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西風東漸之後

(2022-02-19 10:45:55) 下一個


 

西風東漸之後

 

       ——淺談節與禮


 

五四運動以來,主張全盤西化。用一句老掉牙的話來說就是,我們老祖宗留下的東西是一無是處的,理應統統拋棄。西方的一切我們都要統統搬來,加以學習和運用。一時之間,西方的月亮也是比中國的圓而且亮的。我今天不談宏大的政治思想命題,隻講講身邊的西風東漸後的事兒, 隻談談生活中東西方不同的節與禮,算是整理國故。

        
如今中國人尤其年輕的中國人一哄而上的慶祝著洋人的節, 同我們旅居在國外的一樣,聖誕節,感恩節,複活節,還有令基督徒深惡痛絕的萬盛節,中國年輕人都一個都不落地過,對於我們自己的傳統節日反而生疏得很了。這好像是近幾年的事兒,應該是我們的傳統文化被割裂後商家趁虛而入的功勞。這是繼100年前又一次巨大的文化衝擊。在此之前的100多年裏,中國人無論發式衣裝建築交通皆已效仿西方而改變,今天中國大約隻有飲食還保有自己的傳統了。雖然美國的標準中餐是橙汁雞和芥藍牛。這些節日海外華人湊湊熱鬧倒也罷了,畢竟在人家的地盤,算是尊重人家的文化傳統,入鄉隨俗做個好客人,本土的中國人則實在應該另當別論,當然入籍美國以美國人自居進入主流社會的也除外。每逢節日到來我們家裏也不妨應景地換換裝飾,色調從十月底的黑色換成十一月的橙色再換成十二月的金色銀色紅色綠色。陪著小朋友走街竄巷要幾顆糖,去朋友家吃幾口又柴又無味的火雞,買棵假樹放在壁爐邊枝上掛上一些可愛的小玩意兒,唱幾句Merry Christmas,假裝聖誕老公公送孩子們一些禮物,來年四月份的時候再買幾隻穿著淺粉淡綠鵝黃衣服的兔子擺在門口,孩子小的時候去高中操場撿幾顆彩蛋,運氣好打開蛋還能看到一塊錢。

 

使我置喙的是情人節。這一天美國的小學生要互送禮物,卡片,糖果,鉛筆,或其他小東西。而且學校提早會給一個名單,規定必須是人人有份。這個傳統我沒去考證不知起源於何時,在我看來是最沒道理的。雖說出發點是要從小教孩子懂得愛,但也不必非用vanlentians教,瓦倫丁分明是向典獄長的女兒表達愛情的,這樣教小學生未免太早了也太牽強附會了些。這個節日流行到中國,也變得啼笑皆非讓人覺得難堪。情人,原本是個含義廣泛的美好的詞,但我們如今也偏偏狹隘化,變成了黑暗肮髒見不得人的——中國人現今是單指合法夫婦之外的男女關係中的雙方。這樣的關係是不能明目張膽地昭告於天下的,除非你有粉身碎骨的勇氣。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是隻給未婚的單身的青年中年老年男女的美好祝願,不包括“狗男女”。以此推論,隻有未婚的單身的男女情侶之間這一天互贈鮮花表達心意是必要的,其餘不管有情無情已成了眷屬的,這一天是該當平常日子安安靜靜過的。然而我所知道的是,做丈夫的這一天如若不買一束玫瑰當天獻給妻子簡直就是犯下了滔天大罪,而且罪大惡極罪不可赦,不管這個男人內心有多麽不情願。而且這一天花價也明顯故意提高,我的看法是假如他愛你也不必非這一天買來表示忠心愛意,你好歹體諒他和他齊心協力使花店老板知道生活的艱難人品的可貴。況且家裏也應時時有鮮花盛開,多備各式花瓶,陶瓷的,白鐵的,玻璃的,水晶的,高的,矮的,方的,圓的,單把兒的,雙柄的。花的種類也宜繁多,不必非玫瑰不可,劍蘭,雛菊,向日葵,繡球,鬱金香,銀牙柳,金魚草,晚香玉,紫羅蘭,風信子,牡丹芍藥梔子丁香百合皆可插。

