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9月13日淩晨零點20分左右,林彪等九人在秦皇島山海關軍用機場,匆忙登上256號三叉戟專機。飛機起飛後大約兩小時,墜落於蒙古溫都爾汗。機上全部人員喪生,包括林彪夫婦和他們的獨子林立果。中共當時唯一的副主席林彪,在一夜之間,從偉大領袖的"親密戰友"及中共黨章中的法定接班人,變成國人唾棄的叛國賊。這就是改變中國曆史命運的九一三事件。
事件發生之後,中共徹查了幾乎所有與林彪相關聯的人物。此次清查牽連甚廣,據統計,軍及軍以上的將領就有1000多名。因林彪事件受到株連的中共幹部、群眾,如今大多已經凋零,但他們的後人以及一些同情林彪集團的人士,還在試圖為林彪翻案。目前,除中共官方學者外,林彪事件的民間研究者也較多,他們或者出書撰文,或者直接在網上披露有關事件的信息——其中不乏珍貴的第一手資料,但由於部分研究者帶有較濃厚的感情色彩,使得有關林彪事件的一些說法真假莫辨,甚至可能純粹是編造。
筆者不是林粉,也不是林黑,隻是長期對林彪選擇北逃的原因疑惑不解。為此,本文從林彪與毛澤東的關係入手,對林彪出走事件做簡單的梳理和分析,以期得出比較合理的答案。
一、軍人林彪
林彪於1926年10月黃埔四期畢業,12月被分派到國民革命軍第4軍葉挺獨立團任見習排長,參加北伐。1927年5月,林彪升任連長;8月,隨部隊參加南昌暴動。1928年3月,朱德提拔林彪為營長;4月隨朱德上井岡山。1928年11月,紅四軍參謀長兼28團(前身即葉挺獨立團)團長王爾琢犧牲,未滿21歲的林彪接替王擔任28團團長,自此成為朱毛紅軍中的頭號主力。
1929年2月3日,紅四軍前敵委員會書記毛澤東,在江西尋烏的羅福嶂村舉行的前委擴大會議上,成功地廢除了軍長朱德擔任書記的紅四軍軍委,從而獨攬紅四軍大權。此後,朱德、陳毅等人與毛澤東矛盾開始加劇,並逐步公開化。
時任紅四軍一縱司令的林彪,在朱毛爭奪紅四軍的角力中,旗幟鮮明地支持毛澤東。1929年6月8日,在閩西上杭的白砂鎮舉行前委擴大會議之前幾個小時,林彪寫信給毛:“現在四軍裏實有少數同誌的領袖欲非常高漲,虛榮心極端發展。這些同誌又在群眾中是比較有地位的。因此,他們利用各種封建形式結成一無形的結合派,專門吹牛皮攻擊別的同誌。這種現象是破壞黨的團結一致的,是不利於革命的。”林彪在信中還指責朱德為了奪權采用“政客手段”、“卑汙行為”雲雲。白沙會議後,由於紅四軍大多數領導幹部支持朱德,毛澤東提出辭職。林彪又緊急去信給毛:“你今天提出的你個人離開前委的意見,我非常不讚成……黨裏要有錯誤的思想發生,你應毅然決心去糾正,不要以不管了事。”
1929年6月22日,紅四軍第七次代表大會在福建龍岩縣城舉行。在民主投票選舉前委書記時,朱德一派的陳毅當選,毛澤東落敗。同時,"七大"《決議案》還羅列了毛的多項缺點,決定給予毛澤東嚴重警告處分。會後毛離開紅四軍去閩西上杭休養,第一次被逐出軍隊。
其後,在毛澤東抱怨所謂"鬼都不上門"的處境下,林彪帶著200塊大洋去看望毛。毛澤東感歎:我的人支持朱德,朱德的人卻支持我。林彪此舉實乃雪中送炭,令毛頗為動容。那時的林彪,顯示出些許“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概。
