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落矽穀

有興趣地努力工作,感悟人生。
個人資料
正文

阿爾匹斯山音樂之旅(十八)瑞士的政治精神

(2024-07-24 22:07:31) 下一個

上接阿爾匹斯山音樂之旅(十七)伯恩、盧森

阿爾匹斯山音樂之旅(十八)萊茵瀑布和蘇黎世、瑞士的政治精神

6月24日是我們這次沿著阿爾匹斯山旅遊日程的最後一天,去遊覽萊茵瀑布(Rheinfall)和蘇黎世(Zürich)老城,第二天(6月25日)早上旅行團就要解散、大家就從蘇黎世分頭回美國或自己接著遊玩其它地方(大部分人從蘇黎世機場直飛舊金山)。我們7點開始吃早餐,9:00乘巴士前往萊茵瀑布的方向。

因為這是最後一天旅行團在一起遊玩,大家的心態有了各種變化,除了依依不舍外,大家都開始放飛自我、徹底坦誠了。一路走來,除了陸陸續續有些人相繼感冒外,一切都很順利和安全,沒有人跌倒或丟失東西。導遊也放下緊張的心情,開始變得輕鬆。上車後,導遊先講了一個故事:“在意大利山區的一個小村莊,有一條通往雪山的小道旁,一個住戶在門口路旁放著1個橙色的交通錐(cone,道路標筒),我們幾個開車路過交通錐時因為外麵道上的雪很髒就沒有停車下來把交通錐移開,希望車輪能把它輕輕移開,沒想到這個交通錐是被釘子釘在地下的,車輪沒能移開而是壓壞了它。我們繼續開車,過了一會兒,一輛警車開到我們前麵、示意我們停車,告訴我們他接到報警,說我們損壞了居民財產,一個交通錐加上人工釘子安裝需賠償100歐元。碰巧在回程又路過這戶人家的時候,看到一個老太太正把一個壓壞的交通錐拿走,又換上一個新的交通錐、重新用釘子釘在地上。我們這群人氣得直呼這個老太太:人老又醜心又壞!”導遊今年60歲了,因為常年鍛煉、還跑馬拉鬆,所以顯得年輕、精力旺盛。她打趣說:“我也是一位人老又醜心又壞的人,在蘇黎世,不要對我的建議太認真”。那一天她就以人老又醜心又壞自居,引得大家順著她的句子格式進行各種人物描述褒貶或自嘲。

車上熱鬧的氣氛,使得巴士旅程感覺縮短了很多,不一會就到了萊茵瀑布景點附近。萊茵瀑布景點有2個大停車場可以停靠,一個是右方的勞芬城堡(Schloss Laufen)和火車站這邊的停車場、要花較長時間才能下到山底下看瀑布,另外一個是隔著萊茵河的左前方的停車場、可以很快從正麵觀看瀑布。因為司機沒有明白導遊的具體指示,第一次我們巴士停靠在右方勞芬城堡前,然後我們隻好又登上巴士饒了一圈改到對麵左前方的停車場、從正麵觀看瀑布。我們先照了一張合影,然後就自由行動、分頭參觀。

萊茵瀑布在瑞士北部萊茵河上遊,位於波登湖以及巴塞爾之間。瀑布同時也位在瑞士北部的沙夫豪森州境內,距離州政府沙夫豪森約4公裏。瀑布旁是萊茵河畔紐豪森城鎮。萊茵瀑布是目前歐洲流量最大的瀑布,其平均流量與世界上其他瀑布相比排名第22。它的寬度約150米,高度約23米。每年初春的融雪時期,是萊茵瀑布的水流量最大的時候。夏季的平均水流量大約是每秒600噸(600立方米/秒),冬季約每秒250噸,全年平均則約每秒373噸。萊茵瀑布周圍區域形成了一個小型湖泊,最深處約為13米。由於水量豐沛,自從19世紀以來這裏就設有水力發電廠,因為這些電力的供應,使得附近的沙夫豪森得以工業化。

