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落矽穀

有興趣地努力工作,感悟人生。
個人資料
正文

倫敦馬拉鬆(四):大英博物館

(2023-07-13 12:53:45) 下一個

上接《倫敦馬拉鬆(三)盧浮宮

倫敦馬拉鬆(四)大英博物館

4月19日、周三我們乘歐洲之星從巴黎到倫敦,火車上有免費WiFi,沿途非常舒適,感覺不一會兒就到了倫敦。一下火車,女兒高興地叫了起來,原來我們的火車停在9站台,而9站台和10站台的地方,是電影《哈利波特(Harry Potter)》中的拍攝地。熟悉的場景讓大女兒興奮不已。

從火車站打Uber到我們酒店很方便,到了倫敦突然感覺到了英語的親切,就像回到美國了一樣,和司機交流完全沒有障礙,不像在巴黎時和很多人對話是連蒙帶猜。我們住的酒店離大笨鍾很近,當天下午住下後,我們就先步行到大笨鍾附近參觀了一下。晚上在網上注冊了一下大英博物館的預約參觀時間,第二天一早4月20日、周四,吃完早飯,我們就步行到大英博物館去參觀。

26年前(1996底)公司派我到英國劍橋大學卡文迪西實驗室去按裝一台快速熱退火半導體設備。結束工作後首先參觀了大笨鍾(因為大學上英文閱讀課本New Concept English,熟悉了大笨鍾的原因),然後是大英博物館。當年還沒有跑步訓練,因為運動較少,在大英博物館裏走得非常累,感覺大英博物館非常大,也對大不列顛在全世界掠奪奇珍異寶留下了深刻的映像。

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是一座位於英國倫敦布盧姆茨伯裏的綜合性博物館,成立於1753年,自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對公眾開放,是世界上首個國家博物館,也是世界上四個規模最大且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世界四大博物館:盧浮宮,大英博物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即俄羅斯冬宮)。館內現有800多萬件藏品,但實際上,博物館總共展出隻有5萬件展品,占全部藏品的1 % 都不到,大批藏品因館內空間限製未能公開展出。大英博物館有9萬2千平米的展覽麵積(差不多9個田徑場大),另外有接近2萬2千平米(2個田徑場大)的倉庫用來保存未展出的藏品。

我們這次觀察到的展品和我26年前看到的展品有很多不同,時過境遷,大英博物館的入口處也比當年現代很多,路口也被LED交通燈替代。記得當年是帶著憲兵帽子的交通警察在路口指揮道路,和英文閱讀課本New Concept English的看到的警察圖像一樣,當時感覺非常親切。

大英博物館的起緣可追溯到17世紀的英國醫生和自然曆史學家漢斯·斯隆爵士(1660–1753),他在去世前立下遺囑,將他所收藏的將近8萬件珍貴物件全部捐贈給國家的名義遺贈給當時的國王喬治二世。當遺贈被接收後,國會隨之通過了法案,批準以這些藏品為基礎建立大英博物館。在經過公眾籌款募得建造資金後,大英博物館最終於倫敦的蒙塔古宮(Montague House)落成,由此奠定了大英博物館的基礎。此後的250年間,英國通過在海外殖民擴張收獲了大量文物,使得大英博物館的藏品不斷增多,並促成了幾個博物館分支機構的誕生。1880年,大英博物館將文物與自然曆史類藏品(生物標本、化石等)分離,館內主要收藏文物,而自然曆史類藏品則轉入其分館(該分館成立於1881年,位於倫敦南肯辛頓的自然史博物館)。到19世紀初,蒙塔古宮有限的空間已不夠使用,於是1824年在蒙塔古宮北麵建造一座新館。1840年代新館建成後,原先的蒙塔古宮隨即被拆除。1973年,大英博物館將其保存書籍、手稿和期刊的圖書館部門剝離,以館內的圓形閱覽室為基礎,成立大英圖書館。1997年,大英圖書館從大英博物館中遷出,轉移至倫敦聖潘克拉斯新建的圖書館大樓。

由於大英博物館的許多文物是英國殖民時代從別的國家劫掠所得,因此這些文物的所有權與歸屬問題一直存在爭議,其中最突出的例子為埃爾金石雕(原產於希臘)和羅塞塔石碑(原產於埃及)。

