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落矽穀

有興趣地努力工作,感悟人生。
個人資料
正文

矽穀簡介(三、互聯網技術)

(2024-05-09 11:08:49) 下一個

上接《矽穀簡介(二、計算機技術)》

矽穀簡介(三、互聯網技術)

前文《矽穀簡介(二、計算機技術)》介紹了半導體技術到大規模集成電路、軟件技術,以及網絡和互聯網技術在矽穀的高速發展。

上世紀90年代中期,有一批高科技公司,如Intel、IBM、微軟等,不僅具備優秀的盈利能力,也具有把握未來市場的能力,更能為投資者帶來豐厚的回報,因此人們對科技股熱情高漲。這對高科技本該是好事,但是這也被貪婪的“資本(金融業)”看中,有一些互聯網企業,在投資人、吹鼓手、分析師、以及其自身的包裝下,吹著極其美好的未來,吸納了大量資金。再加上一些機構的隱秘造假,導致對當時科技股的認識產生了極大的虛高、乃至瘋狂。

這些盈利能力極其低下的互聯網企業,不可能成為永動機,他們真實存在的問題最終導致危機爆發,使得原本被炒到高的不合理的股價一落千丈,同時那些單純依靠融資為生的互聯網企業再也融不到錢。接近2000年底前,大家都在為Y2K計算機軟件的“千年蟲”會出問題而擔憂,但沒有想到的是金融出了大的問題。2000年之後大批互聯網企業關門,眾多IT工程師失業,網絡泡沫開始破滅。

2000年互聯網泡沫持續和消退的速度都算比較快的,隻是一部分盈利能力低下的互聯網公司的倒閉,程序員的失業,互聯網就業市場飽和,對互聯網的投資也趨於理性和謹慎。然而這次泡沫的結束卻在醞釀著另一場更為巨大的泡沫,使得泡沫不是破滅而是轉移。貪婪和盲目的逐利並沒有因網絡泡沫破滅而減退,股市的不景氣,逐利者們又重新把目光聚焦到了房地產,瘋狂和逐利沒有停下,股市下跌,房地產就成為股市釋放的投機熱潮的主要出口。到了2008年,新一代的泡沫開始,新的龐氏騙局即次貸危機來臨。

當潮水再次退去,那些尷尬和狼狽的人自然離開。每一次經濟危機,就是一次大浪淘沙,把那些隻是為了逐利,而不是為了真正的創新和發展的公司和投資者趕出局。大浪淘過,矽穀才能再次輕身前進。隻要還有要改變世界的人在,就會窺見客戶的真正需求和社會客觀需求,一代一代,如此循環,以螺旋式上升發展,來改變世界。那些抗不過寒冬的公司慢慢凋零,但也有很多新的公司正在蓄力,在下一個爆發期到來時,它們又會像是當初的Google、當初的Facebook一樣,成長為新的巨頭,推動矽穀下一個黃金時期的到來。互聯網技術、移動通訊技術,使得電子商務變得非常容易,飛機定座,網上購物,等都變得非常方便。人們相互間的溝通交流也變得非常實時。

(一)2000年網上支付公司PayPal公司成立

PayPal是在2000年網絡泡沫時,2個互相惡劣競爭的公司抱團取暖的產物。這2個公司分別由馬斯克牽頭的X.com公司,和彼得·蒂爾牽頭的Confinity公司(1999年改名PayPal)。

(1)先表馬斯克的出道

埃隆·馬斯克出生於南非,他的母親梅耶·馬斯克是加拿大人,父親埃羅爾·馬斯克是南非白人。17歲(1988年)高中畢業後為了避免南非的強製兵役,馬斯克離開了南非。1992年,在加拿大皇後大學學習兩年後,轉而到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商業和物理。從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沃頓商學院畢業,獲得經濟學學士學位後,又留校一年,再獲得物理學學士學位。1995年,24歲的馬斯克進入斯坦福大學攻讀材料科學和應用物理博士課程,但在入學2天後,他就輟學創業去了。馬斯克與弟弟卡姆巴·馬斯克(Kimbal Musk)拿著矽穀的一個小集團的天使投資創辦了Zip2公司,這是一家為新聞機構開發在線內容出版軟件的公司,當時《紐約時報》和《芝加哥郵報》都成為了馬斯克兄弟的客戶。

1999年,美國電腦製造商康柏公司以3.07億美元現金和3400萬美元股票期權收購了Zip2公司,28歲的埃隆·馬斯克在這筆收購中獲利2200萬美元。馬斯克開始創業看起來順風順水。1999年3月,埃隆·馬斯克投資1000萬美元,與兩位來自矽穀的合夥人創辦了一家在線金融服務和電子郵件支付業務公司“X.com”。

(2)再表彼得·蒂爾的出道

彼得·蒂爾 (Peter Thiel)是《從零到一》的作者,人稱數學天才,是一名學霸,也是一位國際象棋高手(chess master),曾經在全美國際象棋排名前10,在他的棋具上貼著的人生格言“生而為贏”。他本科上了斯坦福,然後又在斯坦福法學院拿到了法學博士(JD)學位,再進入了一家紐約頂級的律所,擁有了很多人羨慕的生活。然而他在裏麵待了 7 個月後就離開了。後來他得到了一個美國最高法院書記員的麵試機會,但他在最後一輪麵試的時候失敗了。

少年初嚐敗滋味,從小都是優等生的他開始審視自己。他發現自己太看重這些通過競爭得來的光輝履曆,從小開始和人競爭,卻忘了自己為什麽要做這些事情。他開始思考,循規蹈矩的參與競爭真的是有價值的麽?他領悟到:“大部分人都相信的真相往往是沒有價值的,而如何發現大部分人都忽視或者不相信的真相才能真正創造價值

