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馬拉鬆之旅(六)京都
京都是日本的千年古都,和東京的街頭時尚、大阪的都市氛圍相比,京都就是典型的日式古風。
2024年3月8日早餐後,我們不慌不忙地坐旅館9:45的 shuttle到河口湖汽車站,因為前一天晚上,我們讓前台幫我們打電話預定了第二天到三島北口的上午11:00的長途快速專車,所以不用急著早點去車站買票以免去晚了買不到上午的車票。從富士山的河湖口坐汽車大巴到三島北口1個半小時,再在車站買新幹線車票和行李票從三島直接到京都(約1個半小時),那天新幹線不知什麽原因晚點很多,許多列車晚點2個小時左右。我們下午1點多坐上的新幹線其實本該是11:30到三島站的,這次現場買票的好處是能買到最近到達的列車,如果提前買下午1點的列車票,那會因為列車晚點要多等2個多小時。
我們住在京都的酒店禦宿野乃(Dormy Inn Premium)在捷運站步行10多分鍾的叫京都的京都地方。酒店人氣很高,進大門後需要脫掉鞋子、並鎖到每人單獨的鞋櫃裏(看號碼有將近900多個鞋櫃),行李箱的輪子都得進行2道擦洗才可以進入。酒店的接待大廳和走廊都是榻榻米形式、即由一種叫“燈心草”的植物編織而成,形狀為長方形,大約2英尺寬、5英尺長。酒店內都是穿襪子或光腳行走,沒有人穿拖鞋。酒店隻提供免費早餐(日式自助餐),午餐和晚餐自己解決。接待大廳24小時免費茶水供應,包括綠茶、咖啡和果汁。酒店有免費洗衣機,但烘幹機按時間收費:20分鍾100日元,洗、烘機器分男女間。男女公共溫泉泡湯需要密碼(入住時,每個房間分給一個獨立的密碼),泡湯完有免費飲料、免費按摩椅。晚上免費夜宵有麵條,冰棒和酸奶等。除了沒有午餐和晚餐,其餘的像是在郵輪上度假的感覺。
這個酒店房間內外的地麵雖然是榻榻米形式的,但是座桌和被褥都是現代的賓館樣式,即有寫字台和床。因為我們隻住2晚,為了節省每天起床後的收拾時間我們可以選擇第二天不用打掃房間,而在箱根和河口湖的日式榻榻米房間,必須讓服務員每天進入房間多次。
安頓好行李後,我們按二女兒在網上搜到人氣高的網紅麵館,去排隊吃麵。這次跟著女兒出來吃飯省了不少錢,她們年輕人都是找價廉物美的網紅餐館,雖然要排長隊,但在排隊等待的時候可以和女兒交談、討論旅遊計劃或對景點的看法,是有質量的家庭聚會時刻。另外網紅餐館通常離住的酒店比較遠,但公共交通非常便宜也很方便,而且這樣在都市裏穿梭、對周圍環境很快就熟悉起來了。平時整天自己開車,現在乘坐公交車和捷運、練習交通網絡也是與社會和世界接軌的一種方式。
吃完麵條,我們來到餐館旁邊的一個商場,在很多現代化商品盛行的今天,這裏仍有很多店麵出售當地的手工製作的藝術品和一些年代久遠的過時藝術品。上麵的照片是一家冰淇淋店,不僅冰淇淋裝飾漂亮,環境布置得也很藝術。
原計劃吃完晚飯,參照網上推薦的夜晚遊覽京都的路線,直接到八阪神社,然後到花見小路、四條大橋和木屋町通。但是3月初的京都晚上天氣很冷,我們又坐捷運回酒店穿上羽絨服,然後乘坐206公交汽車到八阪神社。京都的公交車好像不分長度都是230日元一個價,隨便坐幾站,上車不用刷西瓜卡(Suica),下車刷卡、扣除230日元。
來到八阪神社,觀看了晚上獻香的大殿和閣樓的花燈。然後步行到花見小路,街上到處都掛著白色的燈籠。繼續前往四條大橋的路上,看到很多藝伎走在街上。據說今年4月1日開始,這附近有一條街不讓外地遊客進入,原因是外地遊客經常未經允許,對藝伎拍照,有違日本人的風俗。
快到四條大橋時,看到三月花形歌舞伎院。真到四條大橋時,感到有些失望,因為那是四條小橋。但那裏人氣很旺,餐館很多,很有煙火氣。最後來到木屋町通,這裏是一片很有特色的日式居民區。
因為京都天氣太冷,跑完馬拉鬆後免疫力下降,早晨沒敢跑步,擔心著涼。所以我們決定從木屋町通走回酒店,大約30分鍾快走,當作鍛煉身體。途中遇到一個超市,決定進去看看日本居民的日常購物活動。其中有一個劈開的大蘿卜引起了我們的注意,第一次見到這麽大的園蘿卜。
