攥著一疊零錢,麵無表情地收著幾毛錢的門票。後來,上公廁終於不用花錢了,甚至在某些地方,還實現了“廁紙自由”。等我來到澳洲,去哪都能輕鬆找到免費的洗手間,連隨隨便便去土澳的任何一個偏僻鄉村,都毫無例外地能找到裝備充足廁紙,的免費公廁,很多地方還特設了母嬰室和殘障人士專廁。這讓我理所當然地以為,免費上公廁一定是生活中的日常,人權的一部分,文明社會的標配,畢竟連被認為不講人權的天朝都實現了這一進步。
萬萬沒想到,在這片承載著人類文明輝煌曆史的歐羅巴土地上,“廁所自由”竟然成了奢侈品。除了博物館/美術館,其他地方的公廁不僅要收費,而且稀缺,想找個洗手間比找餐館還難。記得我們在法國尼斯,龍兒想上廁所,查了下穀歌地圖,看到附近有購物中心,趕緊往那兒奔,結果到了,才發現因為是元旦,購物中心不開門,自然廁所也沒得上,真正體驗了一把活人還真能被尿憋瘋了。最後隻好為了上廁所買杯咖啡,買咖啡之前還得偷偷研究一番裏麵到底有沒有廁所,太離譜了。
俺不得不浮想聯翩,那些流浪漢到底是怎麽上廁所的?難道人窮就連有尊嚴地排泄的權利都沒有了嗎?怪不得有些城市空氣中總是彌漫著一種尿騷味,真怨不得這些隨地大小便的人們。
照片中遠處手舞足蹈的大媽是廁所收費員。
好在是冬天,經曆了幾次找廁所的困難後,我們隻好早晨出門前盡量少喝水,如果不是去博物館/美術館參觀,必定執行上午咖啡館喝咖啡,中午餐館午餐,下午再找咖啡館來個下午茶,挑選這些地方的條件是必須有廁所。
所以,朋友們,在歐洲旅遊,不僅要在預算中留存一筆如廁基金,而且要提前規劃如廁,絕對不能等內急的時候再找廁所。
此刻,我才深刻體會到坐火車遊歐洲的另一大好處,火車上的廁所不僅免費,而且廁紙自由! 沒準流浪漢們也找到了這個竅門。
冬天去歐洲,防雨裝備必不可少
冬季是歐洲的旅遊淡季,大部分歐洲國家氣溫較低,但對於從小在中國北方長大的我而言,覺得溫度不算太寒冷,和北京蘭州的冬天都差不多,隻要穿件比較厚實的羽絨服,一路基本都沒問題,
比起保暖,其實更重要的是防雨。歐洲的冬天。天氣多變,陰晴不定,天天帶傘出門很麻煩。突如其來的陣雨或者連綿不斷的細雨,都會給旅途帶來煩惱。
在這裏,必須要表揚下龍兒,去歐洲之前他特意給我們每人買了一件The North Face防雨夾克,又發現我和他爹的運動鞋完全不防水 (他自己有雙大靴子,我們覺得穿靴子走路太累),又專門去買了防水噴霧,給我們的鞋子都做了防水處理。俺當時還想,這玩意能管用?沒想到,兩個月下來,無論是漫步在瑞士的雪山腳下,還是冒雨穿梭在德國的古老街道中,我和隊友的鞋裏都沒有被弄濕,再加上防雨外套,我們在冬季的歐洲實現了行動自由。牆裂推薦!
