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年前,Z同學在大學群裏問,他回中國後要去上海遊玩,有沒有同學在上海可以聚一聚?一陣沉寂之後,G同學說,那段時間我可能在上海; 同時告知他秘書的電話號碼,說,你到了後跟我秘書聯係,我秘書應該知道我什麽時候有空。當時吃瓜群眾我酸葡萄心理泛濫,心想著要是當了公司總裁連自己什麽時候有空都不知, 這總裁不當也罷。見個同學還需通過秘書安排?好,我也去問問我媽那時我是不是有空。我不知道Z同學最終去找了G同學沒。
大概我的小心思被電波傳了出去,一段時間後G同學主動聯係我,說你哪天回上海我請你喝茶。我心裏咯噔了一下,為自己的小人之心慚愧不已。。。
大學同學30年在母校聚會,我沒有參加。沒去的理由有好多種,比如忙,比如我的課不能長時間找人替補,比如聚會的時間跟女兒大學的family weekend衝突,比如我的假期快用完了, 比如。。。。事實是,這些理由都不是理由。老同學在大學雖然有差別,但差距不大。經過三十年的大浪淘沙, 已分出了三教九流。大家聚在一起,難免會問工作幹什麽,家庭怎麽樣, 孩子在哪裏上學。國內的同學,是不是還會問有幾座房子? 我這種去了不多不去沒人想起的平常人,不想被同學拷問。後來看群裏同學發的照片,同學們看上去個個意氣風發,笑容燦爛真誠,不免有些後悔。同學們最顧念的還是當年同吃同住的友情吧?
三年後, 偶然碰到當年參加了同學會的好朋友,談起當時聚會的情景。據說有位Q同學對不同班的Y同學說,你是誰?你配跟我說話嗎?我可是將軍呢!我們大學讀的是非軍隊係統的普通高校,不知這位Q同學怎麽一轉身就成了祖國的將軍?當然Q同學當時微醺。 但不是有句老話說 酒後吐真言嗎?我又開始慶幸我沒去參加同學會,不然這位Q同學會不會對我說, 你配給我提鞋嗎? 我的臉皮很薄的。
酒逢知己千杯少,
話不投機半句多。
見麵時想聊什麽就聊什麽,有人感覺混得好,有些虛榮心,完全可以理解,我真心讚美,祝福,讓他/她感覺更好就是了。
有人混得也許不是世俗意義的那麽好,咱也會平等待人,真心交流。
往日同窗,不同人生而已,沒什麽好敏感,攀比的。
後來還有一個同學也表達過類似的觀點,他一直說他們兩口子英文有多好,沒出來隻是因為放不下國內很多事情,不是他們沒能力。天知道,我沒有任何高高在上的作態,我也沒有認為呆在國內就是不好的,我也從不認為留在國內就是無能,我甚至認為國內的同學過得比我好,我隻是選擇了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而已。
後來我就不太見老同學了,因為這取決於對方的心態。也許彼此差距不太大的人可以見見吧,這很微妙。。。。。非常微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