1929年12月28至30日,紅四軍"九大"在福建上杭的古田鎮溪背村召開,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古田會議"。之前,陳毅奉主持中央工作的周恩來的指示,將毛澤東請回紅四軍。毛澤東在這次會議上徹底鬥倒朱德。林彪再次當選為前委委員。1930年2月,林升任紅四軍軍長。
此後,林彪不負毛澤東的信任和重托,在江西蘇區、長征以及抗戰,再到解放戰爭——特別是在對國共內戰有決定性意義的東北戰場,皆表現傑出。林彪最終成為指揮人數最多、所部裝備最佳、戰力最強的中共頭號戰將。
紅軍時期的林彪和毛澤東
二、政客林彪
中共建政後,林彪軍事集團已然成為中共軍隊內部最大的一個山頭。毛澤東時代的中共軍隊,不是一支純粹的軍事武裝,它也是參與黨內鬥爭的重要政治力量。被毛視為嫡係的林彪集團,成了毛澤東在黨內頤指氣使、揮斥方遒的最大本錢。不僅如此,林彪本人在中共慘烈的政治鬥爭中,數次出馬"救駕",力挺毛澤東。
在1959年的廬山會議上,林彪一針見血地指出"為民請命"的彭德懷的問題:“在我們黨,在中國,誰也不要以為自己是英雄,誰也不要做什麽英雄,而隻有毛主席才是大英雄!”林彪這段話不僅是揭批彭德懷,也是敲打黨內各路野心家,更是他對於毛澤東與黨內同仁關係的天才總結:隻要毛澤東在世一天,誰也別想取毛代之。林彪對毛澤東的這個認識,可謂入骨三分。
彭德懷被毛澤東清洗後,林彪取代彭主持中央軍委工作,更為毛所倚重。彭德懷雖然時常"忤逆"毛澤東,但彭德懷軍事集團與林彪一樣,同屬紅一方麵軍山頭,客觀上是毛澤東在軍隊係統的另一大支持力量。毛鏟除彭,等同自斷一臂。
在1962年1月11日到2月7日舉行的"七千人大會"上,林彪再次挺身而出,支持聲望急劇下跌的毛澤東。"七千人大會"是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參加會議的為縣級及縣級以上的主要負責人,共7113人。會議目的是總結"大躍進"以來經濟建設工作的經驗教訓。劉少奇集團的人馬有意無意地給會議定調:主要是"人禍"而非"天災",導致三年困難局麵以及大規模非正常死亡。他們的這種看法雖然比較符合實際情況,但卻將矛頭悄然指向了"大躍進"的始作俑者——毛澤東。
在一片責難聲中,林彪力排眾議:“我深深感覺到,我們的工作搞得好一些的時候,是毛主席的思想能夠順利貫徹的時候,毛主席的思想不受幹擾的時候。如果毛主席的意見受不到尊重,或者受到很大的幹擾的時候,事情就要出毛病。我們黨幾十年來的曆史,就是這麽一個曆史。因此,在困難的時候,我們黨更需要團結,更需要跟著毛主席走。”
林彪將大饑荒的責任歸咎於毛澤東的意見沒有得到尊重或受到幹擾。顯然,他的講話並非以總結經驗教訓為出發點,而是罔顧事實、顛倒黑白,顯得另有所圖。早年因堅持真理而選擇支持毛澤東的軍人林彪,變成隻問立場、不問是非的政客林彪。有觀點認為,林彪為毛發聲,主要是劉少奇在政壇上的競爭者周恩來做了林彪的工作,不是林主動為之,但這並不能改變林彪政客化的事實。
林的講話當時得到了黨內眾多反劉人士、特別是軍方的支持。
三、發動"文革"
什麽是"文化大革命"?1981年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中給出了官方定論:“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這種說法不夠準確,反映出中共自身無法與毛澤東切割的無奈。毛乃一代雄才霸主,他豈是任人利用"文革"達十年之久的小白兔?
