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落矽穀

有興趣地努力工作,感悟人生。
個人資料
正文

意大利音樂之旅(一)唱歌的目的是旅遊

(2023-08-29 13:17:30) 下一個

意大利音樂之旅(一)唱歌的目的是旅遊

年初,清羽合唱團的團長給我發微信,邀請我參加今年的合唱排練,今年夏天(暑假期間)清羽合唱團計劃去意大利參加當地的藝術節,並參與4場的合唱表演、共13首歌曲(有意大利文、英文、中文、菲律賓文、俄文和拉丁文),其中有一場是去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在對外做彌撒活動過程中前後唱4首聖歌。我今年公司的工作特別忙,本想拒絕,但夫人一聽到清羽合唱團的暑假計劃,覺得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去意大利遊玩!她可以跟我們一起去遊玩意大利,結合唱歌的名義和意大利當地的聯絡人有聯係和互動,比自己去遊玩要好得多。她很遺憾幾年前沒能和清羽合唱團去俄羅斯參加演唱,錯過了遊玩俄羅斯的機會。於是每個周日我去公司加班,擠出時間,每周四晚上7:30到10:00我和夫人一起去清羽合唱團參加合唱排練。有多首歌要求能背下來,我有2首意大利歌曲,直到坐飛機去意大利前還沒有完全背下來,隻好在飛機上背了很長一段時間歌詞。

這次是我第三次參加清羽合唱團。第一次是2015年初,參加清羽合唱團聯誼灣區其他有些規模的合唱團組織起來的抗戰勝利70周年《濤聲入夢,再望黃河》合唱排練。經過多方組織的熱心籌劃,請到了3位大師(曹丁指揮、廖昌永和李晶晶)於2015年8月8日下午,在Flint Center 參加演出。那次是我第一次參加大型合唱,被分在男高音聲部,跟其他的歌友同學和老師們,學了很多合唱音樂知識,尤其是與大師們的近距離接觸,感覺非常震撼,受益匪淺,終生難忘。清羽合唱團還安排了我們和大師們一起聚餐,期間我還和廖昌永老師合影留念。

第二次是2017年參加清羽合唱團自創的以歌劇《補天》為主和《家鄉》、《禹頌》等歌曲,和美國矽穀合唱藝術聯盟聯合在聖何塞歌劇院首演。因為男低音非常缺,我從以前的男高音的聲部調到男低音的聲部。雖然我被分在哪個聲部並不介意,但當時對指揮勸我的說法不以為然,他說:“男高音,很容易唱,因為是唱在旋律上,能唱男高音的人很多。但能唱男低音的人很少,很多人的音域沒有那麽寬,並且沒有唱在旋律上,比較有挑戰性。而且低音在合唱裏麵非常重要,它就像建房子的地基和柱子一樣,支撐起整個合唱團聲音的台柱,讓其他聲部的演唱者能放心地舒展自己的聲音”。我當時純粹是以幫忙的心態來合唱團的,哪裏需要幫忙,隻要自己可以勝任就不作計較,所以不是因為他說的原因我才來到男低聲部。這一次也一樣,在男高聲部呆了2周,也被調到男低聲部。直到這次意大利的藝術節上聽到意大利當地的合唱團穿透力很強的男低音給震撼了:雖然坐在教堂的後排,但感覺他們男低音就像在我麵前唱的一樣,音律相互交疊,化作層巒疊起的音樂饗宴。

這一次(第三次)重返清羽合唱團,感覺合唱團無論在樂理還是和聲方麵都提高了很多。第一次參加時,大家基本上用簡譜,少數人還不太會譜子。第二次參加時,大家都會簡譜,少數人用五線譜。這一次參加,發現大部分團員用五線譜,少數人用簡譜。合唱團經常組織樂理課程的培訓,請有經驗的音樂老師給大家上樂理課和合唱知識方麵的補缺補差。那些一直堅持在清羽合唱團裏團員們,今非昔比,水平大幅提高!