瀑布中央有兩座岩石,必須搭乘遊船抵達。一塊柱狀岩石把瀑布分成兩個主要部分,其中一座岩石上有階梯,遊客可攀爬到頂端、去感受瀑布的宏偉的氣勢和如夢如幻的激流交響曲。可以讓人走上階梯到頂端插上瑞士國旗,每年的瑞士國慶日(8月1日)在此有煙火表演。

因為時間關係,我們沒有乘船遊覽,而是決定到瀑布最近的河邊觀賞。我們麵對瀑布沿著左邊的河邊向瀑布方向,邊走邊觀賞瀑布。

到了瀑布落差最大的地方,我們並不能走到瀑布跟前,因為靠近瀑布的河岸是形狀不規則的石頭,無法站人,也非常危險。看到萊茵河對麵似乎有人能更靠近瀑布,我們以為繼續往前走能很快到達那裏,於是繼續朝瀑布的左後方走去。

因為沒有提前做功課,錯誤地以為我們能很快地走到萊茵河對岸,結果走了將近1英裏才看到一個鐵路橋。沿著鐵路橋走到勞芬城堡(Schloss Laufen),我們才意識到這是我們早上司機開錯停車場的地方、是另外一個參觀萊茵瀑布的景點。

鐵路在瀑布南岸的勞芬城堡設有一個車站,從這裏到蘇黎士搭火車約需50分鍾,中途需在紐豪森車站轉車。勞芬城堡除了是火車站之外,還有一家酒店,和設有一個自動收費的觀景台,這裏可以花5瑞士法郎買票下到瀑布旁觀景台近距離觀看瀑布。我們每人花了5歐元買票進門,一邊觀賞萊茵河對岸(我們來的地方)風景、一邊朝山下走去到瀑布旁。

站在萊茵瀑布的頂端,可以感受到隆隆瀑布聲帶來的心靈的震顫。在這裏我們看到有遊客乘紅色的擺渡船從萊茵河對岸到達岸邊城堡,還看到有藍色的船帶著遊客穿過湍急的河道登上瀑布中間的岩石。由於冰河時期的地殼運動,萊茵河改道,形成了新的河床。萊茵瀑布在水流湍急的足以將堅硬的白堊磨成碎石的河道轉彎處形成。

河道中央的巨石雖然經曆了幾千年河水衝刷洗禮,依然傲然獨立。通過乘坐萊茵瀑布的往返擺渡輪,遊客可以登上河中央岩石,零距離體驗這一自然奇景。遊客甚至可以站在河道上突出的、半懸空的平台上。遊客還可乘坐擺渡輪,或者租用木筏從對岸來到勞芬城堡,或從勞芬城堡到對岸。

當我們下樓梯來到最底部的觀景台,瀑布隆隆的響聲越靠近越大。在有些角度觀看時能看到瀑布上方霧氣中的彩虹。越靠近瀑布感覺人越來越小,越發感覺萊茵瀑布氣勢如虹。

遠看瀑布時,覺得瀑布比較穩定,似乎一成不變地重複著自己獨特的水流姿勢。近看時,才發現瀑布可謂千姿百態、瞬息萬變。上遊下來的水流是時刻變化著的,猶如水上世界的一連串的人從高處水梯子上滑下來、身形各異。

從火車站的下方到萊茵河對岸有擺渡船可以過去,因為不熟悉擺渡船航班時刻表,怕趕不上我們集合的時間,我們決定原路返回。在觀景台有電梯可以上到頂部勞芬城堡,但看到有年老體弱的遊客在排隊,我們就步行爬上山頂來到勞芬城堡,沿著鐵路橋回到我們的巴士,來回走了將近3英裏,把萊茵瀑布的景點結構搞得非常熟悉。然後依依不舍地登上巴士,結束了萊茵瀑布的遊覽、觀光。

下午我們乘巴士前往蘇黎世老城區參觀。在巴士上,導遊給我們介紹蘇黎世的前世今生:

