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的新人

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
正文

瑞士自駕八日(八)——伯爾尼,再見瑞士

(2019-10-04 06:58:47) 下一個

今天是瑞士自駕的最後一天了,晚上6:30的飛機,還有半天的時間,我們來到了瑞士的首都——伯爾尼(Bern)。此城是1191年由柴林根公爵(Duke of Zähringen)拜爾修特五世(Berthold V)所創建,據說他許願要將打獵獲得的第一個獵物作為這座美麗城市的象征,結果第一個獵物就是熊,於是熊就成了伯爾尼的象征。

 

這裏對我還有點特殊的意義,中學時地理老師給我們介紹瑞士,說它的首都不是最大的城市蘇黎世,也不是第二大城日內瓦,而是小小的伯爾尼,這個名字源自德文,就是“熊”的意思。那堂課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完全沒有想到的是,多年之後的今天,我竟然真的來到了“熊之城”——伯爾尼。

 

伯爾尼的熊苑(Bear Pit),不大,就像動物園裏的熊山,估計還小點兒。不過就在大馬路上,一個大坑裏麵養著幾隻熊,這可能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

 

 

 

過了橋,就是伯爾尼的老城。

 

 

阿勒河(Aare River)碧綠清澈,繞過伯爾尼,形成一個半圓的弧形。

 

 

 

 

進入老城,主街克拉姆大街(Kramgasse)兩旁是長達6公裏的拱型長廊(Lauben)。這是歐洲最長的購物拱廊,布滿了大大小小的商家。遠處就是著名的鍾樓(Zytglogge),距今已有800年的曆史了。

 

 

在伯爾尼,除了熊和老城之外,最出名的就是那100多個大大小小的噴泉了,下麵這個是柴林根噴泉Zähringerbrunnen,位於老城鍾樓前麵,建於1535年,雕像是一個身著盔甲的熊,另一隻小熊在它的腳下。這個噴泉是為了紀念伯爾尼創始人柴林根公爵而建的。

 

 

Mosesbrunnen(摩西噴泉),建於1544年,雕刻的是摩西手持著十誡,頭上發出的兩束光線取自出埃及記34章的一段故事,講的是摩西在西奈山上領受律法,與神同在四十晝夜,下山時臉皮發光,以色列眾人看見就害怕,以至於摩西隻能用帕子遮住臉。

 

 

正點的時候,大鍾下人群聚集,抬頭仰望著鍾樓裏的各種機械小人,進進出出,敲鑼打鼓,甚是好玩。

 

 

 

 

鍾聲剛過,忽然耳邊傳來了悅耳的琴聲,原來是四位姑娘的“快閃”演出。

 

 

愛因斯坦的故居也在這條街上。1903年秋天,24歲的愛因斯坦和妻子租下了位於克拉姆大街49號三樓的這間公寓。之後的6年裏,他碩果累累,發表了32篇劃時代的論文,提出了狹義相對論,和著名的質能轉換公式 E = mc2,還順便生了一個兒子。1909年,愛因斯坦辭去瑞士聯邦專利局的工作,舉家遷往蘇黎世,成為蘇黎世大學年輕的物理教授。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間不起眼的公寓,孕育出了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物理學家。

 

 

七百年的大鍾敲響,年輕的愛因斯坦,伴著鍾聲起床,走進樓下的咖啡館,喝著濃濃的咖啡,尋覓著驚鴻一瞥的靈感,譜寫出穿越時空的樂章。。。

 

 

 

主街旁邊,穿過小巷,有一片寬闊的綠地,那裏佇立著雄偉的伯爾尼大教堂 Berner Münster,從1421年開始修建,花了將近一個世紀才完工。

 

 

 

 

教堂正麵有末日審判的浮雕,中間是正義女神,一手執長劍,一手拿天平她的左邊是天堂,右邊是地獄,上麵是上帝和眾天使。

 

 

滴水嘴獸 Gargoyle,排雨水用的,造型比較雷人。

 

 

 

大教堂旁邊是經濟部的大樓(Department of Economic Affairs)

 

 

正麵的徽章比較特別,吐著舌頭的小熊,一副逗比模樣。

 

 

老城的民房,也很有藝術範。

 

 

 

好了,瑞士自駕到此告一段落,就像一場視覺的盛宴,終於到了曲終人散的那一刻,實在是有點依依不舍,這真是一個讓人流連忘返的國度。

 

再見,瑞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