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對女兒的小學教育有理性的認識是在申請高中時。因為有初中的教訓,我想找的高中就是女兒能夠渴望去上學的高中,我不想她為了學校排名也就是所謂名氣浪費她寶貴的prime time,我希望她能在學校充滿興趣、有意義地度過每一分每一秒,像在小學一樣。訪問高中時,一位Admission的老師,是Stanford的教育碩士,大大增強了我對progressive education的認識,所謂的project-based learning和design thinking這些新的教學方法也是在杜威 (John Dewey, 胡適的老師)的progressive education的理念下適應目前社會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
這位老師給我推薦了杜威的Experience and Education,其中心思想之一就是如果隻是學習那些已經形成知識點的知識即書本上的知識,並不能engage學生,必須讓學生能夠感受到這些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跟他她的生活relevant, 然後從這些生活現象中(experience)在老師的啟發下摸索出這些抽象的知識。這樣學生才會感到學習是有趣味的。杜威的這本書是經典,在他影響下有很多教育實踐就是摸索如何讓學生饒有興味地學習,也就是要有internal motivation。尤其現在有了google, 知識的重要性大大下降,因為可以網上搜索到。從AI、機器學習的不斷發展可以遇見未來勝出的是有個性、想象力和創造力的人才,而教育是培養迎接未來挑戰的人才的。還有一點我覺得對理解現在的教改很有幫助:學校製度是為了應對工業革命和標準化作業(比如福特公司的生產線)而在19世紀大規模興起的,而信息革命需要個性化的人才。
那我現在就講講什麽是project-based learning和design thinking。我上個帖子舉的用cardboards設計、建造城市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首先它是讓學生做出一個東西出來 – a project,不是考試,因為現實生活中比如在公司工作絕對不會以你會不會做題和做得有多正確來衡量員工。其次做一個東西需要多方麵的知識和能力,也就是interdisciplinary, 比如用cardboards設計、建造城市要規劃,這規劃本身就很複雜,這個小鎮需要什麽,police station, hospital, school, library怎樣擺放最方便合理,都得花心思。還要把它做出來,把那些紙板弄成立體的東西可不容易,得剪裁合適、用膠水糊上,比例還得合適,等等,得有動手能力。在play with cardboards的過程中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也得到發展。還有就是這是個合作的過程,孩子們在做這個大project的過程中一定有很多不同意見,這個過程他她們就一定有爭論和衝突,在解決的過程中他們與人合作的能力得到提高。做成一個事需要不同領域的專家collaborate,這個能力會越來越重要。
未完待續
那你看了很多私高以後,最後覺得那些高中比較符合project-based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