蘇黎世Zürich)位於瑞士聯邦中北部,是瑞士第一大城市和最重要的工商業城市,是蘇黎世州的首府,也是瑞士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蘇黎世是全歐洲最富有的城市,已連續多年被聯合國人居署評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之一。有很多國際組織在這裏設辦事機構,是除了日內瓦之外最多的一個駐外國際組織辦事機構的城市,如國際足球聯合會的總部也設在此地。蘇黎世是瑞士銀行業的代表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由於這裏集中了全球120多家銀行的總部,其中半數以上是外國銀行,故其又被譽為“歐洲億萬富翁都市”。瑞士聯合銀行、瑞士信貸銀行、蘇黎世金融服務集團以及許多歐洲私人銀行的總部都設在蘇黎世。瑞士銀行業高效嚴格的保密能力,使得蘇黎世成為世界上主要的離岸銀行業務中心,金融方麵的帳戶流轉約占據整個蘇黎世市四分之一的經濟活動。瑞士證券交易所的總部也設在蘇黎世。

到達蘇黎世下車後,我們沿著利馬特河(Limmat),在老城區步行參觀蘇黎世的名勝古跡。利馬特河是瑞士境內的一條河流,流經蘇黎世市中心。利馬特河的左邊的尖塔是聖母大教堂(Fraumünster),右邊的雙塔建築是格羅斯大教堂(Grossmünster)。

格羅斯大教堂(Grossmunster Church)建造於加洛林王朝時期,它以其獨特的雙塔樓成為蘇黎世的城市象征。格羅斯大教堂內部看上去比較簡潔,我們沒有看到太多的壁畫和油畫。

在蘇黎世六鳴節的晚上6點,會撞響格羅斯大教堂的鍾,第一次敲響的鍾聲就成為宣告春天到來的標誌。大教堂中最古老的部分是教堂墓窖,修建於1世紀末到12世紀初期,其餘部分建於羅馬人十字軍東征時期,內部的雕像是12世紀的作品。大教堂也是蘇黎世大學神學院的一部分。16世紀宗教改革者茲裏文就是在格羅斯大教堂發表相關演講,倡導工作不忘禱告的言論。

聖彼得大教堂(St Peterskirche Church)是蘇黎世最古老的教堂,在旁晚的時候非常美麗,很值得觀賞。教堂始建於1534年,教堂塔鍾樓上有歐洲最大的教堂鍾指針盤,鍾的盤麵直徑有8.7米,時針長3米,分針長4米。導遊告訴我們說:“這個教堂塔是用於監視火災的,一旦發生火警,就有人把一麵旗伸向發生火災的方向,以此告訴人們救火的位置”。

蘇黎世聖母大教堂(Fraumünster)是蘇黎世市中心的一座曆史悠久的教堂,以其美麗的彩色玻璃窗和豐富的曆史文化背景而聞名。教堂始建於公元9世紀,由查理曼大帝的孫女希爾德加德公主創立,最初是作為本篤會女修道院的一部分。教堂的建築風格主要是羅馬式和少量哥特式元素,它最引人注目的是由馬克·夏加爾和奧古斯特·賈科梅蒂設計的彩色玻璃窗,這些窗戶描繪了聖經中的各種場景,色彩斑斕,非常有藝術感。教堂內還有其他重要的藝術品和曆史文物,包括精美的雕塑和壁畫,展示了蘇黎世的宗教和文化遺產。教堂的高塔是蘇黎世天際線的一部分,從很遠的地方就可以看到這個綠色的高塔。

導遊帶我們集體遊覽了一圈古城、參觀了有名的名勝古跡之後,回到聖母大教堂,讓我們自由活動、2個小時後再回到聖母大教堂集合。

我們沿著聖母大教堂旁的奧古斯丁巷(Augustine Lane),遊覽觀光,在這裏的藥店(Farmers)買到了在其它城市沒能買到的保護眼睛的維他命。奧古斯丁巷是蘇黎世老城區中一條富有浪漫情調的、中世紀小巷。它靠近火車站的街,有很多桃樓建築。

