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備忘錄 被放逐的和被拯救的 - 忘卻

(2022-02-19 11:03:19) 下一個

備忘錄 -  被放逐的和被拯救的

 

未經審視的人生是無意義的。

The 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

 

忘卻

        夏日午後的炎熱讓人倦怠,我躲在樹蔭下的搖椅上消磨著時光。很多年前,我也曾這樣安逸地虛度夏天。不過那時不是這般寂靜,我和哥哥總是吵個不停,記得母親總是講故事讓我們安靜下來。我們兩個依偎在她身畔,她撫著我們的頭,她的聲音溫柔而輕緩。

        我還清晰地記得其中一個故事:世界上最幸福的人。那個故事講的是一個小男孩,他有種奇異的能力,能將不高興的事情在睡覺後都忘記。於是他每天都過得很開心,每天對他都是新的一天,沒有過往的煩惱憂傷。不知為何,我聽著聽著就哭了起來。媽媽和哥哥很奇怪,問我為什麽。我邊哭邊哽咽地說道,我怕想不起你們。媽媽溫柔地安撫我說,這隻是個編的故事,不要害怕,你不想忘記的就不會被忘記,我們一直在你身邊。

        現在我一直在寫下我的過往,那些或清晰或模糊的點滴片段,那裏有悲傷有快樂,有失落有希望。以前的人常說,那才是真正的生活。可是如果給他們選擇的機會,讓記憶隻有一天,或者可以選擇保留何種樣的記憶,那麽他們會做出何種抉擇?他們是否也會像那小男孩一樣,成為一個最幸福的人。

        我無法揣度過往的人類,一切發生的事都是該發生的,或者是因他們無法選擇,或者是他們自願的抉擇。而現在的人類做出了他們的選擇,他們把一切不合意的經曆和體驗都修飾,或者說另類的忘記。如果說人類演化的目的是追求幸福,那麽在這種意義上他們是非常成功的。他們的每一天都是嶄新的一天,像新生兒一樣的空白,可以任意塗畫。可我仍舊不知道那是他們的自由意誌,還是隨波逐流。

        也許是因為我生長在舊時代的緣故,我沒有順從他們的方式。因為我始終覺得我所有的經曆都是人生的一部分,隻有知道不合意,才能判斷什麽是合意。雖然我親曆了這一人類心靈的大轉變,但卻從沒有絲毫感到過驚訝愕然,一切都是那麽自然而然的發生。我無法像舊時代的學者們從各個層麵撥絲抽繭地分析評判,但是做為一個學曆史的人,我深知曆史的規律,人類是健忘的。

        “人類是善於忘卻的。因為隻有忘卻,他們才能心安理得地重複過往。”  我時常記起這句話,這是我上大學第一堂課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

        我平凡且內向,言語笨拙不討人喜歡。加之我的家庭也極其普通,沒有任何背景。雖然我並不敏感,但依然能時常感覺到那種忽略與無視。我經常自嘲自己是個透明人,放在人群裏不被看見,不被人注意的那一種。不過我倒也不太在意,安然地讀自己的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雖然常常也感到些許孤寂,但似乎我也做不了什麽。我常想起竹林七賢,心有戚戚然的感覺。那時總歸咎於世人不懂我,經過歲月後才發現其實更多的是我不懂世人罷了。別人給我貼上自閉的標簽,我覺得其實還挺合適。現在看來,其實還是種幸運,讓我身處那些瘋狂的年代而不被裹挾。

        我生長的那個年代,是個狂熱追逐名利的年代。不過人們給其披上成功的外衣,然後自信地大聲喊出來,長此以往人們也就都相信了。現在的人們已經很難理喻那時的場景,其實這並不稀奇,不食肉糜不吃蛋糕這類往事,曆史上比比皆是。可惜這些過往都已經被消失了,現在的人們隻在乎當下,凡是不高興的都被修改或被忘卻,該忘卻的就不應成為快樂的負擔。或許過去和現在在某種意義上還是一樣的,在我看來都是自欺欺人而已。