按照中共的邏輯,更準確地說,"文革"是一場由領導者陰謀發動,領導者與江青、張春橋反革命集團相互利用,在林彪軍事集團保駕護航下,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
林彪在"文革"中說過一句名言:“槍杆子,筆杆子,幹革命靠這兩杆子!”毛澤東能成功發動"文革",靠的也是這兩杆子。其中,筆杆子是以江青、張春橋為首的"秀才幫",他們替毛點燃了"文革"之火(這個小艦隊的幕後黑手就是毛澤東本人)。槍杆子則以林彪集團為代表。誠然,筆杆子在"文革"初期很快煽動起基層群眾造反的熱情以及對官僚集團的怒火,但讓劉少奇集團放棄抵抗、坐以待斃的主因,是毛掌握著槍杆子。葉劍英那時揚言:“我們有幾百萬軍隊,不怕什麽牛鬼蛇神”。周恩來係統的葉劍英,在"文革"爆發前夕,取代正與劉少奇集團眉來眼去的羅瑞卿,出任軍委秘書長。
為了打鬼,借助鍾馗。盡管林彪是被毛澤東強行搬出來支持"文革"的,但林彪畢竟上了"文革"這條賊船。而且林彪在"文革"前就已經在大肆鼓吹對毛的極端個人崇拜,造成全社會對毛個人崇拜的熾熱浪潮,其結果是將毛澤東捧上神壇。
林彪在1959年主持中央軍委工作後,極力推行"政治掛帥",強調全軍必須"學習毛澤東著作"。他還要求《解放軍報》每天選登毛澤東的有關語錄。1964年5月1日《毛主席語錄》在軍內出版,人手一冊,每日必讀。隨即,《毛主席語錄》風靡全國,成為"毛澤東思想"宗教化的濫觴。
林彪在1967年8月9日接見新任武漢軍區司令員曾思玉等人時說:“我們發動文化大革命是靠兩個條件:一是靠毛澤東思想和毛主席的崇高威望,再是靠解放軍的力量。”可見,林彪對毛發動"文革",負有重大政治責任。
1966年8月18日至11月26日,毛澤東在天安門八次接見來自中國各地的紅衛兵,林彪每次都在毛的身邊,為毛澤東站台。林當時喊出一句文革名言:“誰敢反對毛主席,就全國共討之,全黨共誅之!”。
文革中的林彪與毛澤東
更有甚者,在"文革"前期,隨著賀龍軍事山頭的瓦解、"七二〇事件"的發生以及"楊、餘、傅"的倒台(楊成武:代總參謀長、軍委常委;餘立金:空軍政治委員;傅崇碧:北京衛戍區司令),上至中央軍委各總部,下至各軍區和各兵種,大部分重要位置,皆被林彪集團"雙一"(即紅一方麵軍紅一軍團)或東北第四野戰軍出身的將領把持。這種現象不可避免地引起其它派係將軍們的不滿。在中共"九大"上,林彪集團的黃永勝、吳法憲、李作鵬、邱會作,及林的夫人葉群,都進入了政治局。林彪這幾個心腹大將中,黃永勝的資曆本就不深,其他人資曆更淺;他們盤踞高位,也為眾多老資格元老重臣所嫉恨。羅瑞卿出獄後對他的女兒羅點點談及此事:“我看到葉群的名字寫在中央政治局的名單裏,我就想,這些人恐怕要完蛋。”原本被關押後一直覺得自己很委屈的羅,從此恍然大悟,不再牢騷滿腹。
常言道"月盈則虧,水滿則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物極必反是也。這個並不高深的道理,連被周恩來評價為“你太天真!你太天真!”的羅瑞卿都懂了,自詡"腦袋特別靈"的林彪似乎不能明白。隻能說利欲熏心、利令智昏——再怎麽樣,你林彪怎麽能讓自己的老婆進政治局,鄧穎超那麽深的資曆都沒進,葉群哪年參加的革命?