除了老城區的一些名勝古跡,向外走一點就是現代化的建築。我們離開奧古斯丁巷後,很快就來到史主化街(Storchengasse)和班霍夫大街(Bahnhofstrasse St),我們從中世紀的古城突然來到現代化市區,一開始感覺有些恍惚,這種突變使得我們有一種穿越的感覺。

蘇黎世銀行集中在班霍夫大街上,24小時營業,隻認鑰匙不認人的匿名儲藏箱、最短50年的租用期限、寬敞堂皇的客戶接待室、鑰匙加密碼的領取方式,還有貴賓專屬通道等都是蘇黎世這些銀行重要的特點,而替客戶保密身份則是其中最突出的。這條1400米長的大街囊括了格羅布斯(Russia Globster)和耶爾莫利(Jelmoli)兩座耀眼的消費天堂,兩旁的商店都陳列著華貴的商品和奢侈品,古董珍寶、名貴皮革、手表、珠寶首飾和法國香水,這裏是追求世界名牌的聖地。時裝名牌有Louis Vuitton、Gucci、Chanel、Burberrys、Aigner、Bally、Ferragamo、Hermes和Prada等,他們都把櫥窗裝飾得很有韻味。其他名牌鍾表、珠寶設計、服裝設計及古董鑒定公司亦分布於大道兩側,如Beyer、Bucheron、Bvlgari、Cartier、Gubelin、Les Ambassadeurs Meister及Turier等。很多大牌在班霍夫大街上各自占有一棟高樓(如LV,香奈兒、勞力士、Guchi等等),而不是像在其它城市隻占一個門麵。我們剛到蘇黎世還沒下車的時候,導遊就對我們說過:“到了蘇黎世,你們會體會到:錢多真好”。走在班霍夫大街上,尤其能體會到導遊話中的苦衷。

穿過班霍夫大街,再往外走就是和很多大城市一樣的水泥森林,我們就又折回到老城區。不用看手機的GPS,我們能在很遠處看到聖母大教堂高聳的綠水塔尖,我們一邊遊覽觀光、一邊朝聖母大教堂旁的我們集合地點走去。

盡管蘇黎世和日內瓦一樣很有名氣,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她們就如雷貫耳,但對於我們來說她和法蘭克福城市一樣是商業城市,以後若不是出差或轉機大概率不會專門到這裏來旅遊,也不會專門來這裏買大牌奢侈品。

旅行最後的晚餐是在蘇黎世老城區,我們來到一個人氣很旺的餐廳,享用了瑞士風味餐:大炮香腸。一根香腸有2尺多長,我們7個人都沒有吃完3根香腸。

晚上住在蘇黎世機場附近的一個酒店,這個酒店和美國的許多酒店一樣寬敞、舒適,非常有利於打開行李整理東西,以方便第二天上飛機。

沒有第二天的旅行計劃,也就不用做任何功課,晚上在酒店裏就開始回味和思考這次瑞士旅行。以前對瑞士的印象是瑞士軍刀,瑞士鍾表,瑞士銀行安全可靠、替客戶保密身份,瑞士軍人的英勇、忠誠、堅忍不拔、無愧職守,和瑞士是唯一“永久中立國”。這次親臨瑞士觀賞瑞士優美風景的同時,也在觀察這裏的人文環境,雖很少同當地居民深入交流,但“物像主人形”,通過他們的事情和藝術建築,以及曆史史實,能管中窺豹,略見一斑,把以前零零碎碎的知識串聯起來,對瑞士有一個全麵的認識。

瑞士是一片曆史悠久的土地,在古羅馬人統治以前的瑞士、其中部居住著海爾維第人(凱爾特人的一支,也分布在德國西南部),瑞士東部當時居住著裏希厄人(伊特魯利亞人的後代)。

