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部落

海外陪讀爸爸媽媽在旅途中的聚集地
個人資料
海外部落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陪讀媽媽茶室】第十七期:從香港到英國,我知道教育的點點滴滴

(2019-11-28 05:19:55) 下一個

陪讀媽媽茶室是一個訪談欄目,我們將訪談100位普通海外家長,以陪讀媽媽的視角展現海外陪讀生活。我們的訪談既不是爬藤分享,也不是教育經驗的總結, 陪讀家長的真實經曆,是他們海外陪伴孩子成長的記錄,我們希望將眾多海外家庭陪伴孩子的成長經曆作為海外部落的一部分呈現給大家。

 

陪讀媽媽茶室和曼徹斯特有著不解之緣,篇頭茶室圖片的所在地就是在曼徹斯特。今天來到我們茶室的是一位曼徹斯特的媽媽苗苗。我們請她聊聊她的經曆。

 

Winnie:

苗苗,介紹一下你離開中國後的生活。

 

苗苗:

2008年一個很好的機會讓我在香港找到了一份小學教師的工作。我的教育理想源於我的父親,他也是一位教師,所以在我的腦海裏,教師一直都是一個偉大的職業。

 

在香港的十年中,我用7年時間完成了博士的學習經曆。在這個重要的7年時間裏,我經曆了結婚,生子,生女,同時完成博士論文(這比生孩子還艱難)。

 

2015年10月,我的兒子剛剛十個月,老公工作卻有了變動。他跟隨現在的教授去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繼續執教。作為妻子的我,支持他到英國發展,但他會在我和孩子最需要人照顧的時候離開我們。

 

2016年12月,我的女兒在香港出生。

 

博士課程讀完了,終於可以和老公團聚了,2018年3月,我扔掉了香港家裏的所有帶不走的東西,辭去香港的教學工作(雖然心裏有萬分的不舍),帶著兒子踏上來英國的飛機,在英國重新開始我的生活。有一點遺憾就是還沒能帶女兒過來,在英國生活是一個新的開始,我和兒子都要先適應,女兒還要麻煩外婆幫忙照顧。

 

Winnie:

苗苗,從香港到英國,你是犧牲了自己的事業?到了曼徹斯特還是繼續當老師嗎?

 

苗苗:

為了家庭放棄自己事業來到英國。重新開始做很困難。在香港教普通話的收入不錯,需求也挺大,在英國就不那麽理想了,而且現在國內很多線上教育機構,對我們這些人來說競爭很大。

 

Winnie:

英國的中文教育有什麽標準嗎?比如美國有像Sat Suject中文,AP中文。

 

苗苗:

英國有GCSE中文,GCSE相當於初中畢業考試,考試並不難。到了申請大學,有A level中文。

 

Winnie:

英國華裔孩子從小怎麽學中文呢?

 

苗苗:

一般是平時父母自己教,周末上中文學校。有的孩子是完全放棄學中文的。原因是,中文不是必修課,是選修課。隻有對中文有興趣的家庭才會學。

 

Winnie:

英國本地非華裔家庭的孩子學中文的多嗎?

 

苗苗:

倫敦的白領可能會讓孩子學中文,但曼城還不多。

 

Winnie:

苗苗,你是以什麽方式在曼徹斯特教中文呢?

 

苗苗:

我們這裏的中文學校大部分是慈善機構,有僑辦資助的,有教會創辦的,等等。老師不一定是教育專業出身,華人媽媽為了保持孩子的中文水平,義務在中文學校任教上課的居多,都是義工性質。

 

 

我曾經在香港的私立小學擔任中文科主任,並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也曾經在香港四大家族之一擔任私人家庭教師。所以,我的中文教材和課程都是我按照每人學生的水平來製定和設計的,可以說是“小班私人訂製”,從學習漢語拚音,識字,過度到句子練習和閱讀理解,最後培養出中文的寫作能力。我會按照不同的孩子來製定不同方案。和傳統的中文學校差別比較大。

 

Winnie:

問:那這些孩子都是不能間斷地和你學習中文了,一定是長期學習?