第二天早上吃完早飯,我們坐地鐵來到伏見稻荷大社。伏見稻荷大社建於公元711 年,那時京都還不是日本的首都。伏見稻荷大社是日本稻荷神社的總本社,供奉著保佑五穀豐登、生意興隆的稻荷大神。
伏見稻荷大社一共供奉五位神祇。日本有 3 萬多座神社供奉著稻荷神。它們被供奉在公司的辦公場所中和建築物的屋頂上,有時也被供奉在私人土地上。伏見稻荷大社既是民間的神社,也是王室的神社,古代天皇經常向神社捐獻香火。伏見稻荷大社獻香的大殿和八阪神社獻香的大殿看起來很像,大概日本的各種神社獻香的大殿都差不多。
從伏見稻荷大社的獻香大殿往後走,通往稻荷山的道路上矗立著似乎無窮無盡的亮橙色鳥居,令人歎為觀止,是日本最著名的景觀之一。這裏有一條長廊通往 233 米高的稻荷山,沿途分布著許多石頭祭壇(大塚),並且排列著約 一萬多座鳥居,蔚為壯觀。我們情不自禁地就隨著人流走進了這條長廊,起初不知道有多長,以為很快就到盡頭。
來自日本各地的公司和個人向神社捐獻鳥居,因為它們的神性有助於生意興隆。通往奧之院的路線被稱為“千本鳥居”。整座山上實際有多達 1 萬座鳥居,有些鳥居為江戶時代 (公元1603-公元1867) 時捐獻。這條由眾多朱紅色鳥居構成的長廊是京都的標誌性景觀。
要遊覽整個鳥居長廊,需要繞著山走一圈。遊覽這座山一般人需要兩到三個小時,但對於我們跑馬拉鬆的人,隻需要1個半小時就到山上轉了一圈。通往神社的道路上有日式餐廳和紀念品商店,其中有賣辻占煎餅的甜品店,這種簽語餅的曆史可追溯到 19 世紀,美國中餐廳的幸運簽語餅便起源於此。
日本人認為狐狸是稻荷神的使者,因此,在神社各處都能看到狐狸的雕像。在日本神話中,狐狸喜歡吃油炸豆腐。通往神社的道路上有茶攤,出售稻荷壽司(以豆皮包裹的飯團)和狐族烏冬麵(配有油炸豆腐的高湯蕎麥麵)。兩種都是非常美味的便餐。
參觀完伏見稻荷大社後,我們改乘不同捷運來到清水寺,有些景點的捷運站按著不同路線分散在不同的地點,而不是集中為一個大的捷運站(建大的捷運站可能會破壞或影響景點),從一個線路到另外一個線路有些要穿過鐵路。如果不用Google map 導航,在京都坐捷運會比較麻煩。
從捷運站出來到清水寺要步行大約1英裏,途中有各種店鋪可以采購或觀賞。快到清水寺時有2條路可以上到清水寺,左邊的路經過“三年阪”的街道,我們選擇了右手邊的經過“二年阪”的街道,看到了日本的人力車,這些人力車的車夫常常可以麵朝後麵的客人、倒著拉車、邊拉邊同客人聊天。
清水寺建於音羽山上,為日本佛教北法相宗的總院。寺院周圍是京都的名勝古跡,春天櫻花盛開,秋天紅葉似火。我們一進門就被第一個大殿閣樓吸引住了,因為旁邊的櫻花開了,很多人在這裏拍照,很多日本婦女穿著各色各樣漂亮的和服來參觀清水寺。
清水寺是日本佛教法相宗(北派)的本宗,位於京都市內東山區的清水,占地麵積達13萬平方米,始建於公元778年,比伏見稻荷大社晚67年。清水寺是京都最古老的寺院,曾數次被燒毀並重建。清水寺被列為日本國寶建築之一,本堂前懸空的清水舞台是日本國寶級文物,四周綠樹環抱,春季時櫻花爛漫,是京都的賞櫻名所之一,秋季時紅楓颯爽,又是賞楓勝地。清水寺的茶藝名列京都之首。1994年,清水寺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比富士山在2013年6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早了19年。
參觀清水寺的主堂需要買票入內,被定為國寶的主堂是由139根立柱支撐的,宛如碩大的舞台,又稱“清水舞台”。
清水寺因寺中清水而得名,參觀完主堂、順著奧院的石階而下便是音羽瀑布,音羽瀑布流水清洌、終年不絕,清泉一分為三,分別代表長壽、健康、智慧,被視為具有神奇力量。遊客路經此地一定會來喝上一口水,據說可預防疾病及災厄,但是排隊的隊伍很長,我們就沒有去湊熱鬧,而是往前走去觀看觀世音菩薩佛殿。
清水寺的山號為音羽山,從延鎮上人在音羽的瀑布上參拜觀音而開始的。到了延曆17年(公元798年),阪上田村麻呂改建為佛殿,從此成為恒武天皇的敕願寺,主要供奉千手觀音,由慈恩大師創建。相傳慈恩大師是唐僧玄奘在日本的第一個弟子。