日本作家鹽野七生曾提出這樣的問題:古羅馬人在智力上不及希臘人,體力上不及日耳曼人,技術上不及伊特魯裏亞人,經濟上不及迦太基人。但是為什麽最終成就霸業的,卻是羅馬人?任何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都是具有一定條件的,古羅馬的崛起也是有一定條件的。公元前753年~公元前509年古羅馬的王政時代實際上是伊特魯裏亞人在做他們的國王,也相當於伊特魯裏亞人在統治他們。但之後推翻王政、經過古羅馬的共和國發展,古羅馬人在和其他族群的合作學習等機緣巧合下迅速開悟了:從理念上,沒有了種族的界限,與所有其他民族都可以合作,眾生合一,形成了羅馬政治概念羅馬政治精神,他們這種寬廣的胸懷很容易同化其他族群。公元前15年,伊特魯裏亞人(即後來的裏希厄人)也受到古羅馬人的統治,族群的同化,形成了新羅馬人。羅馬人講究誠信,很少會出現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盡可能采取協商、妥協和對生命的尊重。羅馬人發揮集體的力量,自覺地遵守製度。羅馬人藏富於民,和其他族群共同致富、共同發展。

公元前1世紀到公元401年間,瑞士逐步成為羅馬帝國的一部分。古羅馬人在瑞士的統治並不殘暴,一個新的省份被羅馬政府劃分後,地方當局依然保留自己的功能,他們的身份以及當地居民一步步羅馬化。盡管官方語言是拉丁語,本地依然使用一種凱爾特方言。古羅馬人在瑞士興建城鎮作為行政中心,蘇黎世就是當時古羅馬人興建的城鎮,他們還在城鎮開辦以拉丁語為教學語言的學校。正是這種延伸至鄉村的教育使拉丁語逐漸取代了凱爾特語。羅馬在瑞士將近500年的文明統治早已和族群通婚和同化,思想和文明得以高度傳承,瑞士人變成新羅馬人。

瑞士所在的地區是古羅馬人控製下的重要通道,他們修建翻越數個山口的道路,並對這些道路進行維護。凱撒死後,奧古斯都皇帝統治下的羅馬人對瑞士地區的影響進一步加強。到公元260年時,古羅馬人統治下的瑞士經濟和文化都得到了極大的繁榮。原來瑞士凱爾特傳統與新的羅馬地中海影響相互滲透,非常融洽,沒有產生衝突。城市化以及眾多公路的修建使新的思想和生活方式普遍流行,例如,就連小村莊(vici)都修建了公共浴室。洛桑(vicus Lousonna )的重要性並非體現在其政治地位上,而是僅僅由於其經濟的繁榮。

哥特人入侵西羅馬帝國後,所有的羅馬軍隊都於公元401年從阿爾卑斯山以北的地區撤回,以保護意大利。就這樣羅馬人放棄了對瑞士的控製,羅馬人對瑞士的統治於公元401年結束。同時也因為羅馬軍隊的離開,讓瑞士受到其它勢力的侵略。公元6世紀,法蘭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逐步從西部入侵瑞士。連續兩個法蘭克王朝的興盛、在查理曼大帝(公元742-814年)達到巔峰。盡管法蘭克王國(查理曼帝國)努力壓製,但在瑞士,羅馬人的身份認同仍然幸存下來從未中斷過。中世紀期間,古羅馬的建築依然是瑞士的一部分。如今瑞士兩大族群羅曼德人(法語:Romands,瑞士法語區居民自稱)和羅曼什人(羅曼什語:Rumantschia)其名稱仍然讓人想起他們的先祖是羅馬人。

公元917年,瑞士的東部和中部由斯瓦比亞人(日耳曼人的另外一支)統治,而瑞士西部則隸屬於法國的勃艮第。直到1032年,瑞士的全部領土才歸德國統治,法蘭克人、巴伐利亞人、斯瓦比亞人和撒克遜人開始歸並為德意誌民族。但瑞士很多地區對羅馬人的認同從未能被征服過。

在中世紀,雖然羅馬軍隊離開了瑞士,但瑞士的軍隊得到羅馬人的傳承,也成為了一個非常擅戰的軍隊。雖然人少,但實行全民皆兵製度,組建了一支彪悍的軍隊,且常常贏得戰爭,以至於將戰爭變成了一門繁榮的生意,即對其它國家提供雇傭兵。古瑞士聯邦是一個非常窮的國家,瑞士大多是高山峻嶺,其中阿爾卑斯山和侏羅山脈等占據了一大半的國土,它不適宜進行大麵積耕作,也沒有殖民地資源和海洋資源,因此做雇傭兵成為一種收入來源。

