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的新人

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
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佛羅倫薩隨筆(二)新聖母大教堂中的兩幅傑作

(2024-11-13 17:40:58) 下一個

兩點不到,工作人員就往外趕人了,修士宿舍還有一半沒看完,也沒辦法,隻好不舍地離開。

從聖馬可修道院出來,肚子也餓了,正好去中央市場的百年老店 Nerbone,嚐一嚐當地的特產——牛肚湯(Trippa alla Fiorentina)和牛肚包(Lampredotto),牛肚鮮嫩可口,挺好吃的,就是對膽固醇的影響有點大。

 
 
吃過午餐,走沒多遠就是新聖母大教堂 Basilica di Santa Maria Novella,之所以叫“新”聖母大教堂是因為它建造在原有的聖母祈禱所的地基上。新聖母大教堂也不算熱門景點,去那裏主要是看喬托的《耶穌受難》和馬薩喬的《三位一體》。
 
 
喬托(Giotto 1267-1337),被稱為文藝複興之父,他出生於佛羅倫薩北方山區的一個農民家庭,10歲時被當時的大畫家契馬布耶 Cimabue 發現有超常的繪畫天賦,便收他為徒,教他繪畫技藝。之後,喬托有機會去羅馬遊曆,古羅馬的遺跡雕塑給了他靈感,於是他的創作開始突破中世紀拜占庭藝術的僵化形式,在繪畫中賦予人物血肉,作品具有高度的自然感和寫實主義的風格,他還發現了透視法,在平麵空間畫出了立體感。喬托是超越他自己時代的天才,他死後一百年,意大利的藝術家們才接過他的旗幟,開啟了文藝複興的盛況。
 
走進大教堂,喬托的《耶穌受難》(1288-89)醒目地懸掛在大殿中央:
 
 
 
網上找到一張放大的照片,可以看得更清楚一點:
 
(網上資料)
 
對比一下他老師契馬布耶前一年畫的《耶穌受難》(1287-88),就可以看到喬托的耶穌更加飽滿立體,身體的重量將雙臂拉出了一個自然下垂的角度,耶穌蹙緊眉頭,表情痛苦但卻內斂;再看契馬布耶的畫,耶穌好像沒有任何重量,兩臂平直展開,表情放鬆,仿佛睡著了一樣,給人一種不真實的感覺,和十架上受難的耶穌相去甚遠,但這就是中世紀宗教繪畫的基本模版,神不能大喜大悲,聖母聖子都是在天上遠遠地注視著人間,而喬托則讓他們從天堂走向人間。
 
(網上資料)
 
教堂中的另一幅名畫是馬薩喬(Masaccio 1401-1428)的《三位一體》(Holy Trinity 1426-28)。馬薩喬傳承了喬托刻畫人性和空間深度感的藝術風格,這幅濕壁畫(fresco)被認為是馬薩喬的最後一幅作品,也是最早采用線性透視法的文藝複興早期代表作。此畫以透視技巧和光影效果為特色,創造出深度和真實感。馬薩喬運用了線性透視和大膽的空間布局,使畫麵中的人物和建築呈現出真實的立體感。可惜此畫正在修複中,前麵搭滿了腳手架,旁邊還有一個收費口,你可以花兩個歐元,爬到腳手架上湊近了看,而外邊用幕布擋住,不花錢就看不到。佛羅倫薩人為了斂財可謂是挖空了心思,和中國的某些景區有得一拚。我們手邊沒有現金,隻好作罷。從網上借一張畫來給大家看看:
 
(網上資料)
畫麵中心,耶穌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他的身體顯示出逼真的人體解剖學細節,腹部肌肉和胸部肋骨依稀可見,他雙目緊閉,給人一種平靜安詳的感覺,仿佛卸下了人間一切的勞苦,進入了安息。耶穌的頭頂是代表聖靈的白鴿,背後則是一臉肅穆的天父上帝,他伸出雙手托住十字架,彰顯出神的大能,又好像在說,“這是我的愛子,為你們舍的”。聖父聖子聖靈同時出現,此畫也因此被稱為《三位一體》。
 
耶穌十架的右下方站著聖母瑪利亞,她微微抬起右手,俯視著觀眾,失焦的眼神傳達著一層淡淡的悲傷和沈思。左邊的約翰望著聖母,也許想著耶穌在十字架上最後的托付,“看,你的母親“。
 
畫的下方,石棺上赫然躺著一具已成骷髏的屍體,上麵寫著,“你們現在的日子我曾經走過;現在的我,你們也必經曆”。的確,死亡是每個人必經之路,但石棺之上的三一真神卻給世人指出了一條“通天”的出路。聖父的大能,聖子的犧牲,聖靈的同在,讓世人在絕望中有盼望,在死亡中見永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波士頓的新人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不客氣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多謝詳細點評,下次一定要去看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