結束律師生涯後,他在Credit Suisse Group做了三年衍生品交易,然後1996年他成立了基金Thiel Capital,但也不太成功。直到1998年,意識到大部分人都忽視的電子貨幣可能的巨大價值,彼得·蒂爾跟合夥人Ken Howery、馬克斯·列夫琴、Luke Nosek,創立了電子支付公司 Confinity。1999年公司轉型發布了PayPal,提供構建在美國銀行係統之上的電子轉賬服務。

(3)競爭惡化

1999年埃隆·馬斯克創辦從事電子支付的X.com就在Paypal公司旁邊。為了贏得消費者,雙方競爭逐漸升溫。兩家公司不約而同的開啟了一場“燒錢大戰”:PayPal第一天推出“新用戶補貼10美元”的政策,X.com第二天就加倍到“新用戶補貼20美元”。除了燒錢大戰,PayPal和X.com還在業務上互相借鑒,宣傳上彼此打壓,兩家公司的員工忙得焦頭爛額,每周工作時間超過了100小時。

當時PayPal 公司中有四個人在高中時就製造過炸彈。雙方競爭最惡化的時候,彼得·蒂爾手下的工程師甚至揚言要設計一枚炸彈去炸掉馬斯克的公司,幸虧被彼得·蒂爾發現並念及“斯坦福的校友情”,及時將這一危險念頭扼殺於搖籃。

(4)合並

彼得·蒂爾理性地意識到盲目的競爭可能對雙方都有害無益。他不走尋常路:如果不能把對手打敗,那就和對手聯合決定以50:50的比例與馬斯克共同成立公司,成功化敵為友。馬斯克同意合並後的公司仍叫PayPal,事實上,正是得益於彼得·蒂爾的遠見和矽穀創新公司的合作精神以及美國人的妥協精神,合並後的 PayPal才順利度過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

其後PayPal陸續擴展業務,包括於其他國家推出業務及加入美元以外的貨幣單位,如英鎊、加元、歐元、澳元、日圓、新台幣及港元等,並成為全球最大的在線支付提供商。

(5)競爭不斷

2002年10月,全球最大拍賣網站eBay以15億美元收購PayPal,埃隆·馬斯克是PayPal最大股東,擁有11.7%股權,拿到了其中的1.65億美元。eBay收購PayPal後,PayPal花了較長時間和網上詐騙作鬥爭,一段時間PayPal月收入300萬美元,騙子騙走近200萬美元。在那種惡劣的環境下,許多軟件工程師設法對軟件進行改進,盡可能減少詐騙漏洞,這不僅提高了軟件安全水平、還鍛煉了員工的能力。

eBay收購PayPal一段時間後,PayPal的許多核心成員離開了公司,埃隆·馬斯克在彼得·蒂爾離職後接任CEO一職,但之後埃隆·馬斯克由於在公司內部的鬥爭中失敗而被逐出公司。

PayPal哺育出的員工都能特立獨行,仍然保持收購前的工作模式,有很多工作狂,有一部分老員工鍛煉出了不凡的實力,但也有很多人感到壓力很大。

來自江蘇的王慶根,1990年18歲時獲得國際中學生化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並因此受到江澤民主席和李鵬總理的接見。2000年28歲時獲得美國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29歲獲得斯坦福大學化學博士學位。2004年32歲時王慶根進入PayPal公司。幾年後,他從一名普通員工升為了公司的首席軟件工程師。他對工作非常努力、認真、仔細,但是麵對公司的競爭環境、老板的壓力,得了抑鬱症,生生被逼自殺,令人不勝唏噓。

2004年,陳士駿(Steve Chen)負責的PayPal中國項目反反複複,讓他非常沮喪。他意識到,應該離開的時候到了。同年,和他一樣不開心的赫利給他打了電話,詢問他是否有意和自己一同創業,接下來2005年2月15日成立了YouTube公司。

PayPal公司的競爭文化造成和類似肖克利(肖克萊)實驗室的不成熟的惡質文化結果一樣,使得一些老員工出走,繼而推動了矽穀新一輪科技創新。財富》雜誌給這些PayPal老員工們組成的團體起了一個驚豔的名字:PayPal黑手黨”(PayPal mafia

(二)YouTube公司

YouTube是一個順應時代的產物,說到底它的成功是利用當時能夠達到的技術能力來滿足人們的新的或更高的需求。同許多創投公司需要先講故事一樣,YouTube公司也有一個典型的矽穀故事:“2005年,陳士駿和赫利在舊金山的朋友家聚會,聚會結束後,他們苦於無法分享聚會錄像,於是決定自己琢磨出一個網站,放這些視頻”。但是這是一個YouTube的創始與公關團隊杜撰出的故事。有媒體還曾跟他們要這些“聚會視頻”,實際上它們根本就不存在。

YouTube的創立離不開運氣:2005年,一段瑞典修車工人用手機拍攝的印度洋海嘯的視頻擊敗了所有電視媒體,成為了關於海嘯的第一條視頻報道。珍妮.傑克遜在“超級碗”決賽表演時的“露乳事件”成為最熱話題,錯過直播的人到處在網上尋找視頻錄像。加上當時互聯網技術的成熟與錄像工具的流行,讓陳士駿與赫利想到了創立視頻網站的點子。大家都知道糖和芝麻都很普通和便宜的東西,到處都有賣的,但是陳士駿與赫利就是那種能想到和能做到把芝麻做成更香更可口的芝麻糖的人。當然這種敏銳的創新能力是和陳士駿和赫利他們成長的經曆和經驗是分不開的。

