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從黑龍江省密山市的當壁鎮出發,幾分鍾就到了興凱湖,這個距離根本不用開車。我從車窗向外看,當壁鎮的民宿一戶挨一戶,看來當壁鎮的居民圍繞興凱湖做文章,旅遊經濟己成為了支柱產業。我問了一下AI,到興凱湖的遊客一年有多少,回答為70萬人次,這個數據對一個十分偏遠的旅遊景點來說,己經是一個比較"龐大"的數字了。
走進農墾當壁鎮興凱湖旅遊度假區大門,直奔興凱湖走去。 興凱湖畔長滿了樹木和花草,我走到距湖邊不到四五十米的地方仍然看不到湖麵。不過這時聽到了波浪拍打岸邊岩石的聲音,我越往前走聲音越大。此時,我看見前麵立著一塊石碑,上麵寫著"琴海島"。我不解地問自己,難道興凱湖是海嗎?再仔細看石碑下麵一塊石刻的文字,才得知琴海的由來。
"興凱湖是由火山噴發,因地殼?落而成。唐代被稱為湄沱湖,盛產湄沱之鯽馳譽中外。因其位置靠北,浪聲如琴,廣袤如海,故金代又稱北琴海。清嘉慶年間改稱興凱湖,"興凱"為滿語,意為"水往低處流"。興凱湖總麵積4380平方公裏,現為中俄界湖,北屬中國,南屬俄羅斯。"
興凱湖原為中國內湖,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簽署後成為界湖。4380平方公裏的湖麵積隻有1240平方公裏屬於中國,占整個麵積的28%。俄羅斯占了一大半。《北京條約》俄方霸占了中國烏蘇裏江以東40 萬平方公裏的土地,興凱湖隻是其中的一部分。1858年中俄簽署的《瑗琿條約》,清朝政府割讓了黑龍江以北6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這一百萬平方公裏的土地比東三省的麵積還要大。
我站在興凱湖的沙灘上,看著湖水一浪高過一浪向我撲來,聽著大浪拍打岩石的轟嗚聲,遙望著遠處水天一色的"北琴海"。不過遠處的北琴海早己不屬於中國所有,俄羅斯起名為"汗卡湖"。現在一湖兩國界線分明,湖麵邊界嚴禁漁民和遊人越界,中俄雙方都設有邊防哨所。
興凱湖的旅遊資源豐富,興凱湖的大白魚是中國四大淡水魚之一,興凱湖的旅遊度假基礎設施也已完善。盡管興凱湖在中俄邊境,中國的高鐵和高速公路網絡拉近了興凱湖與內地的距離。
興凱湖一年四季都適合旅遊,興凱湖有這麽一句話,叫做"春賞花,夏納涼,秋看山,冬戲雪"。
我這次在興凱湖停留時間太短,天公又不作美,沒能深刻感受到興凱湖的魅力,留點遺憾,好下次再去。農墾當壁鎮興凱湖旅遊度假區內的人文景觀,以下的照片均拍自該度假區。
度假區的景觀,很有創意。
興覬湖湖邊的岩石。
興凱湖的沙灘,沙子比較細。
風大浪大,水天一色。
一望無際的湖水猶如大海。越看越覺得是大海。
度假區的小湖
湖畔的人行步道
度假區內的景色。
度假區內的人行步道。
興凱湖是東亞最大的淡水湖, 被俄國生生割走, 太可惜了。
源於康熙年間的《尼布楚條約》, 俄國在英法聯軍再此進攻中國時, 陳貨打劫, 在此要求清廷重新規劃邊境, 割走了一大塊土地。 這個世界就是弱肉強食, 眼片戰爭後的清廷, 就是待宰的肥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