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的新人

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
正文

酒後羅生門——陪審員故事(上)

(2022-05-23 20:21:00) 下一個
引言:《羅生門》是日本著名導演黑澤明在1950年拍的電影,通過多個證人不同的敘述,揭示了一樁在山裏發生的離奇的強奸案,電影引起轟動,並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從此之後,羅生門幾乎成了用不同視角闡述同一事件的代名詞。


一、大法官訓話

All Rise (全體起立)”,隨著法警一聲吆喝,穿著黑袍的大法官徐徐走入波士頓 Suffolk County 高等法院的陪審員等候大廳。

“請坐”,大法官清了清嗓子,對著我們一百多位陪審員,開始進行思想教育。

“大家千萬不要小看這件事,要知道這個世上隻有少數幾個國家才有這種陪審員製度。讓我告訴你,千萬不要讓像我這樣穿著黑袍的家夥,來決定你是否應該進監獄,因為我們並沒有你想象的那麽值得信賴。”

現代的英美司法體係是由12位陪審員來決定被告是否有罪,法官隻是負責最後的量刑;而日德則是采用大陸法係,由職業法官和非職業法官(受過一定法律訓練的誌願者)來判案,各有千秋。這位大法官,對日德的司法體係顯然有些不以為然,不過這裏既然是美國,他當然是老王賣瓜,把陪審員製度誇成了花。

其實陪審員製度最早可追溯到羅馬帝國,當時的法庭已經有了審判長,控訴人(Delator),律師(Orator)和陪審員(Centumviri),陪審員直譯過來是“一百個男人”。在審判的日子,作為法庭的會堂被幕布隔成四個部分,同時進行四場審判,每場裁決分別由25名陪審員決定,這和現在的陪審團製度已經是非常接近了。

大法官還在台上口如懸河地對我們循循善誘,他也知道我們這些人犧牲工作時間為法庭義務服務,多少有些心不甘情不願的,於是說,“很多人都像你們一樣,來到這裏,心裏難免有些抱怨,但是當他們審完案子離開的時候,都會覺得不虛此行,這是你作為公民神聖的一刻。”

說罷,放了一段法院的廣告宣傳片,裏麵的陪審員,一個個現身說法,告訴我們,不當一次陪審員,人生是不完整的。

 

二、入選陪審團

法警把我們一行人帶入了八樓818室的法庭,裏麵已經基本坐滿了人,差不多有四五十個候選陪審員,大家雖然還都戴著口罩,但社交距離已經完全沒有了,一個挨著一個。等我們坐定,法官助理兼書記員開始宣讀案件的大致情況。原來這是一起刑事案件,被告是一位四十多歲的黑人,在2019年12月20日,涉嫌性侵一位二十幾歲的醉酒女子,事後又拿走了她的手機和銀行卡,竊取她的錢財。因為疫情關係,案件拖了兩年多,直到2022年3月,才開庭審理。

說完案情,法庭開始向我們提問,是否有人認識被告?是否有人認識公訴人?是否有人聽說過此案?凡是自己覺得需要回避的,就舉起手中的號碼牌,書記員一一記下。然後法官讓我們先到外麵等候,控辯雙方需要一個個詢問並挑選陪審員。時間過得很慢,我早上八點就到法院報到了,一直到十一點多,才終於被叫到法官麵前。

法官問,“如果當了陪審員,你是否會公正判決?”這話問的,我這濃眉大眼的,當然會公正的。

又問,“案件審理可能需要幾天的時間,你工作生活是否安排得開,有沒有困難?” 困難當然有,但好像也沒有什麽天大的事,缺了我,地球還不轉了不成?

最後問,“被告和你是不同的族裔,這會不會影響你審案時的公正性?”這簡直就是在問“你會不會有種族歧視”,我當然不能上當,義正辭嚴地回答,“不會”。

法官轉向被告律師,“你們還有什麽別的問題要問這位先生嗎?” 被告有兩位律師,其中一位問道,“受害者的年齡和你女兒相仿,這是否會影響你的公正性?” 看來被告律師還是做了功課的,居然注意到我的家庭成員中有個大學剛畢業的女兒。我想了想,回答道,“我覺得這應該不會成為影響我公正性的因素吧?”律師笑了笑,加了句,“你確定?”我點了點頭,於是他回頭對法官說,“我沒有別的問題了。”

法官定睛看著我,說道,“先生,你入選陪審團了,你是第五號陪審員!”

 

三、法庭花絮

法警把我帶到9樓的一個小房間,裏麵已經有四位等著了。不久又進來一位,嘟嘟囔囔地說,“不知道我造了什麽孽了,這已經是我連續第三次入選陪審團了。”大家都笑了起來,尷尬的氣氛為之一緩。到了下午一點左右,陸陸續續選出了十二位陪審員,我以為大功告成,可以審案了,結果法警過來告訴我們 ,“今天就先告一段落,大家可以回家了。明天再選出兩個替補,湊齊十四人,就能開庭了。”

前麵說過陪審團應該是12個人審案,為什麽還要兩位替補呢?原來這樣的設計還是很有智慧的,因為如果隻有12人的話,萬一審判過程中有陪審員發生緊急情況,不能繼續審理案件的話,公訴人和律師的努力就會前功盡棄,案子會流產,這是所有人都不願意看到的,所以增加兩個陪審員名額,以防萬一。而且14名陪審員都需要仔細聆聽案情進展,因為隻有到了最後陪審員評議討論(deliberation)階段,才會抽簽決定誰是正式的陪審員,誰是替補。

法庭對陪審員不受外界影響是非常重視的,法官再三叮囑我們在最後評議討論之前,陪審員之間不可對案情有任何的點評,回家也不要和家人討論案情,更不要上網去搜索和案情有關的新聞,也不要去實地考察案發現場。一句話,除了公訴人和律師提供的證據,其他都是噪音,要立場堅定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為了保證陪審員不受影響,我們不能走法庭的大門,而是由法警引導,使用專門的內部樓梯,從旁門出入。這樣可以防止我們撞見和原告或被告有關的人員,對我們造成不良影響。

另外,陪審員是坐在法官的左手一側,當法官和公訴人及被告律師商量事情的時候,我們陪審席的幾個小喇叭會發出白噪聲,以防止我們聽到他們的討論內容。這種操作實在是讓人覺得法庭有些太抬舉我們陪審員了,真把我們當根蔥了。

當然,法官還是蠻體貼我們的,本來是應該第二天一早9點到法庭審案的,因為前麵還要選兩名替補陪審員,所以特批,讓我們可以晚一點,10點到法庭就行了,而且星期五法院休庭,我們可以休息一天。就這樣,這個案子拖拖拉拉,讓我們審了五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無言無語無聲 回複 悄悄話 寫的真好! 很喜歡,你的東西有層次,也像是真事。有人寫的一看就是在中文環境下想象出來的發生在美國的事,不論細節還是價值觀都不太對。
回複 悄悄話 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人參花 回複 悄悄話 寫得好,喜歡。我也陪過審,理解。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