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的新人

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
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佛羅倫薩隨筆(四)學院美術館中的大衛

(2024-11-18 08:06:28) 下一個

這是我們在佛羅倫薩的第二天。一大早起來,洗漱完畢,我們便匆匆前往旅館斜對麵的學院美術館(Gallerie dell'Accademia),這是常常大排長龍,人人都要打卡的地方,原因很簡單,因為裏麵藏有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像原作。閑話少說,直接上圖:

 
 
 
 
 

 

前麵我們提過在1498年修士薩伏那洛拉被處死,宗教極端主義在佛羅倫薩日漸衰落,也標誌著文藝複興的自由思想在這座城市重新崛起。在這樣的背景下,佛羅倫薩的羊毛同業公會決定委托一位藝術家創作一件象征自由與力量的作品,最終他們選中了年僅26歲的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1501年米開朗基羅接下了這項艱巨的任務,在兩年多的時間裏,他以極大的耐心和精湛的技藝,將這塊高達13.5英尺的大理石,逐漸打造成一件藝術傑作。

1504年,大衛像終於完工,人們決定將其置於佛羅倫薩市政廳舊宮(Palazzo Vecchio)的入口處,以代表佛羅倫薩不畏強權的自由精神。

這座大衛雕像不僅是米開朗基羅藝術生涯中的巔峰之作,更是佛羅倫薩自由精神的象征。雕像展現了大衛在麵對巨人歌利亞之前,緊握石塊和彈弓的瞬間,他全身的肌肉緊繃,表情堅定,這種藝術表現力不僅突顯了米開朗基羅的非凡技術,也展現了他卓越的想象力和藝術天賦。

米開朗基羅曾說過,在他開始雕刻之前,上帝已經讓他看見大理石塊中大衛的形象,他的工作隻是去除多餘的材料,將大衛顯露出來。對於米開朗基羅來說,雕塑家不是創造者,而是上帝的工具,是通過雕刻揭示出大理石中已經存在的偉大形象。這一理念使得米開朗基羅的作品充滿了宗教與人文主義的雙重內涵,令大衛像成為了一件不朽的藝術傑作。

1873年,為保護雕像,大衛像被轉移到了學院美術館中,但它還是難逃一劫。1991年,一個瘋子用藏在大衣裏的錘子打碎了雕像的左腳趾,所幸他被及時製止,未能造成更大的破壞。不知為什麽米開朗基羅的雕塑特別招瘋子,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裏他的聖殤雕塑也被人用鑿子破壞過,當時聖母的左臂斷裂,眼鼻部位受到嚴重損傷,花了三年時間才修複成功。不過從此之後聖殤就被放置在一大片防彈玻璃後麵,甚為可惜。還好大衛像沒有被玻璃隔開,至今還能讓人們可以近距離仔細觀看,實屬幸事一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