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利

以文會友,提高文學修養。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旅美散記(07):小費,小費

(2023-09-06 07:26:47) 下一個
上篇談到打的被宰,有的朋友說,繞道固然不對,但可能對方以為你多付的幾塊錢是小費。似乎事出有因,可以理解為多付對方小費。
 
關於小費,在美國熟人之間也是一個經常聊到的話題。有資料介紹有人在紐約某大飯店的餐廳裏當差,某日遇到一個剛從賭場裏出來的贏家,一家夥給了她一萬元美金的小費。也有資料說,中國人在美國旅遊從來不給小費,因為沒有這個習慣。也可能剛從溫飽中走出來,一下還不舍得平白無故地給別人錢。
 
不管怎麽樣,關於小費的故事很多,版本不少。大手筆的小費我沒親眼見過,沒給小費的現象倒是見過幾例。
 
那倒底小費該怎麽給呢?給多少才合適?
 
一般來說,在餐館吃飯,別人給你服務,幫助你擺放和收拾餐具,這個是要給小費的,費額一般是餐費的15%左右。多給不限,少給受白眼。我以前有一位女同學,曾經是省歌舞團的主演,多年前來到美國,開始時在餐館開工。說就是靠小費養活自己和家庭,因為麵容姣好,善於言談,小費得到較多。最後在一位台灣女老板的餐館受到重用當到領班的位置,小費就更可觀了。
 
但如果說是吃自助餐,餐具自己取用,吃飯完後自己收拾,則不用給小費。
 
我在美國旅遊期間,一般也是這樣處理。但萬事都有例外,記得在旅遊列車上由於我們的臥鋪車票與一日三餐捆綁,吃的是套餐。看到別人有給小費的,也有不給的(都是白人,火車臥鋪因為票價昂貴,一般中國人不去坐)。我則堅持每餐給三塊錢小費。妻子說,別人都不給,我們也不給。我說,別人不給是別人,我不能給美國人一個刻板的印象,好象中國人都是貪小便宜的人。在從芝加哥到舊金山和從舊金山到洛杉磯的全部火車旅遊的旅途用餐中我都是堅持給小費。
 
參加旅遊團旅遊,導遊和司機也是要給小費的。而且這種小費是明文規定,寫在旅遊合同中。一般導遊連司機的小費每個旅遊者每天要付他們七塊到八塊。
 
打的,我也給小費。
 
一般是票價總額(如果有零頭,我則補夠整數)+三兩塊小錢費。一路旅遊下來,我遇到過南美的士司機,也有香港移民來的司機,也有的是東南亞國家來的,都是如此對待,不分黑白人種。比如說那個香港移民來的的士司機,看上去有四十來歲了。我們從舊金山的漁人碼頭停車場上他的車到不遠的假日旅館。一聽他普通話的口音,我就知道是說粵語的。開始我以為他是廣東來的,後來他告訴我他是香港來的。他在車上告訴我,他的未婚妻是廣西陽朔人。到了目的地看表顯示才四塊多不到五塊。我問那個司機我該給多少,說粵語。他說“隨其啦”,五塊、十塊都可以。我給了他七塊。彼此道了一聲再見。我問將來怎麽解決夫妻團聚問題。他回答說,再幹幾年,等掙足了錢可能回陽朔定居,說那邊生活費用低些,舊金山消費太貴了。
 
這個話是對的。我有一個前同事,五年前我第一次來舊金山旅遊時還借住在她家兩天。當時據她說九十多平方米的公寓值六十萬,因為可能是低收入家庭政府幫了一半,自己長期貸款一半買下來。但今年來,打了電話去問候她。她告訴我,家已經搬到拉斯維加斯,因為舊金山消費太貴了。
 
小費文化可能是西方社會的一種約定俗成,按雙方的約定辦,是市場經濟成熟的一種表現。在我所遇到的大多數司機,你問他,需要給你多少錢,他都是按表上顯示的數字說的。而小費數目則是由乘客我們自己的意願付給。比如,表顯示車票七塊多,你給他十塊,他應該找你兩塊多。你可以說,不用找了。那多出來的兩塊多就是給他的小費。不給小費,一毛不拔作鐵公雞狀,固然不妥;但強取豪奪,錢沒找補,就拿上人家的錢跑了,就更不對了。
 
住旅館也是要給小費的。
 
每天三兩塊,也有某一天忘了給的現象。第二天就多給一點,比如五塊。給多給少,一般可能除了你所住旅館的檔次水平,也要看服務質量和態度以及自己的心情和意願。小費不是不給,而是要給得合理,有時給的是心情,是對對方服務工作的一種肯定。在我看來,給小費既是一種西方社會的一種文化,更是一種生活的藝術。
 
給小費還是一種隱私,生人之間也不願意談這些。給得多了,別人說你是炫富;給得少了,別人說你是小氣。就象私人日記,誰願意給別人知曉自己的想法捏。所以這篇文章也不能多寫了,就此打住。
 