 

另有母親節, 父親節,我們也趨之若鶩。當我的長輩控訴我不向他們致以節日問候時,我甘願冒大不敬的罪回絕她。我們這樣做,實在是東施效顰矯情得很。難道我們的孝道還不夠廣大嗎。還有西方人慶祝的結婚紀念日,我們也照搬了來。但到了我們這裏就隻是妻子要求丈夫,丈夫要送首飾要定高級餐廳,妻子非得帶著珠寶在黑燈瞎火中吃一頓所謂浪漫的燭光晚餐才能滿意,仿佛隻有這樣慶祝才算是美滿姻緣。另一個是生日。和情人節紀念日一樣的標準要求。這時候女人絕不提男女平等,自願處於弱勢,甘當弱勢群體。於此一途中國的男人最是可憐,可憐不是被逼上梁山就是被逼良為娼委屈活著。我尤同情中國的男人。究其原因不外是現今的中國人普遍缺失了教育。我們摒棄丟掉了自己原來的,便胡亂撿了別人的用,又用得不倫不類不尷不尬。缺乏新意,又無天賦,隻能照貓畫虎,畫虎不成反類犬,別扭得很。其實生辰倒是該慶慶的。但太太們實在不必大張旗鼓逼迫著平日不下廚房的丈夫蹩腳表現一番。可以大宴賓客,收受賀禮。但別忘了禮尚往來還禮致謝,否則會被罵吝嗇小氣。

 

中國人是有著自己的傳統節日的。我回想起我的經曆,我的眼前,便似有一幅幅清新淡雅的畫卷一樣鋪展開來。我生於二月二,哥哥生於三月三,二月二是龍抬頭,三月三正好是上巳節。上巳節是中國人自己的初始的浪漫的情人節。過去這一天裏人們成群結隊去水邊祭祀飲酒,用浸泡過藥草的水沐浴,青年男女相親約會談情說愛。論語“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寫的就是這樣的情形 。王羲之著名的蘭亭集序記述的也是這樣的曲水流觴。 杜甫詩“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描述的也是這樣搖曳綺麗的盛況。這樣的景象到我輩早已一去不返空餘懷想不可見。山西保留了上巳節,父親便把節日和我們的生日並在一起,每年都要大肆慶祝一番,三月三是我們家裏一年中賓客最多的時候。父親在這一天遍邀親友,大開宴席,哥哥們的年輕朋友們坐在一起猜拳行令,縱情暢談,也算別有一番熱鬧。二月裏除了二月二,山西還有另一個節日,花朝節。花朝節是我記憶中最令人興奮的節日。這一天裏我分外自由,長輩們似乎無事不允,可邀請女伴們相聚玩耍,白日一起祭拜花神,賞紅粘花帶,放風箏,晚上可徹夜不眠,和客人吃著花糕說女兒家的閑話,光明正大地念“花朝月夜動春心,誰忍相思不相見”,甚至可外出留宿別人家,會舊友,結識新友。寒食節緊挨著清明節在山西也是重要的日子。介子推和晉文公的故事在晉中家喻戶曉,人人爛熟於胸。山西人的寒食節分外隆重,寒食到清明需禁火三天吃冷食。我們家裏母親會在頭一天泡米第二天上籠蒸,然後用蒸熟的白糯米血糯米大黃米並紅棗一層層鋪好壓實做成米糕。小姑姑手巧會用發好的麵捏出一個個大拇指大小的小動物,我們稱之為寒燕。一般有牛馬豬羊狗雞鴨鵝,燕子青蛙魚龍蛇虎獅象,桃梨佛手石榴葫蘆,十二生肖瓜果花卉般般樣樣。蒸好放涼後點畫上色,然後用棉線穿成串,我們提了去和小夥伴爭奇鬥豔,比看誰的種類多誰的捏得形象。清明節還提了去給祖宗看。清明節要早起,要走長長的路,要帶著頭天折好的金元寶剪好的紙錢和沉甸甸的酒水瓜果吃食孝敬祖先。入了墳,不許嬉笑,擺好貢品,作揖下跪,燒紙祭酒,然後再走長長的路回去。回去的路上可以在田野裏捉蚱蜢玩。