 

苗苗:

是的,至少3-5年時間。

 

Winnie:

苗苗,你是學教育的,談談你對香港、英國教育的看法。

 

苗苗:

我博士學習的主要方向是價值觀教育。

 

我的博士學習和研究階段,基於我當時是一名小學老師,我在香港和江蘇兩地基於德育和生命教育的主題,對兩地的小學如何進行小學生的德育培養做了相關的考察和研究。研究結果表示,兩地的小學就德育教育的方式及教材內容存在差異,比如:香港的學校用“德育”或“生命教育”來作為課程名稱,整個香港並沒有統一教材,如果是教會學校可能還有有一門“宗教教育”,教材由各個學校自行選用。而江蘇的小學用《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現在改用《道德與法製》的統一教材。在教育的活動形式上,香港的學校比較少會舉行升旗儀式,如果是教會學校,則有每日的晨會用來做祈禱,或進行宗教教育。而江蘇的學校,通常每周一會舉行升旗儀式,從而加強學生對國民身份的認同。“生命教育”在香港是一個比較廣的概念和學科,而“生命教育”在江蘇可能更偏重於安全教育。而兩地的相同之處是在香港的小學,德育課大部分由班主任老師來承擔,而在中國江蘇,大部分也是由班主任來承擔。

 

英國學校需要學習英國價值觀,其中包括民主、法治、個人自由以及相互尊重和包容具有不同信仰、信念和沒有信仰的人。

 

英國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人文精神素養沒有缺失,除了政治和健全法製外,教育至關重要。比如說:英國幼兒園五歲的小孩不會寫單詞但是會烤蛋糕,每天閱讀時間,學生席地而坐,從教室的角落書架上選取適合自己閱讀年齡的書籍;不局限在教室內上課,教師帶領學生到海邊實際測量海洋深度,到博物館上美術課,學生自由臨摹喜愛的物品等等。

 

英國初中生16歲畢業,一部分繼續學習為大學深造做準備,另一部分進入職業中心培訓直接就業。初中生課堂有的有助教老師,協助主講教師管理特殊學生。分析課文時,學生各抒己見,沒有固定答案,培養學生的思維自由馳騁,隻要表達是正確的,觀念是正確的,那麽,答案也是正確的。

 

英國有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兩種不同的教育,兩者相差甚大,在優秀的私立學校,課堂紀律一樣嚴格,大部分私立中學也是寄宿學校,而英國私校“精英”教育學起來一點不比中式教育輕鬆,結果就是:伊頓公學、斯科特中學等私立中學,聚集了全英國7%的學生,卻占據了牛津、劍橋每年錄取的學生中的50%,而未來,他們將成為英國的首相、國會議員以及社會精英人士。但是,要想進入私立學校,孩子從六歲就要開始準備,然後經過殘酷的篩選(包括對家庭條件的考察),才有可能進入頂級的私立中學。

 

Winnie:

你覺得香港和英國在教育方麵接近嗎?香港延續了英國的教育體係嗎?

 

苗苗:

不太一樣。大學和英國體製一樣。大學之前的教育隻有少數國際學校才和英國這邊差不多。香港公立學校基本和國內一樣。

 

Winnie:

苗苗,你的兩個孩子都還小,簡單談談你對孩子的教育理念吧!

 

苗苗:

自己小孩現在也還沒想好怎麽培養,覺得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待人接物能力比較重要,其他學習和課外活動看孩子興趣吧,現在還小,看不太出來。他們喜歡的事情可以嚐試學習。在教育上我不會盲目攀比,我更注重發掘孩子的興趣愛好和與孩子的溝通。

 

Winnie:

苗苗,我想曼徹斯特的生活還是比較慢節奏的吧?剛到一個新的環境,你和孩子是怎樣的狀態?

 

苗苗:

我通常會和孩子一起學習和玩,去公園或看舞台劇。我們也經常有家庭活動比如萬聖節我們會一起去摘南瓜,參加城堡活動。

 

Winnie:

曼徹斯特快樂幸福的家庭!

 

非常感謝苗苗,給我們分享中國、香港、英國關於教育的信息。

 

歡迎更多的爸爸媽媽加入我們的訪談,記錄您陪娃的經曆、感受。聯係微信號:vancouver9263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海外部落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elji' 的評論 : 這位媽媽博士的研究方向是價值觀教育,文章是從某個角度看教育。
celji 回複 悄悄話 啥也沒說清楚,這個博士讀的困難,有質量卻不高。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