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的新人

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
正文

瑞士自駕八日(七)——日內瓦,洛桑,拉沃葡萄園

(2019-10-02 05:55:12) 下一個

今天的行程比較簡單,逛逛日內瓦,然後就是大湖北岸的洛桑和拉沃葡萄園。先說日內瓦Genève,瑞士第二大城市,建在日內瓦湖流入羅訥河之處。今天,日內瓦在國際上享有的高知名度主要得益於這裏無數的國際組織,包括聯合國歐洲總部,紅十字會總部和世界衛生組織(WHO)等。這裏也是瑞士的法語區,基本說法語,和北部的德語區明顯不同,至少菜要好吃很多。

 

 

一早起來,外麵的天氣不錯,陽光燦爛,我們直奔日內瓦湖而來,先去看花鍾 L'horloge fleurie,日內瓦的著名地標。鍾麵直徑5米,由6500株鮮花和灌木組成,根據不同的季節會更換不同的花卉。

 

 

離開花鍾,沿著湖邊往東走十分鍾,就是另一處地標日內瓦大噴泉(Jet d'eau)。噴泉最早建於1886年,最初隻有數米之高,當時日內瓦製表業利用水壓驅動機器,但下班後,需要關閉工廠的水管,為了防止高壓引起的水管爆裂,便決定將水噴射出去。直到1891年,日內瓦才決定把噴泉改造成一個旅遊性標誌,於是增加水壓,提高噴射高度,晚上再打上燈光照明,為噴泉增添色彩和氣氛。可惜我們昨晚到湖邊的時候,因為風大,噴泉被關閉了,以至於我們無緣見到彩色噴泉的壯觀景象。

 

今天看到的大噴泉是1951年改建的,兩個大功率高壓水泵同時工作,每秒將500立升水柱以200公裏的時速噴射到140米的高空,空中的水量有7噸之重,水從噴嘴達到頂峰再回到水麵,一個來合就需要16秒,陽光照射下,更是有彩虹相隨。

 

 

 

這裏是天鵝的樂園,水鳥的天堂

 

 

 

 

離開湖邊,我們來到日內瓦的老城,這裏廁所的標記比較彪悍——老海盜金鉤獨立,美人魚神龍擺尾。

 

 

 

 

 

這個是母雞過道(Passage des Degrés-de-Poules),當年宗教改革三巨頭之一的加爾文常常從這裏穿過,去改教大本營——聖彼得大教堂St Pierre's Cathedral講道。

 

 

 

 

 

教堂旁邊是老軍火庫,陳列著幾門大炮,左邊牆上的馬賽克壁畫,描繪的是公元前58年,凱撒大帝進入日內瓦的場景。當時瑞士的土著部落赫爾維西亞人(Helveti)因為不堪萊茵河東岸日耳曼人的騷擾而決意部族整體西遷,結果遭到凱撒率領的羅馬軍團阻擊,最後被擊敗,無奈隻好留在了瑞士。今天瑞士的簡稱 CH,其實就是赫爾維西亞聯邦(Confoederatio Helvetic)的意思。

 

 

 

 

 

老城的城牆下麵就是加爾文創辦的日內瓦大學,裏麵豎立著宗教改革紀念碑,足足有100米寬。中間是4尊5米高的雕塑,都是從日內瓦出來的加爾文派的主要人物,從左到右分別是:威廉·法惹勒(Farel)、約翰·加爾文(Calvin)、泰奧多爾·伯撒(Beza)和約翰·諾克斯(Knox),雕像下方的ΙΗΣ是希臘文“耶穌”(Jesus, ΙΗΣΟΥΣ)的前三個字母,也是基督的象征符號。其中法惹勒是加爾文的親密戰友,伯撒和諾克斯都是加爾文的弟子。諾克斯後來更把加爾文主義帶到蘇格蘭,成為蘇格蘭宗教改革的領袖。

 

加爾文其實是法國人。1535年2月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發布公開信,指控法國新教煽動無政府主義。年僅26歲的加爾文寫下了《基督教要義》來回應,一方麵為受誹謗的同道辯護,另一方麵也闡明了新教的神學理念,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上帝完全的主權”,為後來的加爾文主義預定論奠定了基礎。1536年3月此書在瑞士的巴塞爾出版,加爾文聲名大噪,一躍成為法國新教領袖。 

 

同年7月,為避戰禍,加爾文計劃前往施特拉斯堡,途中夜宿日內瓦。 改教領袖法惹勒Farel(就是紀念碑四人組加爾文右手邊的那位)聞訊趕來,苦苦勸說加爾文留在日內瓦,共圖改教大業。加爾文卻一心隻想過隱居生活,死也不從,最後法惹勒拍案而起:“你若隻想獨善其身,貪圖平靜的研究生活,在此危難時節拒不援手,我奉全能上帝之名告訴你,上帝將會咒詛你的這種生活。”

 

聽罷此言,加爾文恐懼戰驚,隻好硬著頭皮留在了日內瓦。 後來加爾文回憶說:“(當時)覺得上帝好象從天上伸出大能的手,降大任在我身上,停止我前進……我是那樣地誠惶誠恐,沒有繼續我的行程了。”

 

於是加爾文在日內瓦的聖彼得大教堂開始了他的牧會生涯。但好景不長,自由放蕩的日內瓦人受不了加爾文和法惹勒的清規戒律,加上當時法國有意吞並日內瓦,而他們又都是法國人的身份。不得已,二人在1538年5月被迫離開日內瓦。

 

不久,日內瓦的改教派重新掌權,法惹勒和加爾文於1541年重返日內瓦領導宗教改革和市政工作。之後的二十三年,加爾文再也沒有離開過日內瓦,勵精圖治,將一座放浪不羈的城市,逐漸打造成了敬虔的上帝之城,甚至一度日內瓦被稱為“新教的羅馬”。1564年5月27日,加爾文積勞成疾,油盡燈枯,回到上帝的懷抱。

 

 

 

 

 

百米紀念碑的右側是慈運理Zwingli的紀念碑,左側是馬丁路德Luther的紀念碑,再加上中間的加爾文,宗教改革三巨頭在此聚首。

 

 

 

離開宗教改革紀念碑,我們前往“萬國宮”——歐洲聯合國總部,可惜隻能隔著圍牆看看,不讓進去。

 

 

 

萬國宮廣場上的斷腳椅,這把高12米、重5噸,一條腿被炸斷的大木椅,是日內瓦藝術家丹尼爾?伯塞特(Daniel Berset)的作品,設計目的是為了提醒人們關注地雷對平民造成的傷害,敦促世界各國早日簽署和批準“地雷議定書”,以減少地雷對人類的危害。

 

 

 

告別日內瓦,我們的下一站是洛桑奧林匹克博物館。

 

 

奧運火炬

 

 

 

 

博物館坐落在日內瓦湖邊,景色宜人。

 

 

 

 

 

在洛桑稍作停留,我們直接來到了今天的最後一站,拉沃葡萄園(Lavaux Vineyard)的Saint-Saphorin小鎮。

 

 

 

 

 

八月的葡萄還沒有成熟,摘了幾個,基本都還是酸的。成熟的葡萄會用網罩起來,防止人畜鳥的各種偷吃。

 

 

 

 

葡萄園成梯田狀,都建在湖邊,大概有上百家在經營種植。

 

 

 

 

 

 

 

 

 

去旁邊的Vevey小鎮吃了晚飯,日落時分趕回Saint Saphorin,送別最後的一抹夕陽。

 

 

寧靜的港灣,萬家燈火,月色撩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