四、衝突
毛澤東與林彪政治上的衝突,表麵上起源於1969年年初的中共"九大"政治報告起草之爭;接著是在10月,林彪為防備蘇聯突襲而自行下達"一號令",引起生性多疑的毛澤東的嚴重猜忌;最後是在1970年8月的廬山會議(中共九屆二中全會)上,建製派官僚在林彪的鼓動下,以擁護設立國家主席和支持陳伯達的"天才論"為借口,浩浩蕩蕩地聲討文革小艦隊的代表人物張春橋。
老幹部們在中央全會上集體對張發難,是借機發泄他們對"文革"的不滿,這引起了毛的忿怒。平心而論,這些官僚,包括當時上躥下跳的林彪軍事集團的人馬,並非是想反對毛澤東,隻是他們錯誤地認為,毛會在他們群起圍攻之下,放棄張春橋。俗語雲,“打狗還得看主人”,作為文革小艦隊幕後黑手的毛澤東,為了救張,出手痛擊這些曾經流血流汗跟隨他多年的舊部。毛林雙方的裂痕就此公開化。
筆者認為,這些衝突都是表象或借口。雙方產生矛盾的根本原因隻有一個:就是文革小艦隊與林彪集團都試圖搶奪毛死後的中共最高領導權。
有人認為這兩個集團之間發生衝突是因為存在路線分歧。其中,林彪比較注重民生問題,在"九大"報告起草時,主張要發展生產。但如果文革小艦隊取得權力,難道就不重視生產?從小艦隊的主要基地上海的情況來看,他們同樣會重視——事實上,文革時期上海在工業生產方麵的表現非常優異,為全中國之冠。隻是任何一個政治派別,包括文革派,其首要目標是奪取權力。
那時,毛澤東一邊對支持其發動"文革"的林彪集團論功行賞,乃至史無前例地用黨章鄭重宣告林彪為接班人;另一邊卻試圖讓林彪同意張春橋接班。高華先生在《革命政治的變異和退化:「林彪事件」的再考察》一文中記載:九大後(一說是1970年4月底),毛曾帶著張春橋等到蘇州看望林彪,毛澤東在談話中先是說總理年齡大了,問他對周恩來的接班人有甚麽考慮,然後話鋒一轉,問林彪:我年紀大了,你身體也不好,你以後準備把班交給誰?見林彪不吭聲,毛又追問:你看小張(指張春橋)怎麽樣?至此,林彪開始擔心自己的「接班人」地位將不保。
五、決裂
在中國這樣的專製政體下,繼承權之爭曆來你死我活。所以毛對林彪集團所采取的所謂"甩石頭"、"摻沙子"、"挖牆腳"等策略,都在情理之中。
2012年第1期《炎黃春秋》雜誌發表時任北京衛戍區司令員吳忠回憶九一三事件的文章。吳忠說從林宅查到一封林彪1971年5月23日寫給毛澤東的信。信中林彪提出:“在暫定十年之內,對現任中央政治局委員和候補委員的大軍區第一把手、第二把手(經過批陳整風以後,現任中央和中央局人員基本上應當說是可靠的),實行不逮捕、不關押、不殺、不撤職等四不,如果他們某個成員有錯誤,可經過黨內思想批判來解決,他們有病,可找人代替工作,如果病故則提升其他人接替,至於久病要求退休者則按退休幹部處理。”這封信反映出當時建製派老幹部們的心聲——大家都被毛的運動搞怕了。當然林彪主要是想保護自己以及自己集團的幹部——最好能熬到毛澤東死後平穩接班,如果不成,也能全身而退。
林彪和周恩來談過此信,周說有這個必要嗎?信後來沒有發出。
1971年8月15日至9月12日,毛澤東到南方巡視。期間,毛故意散布對林彪的不滿,而且將林的問題提升到等同劉少奇路線鬥爭的高度。毛的目的明顯是敲山震虎,欲逼林彪就範。
中共"九大"於1969年4月14日通過新的中國共產黨章程,在總綱中明確宣示:“林彪同誌一貫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最忠誠、最堅定地執行和捍衛毛澤東同誌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林彪同誌是毛澤東同誌的親密戰友和接班人。”之後,中共幾乎每天都在宣傳“以毛主席為首、林副主席為副的無產階級司令部是全黨、全軍、全國和廣大革命群眾唯一的領導中心”,都在"敬祝偉大領袖萬壽無疆,敬祝林副統帥身體健康"。大家以為毛林一體、不分彼此。如果林彪能像劉少奇、彭德懷那樣屈服,寫檢討並承認錯誤,毛未必也會置林彪於死地,否則如何向全黨、全軍及全國人民解釋並自圓其說?