 

這都是春天裏的節。到了夏,端午的時候 ,母親會圍著屋子撒雄黃粉 ,用艾草泡了水給我洗臉,教我選取五彩線配好色纏在手腕腳腕上。五月天氣清朗晴和,黃昏時家家戶戶炊煙嫋嫋,鄰裏街上一派安寧祥和。我想象每家院子裏都坐著一個像我一樣的小姑娘,在吃著粽子,背著離騷。到了秋天,秋中有七夕,中秋,重陽,則別有氣象。七夕是苦命的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祖母會不厭其煩地一遍遍年複一年地重複講述,我和表妹會一遍遍聽,幼時也不知賺去了我多少眼淚。七夕我們又叫乞巧節,我記得我和表妹會安靜的坐在簷下穿針引線,和大姐姐們學著打絡子,編盤扣。我做的最好的是蝴蝶扣,但是我愛的卻是多用在男子衣衫上的一字扣。看著簡單卻最考校功夫,針腳得均勻一致,因為簡潔反而無處藏醜。七夕一天裏都在忙著針線,一直到月亮上來迎風對月穿過最後一根長線證明自己心靈手巧才算大功告成。這一天最末的事兒是在睡前用搗成泥的鳳仙花來染手掌染指甲。染色要包裹整個手掌還需是整夜握著,包手的不知道用的什麽葉子,也許是向日葵吧,很是不舒服,輾轉半天才能入睡。第二天起來看時,我的顏色總是最好的,因為我起來得最晚包得時間最長。母親說這是懶人的福。七夕過後是中秋,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之一了。在我的記憶裏也是長輩們最忙碌的節日之一。在我們家是從七月十五過後便開始製作各式各樣的食物,最有趣的是蒸月餅。我首先要和父親一起找南瓜把兒,一個個晾曬幹,然後適當削減,再在大頭的一端刻出字或花紋來。當雪白的包了芝麻糖餡兒大大扁扁的月餅出籠時,父親端著盛了朱砂汁的小碟子,我握著南瓜把兒蓋上我們家族的特殊印章,到八月十五分送給親朋好友。然而八月十五也是我幼時苦難的日子,父親在吃過晚飯後,一邊看著母親在中庭擺設果盤月餅,一邊叫孩子們站了一個個背誦與月亮相關的詩詞,誰背得多多給誰特殊的月餅。有一種提漿餅顏色是乳白色的,比普通包了青紅絲玫瑰五仁的黃色月餅要好吃很多,我最愛吃。然而平日裏對我多有偏袒的父親偏偏那一日一視同仁不肯有半點回護遷就。我看著哥哥們一首首背下去忽然厭倦起來,就不肯再念同樣新奇的詩句,隻是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因而就隻有一個提漿月餅。我賭氣幹脆一個不要。然而第二天醒來,發覺我分到的那一份裏提漿月餅卻是最多的。也許是哥哥們怕我哭神現世吵得他們不得安寧,把他們的也給了我了,也許父親終是良心發現,覺得不該為難小孩子。中秋節過後是重陽,正是秋高氣爽的時候。午後家裏大大小小老老少少,一起浩浩蕩蕩去爬山,我們爬的山是城郊的西山,到了山頂登高遠望,常見晴空一鶴排雲上,我言秋日勝春朝。下山回家搬了一盆盆的菊花到院子裏,設了席,溫了黃酒,親戚們一起陶然而飲,互祝長壽,直至一醉方休。陶靖節先生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餘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正是這樣的景象。我倒是從未見過茱萸。

 

