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家整理信件,發現這封2000年7月從廣州寄給父親的一封信。發信人是父親的大學同學,信是複印的,因為同一封信寄給當時可以聯係上的每一位同學。
補充:信中簽名四人,網上可以查到其中三人的信息:
沈清濂為江漢大學退休教授,2015年學校為老人家祝百歲大壽。。。
麥保曾,1917年出生。廣東順德人。1935年進入唐山交通大學(現西南交通大學)。。。
尚澍,1917年出生,河北行唐人。退休前在廣州鐵路局基建處任職。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學院畢業。
下麵信息是在百度上複製過來的信息,我隻摘錄了父親可能在校期間的部分信息: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時值暑假,留校師生不多;17日,唐山校舍便為日軍占領,學校事先毫無準備。事變後,國民政府亦無力顧及,師生流落星散,學校形同解散;幾十年慘淡經營積累起來的珍貴儀器、設備、圖書館藏和文卷檔案全部棄留日寇。7月下旬教育部呈行政院核定:“全國各大學均歸教育部管理,交通部所屬交通大學各校,自8月1日起,改由教育部領導”,由於抗戰爆發未能立即實行。10月,成立唐山交大上海、南昌兩個辦事處,並確定了負責人員,籌備在南昌複課。為了不使1937年度招生工作中斷,在複校工作尚未得到教育部承認的情況下,在天津、上海等地報紙上刊登的招生廣告,是以茅以升的名字招生的,標題是:“茅以升招生啟事。”
盧溝橋事變後,交通大學北平鐵道管理學院院長置學院於不顧,先行隻身南下,學校無人負責。平院部分師生不甘心淪入敵區,做亡國奴,紛紛南下。在王芳荃教授奔走下,在校友們的幫助下,教育部於1938年1月29日決定平院暫行改為鐵道管理係,並入唐院。
1937年11月下旬,浙贛鐵路局局長杜鎮遠校友在與湘黔鐵路局局長侯家源校友商議後,致函南昌辦事處黃壽恒教授:鑒於戰爭形勢發展,建議即在湖南湘潭(湘黔鐵路局駐地)複校,以免耽誤學生課業,並表示全力支持母校複校工作。杜鎮遠校友的建議得到了黃壽恒等教授的讚同,決定12月15日在湘潭複課。唐山交大南昌辦事處在武漢、南昌等地通過報紙與電台傳播學院在湘潭複校消息。師生們通過各種途徑,克服重重困難趕至湘潭。12月15日,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學院在湘潭舉行了開學典禮。
1938年5月,由於學生人數激增,教師亦逐漸到齊,湘潭臨時校舍不敷應用,學校決定由湘潭遷往湘鄉楊家灘。在楊家灘租用了四座大屋(係清雲貴總督劉嶽昭的宅第)作為臨時校舍,礦冶係高年級學生仍在長沙湖南大學寄讀,這時全校學生人數已達200餘人。10月25日,日軍占領武漢,11月初又進攻長沙,國民黨軍隊在準備棄城逃跑之前,實行所謂“焦土政策”。唐院離長沙近在咫尺,這時,已無法繼續上課,未幾,學校當局便決定內遷。內遷隊伍於11月17日開始從楊家灘出發南下,於27日師生們全部抵達桂林,學校圖書、儀器、檔案、部分學生的衣物損失殆盡。為了躲避日機的再次轟炸,師生們急忙離開桂林,到離市區約15公裏的兩江鎮的一所師範學校暫住。12月9日,師生分批從兩江鎮出發,繼續徒步西行,途經永福、黃冕、鹿寨、雒容,曉行夜宿,向柳洲前進。12月15日到達柳州,寄住在城南龍城中學。因學院內遷地點未定,又值寒冬,茅院長讓大家在柳州休整、待命,並討論去昆明還是去貴州的問題,茅院長赴貴陽、重慶等地反複調查比較,向教育部請示以爭取同意遷址貴州平越(信中所提地名)。
1939年1月13日,學校師生離開柳州,經三都、大塘、歐峒到達宜山。這時,浙江大學已遷到宜山,校長竺可楨是學校校友,1月18日,在他與其他校友幫助下,派汽車送學校師生到河池。從河池徒步經八步、南丹抵黔桂交界的六寨,1月27日,乘貴州省公路局汽車,於1月28日抵達平越附近的馬場坪。再步行18裏,終於在春節到達平越。
1941年8月,奉教育部令,國立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學院與國立交通大學北平鐵道管理學院合並後,遷校平越。為顧全兩院曆史,改稱國立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北平鐵道管理聯合學院。命令到校後,群情為之嘩然。土木工程係學生特致電教育部提出抗議。
上述信息來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西南交通大學/166403#1
注:2022年1月上旬,突然發現以前從美篇拷貝到文學城博客裏的照片全部丟失。這篇文章的照片是 2/22/2022 重新上傳的。非常感謝文學城裏幾位朋友的幫助。
都是值得收藏的珍貴史料,多謝棗泥分享!
你父親和他的同學們經曆很多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