大英博物館的入口建築名聲在外,是由羅伯特·斯莫克設計的古希臘風格的建築,與雅典的帕特農神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大中庭(Great Court)位於大英博物館中心,於2000年12月建成開放,目前是歐洲最大的有頂廣場。廣場的頂部是用3312塊三角形的玻璃片組成的。廣場中央為大英博物館的閱覽室,對公眾開放。

大英博物館目前分為10個研究和專業館:(1)古埃及和蘇丹館,(2)希臘和羅馬館,(3)亞洲館,(4)非洲、大洋洲和美洲館,(5)大不列顛、歐洲和史前時期館,(6)中東館,(7)繪畫和印刷品館(版畫和素描館),(8)硬幣和紀念幣館,(9)保護和科學研究館,(10)圖書和檔案館。

因為時間關係,我們隻快速瀏覽了前麵(1)-(7)研究和專業館,我用WORD文檔把比較有名的文物用表格列出如下,其中為了排版方便和工整,前後展覽館之間的文物圖像有交叉、錯位。表中綠色字體國家名藍色字體藝術家名字、或地區地域城市名字。

(1)古埃及和蘇丹館:有七處埃及展區,其中埃及館二樓的展區收藏的140具木乃伊和棺材,是開羅以外最多的收藏品,大部分藏品皆是來自墓葬或與亡靈崇拜相關的背景。

(2)希臘和羅馬館:這裏是世界上最大、最全麵的古希臘和古羅馬藏品,有超過10萬件文物。大多數文物發軔於古希臘青銅時代(約公元前3200年)到確立基督教為羅馬的國教(約313年)之間的一段時期。

(3)亞洲館:這裏的藏品又多又雜,這近7萬5千件藏品展示了亞洲大陸從新石器時代到現在的物質文明的發展,其中有2萬3千件來自中國的各種文物。中國的文物還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尤其是商朝、周朝時期文物看上去很精致、不像後期那麽粗糙,在展室裏放在重要位置和高端展示。很多藏品來源於英國大不列顛帝國早期殖民地的官員和探險家。例如,東方陶瓷學會會長、英國希臘裔收藏家尤摩弗帕勒斯在20世紀三十年代帶走了大批中國的古董,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查理斯·斯圖爾特、詹姆斯·普林塞普等人收藏了大量印度的文物。

(4)非洲、大洋洲和美洲館:這裏主要收藏了代表了世界各地土著人民文化的古物。共有35萬多件物品描述了來自三大洲的人類曆史和許多豐富多樣的文化。

(5)大不列顛、歐洲和史前時期館:這裏陳列的藏品展示著廣闊和悠久的人類曆史。這些藏品包括兩百萬年前非洲人類最早的手工製品、許多地區史前時期和新石器時代的遺物、歐洲許多重要的曆史遺跡的發掘成果等。這些文物代表了東起黑海,西至西班牙,北達斯堪的納維亞,南望北非的廣闊區域的曆史和文明。

(6)中東館:這裏收藏了33萬件中東展品,擁有除了伊拉克以外世界上最大和最重要的美索不達米亞古物收藏。其中包含亞述、巴比倫和蘇美爾文明,這些藏品代表了古代近東及其鄰近地區的文明的發展。也涵蓋了美索不達米亞、波斯、阿拉伯半島、安納托利亞,高加索,中亞,部分敘利亞的聖地和腓尼基和地中海地區從史前時期,包括公元7世紀伊斯蘭教的曆史。 1825年,克勞迪烏斯·裏希收藏了第一批重要的美索不達米亞物品。 後來隨著奧斯丁·亨利·萊亞德在1845年至 1851年間在尼姆魯德與和尼尼微地區亞述遺址的發掘,使得收藏急劇擴大:宮廷浮雕、石碑,包括沙爾馬那塞爾三世的黑色方尖碑也被帶到了大英博物館。與此同時,博物館開始大規模參與海外的考古發掘工作。由此進入館藏的亞述文物成為了人們認識楔形文字(中東地區的一種古文字)的基礎。

(7)版畫和素描館(繪畫和印刷品館):這個展覽館成立於1808年,這裏收藏的繪畫和印刷作品已成為世界上最有價值,最具代表性的藝術收藏。該館藏有近5萬件畫作和超過兩百萬幅印刷製品。館藏繪畫作品涵蓋了西方繪畫史的最主要的藝術家的最高質量的作品,這些著作可以從14世紀追溯到當下。而印刷品係列則包括了版畫、出版物、諷刺漫畫等在內的各種各樣、內容極其豐富多彩的人類最高水平創造集合。