瑞士的軍事曆史頗為複雜,它不是一開始就保持中立國家,而是痛定思痛的結果。

從13世紀開始,歐洲各領主和城邦最愛雇用瑞士雇傭兵。通過在百年戰爭和勃艮第的三次戰爭中的優異表現,貧苦山民為主的瑞士士兵展現其特有風格:英勇、忠誠、堅忍不拔、無愧職守。在16世紀初教皇克萊芒七世受到了神聖羅馬帝國的進攻,為了保衛教皇,總共189個瑞士衛兵,147個戰死在教堂外,剩下42個瑞士衛兵帶著教皇從地道逃走,他們沒有一個人擅離職守。當時的教皇非常感動,於是決定世世代代雇傭瑞士衛兵保衛教堂。1792年法國大革命,暴民攻擊法國巴黎杜伊勒利王宮時,為保護法王路易十六及王後,786名瑞士雇傭兵無論軍官士兵皆全體戰死。

一直到1515 年的馬裏尼亞諾戰役 (Battle of Marignano) 到來,法國人威尼斯人帶著火炮和裝甲騎兵進犯,而瑞士人則手持大刀長矛應戰,令人悲哀的是,技術的差距碾壓了他們,他們戰敗了。

戰敗之後,瑞士意識到雖然他們很善戰,但劍戟無法對抗火炮。加之在輸出雇傭兵期間,常常會出現戰爭雙方都使用雇傭兵,在戰場上甚至出現自家親戚或朋友就在對方的陣營裏。出於契約精神,雙方隻能閉著眼睛裝不認識,盡力而為衝鋒陷陣。結果法國和意大利打仗,死的卻是瑞士人。經曆這種戰爭倫理的衝擊,隨後他們便不再參與歐洲的主要政治事件,幾乎將自己的土地完全租給了法國,這將他們置於有利之處,也解決了他們偶爾發現自己與參戰雙方均有關聯的不便。這種情況雖不多見,但是一旦發生就會非常棘手,這也推動瑞士邁向中立。從長遠看,瑞士無法一直選擇安全的一方,特別是由於瑞士占據守衛阿爾卑斯山的獨特戰略位置,列強都希望瑞士成為他們的盟友。因此,在法國大革命戰爭(在此期間瑞士仍然作為包括最後的國王路易十六在內的法國君主的雇傭兵)和拿破侖戰爭(在此期間法國入侵瑞士並破壞了舊有的聯邦)結束後,歐洲於 1814-1815 年舉行維也納會議尋求和平,瑞士便提出了有利於整個歐洲大陸的、巧妙的雙贏解決方案:讓瑞士保持中立,即瑞士不會卷入其他國家之間的武裝衝突或地域紛爭。除了強調人道主義傾向外,瑞士絕不參與戰爭,絕不允許交戰國使用其領土,也不為交戰國提供雇傭兵部隊。

作為一個主權國家,“永久中立國”受國際條約或其自身聲明的約束,對未來所有戰爭的交戰方保持中立。戰爭中立的概念是狹義的,它對中立方施加了特定的限製,便以換取國際公認的保持中立的權利。

自從1815年《巴黎條約》簽署以來,瑞士一直保持中立國地位,而且此後瑞士的確沒有參加過對外戰爭,該國隻有在1847年發生過內戰,即獨立聯盟戰爭。

我們遊客感到欣慰的是因為瑞士保持中立和反戰政策,我們到瑞士的任何一個城市都能觀看到它最初發展的模樣,因為它們從未被入侵,沒有瑞士城市曾遭到過轟炸,所有的曆史都保存完好,例如我們參觀的奇龍古堡格魯耶爾古鎮,就是因為這裏從未發生過戰爭。瑞士首都伯恩的整個老城區都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文化遺產,到處都是具有曆史意義的拱廊、砂岩建築和戶外噴泉,以及一座始建於 1530 年的著名鍾樓。在瑞士最古老的城市庫爾 (Chur) 完好保存著古羅馬遺跡。在貝林佐納,我們可以在三座仍然屹立的中世紀城堡上漫步、甚至跑步。

