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奸犯還是受害者?
南伊,2021年1月12日,周二
四年前的一個夜晚,兩個哥倫比亞大學的學生,一男一女,在一起喝酒調情,導致了一場聯邦官司。女生控告男生強奸,男生被判有罪,他被學校開除,學位也被取消。男生不服判決,於2019年5月對哥倫比亞大學提起了聯邦訴訟。三周前,這場官司結束,哥大賠了一大筆錢,還發還了男生的畢業文憑。
這名男生名叫本·費伯裏曼(Ben Feibleman),曾是美國海軍陸戰隊中士,去過伊拉克,應該不是沒見過世麵的毛頭小夥兒。哥倫比亞大學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雖然與費伯裏曼達成和解,但並沒有撤回對費伯裏曼最初的調查結果。哥大的聲明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如果費伯裏曼無罪,就應該取消最初的結論和判決;如果費伯裏曼有罪,為什麽要向他付巨款賠償,補發畢業證,還要向他的雇主發送一份聲明,稱他是信譽良好的校友?到底費伯裏曼是強奸犯,還是被誣陷的受害者?
此案之所以與眾不同,有多重因素。第一是因為它經曆了兩屆美國政府,受到了政治形勢的影響。針對費伯裏曼的起訴是在2016年秋季奧巴馬政府期間開始的,那時的校園性侵政策普遍主張相信原告,而原告通常是女性。這些政策導致調查組未經詳細調查,就采信原告的申訴,進而法庭裁決費伯裏曼有罪。2017年1月川普上台後通過一項法規,對校園性侵的被告(通常是男生)提供更多的程序保護。這是費伯裏曼反訴哥大並獲勝的政治背景,當然還有許多其它影響因素。一周後就要上台的拜登政府會不會取消川普的校園性侵法規,重新回到奧巴馬的政策,蕭規曹隨?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
此案的另一個特點是這個男生費伯裏曼頗有心計,他敢於用自己的真名實姓起訴哥大,因為他把當時他與女生獨處的關鍵時刻拍照並留下了30分鍾的手機錄音。這一對男女玩得夠野夠火,二人酒後爬到曼哈頓公寓大樓的屋頂,那可是13層樓頂水塔,而且表麵傾斜。女孩先爬到梯子的頂端,男生不敢再往上爬,於是她嘲笑男生說:“哈哈,海軍陸戰隊員感到害怕了!”費伯裏曼在法庭上說,該女生跨過他,坐在梯子頂端,然後在水塔邊上做了個後滾翻,再抓住梯子。費伯裏曼用這個陳述來證明當時該女生並沒有喝醉,試想,爛醉如泥的人怎麽能在這麽危險的樓頂翻跟鬥?而且她還能在高空後滾翻以後穩穩地站住,並抓住梯子。
然後二人進入了女生的臥室,費伯裏曼在淩晨1:37分按下了手機上的錄音按鈕。他的專業是新聞記者,他說現場錄音“隻是一種職業本能”。下麵錄音中的對話有些肉麻露骨,少兒不宜。
“你覺得我美嗎?吸引人嗎?”女生問。
“你很漂亮。”男生說。
“那你來吧。”女生說。
“今晚不行,”男生說,“明天早上你會感謝我的離開。”
幾分鍾後,錄音中有許多模糊不清的聲音。
女生說:“耶穌基督,好的,等等。”
男生說:“嗯,你要我和你做愛。”
女生說她對自己沒有穿褲子感到困惑,問男生:“這很奇怪嗎?”
他說她自己把褲子脫了。
她說:“這聽起來像是在說謊,”接著說,“我需要更多的信息。”
費伯裏曼告訴女生那天晚上發生了什麽,但她說她什麽都不記得了。
錄音結束時,費伯裏曼終於要離開了,女生說:“拜托你,本,我要你。”
他問她要一個吻別,她卻說“不,不。”
他說了聲“晚安”就出門走了。
女生第二天早上就控告男生強奸。
這段錄音能證明費伯裏曼清白嗎?可能這件事外人真的無從知曉,隻有這兩個當事人知道真相。不過從2020年12月23日法庭和解的報道來看,似乎費伯裏曼贏了,因為他不僅拿到了金錢補償,還拿到了學位,並且拿到學校的推薦信說他是“有良好信譽的校友”。但另一方麵,哥倫比亞大學並沒有撤銷最初對費伯裏曼調查的結論,即仍然相信他強奸了那位女生。這種自相矛盾的說法讓局外人真是弄不清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也許財大氣粗的哥倫比亞大學隻是想破財免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教育法修正案第九條(Title IX)在1972年通過,它禁止教育機構有任何性別歧視行為,隻要接受了聯邦資助,就必須受到這個條款的約束。如果某個教育機構被發現違反了教育法修正案第九條,那麽它的聯邦經費就會被取消。教育法修正案第九條的通過和實施給美國社會帶來巨大的影響,據有關專家估計,1972 年女運動員隻能得到體育運作總經費的 2%,而且幾乎拿不到任何體育獎學金,擔任體育教練和在大學體育係擔任行政職務的女性寥寥無幾。參加大學正式體育隊的婦女也不到三萬人,如今卻超過了 15 萬人。參與體育運動的高中女生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不到 30 萬人,如今卻有 300 多萬人。一些人士認為,美國女性在 2004 年夏季奧運會上之所以表現傑出,要歸功於為女性提供了和男性同等競爭機會的教育法修正案第九條。
2011年4月4日,奧巴馬總統宣布競選連任,他的教育部在同一天通過民權辦公室發布一封“親愛的同事”信,告訴七千多所高校的領導,要允許性侵原告可以對無罪調查結果提出上訴,不建議對被告進行交叉盤問調查。這個指導方針使得對校園性侵案件的處理過程和方式明顯偏向原告,不利於被告。於是,校園性侵訴訟案件驟然增加。根據布魯克林學院曆史學教授約翰遜·約翰遜(KC Johnson)匯總的數據,自2011年4月奧巴馬政府製定新政策以來,已有 600 多項聯邦和州性侵訴訟案件。這並不意味著校園性侵比以前更多了,而是更多的受害者勇於拿起法律的武器,捍衛自己的權益。這應該說是一件好事,防止女生因為有羞辱感而不報告性侵的行為,也避免那些施暴的性侵者逃避法律的製裁。
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個適當的度,超出了這個度,走得太遠,就會出現另一個極端,這就是“物極必反”的道理。比如受到陷害的人難以受到應有的保護,因為新的性侵指導方針沒有給被告提供機會通過交叉盤問等基本權利為自己辯護。
一周後,拜登新政府就要登台開張了。拜登的教育部會如何對待經過川普政府修訂的校園性侵政策?他會重返奧巴馬時期的政策嗎?他會把 LGBTQ 學生明確納入教育法修正案第九條款的保護之下嗎?咱們拭目以待。
南伊,2021年1月12日,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