陳士駿(Steve Chen)出生於台灣,8歲時父母移民美國、並選擇定居在伊利諾伊州的庫克縣的一個小村鎮。早期那裏除了他們一家,沒有其他亞裔麵孔。沒有亞裔家庭互相影響的氛圍,陳士駿的成長經曆與其他美國孩子差不多,他無需用高分取悅父母。小學6年級,他就用Basic語言寫下了生平第一個程序。讀高中時,第一次住校的陳士駿嚐試了很多事情,比如抽煙、喝酒、長時間逃課,他唯一感興趣的就是計算機。在他的大學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陳士駿也並不是位乖學生。在人滿為患的計算機係,他相信“越是自學,成績反而越好”。還差幾個月大四畢業,他就迫不及待飛往矽穀,投奔校友拉夫琴所在的第三方支付公司PayPal。

1999年,來矽穀上班時,陳士駿隻帶了200美元,他不得不借住同在PayPal工作的師兄拉夫琴家的地板上。他的工作則是幫助PayPal寫一些基礎性的代碼。當時赫利也在PayPal工作,負責設計,加班到淩晨三四點鍾也是他們那時養成的習慣。

三年後,PayPal成功上市,陳士駿分得了200萬美元,他立即決定獎勵自己,花費上百萬買了一套住宅。

由於PayPal賣給eBay後,競爭文化持續惡化,對外和欺詐作鬥爭(一段時間,PayPal每月能盈利300萬美元,但有200萬被網上fraud騙走),對內同事競爭也很激烈。2004年和陳士駿一樣不開心的赫利給他打了電話,詢問他是否有意和自己一同創業,2人一拍即合,於2005年2月15日成立了YouTube公司。

2006年10月9日,Google公司以16.5億美元收購了YouTube網站,此時距離YouTube在車庫裏成立不過20個月。

陳士駿大學沒有畢業就出來工作並在不久後創業成功,而微軟的貝爾蓋茨、蘋果的喬布斯大學沒有上完就出來直接創業並取得成功,這是不是說大學沒用?當然不是,而且對很多人來說是必須的,除非他掌握了他所要從事的學科的基礎,並且學會了獨立思考和獨立工作。但對有些人因為中小學的過程中在一些領域培養了興趣,使得具備一定的天賦,在時機成熟時,不需要等到大學畢業,就可以創業、開公司、把自己的天賦發展成事業。這樣的人將會容易成功,人也會很喜樂

(三)特斯拉公司

埃隆·馬斯克並不是特斯拉的創始人,最初他是以投資人的身份出現的,但馬斯克後來卻是特斯拉公司揮之不去的符號,是因為馬斯克成就了特斯拉

“如果做某件事有萬分之一的可能會毀掉你,那麽做這件事就是一個非常糟糕的主意”。沃倫·巴菲特在一場演講中將這種情況比作俄羅斯輪盤賭:“一把6個彈孔的左輪手槍,裏麵隻有一顆子彈、但不知道在哪個彈孔裏,開一槍有子彈射出的概率是1/6,給你多少錢你會願意拿著槍朝著自己的腦袋開一槍?”巴菲特給出的答案是:“無論你給我多少錢,我都不會拿著這樣的槍朝自己腦袋開一槍”。像巴菲特這樣的特級富豪眼中,與失去生命的風險相比,不斷增長的財富顯然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同樣是特級富豪的埃隆·馬斯克被人們看上去或許並不認同這個觀點,因為特斯拉的成長史不亞於一場俄羅斯輪盤賭,因而馬斯克也被很多人認為是“賭徒”。但是當我們認真仔細的研究特斯拉的曆史就會得出不一樣的結論,對馬斯克就會有新的認識。人生經曆的磨練使得馬斯克具備了一般人沒有的、可以穿透左輪手槍腔體的第三隻眼睛,能看清每一個彈孔是否有子彈,從而可以躲掉子彈

特斯拉公司的出道對很多人來說就像是一場“賭博”,最初的創業團隊主要來自矽穀,用IT理念來造汽車,而不是以底特律為代表的傳統汽車廠商思路。矽穀工程師、資深車迷、創業家馬丁·艾伯哈德(Martin Eberhard)在尋找創業項目時發現,美國很多停放超級跑車的私家車道上經常出現豐田混合動力汽車普銳斯(Toyota Prius)的身影。他認為,這些人不是為了省油才買普銳斯,普銳斯隻是這群人表達對環境問題不滿和想要做出改變的願望的的方式。於是,他有了將跑車和新能源結合的想法,而客戶群就是這群有環保意識的高收入人士和社會名流。於是在2003年7月1日馬丁·艾伯哈德和長期商業夥伴馬克·塔彭寧創辦了矽穀的第一家新能源汽車公司。公司成立後,特斯拉開始尋找高效電動跑車所需投資和材料。由於馬丁毫無這方麵的製造經驗,最終找到AC Propulsion公司。在AC Propulsion公司CEO的引見下,埃隆·馬斯克認識了馬丁的團隊。2004年2月,埃隆·馬斯克以750萬美元的賭注成為特斯拉最大的股權人。有過Zip2和X.com兩次創業經曆和PayPal公司CEO磨練的馬斯克,在這場投資中表現的更為老練,不僅擔當起特斯拉的董事長,還添加了一項投資條件:擁有特斯拉公司所有事物的最終決定權,而馬丁·艾伯哈德仍作為特斯拉CEO。

特斯拉花了約五年時間的打磨,才把Roadster推上市。在這期間,主要時間和金錢花在了研發上。比如,特斯拉電動車引以為傲的續航能力,來自由七千多顆電池組成的電池包,即使短路也不會著火,個別電池損壞不會影響其它。這套電池控製係統是特斯拉自己研製的,還沒有出現過電池故障。而且,這一模式還能保證它隨時可以用到最先進的電池來裝備特斯拉電動汽車。

2004年到2006年,公司人數由20人增至150人。但首款車型Tesla Roadster的研發工作卻遭遇了瓶頸。2006年,艾伯哈德在特斯拉官網一篇名為《態度》的開篇博客中寫道:“傳統大型汽車企業製造出來的電動汽車,續航裏程有限、性能平平、外形一般”。“特斯拉汽車是為熱愛駕駛的人們打造的,我們不是為了最大限度降低使用成本,而是追求更好性能、更漂亮外觀、更有吸引力”。