冬日的春節,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了。除夕的早上就忙起來,先是要貼門神,貼春聯,貼鬥方。家裏大人一邊寫,小孩子一邊忙著貼。對聯上下加上金頭,漿糊是現熬的,清清亮亮的刷在背後,踩著梯子貼到高高的柱子上的是哥哥們的事兒,我們住的正房就有五副。大門上的對子由父親親自來寫來貼,大門的對子寫的是“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橫批是“三陽開泰。”其餘辭舊迎新、一元複始、萬象更新,金玉滿堂 ,喜氣盈門,春回大地,八方進寶,五穀豐登,風條雨順,紫氣東來,國泰民安的鬥方多寫幾張任鄰居來討。福字鬥方我們一人寫一張,寫的醜的可以貼在米麵甕上。吃過中飯掛起燈籠,冬天的晚上來得早,忙完天就黑了。三十的晚上燈火通明,屋裏燈燭屋外燈籠,全家人歡聲笑語,小孩子正好學著包餃子。吃過晚飯換了新衣去放煙花爆竹,徹夜不眠守歲我常常困了手滑打碎茶杯,這一天不必擔心母親責怪,她忙著念歲歲碎碎平安。初一一早向長輩拜年磕頭討壓歲錢,初二開始走親戚,整個正月親戚間輪流宴請,我陪著三缺一的姑母伯母們學會了打麻將。半月後到了上元節,鑼鼓舞獅看燈,煙花提燈夜遊。上元節是一場極致的盛宴,然而卻也是最令我傷感的日子,無比的繁華熱鬧裏蘊藏著酒闌人散的冷清與寂寞 。歐陽修寫“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這是我知道的相思和離別。辛棄疾說”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是我明白的愛與邂逅。 我初能體味的愛情是在這樣的夜裏。

 

大節之外,還有小節。二十四節氣裏的冬至,冬至大如年,一定要吃餃子,臘八一定要喝臘八粥。但餃子和粥與平日裏也沒什麽分別。也許就是餡裏多加了羊肉,豆粥裏多放了幾顆棗。冬至日我們家裏特別的是一道點心,山西話叫做麻糖。麻糖的製作是把一團硬硬的麥芽糖軟化,爾後像擀麵條一樣反複擀薄,撒上炒熟的豆麵卷起來,切成塊再凍硬吃,入口酥脆兼有熟豆麵的清香,倘若放軟了吃,有無痛拔牙的功效,適合學齡兒童。但不易消化,有一年我吃多了,好長時間胃疼。母親開玩笑說,麻糖須冷藏,且需藏在妹妹找不到的地方。那一年母親提早煮臘八粥給我喝,我念一首生僻的詩給母親聽,”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還有兩個與鬼神相關的小節,四月初八佛誕日與七月十五中元節,這兩個節我們家也嚴肅對待。我往往四月初八一早就被趕著出去,七月十五天未黑透就被催著回來。但是我既未見著佛祖,當然也未遇到鬼怪,以致如今一還直是個無神論者。再有一個是小年,這一天裏要掃塵,照書上的說法,清理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還要祭灶,買來糖瓜供奉給灶王爺,祈求他嘴甜些,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總之小年忙碌辛苦得很。

 

最特別的是曬蟲節,六月六,母親打開經年不動的衣箱,翻檢出厚重的皮毛冬衣,置於庭中的花木架上晾曬起來。我爬進空空的大箱子,嗅嗅淡淡的樟腦丸的味道,解開一個錦緞包裹,坐下來一件件賞鑒著祖母的遺物。有天青的帳子,有大紅的嫁衣,有藕荷色的肚兜,有湖藍色的荷包,有虎頭鞋虎頭帽虎頭枕,精致的刺繡帶我回到了過去的時代,我深深陷入其中不能自拔。恍惚中聽到母親的呼喚爬出去,突然到了烈日下,眩暈得幾乎站不住腳。母親手裏拿著根小棍子正在擊打皮襖皮褲子,吩咐我把絲緞紗絹棉麻的夾袍單袍挪到樹蔭下。我小心翼翼地把架子拉過去,一一擺好。站在裏麵,透過正午的陽光,眼前是一個繽紛的世界,灰的如輕煙,白的像薄霧,粉的紅的雲霞似的,我不由得以為自己身在仙境了。我小時候是有些呆病的,看到一些舊東西就發呆。