瑞士這個國家建立的方式,看上去也是和平共處的典範(和古羅馬的形式很像)。在政治上,它是直接民主製, 並且是無黨派國家。在文化上,它認可四種語言族群。當我們在不同州之間穿行時,會覺得在遊覽了四個國家:意大利(提契諾)、德國(蘇黎世)、法國(日內瓦)和羅馬帝國的後裔格勞賓登)。

瑞士獲得中立國地位,可免於戰火硝煙,所以一般認為財產放在瑞士會比較安全。而且瑞士還頒布了銀行保密法,銀行對客戶的信息要絕對保密。當有錢人成為銀行客戶後,除了銀行和他本人,可能就沒人知道他到底有多少資產。基於這些原因,即使利息不太高,甚至還要收管理費,可是富人們還是爭相把錢存到瑞士的銀行。憑借發達的銀行業,瑞士人們終於可以躺著過上令人羨慕的生活,因為中立國的地位,"潑天的富貴"降落在瑞士人身上,瑞士也成為富甲一方的國家。

不是任何一個國家想要成為中立國,就可以做到或被認可的。瑞士能成為中立國是有它特殊的地方的:

(1) 首先是這個國家的資源對其它國家沒有吸引力。沒有其他國家願意千裏迢迢來攻打瑞士,因為它除了長得漂亮(風景優美),資源非常匱乏。作為山地國家,礦產資源匱乏,不僅沒有石油、礦石,連土地資源都較少。瑞士由於地形複雜,交通非常不便,騎兵根本上不去,更別說坦克了。‍‍‍

(2) 瑞士不是兵家必爭之地。雖然瑞士位於西歐大陸的十字路口:南有意大利、北有德國、西有法國、東有奧地利,但瑞士的地形易守難攻,加之軍隊強悍‍‍,戰鬥力爆表。瑞士特殊的地理位置,又決定了周邊各國不可能眼巴巴看它落在其他國家手裏,‍‍‍‍‍‍‍‍‍所以一旦一個國家想染指瑞士,都會遭到周邊國家的堅決反對。

(3) 而且如果周邊大國之間發生戰爭,瑞士獨特的地形又能牽製雙方的軍隊,避免出現波及整個歐洲的大戰。瑞士能作為大國博弈的緩衝區域,加之瑞士人的忠誠、堅持原則的秉性,協調能力強(我們剛到瑞士時,導遊給我們介紹瑞士人的情商高時曾說:瑞士的服務業很少對顧客說“不(No)”,沒有他們辦不到的事情,即使實在辦不到,他們會想一些變通的辦法,讓你選擇)等瑞士政治精神,於是在1815年維也納會議上,西歐各國一致同意瑞士是永久中立國。

(4) 中立國國家要熱愛和平、公正和有人道主義精神。 1848年,瑞士聯邦政府通過憲法規定了紅地白十字旗為瑞士聯邦國旗,白色象征和平、公正和光明,紅色象征著人民的勝利、幸福和熱情,國旗的整組圖案象征國家的統一。之後瑞士花了一些精力進行紅十字會的建立,日內瓦的紅十字會博物館記錄了瑞士的人道主義援助承諾。在1864年通過首部《日內瓦公約》的外交會議上,與會各國政府決定在戰場上需要一個易於辨認的中立標誌來保護醫務人員和醫療設施。他們選擇了與瑞士國旗相反的白底紅十字作為標誌。紅十字會的建立提升了瑞士的聲望,並促成 1864 年第一個《日內瓦公約》的簽訂,贏得了 1901 年第一屆諾貝爾和平獎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一看大勢不妙,立馬紛紛宣布自己是中立國,不想被拖入戰爭的泥濘。‍然而,德國卻直接用閃電戰消滅了這些國家。一般來說,綜合國力不強、體量小的國家會奢望成為中立國,避免在大國爭端中成為炮灰。它們期望能按照國際公約規定永不參戰,也永遠不允許別國軍隊入境。實際上很少有國家能做到這樣,但瑞士做到了。同時,瑞士守衛自己的領土也確實下了狠心。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不管誰家的飛機,隻要非法進入瑞士的領空,瑞士彪悍的軍隊都會一視同仁地打下來。