Roadster是特斯拉推出的第一款跑車,第一輛原型車是用路特斯Elise改裝的,采用了Elise現成的底盤和車身結構,特斯拉僅僅做了最核心的動力係統。隨後馬斯克作了改變,隻采用Elise的底盤,對外形進行了重新設計。2006年,特斯拉Roadster在加州聖莫尼卡亮相,時任州長阿諾·斯瓦辛格應約赴會,穀歌的聯合創始人布林·佩奇以及一票億萬富翁成為首批Roadster車主。隻是風光的同時,Roadster卻幾乎夭折在量產的路上,特斯拉也瀕臨破產。

2007年,危機集中爆發,而汽車的變速箱問題成為導火索。作為一輛堪比保時捷和法拉利的超級跑車,Tesla Roadster對高性能加速的要求非常高,這時候,普通電動車不配備多級變速箱的情況顯然不能滿足Roadster的需求,因為異步電機在低轉速的情況下功率輸出效率較低,所以引入二級變速箱順理成章。但問題是,如何在高壓高功率電控係統和變速箱協調之間做係統性研發,工業界還沒有先例。

2007年,由德羅裏(Ze'ev Drori)接任特斯拉的CEO職務,德羅裏是Monolithic半導體內存公司的創始人,在矽穀同樣有相當高的知名度。

2008年,新CEO上台之後解雇了幾位關鍵人物,實際上包括創始人馬丁·艾伯哈德以及其搭檔Marc Tarpenning,這其中主要原因可能是由於馬丁·艾伯哈德在成本控製方麵並沒有讓埃隆·馬斯克滿意。

2008年2月,TESLA開始交付第一輛Roadster,最初的7輛車作為“創始人係列”提供給馬斯克和其他出資人,這份名單裏有穀歌拉裏·佩奇(Larry Page)、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ebay傑夫·斯科爾(Jeff Skoll)等,也包括已離開公司的艾伯哈德。

2008年10月,第一批Tesla Roadster開始交付。但是,原計劃售價十萬的Roadster實際成本卻高達12萬,和既定的7萬成本相距甚遠,馬斯克(Musk)不得不將售價提升至11萬。這一舉動引來預定客戶的極大不滿,在洛杉磯舉行的客戶見麵會上,憤怒的購買者差點把馬斯克圍攻暈倒。不過,即使將售價提高1萬,Tesla依舊麵臨賠錢賣車的窘境。隨後,Tesla用了8周時間,將一輛Smart改裝成電動車,改裝項目包括底盤、電池、電機和電控係統。馬斯克用先進的技術打動了戴姆勒戴姆勒最終投資7000萬美元收購Tesla 10%的股份,兩家公司也進入更緊密的戰略合作階段。不久,Tesla又與豐田簽訂合作協議,為豐田提供電池組以及電動發動機人們感覺是上帝眷顧了馬斯克和特斯拉,背著他們從危機中走出。

2008年10月底(在SpaceX發射成功後幾周),馬斯克代替德羅裏正式出任特斯拉CEO。為了維持現金流,馬斯克又拿出了自己僅存的6000萬美元,用於生產和工程的流動資金

2009年,奧巴馬朱棣文參觀Tesla工廠,Tesla也成功獲得美國能源部4.65億美元的低息貸款。

如果說Roadster是馬丁·艾伯哈德給予特斯拉的禮物,Model S則是埃隆·馬斯克時代的開始。不論是戴姆勒的投資,還是美國能源部的貸款,馬斯克並沒有將這筆錢用在Roadster身上,而是投資Model S的研發。Roadster選擇了由路特斯代工,但特斯拉自主設計的Model S顯然不願意假人之手。不同於Roadster的“借殼”,Model S需要從0開始研發和設計。弗朗茨·馮·霍茲豪森曾就職於大眾、通用、馬自達的靈魂設計師,以極高的效率完成了Model S的外觀設計,並在2009年3月正式對外公布了Model S,距離霍茲豪森的就職隻有半年時間。在Model S的設計上,馬斯克給出了許多具體的建議,比如大麵積的觸摸屏、比如鋁製車身設計等等,這是一個重要的轉變,Model S沒有延續傳統的汽車路線,而是走了“科技路線”,讓Model S有著滿滿的科技範兒。

2008年的經濟危機讓通用汽車陷入破產保護的泥潭,並在2009年退出了工廠經營,這讓矽穀弗裏蒙特(Fremont)一家通用和豐田聯合建立的汽車工廠成為特斯拉的眼中物。2010年4月豐田宣布工廠停產後,特斯拉開始與通用和豐田周旋,並取得了相當理想的結果:特斯拉以4200萬美元就收購了價值10億美金的工廠,就像免費從自家的後院“撿”到了一家現代化的汽車製造工廠,同時豐田又與特斯拉建立了戰略合作,以5000萬美元的代價買下特斯拉2.5%的股份。

2010年6月29日,特斯拉成功登陸納斯達克。

2012年6月,第一批Model S的交付儀式在特斯拉的弗裏蒙特工廠舉行。這年年底的時候,Motor Trend雜誌將北美2013年度車型授予了Model S,擊敗了包括保時捷911、凱迪拉克ATS、雷克薩斯GS等在內的強勁對手,一時風光無二。第一批參與購買Model S的華人朋友們還專門建立了Model S微信群,據說微信群中的很多人的事業後來都和Model S一樣風光。

與傳統車企不同的是電動汽車廠商還有另外一個任務:建設充電樁,特別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早在Model S上市時,特斯拉就已經開始超級充電站版圖的擴張,在2020年底,已經在全球布置了超過2200座超級充電站、2萬多個超級充電樁。特斯拉車上顯示屏會提醒客戶附近哪裏有充電樁,有些充電站旁設有美味的餐廳,半小時到1小時後就可以充好電,用完餐後可以繼續上路,吃飯、充電兩不誤,客戶的體驗非常棒。