 

春以踏青,秋以辭青,春花秋月,花朝對秋夕,從二月到八月,由水邊轉至高山,從庭院移到街市,一年之中,上元看燈,清明祭祖,端午端坐,中秋賞月,重陽登高,過去的這一幅幅畫印刻在我的心裏,這是我曾經曆過的豐富的傳統古老節日,有些在西風東漸之後日漸式微,被淡忘 ,被忽略,直至沒落而消亡,僅存的幾個也已麵目全非。但我總固執地以為傳統節日是更合乎我們民族精神的,更適宜中國人過的節。

 

除了這些原有的,解放後又新添了許多,有舶來的,有發明創造的,從五一勞動節,五四青年節,六一兒童節,七一建黨節,八一建軍節,過到十一國慶節。這幾個月裏電視台裏的節目使你渾身起雞皮疙瘩又冷又熱又忍不住吐好像犯了傷寒症,我是極不適應的。近些年還添了九月十號教師節,我家裏老師輩出桃李滿園,總覺得那一天不太正常,躲在家裏羞於見人。還有三八婦女節,中國婦女很自律隻要求解放一天,依我看真正解放的婦女應該日日都休假不工作。十一月十二月總算消停了,元旦算正常的舉世同慶的日子,雖然也張燈結彩,卻缺失了美感。紐約時代廣場隻是一群人吵吵嚷嚷倒數個數。仔細數數節日越來越多,如果古今中外加一起幾乎就是天天都在過節,過得我都麻木了。



 

這說的是節。論到禮,中國禮儀大邦, 中國人的禮是自古就有的,一點兒也不比西方的少,雖說現在是半點兒也不見了。不必說六禮,也不必說九拜,不必說家祭,也不必說齋戒,不必說座次,也不必說席次,不必說踐行,也不必說送別,不必說拱,也不必說跪。我的主張是不論東方的還是西方的,好歹有些禮儀,哪怕是舊的,腐朽的。

 

 過去儒家最講規矩,古代有“五禮”(吉、凶、軍、賓、嘉)、“六禮”(冠、婚、喪、祭、鄉、相見)、“九禮”(冠、婚、朝、聘、喪、祭、賓主、鄉飲酒、軍旅)之說。論語鄉黨裏孔子更是事無巨細地說禮儀,單是飲食就有諸多講究,“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惟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不撤薑食。不多食。祭於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語,寢不言。雖疏食菜羹,瓜祭,必齊如也。” 民間如我們家婚喪嫁娶做壽抓周年節往來也皆有定式,家裏賓客名單禮金數特殊細節皆要用蠅頭小楷寫就記錄在案以備日後查詢。

 

新聞裏看到中國新貴們的後代因為參加了歐洲的成人禮感到與榮有焉,朋友講某某猶太人家13歲的男孩和12歲的女孩舉行了成人禮,小小的少男少女正式登上社交舞台參加了相親大會,使我不禁懷想過去中國男子二十行的弱冠禮和女兒十五的及笄禮,那是中國的成人嘉禮。冠禮講究而慎重。據《儀禮.士冠禮》上所載,貴族男子到了二十歲,由父親或兄長在宗廟裏主持冠禮。行加冠禮首先要挑選吉日,選定加冠的來賓,並準備祭祀天地、祖先的供品,然後由父兄引領進太廟,祭告天地、祖先,然後禮成。女子的及笄禮,由族中尊貴的親近女性長輩為之結發,禮節莊重溫馨,禮畢喻意著從此可以婚嫁了。我曾行過及笄禮,母親把祖母的首飾匣給了我。雖然簡略了許多,但也足使我感覺到以後日子的不同。

 