清水寺與金閣寺(鹿苑寺),嵐山等是京都最為著名的名勝古跡,四季朝拜者不斷。我們紐約的著名華人跑團就是以京都的嵐山命名的,這源於跑團的創始人對京都嵐山的美景敬仰和喜愛。這次嵐山跑團也有很多人來跑東京馬拉鬆,晚上我們在京都逛街時,在高高的京都塔旁邊,居然碰到紐約“嵐山跑團”和波士頓“犇跑團”的跑者也在逛街。
從清水寺出來,我們從另外一條經過“三年阪”的街道的路,參觀了“三年阪”。三年板和一年板、二年板一樣,自古因是通往清水寺的參拜道路之一而繁榮昌盛,再加上附近因有高台寺及八阪之塔等著名寺院,三年板便成了熱門的觀光路線。我們來到這裏突然感覺到人山人海、很難往前移動。斜坡的兩側並排著京都風情的日式傳統建築,隨手一拍都是滿滿日式風情的美好回憶,許多伴手禮店中的特色商品也是值得把它買回家。
來到京都到這樣日式傳統的街道上走走,會讓人覺得回到以往日本的樣貌。道路非常幹淨,風景很美,我們到一家在二樓的茶社去喝了一杯當地的綠茶,順便休息一會和從高處觀景。
街道上,有很多日本婦女穿著漂亮的和服、成群結隊地逛街,配合著兩邊日式古宅,就像到了日本的過去時代。
3月10日早晨,考慮到買的免稅商品可能要在機場檢查,我11點離開酒店,就準備直接去大板的關西機場(Kansai KIX)。京都到關西機場沒有直達車,先從5站台坐捷運專車到大板,到了大板還是5站台,乘電梯帶著2件大行李由天台來到1號站台,這裏有專門到關西機場的環線捷運。沒有經驗,無意中坐到7車廂,車廂很空,隻有我一個人拿著大件行李。中途聽到廣播說:這列車共8節車廂,隻有前麵4節到關西機場,後麵4節到另外一個方向。於是到下一站趕緊下車,還沒有跑到第4車廂,車就開走了。等到下一趟車,那是一趟不到關西機場的(離機場還有4站)列車,想著站台外麵太冷,坐幾站離關西機場近一點也好,於是就跳上列車。同樣的車廂很空,有很多座位空著。下車後碰到在等車的一對年輕的日本人,我問他們到機場是在這裏等車嗎,他們說是的,下一趟列車就能到機場。過了一會,一輛列車從遠方駛來。這時其中一位日本人用日語提醒我什麽,我聽不懂,急得她手指朝天比劃著,同時想找其他人幫忙。看到排隊上車的地下寫著7的車廂號碼,我忽然意識到可能和前一列車一樣,隻能坐前4節車廂。於是我用右手指了一下前方,左手伸出4個指頭,用英文說“four”。她似乎聽懂了,說“哈衣”。我趕緊跑到第4車廂的排隊區。等到列車靠站時,我驚訝地看到,車廂裏滿滿的行李,很多人站著,而相鄰的5車廂卻很空。
到了離機場還有2站地方Hineno,列車從我們4號車箱和後麵的5號車廂分開了。不知道日本人為什麽要這麽操作,每次在這裏要不厭其煩地把列車一分為二,前4節到機場,後4節到其它方向(紀州路)。很多遊客像我一樣會做錯車,有些還要慘,坐到了其它方向(紀州路),然後再反向坐到Hineno、再換車。
日本是個什麽時候去都不會膩的地方。我們家幾個孩子都喜歡去日本遊玩,那裏有:春日櫻花,夏日煙花,秋日楓葉,冬日雪花。在日本旅行,孩子們經常提醒我們要入鄉隨俗,走在電梯的左邊,不要並行站在電梯上、把右邊的通道讓給著急趕路的人行走。把垃圾放在自己包裏帶回酒店房間的垃圾桶或送到垃圾站並分類投放(因為街上通常沒有垃圾桶,日本人每人都帶垃圾袋把垃圾帶回家)。雖然我們都知道這些規矩,但不能知行合一、常常就會忘記了。
這次日本馬拉鬆之行遇到了各種奇遇,但就田原風景來說,這些膾炙人口的風景區也不是非常特別。類似的景色有很多,但人們卻舟車勞頓擠到這些有名的景點。這次旅行的體會是:除了風景,當地人的待客素質和文化素養更是遊客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人文景觀的趣味是有機的一體(如:九份、箱根、河口湖等)。除非風景特別(如:喜馬拉雅山),人們需要冒險去那裏遊覽,否則人們一定會選人傑地靈的風景去旅遊。
(結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