然而,請神容易送神難。性情高傲的林彪不肯服軟、認錯,拒作檢討。1971年5月1日,林彪在天安門城樓出席勞動節焰火晚會時,當著毛澤東及柬埔寨前國王西哈努克的麵,拂袖而去(西哈努克當時在中國流亡)。雙方決裂之勢已如箭在弦。毛的南巡,就是為了打倒林彪集團而布局。
南巡期間,毛澤東收到消息指稱林彪之子林立果策劃刺毛。毛臨時改變計劃,突然於9月12日提前回到北京。此舉驚動了林彪夫婦及其子林立果。
張聶爾先生在其著《風雲9.13》記載有林彪當時對毛澤東步步緊逼、窮追不舍的反應:9月11日12:30,內勤聽到……林彪說:“反正活不了多久了,死也死在這裏。一是坐牢,二是從容就義。”張先生所采用的這條史料最早由參加審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的圖們(曾任北京軍事法學會會長)披露。張聶爾先生雖然出自林彪集團把持的空軍係統,生前是網上著名的林粉(張先生亦是崇拜毛的紅二代),但是筆者對其人品及專業能力有所了解,她在書中所引用的林彪這段話,應該經過鑒別,是真實、可信的。
林彪準備坐牢、赴死的態度,並非一時的情緒低落,而是反映出他長期以來的消極厭世心理。林在平型關戰役後脊椎神經受傷,時常受病痛折磨。中共建政後,林彪的病情進一步惡化,表現出怕水、怕光、怕風、怕熱、怕聲音等症狀。筆者早年曾聽過一次醫學方麵的Seminar,感覺林彪的症狀有些類似恐水症(狂犬病)。林彪因病不能過正常人的生活,享樂更是談不上。和其他中共高級幹部享用山珍海味、美酒佳肴,遊山玩水,玩女人相比,林彪的生活了無生趣。九一三前夕,心灰意冷的林彪連去廣州避禍的欲望都不是很強烈,更別提叛逃蘇聯了。
但林彪卻有一個坑爹的兒子林立果。而且即便林立果循規蹈矩不坑爹,林彪也是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我毛澤東沒有兒子可以接班,現在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劉少奇幹倒,難道是為了成就你林家王朝?何況林彪還大力栽培、甚至吹捧或者說放任吹捧兒子,乃至林立果不到24歲就出任空軍作戰部副部長。因此,在對待兒子的事情上,林彪表現得很沒有政治智慧(按康生的話說:林彪昏了頭了)。
林立果的刺毛計劃敗露後,就與母親葉群商量出路。他們的計劃原本是南逃廣州,即9月13日清早,全家飛去廣州。9月12日晚上10點左右,林彪服下安眠藥剛睡不久,林彪那位更是坑爹的女兒林立衡,兩次跑去向中央報告葉群與林立果要挾持林彪,南逃廣州、香港。周恩來隨即打電話給葉群查詢情況,建議不要使用256號專機,還提出去北戴河看望林彪。做賊心虛的葉群、林立果兩人頓時驚慌失措,迅即帶上迷迷糊糊的林彪,於9月13日淩晨匆忙登機出逃。
當時機組人員隻有機長潘景寅和臨時被叫上飛機的三名機械師。第一副駕駛、第二副駕駛、領航員、通訊員等都沒有來得及上飛機,油也沒有加滿,非常倉促。
林彪全家福
六、出逃
中國官方指稱林彪意欲叛逃蘇聯。其實林彪所乘坐的三叉戟飛機,所攜帶的油料根本飛不到蘇聯,飛到烏蘭巴托都非常勉強。
孫一先是當時中國駐蒙古使館二等秘書,曾受命到林彪專機的墜機現場勘察。他在《在大漠那邊》記載:“按規定三叉戟飛機滿載油量為22噸,續航能力5小時(其中包括 1個小時的保留油量),平均每小時耗油4.5噸。但9月12日傍晚256號三叉戟飛往北戴河時,加油15噸。從北京飛山海關,半個小時略多,用油2.5噸,這時油箱中有油12.5噸。13日淩晨256號從北戴河倉皇起飛時,沒來得及加油。從北戴河到溫都爾汗約1100公裏,飛機出境前在內蒙古的貝爾廟上空原地盤旋了一圈。空中飛行時間1小時53分,加之飛行中一直保持在2500-6500米的中低空,耗油較多,這樣飛機上就隻剩下2.5噸上下的油了,而這時油箱有一部分油,因為油泵抽不上來,還不能使用。它要繼續低空飛行,最多隻能飛20多分鍾。照此油量,不要說伊爾庫茨克飛不到,就是烏蘭巴托也飛不到。在此情況下,飛行員隻有野外迫降,別無選擇。”