和很多人一樣,在做決定時,比較優柔寡斷,擔心不能保證有足夠時間參加合唱排練,尤其是臨近出發前的周末加排。但一旦決定了,就不會後悔,此後排練都是在對意大利、尤其是羅馬旅行的向往中愉悅地度過的。

在多年的學唱歌的生涯中,我也接觸和學唱過一些膾炙人口的意大利歌曲,但一直有一件事不是很明白:為什麽都是意大利18-19世紀的經典歌曲和歌劇裏的一些曲目?為什麽沒有現代的歌曲?文藝複興是從意大利開始的,但似乎受益的是歐洲其他國家,而不是前身是羅馬帝國的意大利?二戰中墨索裏尼很想和希特勒一起帶領他的國民作一番事業,可是他的國民就是一副嘻嘻哈哈,安閑悠哉,怎麽也不能像德國人那樣認真。懷著種種好奇心,上網參看了Youtube介紹的羅馬前世今生,期待著對意大利的親身探訪,去揭開那神秘的麵紗。

兩個多月前、6月15日周四下午,我們終於結束了近半年的排練,開啟到意大利的行程。我們從聖何塞機場出發,11小時後從倫敦轉機。到歐洲去,如果能在美國或加拿大轉機,千萬不要在歐洲轉機,那裏效率很低,人為造成很多晚點。另外非得從歐洲轉機,最好不要托運行李,很容易丟失行李。合唱團要求我們把演出服和鞋子背在背包裏隨身攜帶,不要托運(和我們出國跑馬拉鬆很像,也是把跑步服裝和跑鞋背在背包裏隨身攜帶)。有些有經驗的團員,他們選擇在美國國內甚至加拿大轉機、以避免在歐洲轉機。每年夏天,由於遊客量大,歐洲幾乎所有航班都晚點。我們中間有一個小時的轉機時間,本以為時間非常充裕,但沒有想到還要進行一次安檢,且安檢要求遠比美國嚴格,所有的液體、軟體、包括牙膏都要用機場發的小塑料袋裝上,從行李箱裏拿出來、放在行李箱的外部。如果沒有拿出來,那安檢員就要開箱檢查,並且他們慢慢吞吞、不慌不忙,你急他不急。要不是後麵飛機晚點,我們就趕不上下一班(其實我們也不用擔心時間不夠,因為下一班飛機被很低的機場效率搞得肯定晚點)。我感覺歐洲被左的思潮嚴重影響,辦事效率極低。轉機到了羅馬,機場效率更是低下,可能有2架飛機同時降落,旅客們排著很長的隊出關。看到我焦躁的情緒,朋友安慰說:“到了羅馬,你要習慣這裏的悠閑節奏”。就在我們感覺永遠也排不到辦出關手續的工作人員的辦公室的時,有一幅大屏映入眼簾:“When in Roma, take your time”。這是Rolex的廣告,馬上讓我想起豐田車在中國的廣告:“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

到了旅館,已經是周五晚上11點,本該晚上7:30之前到達,出發前還奢望如果飛機早一點到,還可以趕上合唱團早到的團員在酒店大廳裏(6:45開始)的排練,因為第二天下午4點就有第一場演出。旅館的自助晚餐到晚上11:30才結束,我們剛好趕上關門前的最後半小時,本以為會是殘羹冷炙,但可能是我們見到過規模和排場最大的自助餐(至少在氣勢上是這樣)。自助晚餐有各種飲食,並用不同藝術裝扮和風趣的道具打造出各種主題飲食:有很多意大利當地的地中海飲食,歐洲飲食和很多中國飲食。盡管很晚了,但每個人都吃得很撐,彌補了旅途上沒有機會好好吃飯的缺憾。晚餐很有藝術節的氣氛,還免費提供了各種紅酒和啤酒,讓人感覺很浪漫,也讓我們更加期待第二天開始的意大利藝術節。

(未完待續)

下接《意大利音樂之旅(二)《羅馬假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正明2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紅米2015' 的評論 : 謝謝您花時間閱讀,如果我查到了,轉告您。
紅米2015 回複 悄悄話 我一直夢想能有一次意大利音樂之旅,具體說是跟著維瓦爾第的四季去旅行,能體驗其中描寫的意大利鄉村四季景觀。不能親身參加的話,如果有這樣的風光音樂片也好。不知有沒有人知道這樣的電影或電視片?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