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的時間概念
回想剛退休的那些時日,最難適應的是,"倒時差" 。 早上不上班了,可到點準醒,長長的一天無所事事,於是又增加了睡午覺的活動,有時一直睡到平時下班時才下地。慢慢地每周七天的輪迴也不存在了,時間變成了一條沒有刻度的直線。疫情期間更是如此,偶爾問起上學的孩子今天為什麽不上網課,才知道原來這天是星期六。上班的時候對星期五特別期待,下班後吃點兒、喝點兒,第二天還能睡個懶覺,現在星期五沒了,這些小期待、小興奮也沒了,日子顯得單調了許多。
退休後唯一的時間概念就是黑天和白天。黑天和白天,那個在先,那個在後也分不清,因為白天也可以當黑天過,蒙上被子睡到天黑,天黑了又來了精神,又熬上大半夜。
退休前,白天大半時間不是自己的,連人帶時間都賣給了職場;所謂"時間就是金錢," 指的就是那前幾十年;下半句"時間就是生命", 指的就是人生後半場退休後的二十來年。為什麽呢?因為年輕時離老還遠,也想不到自己終究會老,一心想掙錢,多掙錢,過好日子。退休後和時間連係最緊的不再是錢而是命,誰不想硬硬朗朗地多活幾年。有一種新的生活理論,認為傳統意義上的自由己亳無意義,人們應該追求更高級別的自由,即 financial freedom and time freedom(金錢的自由和時間的自由)。一般說來,退休人員有絕對的時間自由,想在什麽時間做什麽事自己說了算,想旅遊不用請假打包就走,這一點連總統也做不到。金錢自由往大裏說,就是沒有買不起的東西,想想有錢人買飛機,大概也就是一個電話的事。往小了說,過日子花錢不再摳摳縮縮,不但買得起,而且舍得買。如果單從金錢和時間角度上看,退休後人就達到了人生最佳階段。
人生欲望是無止境的。老年人過上安逸生活,並不滿足,還希望長壽;不但長壽還要健康;不但健康還要幸福和快樂。西方的哲人和文學家都探討過人生永恒的問題。美國大作家華盛頓·歐文寫過一個稀奇的傳說故事《Rip Van Winkle》. 在紐約上州大山裏有一個叫瑞普(Rip)的人進山打獵,偷喝了小矮人的仙酒,醉臥山林二十年,醒來後發現世道全變了,英國皇帝走了,換成了美國大總統華盛頓。原來一塊兒玩的年青人都留起了大胡子,隻有他還是二十年前的樣子。從這個奇想的凍齡故事,我們可以隱隱約約地感覺到作者多麽羨慕那生命中額外增加的二十年呀!
這是我深愛的故事,為此我還在瑞普(Rip)的家鄉買下一處房產,周圍旅館、飯店都喜歡用瑞普(Rip)命名。我想他們隻是用他的名子做招牌吸引雇客,未必了解故事的真實內含。
是的,人人都想留住時間,重過一次五十歲,六十歲。如果華盛頓·歐文能活到今日,他一定會寫出新的科幻小說,瑞普不必醉酒,他隻要借助今日生命科學的力量就可以活著看到百年後的日月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