而三叉戟飛機的設計,對在地麵不平的野外進行迫降極為不利。它的機翼、機腹部有油箱,當高速接地時,很容易造成油箱摩擦受熱起火。自三叉戟問世以來,還沒有迫降成功的先例。何況專機上的機組人員不全,缺迫降所需的副駕駛與領航員,而且當時又是夜間,還是個沒有月亮的暗夜。所以筆者讚成蕭功秦教授在《林彪事件再考察》中的觀點:在當時的情形下,256號專機野外迫降,“隻有萬分之一的成功概率。”
三叉戟飛機在3000米上下的中低空飛行,每小時耗油量為5噸左右,時速大約700公裏/小時。根據蒙古當年發布的《關於中國飛機失事》的消息,三叉戟在9月13日1點55分越過中蒙邊境,在2點25分墜毀,共計在蒙古上空飛行大約30分鍾。30分鍾隻能飛行大約350公裏,而三叉戟的出境處在中蒙邊境414號界樁附近,與溫都爾汗的直線距離正好大約370公裏。因此,網上有說法稱飛機飛抵蘇蒙邊境後又折返至溫都爾汗,是不成立的。
此外,溫都爾汗距蒙古首都烏蘭巴托也有290公裏(那裏有可以降落,並且容易定位的機場),以飛機所剩2.5噸油料計算——扣除油箱中有一部分油,油泵不能抽上來使用,可以確定林彪專機就是飛到烏蘭巴托都不現實,更別說李文普(林彪的衛士長)所提及的、距離溫都爾汗超過1000公裏的伊爾庫茨克了。
如果排除飛機駕駛員潘景寅在迫降時故意毀機的可能性,筆者可以得出以下結論:林彪出逃原意是保兒子一條性命;但在知道飛機油料不夠後,寧可在生機極為渺茫的情況下,毅然決然地飛出國境迫降。雖然飛機出境前在內蒙古上空原地盤旋了一圈,林彪終究沒有選擇降落在國內機場以圖暫時保全性命——周恩來曾拿著話筒向林彪乘坐的三叉戟喊話:“林副主席無論在國內哪個機場降落,我周恩來都去機場迎接。”。
林彪決定在油料不夠、迫降成功希望渺茫的情形下離境,等同於選擇自殺。軍人出身的林彪用這種極端的方式與毛澤東決裂,無異於在政治上對毛發動了一場突襲。林彪固然自我毀滅,毛澤東也被打得措手不及——毛必須向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解釋:為什麽偉大的導師最好的學生要謀害導師,法定的接班人要叛國外逃?
至於受到有些人質疑的駕駛員潘景寅,筆者找不到他在飛行及迫降時有什麽特別異常的表現。對於迫降時尚存有2.5噸油沒有放空這個疑問,孫一先也有解釋:“通常,飛機迫降前或者空中放油,或者低空盤旋將油耗盡。但不幸地,這兩項駕駛員都不敢操作:三叉戟的發動機在後麵,空中放油會著火;盤旋又擔心對方國家雷達發現,他們最後隻好采取帶油迫降。”
另據王海光教授在《"九一三"事件的分分秒秒》一文中分析:潘景寅選擇地勢開闊、平坦的蘇布拉嘎盆地做迫降場,在當時沒有月亮的情況下,已經非常難得。該盆地係沙質土壤,南北長3000多米,東西寬800多米,到處覆蓋著三四十厘米的茅草。飛機著地點也是在盆地中央。
筆者認為,如果潘景寅心存毀機的意圖,他完全可以找條件次一點的地方迫降。潘景寅在飛機迫降時所犯的一些錯誤,比如可能誤認為迫降地點為溫都爾汗的簡易機場(碰巧那天溫都爾汗全市停電,難以準確判斷機場的位置)、迫降的著陸動作沒有做全、著陸速度過大、減速板未打開等等,都應該與缺少協助迫降的副駕駛和領航員有關——大型飛機的迫降,一般來說不是一個人能獨立完成的。另外,從潘的同事時念堂等人的回憶資料來看,潘景寅是專機師副政委,政治幹部;他在飛機降落方麵,技術本來就不夠出色。
