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希臘行之雅典衛城-3

(2020-01-21 18:43:47) 下一個

  作為戰勝者的斯巴達也無多少喜悅,因在戰時為贏得波斯人的支持,同意割讓小亞細亞,此舉備受希臘眾城邦的指責和唾棄。斯巴達以各種理由拖延執行,終於爆發了和波斯的戰爭。趁此機會,剛投降的雅典也蠢蠢欲動,謀求獨立,城邦之間也是彼此爭鬥不休,衰弱的斯巴達被趁機而起的底比斯打得滿地找牙。正當鬧成一鍋粥時,北麵興起的馬其頓帝國揮師南下,擊敗雅典城邦聯盟,平定亂局,統一了希臘。公元前336年,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被波斯刺客暗殺,20歲的兒子亞曆山大継承帝位後,迅速平息各地叛亂。亞曆山大在13至16歲的四年間,曾拜亞理士多德為師學習。公元前334年,亞曆山大率軍東征,打敗波斯,一路進軍至印度河邊。經過近十年的征戰,建立起麵積約六百萬平方公裏,史上第二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龐大帝國。希臘文眀也隨著亞曆山大東征,走出希臘半島,走出愛琴海,輻射到帝國的每個地方,最終成為世界性的文化,光耀千秋。公元前323年6月,一代大帝亞曆山大因感染惡性虐疾而突然去世,帝國隨之分裂成眾多國家,其中以三個王國最為有名,即馬其頓希臘的安提柯王國,亞洲的塞琉古王國和埃及的托勒密王國,希臘也由此進入了希臘化時代。多國爭鬥混亂之中,羅馬人乘機興起。公元前146年,馬其頓及希臘城邦歸降羅馬,成為羅馬帝國的一部分,希臘化時代結束。

亞曆山大頭像 (公元2世紀,公元前4世紀雕像複製)

  作為勝利者,羅馬人開始大肆掠奪神廟雕像作為戰利品運回羅馬,衛城神廟的浩劫也在所難免。從雅典衛城神廟的巔峰之作,帕特農神廟的變遷,可窺一斑。公元4世紀,羅馬帝國改信基督教後,神廟禁止供奉希臘諸神,原存於帕特農神廟中,由雕塑大師菲迪亞斯 (Phidias) 親手用象牙和黃金打造的38尺高的雅典娜巨型雕像,先是運往君士坦丁堡,後就不知所終。

雅典娜雕像複製圖(網絡圖)

  神廟在公元六世紀又被改為東正教教堂;公元十世紀希臘大主教主張供奉聖母瑪麗亞,將神廟內部的裝飾和壁畫重新翻修,並做了大幅修改;到了文藝複興時期,帕特農神廟從東正教堂改為天主教堂,並在神廟西南方加蓋了一座鍾樓;十五世紀中葉,土耳其奧斯曼帝國占領了希臘,帕特農神廟成了清真寺,鍾樓變成了光塔,旁邊的伊瑞克提翁神廟教堂則被改為伊斯蘭教徒的女眷居室。土耳其人占領希臘之後,威尼斯共和國與奧斯曼帝國展開了長年的鏖戰。戰火於1687年蔓延到了希臘雅典,威尼斯人兵臨城下,包圍了雅典衛城,土耳其人將所有的軍火彈藥全部搬進了帕特農神廟,作為軍火庫。在1687年9月26日深夜的炮擊中,一枚迫擊炮彈擊中了帕特農神廟而引發爆炸。災難並未到此為止,百多年以後,大英帝國駐奧斯曼帝國大使埃爾金勳爵托馬斯·布魯斯來到此處,將大量的神廟浮雕和伊瑞克提翁神廟一個少女石柱雕像,打包裝運回英國,賣給大英博物館。這個家族喜歡搶劫文物,幾十年後,他的孫子又搶劫了中國圓明園的文物。至於運回英國的文物,希臘國家及民間依據聯合國文物保護法,多年來不餘遺力地追討,但英國婉拒加入聯會國文物保護條例,拒絕歸還文物,兩國至今還為此糾紛不斷。

少女石柱雕像

  曆經二千多年風雨,雄偉恢宏的帕特農神廟早已蕩然無存,剩餘的兩端山形牆和高大石柱,寫滿了滄桑和屈辱,見證了希臘的曆史變遷,仍就頑強不屈地屹立於衛城山上。麵對衛城神廟的斷碣殘碑,引來後人無盡的遐思。

衛城夜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