埃隆·馬斯克有超乎常人想象力的野心,先是“慫恿”表弟創辦了專門發展家用光伏發電項目的Solar City,4年後來將這家公司和特斯拉合並,在充電樁這盤棋上規劃出了理想的家庭模樣:特斯拉汽車+特斯拉的太陽能屋頂+特斯拉Power Wall+特斯拉充電設備。特斯拉的理想不隻是改變人們的交通方式,還要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2012年10月,特斯拉汽車公司獲得加州能源委員會(California Energy Commission)一項價值1000萬美元的專款資金,用以生產特斯拉Model X SUV,並進一步擴建其弗裏蒙特(Fremont)工廠。

2013年5月初,特斯拉宣布其2013年第一季度首次盈利後,一時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在一個月內,它的股價漲了約80%,市值突破100億美元。

2013年5月9日,馬斯克在個人博客中寫道,“隻想對客戶和投資人說聲謝謝,你們給了特斯拉一個穿越漫漫長夜的機會,沒有你們我們走不到今天。

在Model 3亮相之前,特斯拉可謂順風順水。然而,Model 3的難產,改變了故事的走向,讓這家15年曆史的科技公司進入至暗時刻。特斯拉的初衷是生產普通家庭可以買得起的電動轎車,讓特斯拉成為電動車的福特公司。在2016年3月31日,特斯拉發布了Model 3,基礎售價是3.5萬美元,補貼後的最低價格約為2.5萬美元。

在特斯拉官網開放Model 3的預定前,來自門店的訂單就高達11.5萬輛,6個月後增至50萬輛。特斯拉公布的2018財年第一季度財報中,營收為34.09億美元,高於去年同期的26.96億美元;淨虧損為7.85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淨虧損3.72億美元相比有所擴大。一季度7.85億美元的虧損額,讓特斯拉看上去離破產又近了一步,媒體也紛紛以這個標題進行報道和渲染。

在6月12日為了止損,特斯拉解雇了4000多名員工,占員工總數的9%。也證明了華爾街數月前的猜測:“目前特斯拉公司確實到了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因為在未來18個月內,他們有巨額債務到期,同時還存在大規模的資本開支項目”。特斯拉到了最關鍵的時刻。

6月16日,擴充產能,埃隆·馬斯克在推特上首次發布了一張新流水線的照片,並稱之為“大帳篷”。弗裏蒙特市已經批準特斯拉使用這個帳篷6個月,並有可能將批準期延長6個月。馬斯克的最新目標是:到6月底每周生產5000輛Model 3。可在6月初每周的產量隻有3500輛,“帳篷”下的流水線是特斯拉提升產能的激進手段。

2016年11月17日特斯拉電動車收購美國太陽能發電係統供應商Solar City,使得特斯拉轉型成為全球僅有的垂直整合能源公司,向客戶提供包括Powerwall能源牆、太陽能屋頂等端到端的清潔能源產品。Powerwall含有內置逆變器,可隨時與太陽能進行無縫集成,可滿足家庭用戶的用電需求,甚至在需要的情況下,不依賴於公用電網獨立運行。太陽能電池板產生的剩餘能量儲存在 Powerwall中,可以在夜間為家庭供電。每台Powerwall容量為13.5kWh。

2017年2月1日,特斯拉汽車公司(Tesla Motors Inc.)正式改名為特斯拉(Tesla Inc.),這意味著汽車不再是特斯拉僅有的業務。2018年12月,特斯拉入圍2018世界品牌500強,位列第81。

2019年2月,馬斯克宣布,將毫無保留地開放所有特斯拉電動汽車的專利,任何人都可以善意使用,以應對環境變化。這是馬斯克改善環境的情懷,也是馬斯克不怕超越的自信。他堅信特斯拉公司會不斷創新,永遠走在電動汽車的前列。

特斯拉在2019年9月27日成立特斯拉建設(上海)有限公司。2019年11月13日,特斯拉歐洲超級工廠將選址在德國柏林。歐洲超級工場從Model Y開始,將建造電池、動力係統和車輛。2020年,特斯拉在其位於弗裏蒙特的工廠內搭建一條電池芯試點生產線,該公司計劃在這裏設計自己的電池芯生產設備。

2021年10月7日,特斯拉宣布將其總部從加州矽穀的帕洛阿爾托(Palo Alto)搬到德克薩斯州奧斯汀,在那裏它正在建造一個大規模的汽車製造和電池製造綜合工廠。有傳言說這是因為2020年馬斯克與加州政客關係不好所致,但從特斯拉的發展過程中可以看出,特斯拉的生產從2016年以來一直是瓶頸,到德州建廠正是解決量產問題(應該從2016年之後不久就開始計劃和籌建的),那裏技術工人多,生活費用低,從而可以降低汽車生產成本。德州是全美使用皮卡最多的州,在那裏生產皮卡具有天時地利人和。像馬斯克這樣的人不會處理不好與加州政客的關係的,特斯拉的很多研發部門仍然放在矽穀,智能芯片的開發,腦機芯片的研發正在矽穀弗裏蒙特如火如荼、招兵買馬

特斯拉的發展史在我們常人看著非常驚險,但馬斯克當局者像下棋一樣,心中有數。創業的磨練,積累了很多經驗,豐富了他的內在精神財富,提高了他的氣質使得他有著與常人不同的眼光(vision)、不同的逆商、不同的情懷和不同的境界。特斯拉的理想和情懷不隻是改變人們的環保交通方式,還要改變人們的環保生活方式

(五)Space X 公司

SpaceX公司的出道也像是一場“賭博”。連續三次發射失敗,馬斯克抵押了自己名下的所有資產,進行了第四次發射,最終發射成功,拿到了NASA 的合約,解決了財務危機和公司困境,使得SpaceX公司可以持續運營。

