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要培養圓潤娃和怎樣培養?
這個題目寫下來,似乎有點太大了,尤其這個“怎樣,” 每個孩子都是千差萬別的,很難有一個公式去套用,這也就是為什麽養孩子是一門藝術。然而,養孩子也是科學,有些規律是經過實踐和和實驗檢驗過的。
先來說說為什麽要培養圓潤娃。很簡單,是一個長度的問題,也就是培養孩子是為她的一生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 不是為了上個好大學,而人的一生太漫長,不知道會發生什麽,有時侯,性格的短板會在五、六十歲才把其害處顯現出來,所以,一直到孩子接近成年,家長們要注意的仍舊是盡力補其短板。有時孩子也許學業或體育非常優秀,這在大學申請的結果可以體現出來,但這時父母的責任仍然沒有放鬆,因為大學也是一個對孩子的成長影響非常大的時期,如果有什麽短板,一定要抓緊在這個時侯彌補,再以後父母能起的作用就微乎其微了。
另外,我覺得人類的 intelligence 有很多 dimensions, 在不同的場合會用到不同的 intelligence, 這些 intelligence 不盡相同,有時甚至互相抵觸,所以在人生的某一階段需要 focus 在一類的 intelligence 上,而另一階段可能要轉變重心。舉個例子吧,培養一個獨立的人,當然是鼓勵她有自己的想法,不要人雲亦雲,做自己想做的事要堅持,要想有突破,走自己的路, 是需要孤勇者甘於寂寞和勇於寂寞的精神的。可是,在與人交往方麵,用到的是另一方麵的 intelligence,“有自己的想法,不要人雲亦雲” 變成了要有同理心共情心,“做自己想做的事要堅持” 變成了要善於妥協,“甘於寂寞和勇於寂寞的精神” 變成了尋找 common ground, 跟跟自己合得來的人一起合作,達成目標。也就是自我的修養和 social 的技巧在很多方麵是矛盾的,如果你有個兩方麵都發展得很好的孩子,那固然好,可大多數時侯每個孩子各方麵的發展並不是平衡的。 你的孩子滿腦子就是學習,體育,競賽,與人 social 對她來講就是耽誤時間,physically and mentally taxing, 碰到這樣的孩子你也沒有辦法,雖然意識到 social 是她的短板,你也沒有力量去改變她。這時,我覺得父母能做的就是尊重孩子發展的 pace, 不能強行改變孩子什麽,隻能因勢利導,等待時機將 social 的發展提到議事日程。
說到人類的 intelligence 各個 dimensions 各有不同甚至相互抵觸,我想到我們做自己時和做父母時應是兩種不同的心態,就是做自己時要強,做父母時要弱,給孩子展示自己的機會,發展信心的空間。我的女兒在成長過程中,我感到最讓我驚奇的是凡是我擅長的,她均沒有興趣繼續下去,而我所知甚少的,恰恰是她最感興趣和堅持下去了的。反思起來,因為我會彈一點鋼琴,會不由自主去指點她或說她哪兒彈錯了,打擊了她的信心;而我從未嚐試過溜冰運動,對她小小年紀能夠在冰上飛大為讚賞,這激發了她繼續下去的興趣。尤其是,我記得她小的時侯,我因為忙於拚 tenure, 沒什麽時間陪她,那時主要是她的姥姥帶她,有一天我寫文章累了餓了,下樓去廚房找吃的,恰恰她跟著姥姥做了一樣吃的擺在那裏,我因為太餓吃完後當即表現極度的讚賞,表情有點誇張。回想起來,後來女兒對廚藝的熱愛,現在對健康飲食的極致追求,都跟這個在她的成長過程中這個對我來講極不起眼的小事有關,因為我的讚賞是真誠的,她自然感受得到,雖然她小小年紀並不能想到這不是因為她當時的廚藝有多好,隻是我太餓了。
推展開來,聰明的父母有時候可以裝點小樣,這是允許的,隻要你的 intention 和結果都是對孩子的發展有益的。這又是一個與平時我們的做人準則有些不一致的例子了。而何時何地裝何種樣子,就是藝術了。
回到開頭說的養孩子是科學,我說的科學是什麽呢?總結起來,就是在孩子成年前,注意補短板,但是如果時機不成熟,不要硬掰,要尊重孩子發展的 pace。還有就是做父母的切忌還是一副大老板、大女主的樣子,你現在的任務是給孩子空間讓孩子發展自己,肯定、鼓勵是你應該做的,你對孩子有什麽期望,隻要你不給她壓力,多鼓勵並相信她,她會以自己的方式達到甚至超過你對她的期望的。這裏,“自己的方式” 很重要,因為孩子不會是你的簡單重複,一定會以自己的方式強烈地展示出她是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