七、放棄南飛廣州的原因
多年以前,筆者曾與一位崇拜毛澤東的中共黨史研究人員,討論過當時林彪可能的出路。我提出,如果林彪以身體原因為由,辭職並宣布放棄繼承大位,去廣東老部隊上養病,不問政事、不管人事(套用現在時髦的詞,就是"躺平"),毛澤東能把林彪怎麽樣?對方雖然對林不感冒,但也認可毛至少在明麵上,不會再多為難林彪。
那時在中國人民的心中,林是毛的"親密戰友和接班人"。即便在"九一三"之後的一段時間裏,中共廣播每天還在"祝林副統帥永遠健康"。如果沒有法理上站得住腳的理由,毛澤東不可能一聲令下就將林彪打倒——其時軍隊係統對林彪迷信和崇拜的官兵甚多,比如時任濟南軍區政委的袁升平,在傳達林彪叛逃的中央文件時,當場落淚。毛澤東在"文革"中雖然神擋殺神,佛擋殺佛,但當麵對手中握有部隊的軍頭時,一般比較謹慎,擔心處理不好,導致擦槍走火,"七二〇事件"就是一個例子(江青"文革"中有次對紅衛兵小將們講話,告誡他們不要去碰軍隊,說軍隊的事,連主席都不好辦)。
此外,筆者不認為林彪南飛廣州是為了另立中央,因為沒有任何廣州軍區的林彪部下得到過,哪怕是一點點這方麵的暗示。一些網文以林彪沒有在廣州另立中央的準備,來否定其南逃的打算,也是不成立的,因為林家原本的南飛計劃,僅僅是為了保全一家老小的性命而已。最初由林立衡揭發的所謂"另立中央",不過是來自於林立果的囈語,不足為憑。
林立果那時還不到26歲,是個不知天高地厚、同時又眼高手低的小年輕。從後來披露的揭發材料看,林立果這種不著邊際的胡吹亂侃不勝枚舉,比如他說中共空軍都聽他的,廣州、武漢、成都、福州等軍區已被他掌握,43軍和55軍都是他的人等等。甚至還向林立衡逞強抖狠:如果林彪夫婦被關押,他就開飛機去劫獄——這腦洞開得也太大了一些。
那麽林彪對於改變南飛廣州的計劃、轉而北逃會是什麽態度呢?筆者認為:林彪至遲上飛機後應該獲悉林立果的刺毛計劃暴露,他知道此事難以善了;同時也深知毛一旦得罪人就得罪到底的特點,因此心高氣傲的林彪不願沒有尊嚴地留在國內苟活。考慮到林的病情,僅僅剝奪他所習慣的起居條件,就會讓他感到生不如死。所以林彪在明知飛機攜帶油料不夠、機組人員不全的情況下,仍然選擇出境迫降,最終機毀人亡。
八、小結
林彪自殺式的北逃之舉,給中共上下帶來強烈的震撼,人們對"文革"及毛澤東的信仰開始崩塌。雪上加霜的是,毛不得不再次自剪羽翼,清洗自己唯一的嫡係——林彪軍事集團。毛周力量對比自1935年8月19日,毛取代周作為中央常委負責軍事工作後,再次發生逆轉(參見博文《周恩來重病失軍權》)。以周恩來為代表的建製派官僚集團,將在毛死後、甚或在死前變天,基本已成定局。隨著毛澤東堅持下發"571工程"紀要,毛殘存的精神領袖光環,也黯然失色。毛澤東本人的身體從此一蹶不振。
毛林反目的最終結果,顯然是兩敗俱傷。如果林彪集團不被清洗,後來複出的鄧小平將難以坐大,中國也就很難會出現改革開放這樣的大手筆了。林彪事件的發生,對中國人民是個轉機,也許是神在垂憐苦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吧!對中共本身而言,林彪事件何嚐不是由此開啟了一次涅槃重生呢?
【注】博文同時發表於文學城論壇《幾曾回首》,有興趣的朋友可通過以下鏈接,閱讀網友們的評論。
https://bbs.wenxuecity.com/memory/1481534.html
謝謝朋友的支持!希望多批評指正!
高華先生是我最敬佩的曆史學者之一,可以說是我的偶像。他基於官方公開的史料進行黨史研究,取得非凡的成就,了不起!
以後多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