2001年10月下旬,剛過而立之年的埃隆·馬斯克在兩位好友的陪同下秘密飛往莫斯科,馬斯克打算購買洲際彈道導彈。兩位好友同行目的是:看住馬斯克,因為他沉溺在造火箭中無法自拔,他真是“瘋”了。

俄羅斯人沒把他們放在眼裏,在莫斯科市中心附近的一樁大樓裏,無休止的酒肉聚會和推杯換盞過後,俄羅斯人給了報價:“800萬美元一枚”。馬斯克還價:“800萬美元給我兩個”。俄羅斯人看著他,說了一句:“好了,小孩,別鬧了”,接著諷刺馬斯克沒錢。

馬斯克被激怒了:不僅瞧不起人,還準備敲我竹杠,起身揚長而去。大雪覆蓋的莫斯科街頭,三人招了一輛出租車駛向機場。兩位好友鬆了一口氣,終於不用談論造火箭這個白日夢了,兩人在飛機上享用起了高級酒水。隻有馬斯克一人在角落裏抱著一個筆記本電腦,不一會,他突然蹦出一句:“嗨,兄弟,我覺得我們可以自己造火箭”。

兩人驚呆了,眼前這個書呆子已經用一張Excel表格詳細拆解了造火箭的各項成本數據。在此之前他不過就是一個寫軟件的碼農,創業撞大運成了億萬富翁,僅在過去幾個月,馬斯克翻閱了很多的書、自學如何造火箭。

無論親朋好友怎麽勸告,他始終堅信自己造火箭才是唯一出路。莫斯科之旅之後,一個億萬富豪就開始了一場“瘋子”之旅。2002年2月,洛杉磯郊區埃爾塞貢多格蘭大道東1310號的一間舊倉庫裏,SpaceX成立了。

2002年,eBay公司以 15億美元收購了PayPal,馬斯克淨賺了1.8億美元。他立刻拿出1億給了SpaceX,但這個錢拿到航天領域,連個水花都不會有。第一批員工入職時,他們被告知SpaceX的目標是成為“太空行業西南航空”,西南航空是一家美國的廉價航空公司,能省則省。

馬斯克瀏覽了NASA的主頁,卻發現找不到火星項目的研究資料。“每個領域的技術都在進步,為什麽偏偏火星項目這個領域沒有?”太空項目曾是一個100%由NASA(美國宇航局)壟斷的市場,高度的國家壟斷也帶來了弊端。

美國的太空技術,近40年之內幾乎是原地踏步。SpaceX誕生時,航天業已由“國家主導”逐漸進化到“寡頭主導”階段,這是一批少數具有技術實力和複雜係統項目研製經驗的企業集團,他們壟斷市場,分享政府訂單,以波音、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為代表。不久後,NASA就把一份價值2.27億美元的獨家供應合同給了另外一家公司,而SpaceX沒能一起參與競標。為此,在NASA供職的一位好友薩斯菲爾德私下安慰他:“別擔心,還會有別的。SpaceX的合同馬上就要來了”。沒想到這反而讓馬斯克更加憤怒了,NASA告上法庭:為什麽NASA要花納稅人的錢拯救弱者而不是扶持強者?

2004年5月5日,馬斯克在參議院作證,借機大倒苦水。律師還拿出了證明NASA程序不正義的證據,這其中,薩斯菲爾德發給馬斯克的那段安慰性的談話也被當作證據昭示天下,這個操作讓人大跌眼鏡:為了贏,馬斯克就這麽把NASA裏唯一的好友給“出賣”了。參議院聽證會最後的結果也讓人大跌眼鏡:NASA被勒令撤銷合同,SpaceX險勝。馬斯克將其歸功為體製內殘存的一批誠實、堅毅官員的努力。但根源上是內部力量的博弈,太空商業化的倡導者需要一個自己可以下注的標的,SpaceX恰好卡在了賽道上。

2006年到2008年,SpaceX一共試射過3次火箭,但都以失敗告終。當時所有人都認為這就是馬斯克的一個天真幻想,SpaceX自研火箭也被安上了個“橡皮筋+密封蠟的組合”的綽號。三連敗嚴重摧殘了員工們的意誌,整個公司還要應對外界的冷嘲熱諷。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頭號說客在國會山輕蔑地稱SpaceX為“小不點”,波音稱SpaceX的火箭是用“自行車零件”造的,還向紐約時報嘲笑:“他們怎麽也得發射成功證明一下自己嘛”。

此時的SpaceX麵臨巨大的財務危機,與此同時,他的特斯拉公司也快要破產,而他自己的錢隻夠救一個。禍不單行,他和第一任妻子的孩子Nevada在10個月大時意外猝死,孩子被送往醫院時已經腦死亡,最終在妻子的懷裏拔下呼吸機,妻子悲痛不已,而馬斯克卻拒絕談論此事。他和妻子的關係也逐漸走到崩潰的邊緣。此時的馬斯克從一個赤手空拳來美國打拚,險成億萬富翁的幸運兒,突然身處絕境,成了一個痛失愛子、傾注全部心血卻看著公司瀕臨破產,被記者和妻子在媒體上無窮羞辱的loser。

然而對於像馬斯克這樣內在精神財富豐富的人來說:在這個世界上,從來就沒有真正的絕境,有的隻是平庸和絕望的思維,隻要心靈不曾幹涸,再荒無的土地,也會變成生機勃勃的綠洲,再危險的處境,也會轉“危”為“機”

2008年9月28日,炎熱的太平洋誇賈林小島上風平浪靜,被外界認為決定馬斯克生死的最後一場賭博就要開始了。這一天,獵鷹1號即將進行第四次發射。空前的壓力讓員工們的動作都開始“變形”。發射前壞消息不斷。發射前2周的淩晨三點,火箭在運輸過程中被損壞,緊急補休後才脫離險境。

太平洋時間下午4點15分,獵鷹1號完美地在500多名SpaceX員工的尖叫聲中順利進入太空軌道,成功了!有人激動地留下了眼淚。這次發射,SpaceX還搞起了直播。但實際上此前外界一直看衰,整個火箭虛載了360磅貨物,因為政府不希望再有東西爆炸入海。

為了分散注意力,馬斯克特意在當天帶著孩子們去了迪斯尼,然而在發射前兩分鍾,他還是趕回了發射控製室,“那是我人生中最激動的一天”。絕地反擊,SpaceX反超波音、藍色起源一眾競爭對手,成為了全球第一家成功研發和發射液體運載火箭的私人航天公司。

發射成功後,馬斯克接到了NASA的電話,一筆16億美元的合同從天而降,激動的他在電話裏告白:“I love you!”