 

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眾說不一,比較公認的主要有2件文物《亞尼的死者之書》和《羅塞塔石碑》:

(1)羅塞塔石碑鎮館之寶:

羅塞塔石碑(也譯作羅塞達碑),高1.14米,寬0.73米,製作於公元前196年,刻有古埃及國王托勒密五世登基的詔書。石碑上用希臘文字、古埃及文字和當時的通俗體文字刻了同樣的內容,是今日研究古埃及曆史的重要裏程碑。塞塔石碑帶來了對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破譯(當年用三種文字書寫同樣的內容,似乎是為了等著兩千多年後被破譯),從此一門失傳千載的死語言重見天日。

(2)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亞尼的死者之書》,創作於公元前 1300到公元前1200 年。這幅畫作為陪葬品放在亞尼墓中,全長二十四公尺,用長達六十章的篇幅,描繪死者在來世獲得永生所需的咒文和約定事項。埃及死者在通向複活之路時,必須於棺木中置放“死者之書”。死者之書大部分以紙莎草寫成,記錄死者生平好惡,以及奧西裏斯的審判等情節。大英博物館收藏的是收藏家佛裏斯班士於1887年在尼羅河中遊克索西岸的墓室中發現,是眾多以草紙記錄的《死者之書》當中保存最好、最出色的,堪稱為古埃及美術中至於極致的作品。

 

另外還有2個小眾的鎮館之寶是雅典衛城的帕特農神廟的《埃爾金石雕》和《劉易斯島象棋棋子》:

(1)埃爾金石雕或叫艾爾金石雕

是古希臘時期雕塑家菲狄亞斯及其助手創作的一組大理石雕,原藏於帕特農神廟和雅典衛城的其他建築中。

1801年第七代埃爾金伯爵湯瑪斯布魯斯從當時統治者希臘的奧斯曼帝國高門那裏獲得許可,將這些浮雕陸續從希臘運往英國。當時英國輿論對此有所爭議,而反對者中,詩人拜倫就直斥此舉形同搶劫。英國議會在一番爭辯之後,決定不追訴埃爾金的行為,而埃爾金則在1816年將這些石雕賣給了英國政府,最後藏於大英博物館。1832年希臘獨立之後,希臘政府開始追索這些失去的石雕,多次要求英國政府物歸原主。201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從中協調,但最終大英博物館方麵仍然拒絕歸還埃爾金石雕。

(2)劉易斯島象棋棋子 (挪威語:Lewisbrikkene) 是一組12世紀用海象牙雕刻的國際象棋棋子,1881年在蘇格蘭的劉易斯島上被發現。此批文物出土時一共有93件:包括78枚棋子,14個棋子底座和1個皮帶扣。 現在其中82件收藏在大英博物館,剩下11件收藏在愛丁堡的蘇格蘭國立博物館。

棋子中大部分都是用海象牙製成的,少部分是用鯨魚牙製成的。兵棋子的高度在3.5厘米至5.8厘米之間,其他棋子的高度在7厘米至10.2厘米之間。馬棋子的造型是手持長矛和盾牌的騎士騎在馬上。車棋子的造型是手持劍和盾牌的戰士,其中有四個的造型是戰士在用牙咬著盾牌。剛出土時一些棋子上有紅色的痕跡,表麵當時使用紅白兩色來區分雙方棋子,而不是現代用的黑色和白色。

劉易斯島國際象棋棋子能成為鎮館棋子,主要是因為棋子由海象牙雕刻而成,每個棋子的人物或動物表情細膩,包括正襟危坐的國王和王後、持權杖的主教、坐在馬背上的騎士以及持長劍與盾牌的士卒等都栩栩如生。

因為下午旅行社FIT第一次集合去參觀倫敦眼和聚餐,我們沒能在心儀的亞洲館的中國展區仔細觀看,中國的文物非常值得花時間仔細觀看,尤其是商朝、周朝時期文物看上去很精致、不像秦朝之後那麽粗糙。商朝、周朝那個時候中國在世界上還處於文明先列,展室還特地展示了一些那個時代有思想的詩詞,並予以詳細的翻譯介紹。給我留下了較深的映像。

(未完待續)

下接《倫敦馬拉鬆(五)環遊倫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