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飛翔

在這裏跟大家交流我對教育的思考
正文

美國東西兩岸的教改風-project-based learning, design thinking (3)

(2020-01-16 19:20:00) 下一個

之所以這個係列起名“東西兩岸”,是因為東西兩岸實踐這個教學理念已經有些年了,甚至這個理念在慢慢成為常識,但是在中西部,就得碰運氣了。比如我女兒的小學,是兩個我所在文理學院的畢業生,出於對教育的熱情、理念的相似,一起從頭開始辦起來的。我女兒的一年級也是他們辦這個學校的第一年,一共14個學生,現在已經慢慢發展成一個一年級到八年級的學校,每個年級估計有10-20個學生,學校的聲譽靠口口相傳。另外一個體現個性化的是他們按照學生的程度分班而不是年齡,比如一個孩子8歲,本應上三年級,但如果數學較超前,會在數學課時間到五年級的數學課去上課,其他時間則回到三年級的小夥伴中間。大家可以點擊這裏看看他們的教學理念:http://creatinglandscapes.org/school/philosophy.html

 

當初選這個學校前已經在小鎮的一個教會私立學校定了位置,對他們的教學理念也不是太理解,記得後來給朋友推薦這個學校,朋友的評價是“硬件太差,連電腦都沒有”。確實,學校是借教堂辦起來的,教具是我的文理學院解散教育係時創辦人自己花錢買的,可以說破破爛爛。下定決心是跟其他家長談了,尤其在網上讀了讀有關教育的文章,傳統教育是適應工業革命標準化作業興起而現代教育應該個性化的說法打動了我。

 

在西部,聖地亞哥公立學校係統的改革是這個教學理念大規模實踐而成功的例子,有個紀錄片Most Likely to Succeed大家可以去看看。 Elon Musk給自己孩子辦的學校 - 隻對Space -X員工開放- 也是這樣的教學模式,隻是他們資源更豐富,更奇思怪想。看起來這個理念適合小學到高中,因為好像有效地讓孩子們感到上學的有趣,其實大學尤其是頂尖的大學也在嚐試這個理念,比如Stanford的Design Thinking 學院,MIT的Media Lab, 到了大學,就更偏重發揮創造性,讓學生動腦動手做出一個新的東西。就連Swarthmore學院,教語言的老師與化學老師合作,帶學生去台灣參觀茶園,茶博物館,茶店,最後可能學生自己開個茶店,從在茶園種茶、采茶開始。

 

有讀者問 1. 是不是這隻適合智商較高的孩子;2. 不知這樣訓練出來的孩子成就如何。對第二個問題的回答是肯定的,這樣訓練出來的孩子絕對是problem solver,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強。其實,這個理念與蒙特梭利教育(Montessori Education) 注重explore的觀念一脈相承,有學者指出Google, Facebook等科技公司的創辦人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小時候都是接受的蒙特梭利教育。 至於是不是隻適合智商較高的孩子,我沒有證據所以不好說,不過聖地亞哥公校係統什麽孩子都收的,另外孩子的腦子可塑性是很強的,給A樣的教育得到的是A 樣的思維模式,給B樣的教育得到的是B樣的思維模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