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人間

跨躍中美文化,勾通雙項信息探討人生感悟。
個人資料
正文

北方人的美食一餃子

(2021-12-26 09:49:28) 下一個
北方人的美食— 餃子
前兩天冬至,按中國習俗,那一天家家要吃餃子。紐約比國內晩一天,有一種人家先 "happy",我後" happy "的感覺,不過我還是吃了—頓餃子,以表示冬至這一天我對餃子的發明者`張仲景' 醫仙的崇敬。
我國北方人特別是北京人愛吃麵食,餃子、麵條、饅頭、烙餅都是大眾食品,如果排排隊,笫—受歡迎的就是餃子。
有錢人吃餃子,沒錢人也吃餃子。據文史記載當年慈禧太後,每歺108道菜,甭管吃不吃頓頓都少不了一盤餃子,那餃子有—個雅號叫"菊花餃子”,是用厚瓣白菊花與鴿子肉和餡做成的。高興時她要吃上兩個,有時候還要喝上半碗餃子湯,原湯化原食。張學良在回憶錄中說,他們家客人流量很大,到了臘月更是日夜不斷,認識的不認識的,都來討喜。為了招呼這些人吃飯,他們家在後院囤了—冬天的餃子,客人要吃飯,廚子就帶著他們拿畚箕到後院,吃多少撮多少。在北京用餃子待客也相當普便,九十年代,北京對外國人管控放鬆了,常有人拉著外國朋友回家作客。在外麵下館子,消費太大,難以承受,不如在家吃,最省事又顯著親熱的辦法就是吃餃子,老外很喜歡動手包餃子,享受製作餃子的全過程,能夠這樣親密地展示和了解普通人家的曰常生活,雙方都感到很有意義。如今這樣的事回不去了,誰也躲不過朝陽大媽的眼睛。
北京人除了過年、過節吃餃子,平時遇到重要的日子也吃餃子,比如有重要紀念日,孩子在外地讀書,放假回來,或七大姑八大姨路過來家裏坐坐,都要吃上—頓餃子。
北京人愛吃餃子,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個心理問題。
原來我們每個人心裏,不知不覚地都有—個食物岐視鏈,也就是你最喜歡吃什麽,最討厭吃什麽。不過大多數人有—個共識,往上數是雞鴨魚肉,山珍海味,往下數麵食為多,餃子、麵條、烙餅、饅頭、(包子、餡餅、鍋貼屬於餃子的變異) ,再往下就是窩頭、貼餅子等等。餃子正好處在窮富的結合部,富人吃了不覚得委曲,窮人吃了也不覚得窮氣。所以好麵子的北京人有了中庸思想,吃餃子不至於寒酸也不至於太鋪張。
大年初一人人端著一碗餃子,但包在裏麵的餡料可以千差萬別,這裏又把人分開了,有所謂 " 窮吃餃子富吃麵"一說。地主和貧下中農吃的決不是同樣的餃子。現今也有特色宮庭餃子宴。一份六枚可以賣到888元,老佛爺要聽說也要嚇一跳。
一粒肥肥胖畔,白白嫩嫩的餃子,自張仲景發明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曆史,它承載並見證了中華民族多少往事,同時它也是中華民族的名牌,可以說不知道中國餃子的就沒有資格做地球人。
我吃餃子我自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世界在我心中 回複 悄悄話 第一次聽說6個如此貴的餃子,謝謝介紹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