        在那個年代,我隻是那個碩大的被忽視的分母之一。高中畢業後,我上了一個幾乎無人知曉的大學,讀冷門的曆史專業。與其說是喜愛曆史,毋寧說是我沒有什麽選擇罷了。不過我也不覺得失望,雖然我也知道這是個沒有什麽出路的專業,不能賺錢也沒法成名。不過我從小就被他人認定是個平凡的人,似乎我也認可這一看法,那就順其自然吧。閱讀是我不自覺間養成的習慣。我不是喜愛讀書,更多是將其當作打發時間的一種偷懶辦法。不過書讀得多了,我也漸漸開始從中理解他人的思想,體會他人的感受。那種感同身受,讓我的人生不再無趣了。那時我想想讀曆史不過也就是了解過往時代的人們,心裏也就沒有什麽糾結。

        我依舊清晰地記得大學第一堂課。課堂上稀稀落落地坐著些學生,大都是無精打采的狀態,沒有剛上大學的好奇與興奮。我猜想他們也和我一樣,都是普通得被忽視的人。我認認真真地坐著,也沒有太多的期待,隻是習慣性地保持自己的姿態。記得父母也是這般樣子,他們總是告誡我要保持尊嚴,雖然我覺得沒有人會在乎。

        一個清瞿又帶著些許桀驁的中年男子走進教室,仿佛無視大家的存在,自顧自地走上講台,然後在黑板上寫下兩個字“吳用”。“這是我的名字 — 吳用。就跟你們要學的曆史一樣,無用。”

        我驚詫於他的坦白。我見過的人們都是努力而執著地去證明“有用”。而他的直白是那麽突然而殘酷,尤其是對我們這些還抱著些許僥幸幻想的年輕人。他稍後獨白式地解說道,曆史既不能像科技一樣創造,也不能像金融一樣致富,也不能像文學藝術一樣帶來感受,更不能預言未來。“那麽我們為什麽要學習曆史呢?” 他緩緩環視著,似乎期許著什麽。可沒有人回答。我努力想說些什麽,可是卻發現自己其實說不出什麽。

        等了稍許,他自問自答道,“因為人類是善於忘卻的。因為隻有忘卻,才能心安理得地重複過往”。那時我心底並不認同他的說法,總覺得曆史已經被記錄下來,怎麽可能被忘記。當然我也沒勇氣去置喙。後來他又提道,“學習曆史,不過是要徒勞地提醒人們,不要忘卻,也不要被忘卻。可惜人們已經無法了解到不同的曆史了”  。我有點疑惑,難道曆史還有不同,真相還有多種。吳老師還是沒多做解釋,隻是告誡我:“真正重要的東西,是用眼睛看不見的”。

        吳老師是個很獨特的人,落寞而孤傲。他講的曆史,經常是天馬行空,說了也似乎沒說。我隻好用自己的方式去推理演繹。他見我如此認真,笑話我說,“其實一切曆史都是當代史。你不必那麽當真,認為曆史的解釋是那麽確定無誤”。我很詫異他的說法。他訕訕道,“這不過是前人的觀點。我拾人牙慧而已”。

        近百年後,當第一次大崩潰的餘波漸漸消退後,我才從一本被消失的書中讀道,“ 誰掌握了過去,誰就掌握了未來;誰掌握了現在,誰就掌握過去” 。那時我才漸漸體會了其中深意。可惜的是,其實那些紙質的書一直就完好地存放在圖書館裏,但是人們無法得知它們的存在。即便知道,無論怎樣你也搜索不到。有人說,藏一棵樹的最好方法就是把它放進森林裏。我感覺仿佛就有那麽一隻無形的手,精心地構造起一座真假難辨的森林。

        以前人類壽命短暫,隻能借助文字,繪畫,影相去記錄曆史,再一代代傳承下去,然後每一代人都再用他們的視角去重新理解。幸運亦或是不幸,我的永生讓我親身目睹了這近千年的變遷,看到了不斷被後世人們變形的認知。這讓我不由聯想起夏蟲不可語冰。

        雖然現在人類也獲得了永生,但我卻覺得著其實很荒謬。他們還是忘記,而且忘卻得更徹底,過去漫長得沒有意義,未來也漫長得失去了意義,唯有當下才是真實的。唯有忘卻,才能讓人們安心地享受當下。

        母親講的故事成真了,現在的人類是最幸福的人類。可惜我不是其中之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