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人間

跨躍中美文化,勾通雙項信息探討人生感悟。
個人資料
正文

心靈可以躺平嗎?讀「答人」

(2022-06-18 15:49:51) 下一個
有一首古詩叫「答人」,作者為太上隱者,他的生平不詳,這是他流傳下來唯一的一首詩。
這首詩為什麽叫「答人」哪?原來作者在山林中遊蕩,有好事者,問他從哪裏來,到哪裏去,叫什麽名字,年齡有多大,(這比朝陽大媽問的還多),他笑而不語,作此詩為答,所以詩題為"答人''。 全詩抄寫如下: 
                 答人
           偶來鬆樹下,
           高枕石頭眠。
           山中無曆日,
           寒盡不知年。
詩的大意是: 偶然來到鬆樹下,找塊石頭安穩地睡上一覺。因為山中沒有日曆的計算,我隻曉得寒冬過後是春天,不知道現在是何年何月,也不知道自己多大了。
作者的真名未必叫太平隱者,但他無疑是個知識分子,隻有讀書人才有這個雅興,跑到山林中散心。「偶來鬆樹下」說明這是作者一次隨性的逍遙,不知不覺就遛到了一棵鬆樹下,人走累了,就在一塊大石頭上歇息下來,於是「高枕石頭眠」,作者心裏不裝事,安之若素,一付高枕無憂的樣子。他也許經曆過官場上的爭鬥,看過無數人世間的不平,但現在這一切和自己己沒有半毛錢的關係,他不再憂國憂民,他的心已經躺平了。「山中無曆日」,在這山野之中,隻有四季的變化,冬去春來,年、月、日己變得毫無意義,這種超然的灑脫,使他遠離了人間的憂傷與煩惱,從肉體的隱居發展到心靈的隱居。「寒盡不知年」,他覺得自己的心靈己融入時間的長流中,自己的年令、肉體的壽命己不重要,所以又過了一年也不知道自己多大了。
作者一番看似平淡無奇的答話卻蘊含著極深的哲理。他告訴我們要想活得快樂,就要過一種''心靈隱居''的生活,用現代話說,就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人要裝糊塗,好事壞事裝沒看見,躲著是非走,沒心沒肺地活著。這或許是一種消極的處世哲學,但又不能不說這是明智的生存之道。屈原遭貶後沒有躺平,仍心係廟堂,憂國憂民,蘇東坡遭眨後躺平了,喝酒吃紅燒肉,一個整天憤憤然,眼淚泡著心,一個活得消灑,該吃吃該喝喝,創造和享受當前的快樂。我們應該向誰學習?
從實際出發,人的心靈不該永遠處在不變的狀態,該躺平的時候躺平,該坐起來的時候坐起來。對於個人過去的恩怨不糾纏,不哽哽於懷,視過往的榮辱為過眼煙雲,這就是心靈躺平了的結果。對於國家大事,如 ''階級仇民族恨'',要牢記心頭。
當今社會各種美與醜通過互聯網風湧而來,時時敲打,拷問每個人的靈魂,就算有人能做到微微鬆樹下「高枕石頭眠」也未必能睡得安穩,人性中總有難以泯滅、善良的東西擾得你心靈難以躺平。
唐山燒烤店打人事件打疼了全國人民的心,還有誰可以''高枕石頭眠","一夜夢中香" 呢?
做人也許做半個屈原半個蘇東坡為好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