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利

以文會友,提高文學修養。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小慶的一生

(2022-12-17 01:22:57) 下一個


 
/格利
 
小慶是我的一個發小,同住在縣人委老三排。開始他們家住前排兩間,我家住中排一間;後來他家也搬到中排,仍住兩間,我家那時也得住兩間了,我家與小慶一家中間隔有榮華一家。
 
小慶他父親是縣人委某科室幹部,母親是一名清潔工人,負責縣人委門前大路一帶的清潔工作,很早就需要起床掃地,工作很是艱辛和勞累,但好歹有一個編製。他家是三個兒子,懷慶、小慶和吉慶。懷慶哥哥很有才華,會吹笛子和號,會畫畫,後來當上區直屬單位廣西磷肥廠子弟學校的校長。吉慶小我兩歲,小時候在一塊兒玩比較多。
 
小慶大我三歲左右,他是小學33班的,我是40班,差他三屆。
 
小慶小時候因為比我們大,所以不常在一塊兒玩。但他的一生與我多有交集,我有幸知曉他的許多傳奇故事。
 
小慶初中畢業以後就到母親這邊的老家柳城插隊去了。柳城土地肥沃宜種蔗,小慶外婆經常從柳城老家帶來一種黑皮蔗,圓滾滾,很大一條。我們本地沒見長那麽粗的甘蔗。
 
後來聽說他抽進柳州拖拉機廠,就是現在的柳微前身。還聽說他當上了團委書記,不知是廠一級的團委書記還是車間一級,我沒問過他。柳拖是大廠,能在大廠政治上有一席之地,說明小慶是一個年輕有為的上進青年,很有前途。
 
小慶後來被農學院某教授的千金相中,跟那個南寧姑娘結婚後就相約來首府發展。小慶調到南寧絹紡廠鑄造車間當翻砂工,從底層做起。小慶為了愛情也是拚了。
 
小慶調來南寧工作那年即1978年剛好我被單位派去搞工作隊進駐絹紡廠,我到鑄造車間看過小慶。小慶工作還是蠻辛苦的,眾所周知,翻砂工髒、累並危險。
 
但小慶並沒有沉淪下去,小慶有他的人生理想。小慶以初中文憑考上電大經濟專業,苦讀三年順利畢業。小慶的高等數學學得最好考得高分,小慶後來告訴我。這說明小慶WG前讀的老初中俗稱老三屆數學基礎打得很厚實,不像我們WG中才上的初中和高中,數學是一團糟,看見數學方程我就頭疼,半天也解不出一個方程式來。
 
電大畢業以後小慶辭去國企公職,在當時最繁華的朝陽廣場附近的永恒相館任專業攝影師。當年永恒相館在本市第一家引進日本彩色膠卷和全套自動洗印設備,相館又處於鬧市中心,一時間顧客盈門,相館老板賺得盆滿缽滿。小慶技術學到手之後,眼紅耳熱,從相館退職出來在大寨路與明秀路交叉路口處自己開了一家相館。相館裏有兩幅照相背景幕布是小慶的哥哥懷慶幫畫的。小慶還向親朋好友高利息(我記得是18%左右,也可能事隔多年這個數字不太準確了)集資擴股欲大幹一場。遺憾的是,由於各種原因小慶這個雄心勃勃的相館並未取得成功。
 
小慶在生活的壓力之下又另辟蹊徑。2001年底(我記得很清楚,那年的年底我從北京應聘的公司回來之後專門找小慶在財校圍牆旁邊一家飯館請他吃過一頓飯,小慶一直住在農學院嶽父家。育有一個男孩。飯館是小慶定的,他比較熟悉那一帶)小慶告訴我,那時他有了兩個新的工作。一個是在附近的街道社區當黨支部書記,同時兼某職業大學的數學和經濟學課程。支部書記有不多的基本工資,兼課是按課時計算,多上多得,但也比較辛苦。這兩樣工作加起來收入基本上可以養家糊口了。以初中和電大的文憑擔任教職教授職大學生知識,小慶的努力和功力我是欣佩的。
 
再以後,我被所謂的科研院所改革浪潮摔到生活的風頭浪尖,早早就被退休了。小慶的生活道路卻越走越寬廣。小慶應聘當上廣西外國語學院的一個係(也叫院)的黨支部書記兼副主任(也叫副院長),小慶給過我一張他的名片,看得出小慶正躊躇滿誌,處於人生的顛峰時期。小慶工作忙得很。有一次我打電話想跟他閑聊,被他劈頭打斷話頭。小慶對我說他正在給院領導匯報工作,就匆匆掛斷了電話。
 
我雖然對小慶匆匆掛斷我的電話有點不快但也理解,對他的努力和工作現狀感到由衷的高興。
 
看到小慶多年的努力終於有了好的收成,苦盡甘來,作為老友我真的為他感到高興。從小慶的身上我看到了一個人從底層到中層或稱中產階級努力奮鬥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說,小慶就是我們這一代人的一個學習榜樣。

 小慶熱愛機車運動,工餘時間經常跟他們的隊友們組隊四處雲遊。有一次我跟他在雞鳴黔桂湘三省交界的三江高友村當地一年一度的韭菜節上偶遇,他兩夫婦就是跟著隊友騎著機車一直從南寧開到三江,第二天還跟我們興致勃勃地到三江丹洲古城遊玩。

以後有許多年我都沒約得上小慶出來喝一杯茶或吃一餐飯,小慶在廣西外國語學院(該院原來在西鄉塘,後來搬遷到仙湖大道盡頭五合大道的大學園區)的新址籌建過程中投入了全部的聰明才智和精力。
 
再後來,聽說小慶罹患尿道疾病動了手術需要長期掛尿袋。小慶要我有時間去看他。我一直惦記著去看望小慶,但那幾年我因為忙於在大洋兩岸之間來回穿梭奔走,生活一直沒有完全安定下來,未來得及去看望小慶。這次我回國後再打小慶電話,他電話已是空機,我預感不妙。再通過打小慶老伴退休前的學校三十三中的電話詢問,幾經周折。有一天突然接到小慶老伴打來的電話,才知小慶於上一年已因病去世。我十分遺憾沒有在小慶還在的時候見他一麵,滿足他卑微的一個願望。
 
人世間有些事,錯過了就是錯過了,不可彌補,唯有遺憾。
 
小慶的一生雖然並沒有做出什麽驚天動地的事情,但他從底層努力奮鬥的一生,就是我們那個時代大多數人的一個縮影——WG,插隊,讀電大,獨生子女,下海,下崗,應聘……小慶一直不甘於生活的平庸。但正如一首歌中所唱到的那樣:“人間的甘甜有十分,你隻嚐了三分。”小慶奮鬥一生,命運已有轉機,正當好好享受生活,但命運卻與他開了一個玩笑。

回想起小慶短暫的一生和他的傳奇故事,不禁感歎唏噓,寫下上麵這段文字,以紀念他——我的發小和好友熊小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canhe 回複 悄悄話 小慶我們同時代的人,一個不甘現狀,奮發圖強,事業有成,卻英年早逝的凡人故事,很勵誌。謝謝格利分享。
Firefox01 回複 悄悄話 非常普通而又感人勵誌的故事。不過,也正是這種拚搏讓自己的健康付出了代價,因此,得出的結論就是:拚搏要掌握好度,不要以犧牲健康為代價,不要性格過分強勢。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