我也偏愛東方的婚禮。新人穿了大紅的喜服,鳳冠霞披,拜了天地,拜了高堂,夫婦對拜,夜深高燭照紅妝,還有親戚朋友們來鬧洞房。中式的婚禮不隻喜慶,更透著熱鬧。女兒家即使因為離開父母而傷悲,也隻是暗自默默垂淚不使人見,謂之端莊含蓄。喪禮我既讚成中式的排場,肅穆哀傷繁瑣,也喜歡西式的輕鬆簡單幽默。我們一哭三歎,披麻戴孝,仿佛演戲做給人看以搏取名聲,人家回憶身平講點趣事貼近人性。慶生辰我們有壽桃壽麵,不吃西式蛋糕。中式的宴會燈火輝煌歡聲笑語觥觴往還,任是再冷清的人見了心裏都覺得溫暖,臉上不由自主要現了笑意出來。西方的禮儀是要矜持著,男士穿了西服冷冰冰端著架子坐著,說話要輕言細語,不然要被笑話粗魯。然而西服不適宜坐臥,也不適宜行走,隻宜垂手直挺挺站著。定做褲子英國的老裁縫還要問你是要左邊還是右邊,脖子上還要掛條帶子束縛著。林語堂說人非昏聵,又非懼內,絕不肯整日價掛那條狗領而自豪。我頂欣賞寬袍大袖的中式衣衫,長袍是最舒服的衣服了,男子的直身長袍似乎也適合東方男子。發式,除去清朝的豬尾巴,男子束起發來也是好看的,女士的發式也分明是舊式婦女滿頭珠翠的美。烏黑的發盤好了髻,用了玉石,珍珠,瑪瑙 ,玳瑁,翡翠,黃金白銀製的首飾裝飾起來,雲鬢花顏金步搖是怎樣的風情呀。但是趙武靈王知道與時俱進胡服騎射,如今我們也不能不妥協,畢竟人類已從農耕時代進入工業時代,峨冠博帶廣袖長袍環佩叮咚開車趕地鐵都有困難。

 

這也許是我作為中國人的偏見,東西方可以算作各有千秋,正如西方有騎士,東方有劍客,都是分屬於各自文化的衍生物。然而日常生活裏的禮儀,我更傾向於古老的東方,單為著健康的緣故,握手不如拱手,貼麵不如鞠躬,陌生人更要保持距離,交際舞總使人為難,試想跳舞場上一位油頭粉麵或者豬頭大耳的陌生男子摟著你的腰握著你的手該是多麽的難堪別扭。不如坐而論道,哪怕一起逗逗蛐蛐。這倒實在是封建遺老遺少的想法應該唾棄。

 

然而人類文明進步到現在,卻是西方人走得更遠站得更高。以婦女穿衣一例來說,如今女人們衣服愈穿愈少愈薄愈短,夏日更是身著比基尼赤身裸體抹得油膩膩的暴曬於烈日下海灘上 ,美其名曰日光浴。我過去不能理解西方人,曬成紅蝦又疼又癢,分明是酷刑,哪裏會有享受。後來知道原來隻是我紫外線過敏的緣故。其實僅著寸縷曬太陽是有著極大好處的。因為維他命D是身體的必需元素,而曬太陽是增加維他命D的的不二法門唯一途徑。過去假如我們於大庭廣眾之下眾目睽睽之中敞胸露懷披頭散發簡直是禽獸行徑失禮之至,為天地所不容。西風東漸之後,如今女人們不用出於禮教而把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我們也有了穿泳衣的自由,也有了被曬成紅蝦獲得維他命D的權利,再不用被成罵傷風敗俗,實在是一件可喜可賀無比幸福的事。今天可憐的大約隻有信仰真主的阿拉伯穆斯林婦女了。

 