世界大戰期間,瑞士中立國的聲望也曾受到了嚴重考驗,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瑞士向納粹德國購買猶太人的黃金以及拒絕接受猶太人難民的行為備受爭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為了不被德國消滅,瑞士銀行發放了巨額的低息貸款提供給德國,瑞士透過給予德國一些經濟上的特許協議以維持中立。同時,瑞士把國內生產的武器,90%運往德國和意大利。但到了二戰中後期,當戰局發生了變化,瑞士又開始向美蘇聯盟提供大量的軍火產品,並且還為美蘇軍隊在德國境內提供後勤保障工作。對外政策兩頭都不耽誤讓瑞士得以夾縫生存。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從瑞士的角度出發,中立立場非常成功,因為瑞士的確沒有卷入任何戰爭。

瑞士嗬護和保持中立國地位的過程其實是非常艱難的,任何列強的強迫站隊和世界潮流的左傾和政治正確之勢,隨時可能讓中立國選邊站或放棄中立原則。

2008年美國司法部門發起了對瑞士銀行的調查和起訴,瑞士銀行擋不住美國的壓力,在2009年就向美國政府提供了多達4000多名的美國客戶名單,讓瑞士曆時200多年的銀行保密製度被切開了一道口子。沒有了保密性,存款利率又低,美國富人自然不會像以前一樣,把錢大把大把放在瑞士銀行了。其他西方國家一看美國能這樣做,於是也跟風學樣。

2022年,為了強調中立國的原則和態度,瑞士總統伊尼亞齊奧·卡西斯表示:瑞士不會參與戰爭,瑞士會開展國際合作,但不加入任何軍事聯盟(瑞士至今仍未加入歐盟,直到2002年才加入聯合國)。瑞士不會派兵支援其他國家,也不會向交戰各方提供武器。

但是當俄烏衝突爆發時,瑞士選擇放棄了一貫的中立態度,宣布對俄羅斯進行製裁,凍結了俄羅斯價值81億美元的資產,這些都是俄羅斯富人放在瑞士銀行的錢。富人們千裏迢迢把錢放在瑞士的銀行,就是圖個安全,但這個安全邊界竟被打破了。見此情景,非西方國家的富人們也大把大把地把錢從瑞士銀行抽走,瑞士的銀行們徹底頂不住了,連瑞士排名第二的銀行都轟然倒塌,瑞士政府終於慌了神。‍

2023年3月23日,瑞士再次宣布恢複永久中立國身份,取消對俄羅斯資產的凍結,不再對俄羅斯進行製裁。就在瑞士宣布恢複永久中立國的第二天,美國司法部就嚷嚷著要調查瑞士銀行,認為瑞士銀行在幫助俄羅斯寡頭規避製裁。於是到了2023年3月29日,瑞士又宣布放棄中立,恢複對俄羅斯的製裁,這次永久中立國持續時間隻有短短6天!

心無旁騖和不忘初心對一個國家來說,即使有很強的領導團隊時刻的相互提醒,也是很困難的,而對於我們個人來說就更難了:我們很容易就會被左派或政治正確帶偏,遇到困難就會放棄原則瑞士旅行,不僅讓我們了解了曆史,享受了美景,提高了藝術修養,還學習了做人的誠實、公平、正義和恪守原則

25日早晨,在酒店吃完豐盛的早餐,根據不同的飛機起飛時間,巴士分2批把我們送到機場,大家依依不舍地和導遊、司機道別。盡管大家都樂不思蜀,無奈假期有限,隻能各赴前程,在微信群裏分享和回憶旅行中的快樂時光,交流心得體會,期待能相會在下一個旅遊行程裏。

結束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