此後,SpaceX首先將獵鷹1號火箭進行了升級,將原本火箭第一級僅有1台梅林(Merlin)發動機的獵鷹1號,成功升級為由9台梅林發動機組成的獵鷹9號。獵鷹9號作為目前SpaceX最為成熟的火箭,主要負責SpaceX的發射任務。

2012年5月,SpaceX成功發射一架獵鷹9號火箭,火箭順利將龍飛船(Dragon)送到預定軌道,完成運送物資進入國際空間站的任務。這再次創造了記錄,成功製造並發射了第一艘由私人公司研製的航天飛船。而今天載人航天的龍飛船(demo-2)正是在第一代龍飛船基礎上改進的龍飛船二代(Dragon V2)。

除此之外,SpaceX還開始了“星鏈”計劃(Starlink)。利用自家發射的獵鷹9號火箭,SpaceX已經將1200多顆通信衛星發射進入地球軌道,依靠低軌衛星組網,逐步實現通網功能。

2020年5月30日矽穀時間中午12點22分,美國SpaceX(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商業載人飛船(demo-2)終於迎來載人航天首飛,獵鷹9號火箭從位於佛羅裏達州東海岸的肯尼迪航天中心39A發射台順利升空。9分鍾後,一級火箭在海上回收成功,12.5分鍾後,火箭二級和飛船順利分離。這是全球首次由商業公司製造和運營載人航天,為了見證這個曆史時刻,川普也親自趕到肯尼迪發射台目睹火箭的升空和在發射成功後發表演說,並受到民營航天個體戶馬斯克的親切接見。

SpaceX的載人航天發射成功,不僅是全球曆史上第一次商業載人航天,同時也結束了美國本土自2011年以來沒有載人航天發射的窘境,意味著美國再次擁有了穩定可靠的載人航天體係。

在星際飛船(Starship)穩步推進之下,商業航天發展迅速。馬斯克大膽給出了火星登陸時間表。如果開發和測試進展順利,星際飛船第一次搭載100名乘客的火星發射任務最早可能在21世紀20年代中期完成。而到2050年,馬斯克計劃讓100萬人登陸火星。30年後登陸火星的言論一出,馬斯克又一次成為了別人眼裏的“瘋子”。

科技的飛速發展使得我們又到了一個新的大航海時代,也許不用很久我們會看見做夢也想象不到的奇景。昔日人們口中嘲笑的瘋子之旅,如今已成為一個萬眾矚目的英雄之旅。上世紀60年代,阿波羅登月激勵了一代人向前奮鬥,同樣地,馬斯克和他的SpaceX公司是這個時代最棒的探索者,他們激勵無數人向前,讓我們有機會看到頭頂的那片星空。

馬斯克和SpaceX的成功,影響了美國,改寫了人類航天史,這其中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深究和學習。這其實不是什麽富翁在冒險,歸根到底,是馬斯克對客觀世界的真正了解,抓住了機會。他的底氣來自以下2點:

1、美國航天事業快要觸底,商業航天時代就要來臨

太空項目蘇聯曾經一度獨霸。1969年阿波羅登月成功後,美國搶過了太空一哥的交椅,但整個登月計劃耗費了1350億美元,龐大的成本開支一直是美國政府的心病。1986年“挑戰者”號、2003年“哥倫比亞”號接連爆炸,也重挫了航天業的熱情。2011年美國最後一架航空飛機“亞特蘭蒂斯號(Space Shuttle Atlantis)”退役,自此美國已再無航天飛機可用。此後九年,NASA隻能通過與俄羅斯合作,從哈薩克斯坦發射俄羅斯“聯盟號”(Soyuz)飛船將美國宇航員送入國際空間站。不僅丟臉,而且費錢,俄羅斯開出的報價是:一個座位約2000萬美元。這種感覺跟馬斯克去莫斯科購買洲際彈道導彈時的待遇如出一轍。國家隊衰弱的同時,美國政府開始對商業航天加強扶持。我們一般人不會對這種變化敏感,但馬斯克喜好航空,正是對航天的興趣看到了這個機會,也順應了美國航天發展的客觀需求。2005年,時任NASA局長格裏芬明確表示將會向商業公司購買服務。2015年,眾議院通過了《關於促進私營航天競爭力、推進創業的法案》和《商業航天發射競爭法案》,從政策保障層麵進一步刺激了整個商業航天行業的發展。

2、馬斯克客觀地認識到以目前的科技水平,成立SpaceX可以成為航天界的福特公司

當年福特公司就是根據當時的科技水平的提高,把極少數人才能買得起的汽車,降低成本,做到一般人都能買得起。作為資深的產業顛覆者和創新企業家,馬斯克早在電子支付工具PayPal和電動汽車特斯拉的打造上積累了足夠的經驗。這一次,他更具理想和情懷,將商業化的觸角伸向了浩渺的星空,轉換問題思路的創新模式,讓航天界見識到了低成本戰術的威力:

(1)用軟件替代很多以前是硬件或單片機+存儲器,馬斯克有時隻用了幾千美金、幾十萬行C++和Python代碼就完成了這個過去航天工業上億的項目。SpaceX 獵鷹九號和龍飛船用的操作係統用的是Linux、LabView和Matlab,軟件用的是C++和Python,整個主控程序隻有幾十萬行代碼。另外在矽穀Intel X86的程序員一抓一大把,而專業宇航級器件的程序用的都是特定語言,程序員比宇航級元器件還難找。

(2)利用冗餘技術、用現代工業器件替代宇航級器件。宇航級器件價格昂貴,而現代工業器件可靠性遠比過去的工業器件高。冗餘技術是用多個相同的、便宜的器件來完成一個昂貴的器件的功能。例如路口的交通燈,現在用的每個顏色是很多個便宜的LED組成的,逐步地會有一些慢慢壞掉,但少量的壞掉並不影響交通燈的使用,使用壽命比過去大大提高。而過去的普通交通燈每個顏色隻有一個燈泡,一旦壞了就不亮了,所以每半個月就得換掉,除非用價格昂貴的高可靠路燈。SpaceX 獵鷹九號和龍飛船用的都是工業用的Intel雙核的x86處理器。

(3)耗資巨大的測試工作,SpaceX一方麵引進了3D打印技術,通過3D模型進行產品的預測試,在極大程度上降低了測試的成本。同時,在產品開發層麵,馬斯克也引入了互聯網的“迭代”思想,SpaceX 采用的是工程師們熟悉的持續集成 (CI) 理念,甚至可以根據模擬測試的結果,把新代碼和配置每天加入到生產環境(也就是真要上天的飛船)裏。這種開發方式能夠縮短開發測試發布的周期,顯著提高 SpaceX 的效率。

(4)回收和盡量重複使用火箭。重複回收使用的火箭和飛船,極大地降低了發射的成本。獵鷹 9號火箭總共分兩級,70%的成本在第一級上,帶有 9 個發動機。如果能把一級火箭回收,發射價格就已經降了一大塊。此外,當火箭不能回收時,一級火箭掉落區的居民經常被支付疏散費用,甚至如果毀壞財物砸到房子都要賠錢,這都是火箭發射的隱性成本,當SpaceX首次實現了火箭的可回收之後,這些支出就節省下來了。另外能夠回收的發射裝置也已經被實際驗證為工作正常的設備,提高了後續發射成功率。

(5)避免小眾市場的產品、盡量和大眾市場對接,從而有效降低了NASA定製商品的價格。比如宇航員係的安全帶,NASA定製價格都非常貴 ,SpaceX 直接采購最高級的賽車上的安全帶,不但使用更舒適,而且比 NASA 定製便宜得多。再比如電腦,NASA 火箭上用的電腦,一台報價要 100 萬美元,SpaceX 直接用高可靠的工業的電腦,一台隻要 5000美元。

(6)“奧卡姆剃刀”的流程再造,即盡量將不同的產品協同量產,盡量簡化製造流程。例如NASA 發射火星探測器用的阿特拉斯-5型運載火箭總共分三級,每一級使用的發動機都不一樣,但SpaceX 的做法不同,獵鷹 9 號火箭隻有兩級,第一級 9 個發動機,第二級 1 個發動機,這 10 個發動機都是一模一樣的梅林發動機。一樣就容易量產,不但降低成本而且增加可靠性。而作為獵鷹係列火箭的核心,梅林發動機的迭代對於獵鷹火箭運力的飛速提升功不可沒。

通過技術進步,通過批量生產、低成本的技術手段,SpaceX降低了用於航天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成本

(六)本篇總結

在矽穀的一些科技巨頭的帶領和牽引下,許多新科技的研發如雨後春筍般的蓬勃發展。新能源、自動駕駛、AI、VR虛擬現實、數字貨幣、高效電池、高速通訊等等等等日新月異。這裏到處充滿了機會,等待著能抓住機會的人。

當機會降臨的時候,周圍往往沒有提醒的聲音,沒有人會告訴你,這個事件裏是否潛藏了機會。相反,它有時候甚至會“麵目猙獰”地朝你走來,讓你在手足無措的驚惶中和它失之交臂。什麽樣的人,才能夠很好地把握住它呢?聰慧、果敢,這些當然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但是,最重要的一點應該是他要擁有最寶貴的內在精神財富(從興趣開始培養出的天賦、認真、誠信、情懷、理想、同情心、博愛、高貴的品格等),具備了它,就生出了非凡的“第三隻眼”:在沒有光的地方看到光,在沒有路的地方看到路。

一個人的外在財富是由他的內在精神財富決定的,如果一個人沒有相應的內在財富,就算靠運氣獲得意外之財,也難以守住。想要積累外在的財富,必須先積累內在的精神財富。

一個內在的精神財富豐富的人就會有所追求、逐步提升,到了中年就會衣著得體,儀態端莊,心平氣和,神情優雅,氣度不凡,讓別人看著非常自律。矽穀那些創業道路上出色的人,都是能夠充分利用內在精神財富寶庫的人,在那廣袤無垠的潛意識心理領域中,積累了很多技能,方法,客觀規律和真理,正是在這裏,思想找到了極富創造性的力量,精神和靈魂得到了升華,人的品質得到提高。所謂“精神”、“靈魂”、“素質”、“修養”、“浪漫”、“情懷”、“情商”、“靈商”等等就是相對應的“潛意識” 的積累。這些“潛意識” 積累能到達的高級境界就是高尚的品質、淨化的靈魂、優雅的素質、寬廣的胸懷、不朽的精神、很高的悟性。

積累內在的精神財富必須從有興趣”地“努力”工作開始

下篇將繼續介紹與AI有關的技術、馬斯克的新的創造,和介紹矽穀未來可能發展的領域及方向,矽穀將會在技術領域以外的其它領域高速發展。

(未完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