——2015-6-19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6)
評論
NJM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笑薇.' 的評論 : 現在去快餐店買三明治漢堡,或拿外賣也要小費,似乎有點過了?
canhe 回複 悄悄話 我也有寫過小費的博。我覺得美國有小費不成文的俗成,入鄉隨俗就好。我一般都按規定給,以前15%,現在20%,除非碰到特別好的,我會多給。格利生活的有心人!點讚!
格利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玫瑰本來是玫瑰' 的評論 :我隻能說入鄉隨俗,沒有更多的評論。謝謝你的分享。
玫瑰本來是玫瑰 回複 悄悄話 非常討厭小費文化,在歐洲也沒有這個陋習。有次在巴黎香榭麗舍大道的Pierre甜品店,坐在室外看人來人往藍天白雲,甜品蛋糕咖啡shui質量一流,服務極為道地,感覺很愜意,結賬的時候夾了10歐,以為服務生會很高興,沒想到被他退回了,我說我很滿意這是小費,他堅持不受,說他們沒有這個規矩,他們也不喜歡這樣。
格利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水星98' 的評論 : 謝謝你 的分享。
水星98 回複 悄悄話 讚好文!我出去吃飯,打的,住酒店,理發都是要給小費的。坐網約車錢是已經在手機上付了,我還是另給等值的小費。因為我自己當過幾個月送餐司機,有強烈感受。
格利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笑薇.' 的評論 : 謝謝來訪。謝謝分享。
笑薇. 回複 悄悄話 小費始於美國奴隸製時代的文化,在聯邦政府第一次製定最低工資時有許多爭論,是延傳奴隸製文化,還是終止小費。

紐約市內應該沒有帶賭場的賓館。美元最大值是100,1萬就是100張,隨身攜帶不方便也不安全。今天的賭場是卡對卡。贏了也是得到一張卡。

自助餐也應該給小費。當然比正餐略低。

感謝分享你的經曆。
格利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友梨江莉' 的評論 : 你從另一角度闡釋了小費文化,謝謝你的來訪和分享。
友梨江莉 回複 悄悄話 我生活在完全沒有小費文化的國家,非常的難以理解付小費的習慣。好像已經不僅是習慣,而是文化了。
各國文化不同,在日本,包括富人,人們沒有直接為感謝對方提供的服務而付現金給對方的作法。
直接把金錢交到對方手上,若不是付商品費或服務費(比如飯費等)的話,在日本甚至可以感到這是對對方的一種失敬。
以日本社會的感受,在付店方飯錢時(其他也可以類推),那已經包含了對侍生服務的報答。
因為侍生在飯店作工是有報酬的。若覺得報酬少,店方完全可以把飯菜價格定高,然後從那裏付錢給侍生。

總感覺這是一種“麻煩的轉嫁”,把很難的一件事情交給了客人:該付哪個侍生?付多少金額?
不要說服務行業繁多,即使同是飲食業,也有業態不同、高低檔的不同等等。
而且很多服務,幾乎是店方集體提供的,怎麽付?付給誰?付多少?

總有人說到這是對他人為自己服務的一種感謝,我非常能夠理解想表達感謝的欲望或想法。
其實日本人的這種想法也不輸給任何國家任何地方,但是在日本,卻完全沒有小費文化。
幾乎所有的外國遊客,都公認日本的服務幾乎是世界一流。這也足以證明,不付小費則服務質量會下降這關係式不成立。
我周圍的很多日本人去美國都有這種困惑:付給誰?怎麽判斷該付多少?
一般講,日本人是很為對方(侍生等)著想的,也願意入鄉隨俗。但不在當地生活多年,是不會知道的。
而且,根本上,這就不是一個有對錯、有數值、有標準答案和作法的事情。
我也去過幾次美國,付對方小費時,甚至覺得很不好意思,有些侮辱對方的感覺。我知道,這是徹底的日式思維了。

總之,我覺得在日本社會,客方、店方、侍生方都很和諧,並不因為沒有小費而使人覺得人心不古、世態炎涼。
真心不喜歡小費文化。不是吝嗇,而是覺得麻煩,反而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尷尬、複雜。
格利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雪狗2014' 的評論 : 謝謝來訪,謝謝分享。
格利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謝謝來訪,小費問題是一個十分私人化的話題。
格利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頂級朋友' 的評論 : 謝謝來訪,謝謝分享。
雪狗2014 回複 悄悄話 不喜歡小費製度,但是也的給。現在都基本20%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多謝係列好文分享,我原來也寫過關於小費的文。:)
頂級朋友 回複 悄悄話 經常出差的一點經驗,僅供參考-自助餐需要付小費10%, 出租車10%。而酒店根據星級,服務好付一點,一般酒店不需要付小費!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