中華文明浩浩湯湯,諸多禮儀之中最為我詬病的當屬男子的丁憂和烈婦的貞潔牌坊。父母過世後需守孝,做官的要丁憂,大孝子墳前搭篷一守三五年,吃、住、睡都在墳前,不能洗澡,不能剃頭,不能更衣,不能喝酒,並且停止一切應酬和娛樂,三五年後就徹底成為了一個野人流浪漢。在丁憂風盛行的時代,還要丁兄弟姊妹的憂,如果家裏兄弟姐妹多健康又欠佳,那麽一生便隻能是做臭烘烘的野人了。丁憂前好不容易得著的晉升機會眼看著就付之東流,三五年或者七八年後,就隻能從直隸總督到兩廣巡撫再到山西道台。當然如果隱匿不報以後則連山西道台也沒得做了,恐怕還要被革職,再嚴重者還可能被下牢殺頭。實際上父母養育子女不過是盡了他們為人父母的本分,反過來以恩人自居不免讓人齒冷。但我們中國人的生命從來就不是自己的,身體毛發受之父母,一朝為子女,永世孝悌,一生需感恩戴德去還報,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想到父母,除非是為家庭生計上山去采藥,下海去捕魚,不然無緣無故去潛水攀岩,簡直就是發了瘋。社會眾人會齊聲譴責你,萬一你遭遇了不測,讓你的年邁的雙親怎麽活下去。我們不懂科學臥冰求魚,我們彩衣娛親把肉麻當有趣卻從來不自知,郭巨埋兒駭人聽聞喪心病狂令人噩夢連連。家境清寒的孩子更是活得提心吊膽膽戰心驚,害怕不知哪時就慘遭了自己父親的毒手死於非命。二十四孝之種種糟粕至今仍畫成彩畫張貼於街頭,孝子賢孫們看了仍頻頻點頭讚歎,感慨父母一去人生再無歸路,從此便一蹶不振。端不知明智的爺娘是希望我們仍舊好好活著,過我們自己的生活,盡起我們做父母的責任來。孝道遺禍無窮,真如毒瘤,欲想人體健康非割除不可,不割除不能有獨立人格,獨自思想,真正成其為人,隻能永遠附庸於別人做傀儡。

 

守節也決絕慘烈,關於一個女人一輩子的幸福。但凡丈夫死了,為了貞潔烈婦的名號和一塊牌坊,許多婦女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除了自己的兒子異性看都不看一眼。三言二拍中的有些故事簡直觸目驚心。丈夫死去了除非鶼鰈情深的,一般人過一段也就恢複了,無論迫於生活還是自身的需要梅開二度也是正常不過的。然而一旦心裏存了虛榮,眼裏有了旌表,便萬劫不複了。這總是政治下的產物,有所求而有所得。孝了節了可舉孝廉可得牌坊,名聲與嘉獎之下能得著諸多好處,倘或不忠不孝不貞不烈是難以存活下去的。我們何其有禮而泯滅人性!

 

明朝有位勇敢的哲學家李贄,他不願身為陋俗所累,敢於反抗鬥爭,算是一位曠古未有的狂人奇士,他像西方的激進啟蒙思想家。啟蒙運動後西方人個性獲得解放,有了平等自由的思想,這實在是西方現代文明的高明處。奇怪的是有些身在美國幾十年的中國人直至今日依然因循守舊,滿腦子君權神授帝王將相忠孝之道,導致家裏小孩子也思想衝突糊塗得厲害,性格軟弱的孩子常常不知該何去何從,強硬的整日與父母爭吵不休。

 

今日之日理應奔向西方文明的懷抱,也應承繼中華文明的餘蔭。奔向不是全然赤身裸體一絲不掛地照單全收,承繼也不是夜郎自大,以為自己無所不有無所不能,固步自封,抱殘守缺,穿著紙糊的甲胄自欺欺人。  無論是一千年多前的東風西漸還是一百年多前的西風東漸,都不妨穿著自己的外衣去求靈魂的改造,各民族衣裳前篇一律失去個性不免顯得單調乏味。無論是拿來的還是自己的,總要學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為自己所用。這是老生長談,不是我的新解。今日之日,於社會國家政治之見解,不妨從西方人,求民主與科學,風俗習慣則不妨保留些民族傳統。君不見印度婦女額頭依然點著吉祥痣身披著紗麗,猶太人至今也泥古不化,聚居的街道聖誕節是黑黢黢的,安息日,新年,贖罪日,逾越節,七七節 ,帳篷節節日一個個過。世界大同,除非外星人征服殖民了地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