冬天遊歐洲的最大好處是遊客相對比較少(其實意大利、捷克也是人山人海,俺都難以想象旺季是什麽樣的狀況),最棒的是,很多博物館、美術館不用事先訂票,臨時起意基本都能順利進入。
關於歐洲的安全問題
出發之前被朋友們各種警示,細心的美菲兒還特意寫了《騙子對我糾纏不休》的博文,提醒大家要提高辨別騙子的能力,防偷防盜防騙之警惕性必須時時刻刻不放鬆。因此,我們一路上小心謹慎,結果沒想到“用力過猛”,搞出了笑料。
記得當時在菲兒的文下留言:我們今天去看比薩斜塔,有位大叔拿著相機跟著我們,然後向我比劃著他手裏的專業相機,俺暗想這一定是要借給我照相之名,然後詐俺的銀子。我照著不理不睬隻搖頭的防騙原則,無視他的存在,結果大叔急了,對著我高聲大喊:“for me, for me。” 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是讓我們幫他拍照,俺還在猶豫中,心想這不會是另一種新型騙局吧?年輕人可比老母親單純得多,龍兒直接上前接過相機,哢哢給按了好幾張,大叔用西班牙語連聲道謝。龍兒猜測大叔可能是來自南美。事後我們說起這事,笑得肚子都疼了,這防騙的警惕心也太強烈了,大叔一定也看出我們是把他當騙子了,哈哈。
總體來說,我們算是一路順利。在澳洲,街頭很少看到警察,而在歐洲各國,尤其是意大利,警察隨處可見,特別是火車站,還有全副武裝的軍人。俺一看到這些全副武裝的安保人員就莫名安心,龍兒笑道:“我媽就喜歡警察。”可不,當心裏忐忑的時候,光是看到警察的存在,安全感就提升了不少。
俺的心得體會是:低調出行,少招搖。比如盡量不背名牌包,雙肩包的拉鏈最好裝個八字扣,畢竟有句老話——“賊偷方便”,冬天出遊的另一個好處是護照全部由隊友放在貼身的包裏,外麵是羽絨服或夾克。完全不用擔心丟失問題。在長途火車上,我們還用自行車鏈把行李箱鎖在行李架上。不過,說實話,好像隻有中國人這麽小心翼翼,老外們都挺瀟灑隨意,也不知道他們到底丟過東西沒有。
記得博友人參花在博文《感恩節,在路上》裏寫到:“所有的林林總總中,溫馨善良多於驚悚,我還是非常感恩。” 對此我深有同感,這一路上,我們遇到了不少好心人,簡直像是上帝派來拯救我們的,日後再慢慢寫。
旅行的意義,不僅僅是看看“詩與遠方”,也在於打破固有的認知,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從 “便利火車”的驚喜,到“廁所自由”的幻滅,再到“冬季防雨”的重要性,以及旅途中時刻保持“安全意識”,每次出行,都是一次新的發現,也是理解世界的一扇窗口。
“盼星星盼月亮,盼來了名記者麥子的周遊世界的強記,洋洋灑灑言之有物條理清晰趣味橫生!跟著你一起遊一起笑一起愁。麥子連續劇的Pilot 就如此引人入勝,翹首以盼精彩的每一集!”
哇塞,13國35城,真是壯舉啊,太佩服麥記者全家了,兩個月的行程,都快像鄭和下西洋一樣了。:)我們不行,最多3-4個禮拜。
我們在威尼斯也是,吃了頓大餐,可能奶酪多了點,我肚子開始巨痛,馬上要上擺渡了,又跑出去找洗手間,根本來不及到處找,看到對麵的一個酒店就往裏衝,洗手間就一個位置,剛出來沒幾分鍾,又不行了,疼得渾身冷汗,隻好又衝進去,幾個來回,都是硬著頭皮大模大樣地進去,不然肯定給攔住,艾瑪。
歐洲的火車確實挺好的,隻是我們在威尼斯去羅馬的時候,不馬上讓你上,也不知道在等啥,時間到了又死催你,感覺有點亂。
“旅行的意義,不僅僅是看看“詩與遠方”,也在於打破固有的認知,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太同意麥子了!
那廁所大媽手舞足蹈幹嘛?發現金馬桶了?現在知道麥子為什麽會眼紅別人的金馬桶了,是歐州遊如廁難留下的陰影所致,情有可圓。
“一定要防偷!防盜!防騙!“ 有點怕去歐洲,有麥子的遊記作指南,我的小膽兒增肥了一點點。龍兒真貼心,麥子真有福氣!
所以這次去歐洲就如同阿爾茨海默病人重回故地--形象!
在歐洲旅遊,不僅要在預算中留存一筆如廁基金--幽默!
又專門去買了防水噴霧--龍兒真貼心啊!
旅行的意義,不僅僅是看看“詩與遠方”,也在於打破固有的認知,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
+1,麥子一出手定是佳作!文章思路這麽清晰,幽默,不僅文字好,內容很豐富,又很少廢話(昨天看馮驥才寫他100歲母親,太多廢話了:)
不可想象旅遊兩個月啊!你可以出一本書:)你說的是,旅遊不僅是看到了風景,也賦予了人一雙看世界的新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