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在北碚,經常聽到大人們用敬佩的口吻提到抗日民族英雄張自忠將軍的名字。因為張將軍是二戰盟軍中為國捐軀的最高將領,而他犧牲後就安葬在北碚,他和北碚有了不解之緣。
根據“炎黃春秋”所載林治波《張自忠將軍殉國紀實》一文的介紹,張將軍(1891—1940)山東臨清人,字藎忱。1911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學堂,1914年投筆從戎。曆任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師長、軍官學校校長、總部副官長、代理五十九軍軍長等職。1931年任國軍第二十九軍第三十八師師長。1933年參加長城抗戰,獲喜峰口大捷。1938年參加台兒莊會戰、徐州突圍、武漢保衛戰,以戰功升任第二十七軍團軍團長、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第五戰區右集團軍總司令。1939年晉上將銜,參加隨棗會戰、冬季攻勢,殲敵甚眾。1940年5月,參加棗宜會戰。5月16日,在湖北宜城南瓜店遭日軍重兵合圍,於傷亡殆盡的情況下,張自忠將軍左臂負傷,身中六彈壯烈殉國。
棗宜會戰為1940年5月至6月,中國第5戰區部隊在湖北省棗陽、宜昌地區對日軍華中派遣軍第11軍進行的防禦戰。戰前,張將軍曾言:“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更相信,隻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們的國家及我五千年曆史之民族,決不致亡於區區三島倭奴之手。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
張將軍犧牲後,日軍並未將其遺體還給國軍,而是就地埋葬,並且釋放俘虜傳遞訊息。當天晚上,數百名國軍夜襲墓地將張自忠遺體奪回,並護送至第三十三集團軍總部所在地,由副總司令馮治安重殮後,經宜昌轉送回重慶。5月28日,靈柩抵達重慶,蔣介石率軍事委員會的高級將領與國民政府五院院長親臨致祭,蔣介石撫棺痛哭,舉國哀悼。此後,即在北碚修建張將軍墓園。
8月15日,延安各界人士舉行張自忠追悼大會,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分別送了挽詞。
1940年11月16日,國民政府在重慶北碚雨台山(後改名梅花山)為張自忠舉行下葬儀式。從此,一代英魂長眠於北碚的碚青公路側梅花山麓(北溫泉街道梅花村天生路與將軍路交匯處)。1942年6月18日馮玉祥將軍隸書山名,刻石置於墓前,並親自在墓前栽植梅花樹。張自忠殉國的5月16日,每年這一天都有各界人士前來祭奠,表達世人無限的懷念與景仰。
1949年以後,人民政府追認張自忠將軍為革命烈士,幾經修葺擴建,將張自忠烈士墓擴建為張自忠烈士陵園,並於1986年10月,由民政部批準為第一批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1991年被國務院命名為國家級革命烈士陵園。
今年5月16日,是張自忠將軍殉國85周年紀念日,為緬懷將軍英魂,抄錄網上懷念詩一首作為此文結尾:
縉嶺雲深護將墳,嘉陵水闊詠忠魂。
鬆風夜夜悲歌起,碚石年年碧血痕。
鐵膽化碑留史冊,丹心與月共乾坤。
長眠北碚梅山下,浩氣千秋照後人。
圖1,張自忠將軍及其手書
圖2,北碚張自忠墓
圖3,陵園廣場上張自忠將軍的軍戎裝雕像
圖4,國軍浴血抗戰雕像
圖5,張自忠將軍殉國處紀念館
圖6.湖北宜城市南瓜店張自忠將軍紀念園
圖7,2023年4月4日,在重慶市北碚區的張自忠烈士陵園的張自忠將軍墓,馬英九一行繞墓一周並敬獻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