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探勝(十一)新天鵝堡
凡是到訪過新天鵝堡的遊客,都會被山霧繚繞中天鵝堡的美麗風景午夜夢回,新天鵝堡的造型啟發了迪士尼樂園中睡美人城堡的設計,給無數兒童帶來了歡樂和想象。新天鵝堡除了藝術,最關鍵的人物是路德維希二世 (Ludwig II,1845年8月25日生,1886年6月13日死亡),讓新天鵝堡增添了很多神秘的色彩。走進新天鵝堡內部參觀之後,我對路德維希二世從起初不太關心,到非常感興趣,和最後深度了解和思考。這對了解歐洲曆史尤其是巴伐利亞曆史也非常有幫助,也對中國明朝的木匠皇帝朱由校有了新的認識。
路德維希二世是維特爾斯巴赫王朝的巴伐利亞國王。綽號“童話國王”、“天鵝國王”、“瘋王路德維希”。他以對藝術的狂熱追求而著稱,興建了包括新天鵝堡在內的數座城堡。同時他也是作曲家和劇作家瓦格納的忠實崇拜者和資助人,資助修建了拜羅伊特節日劇院,專門上演瓦格納的歌劇。路德維希二世沉浸在個人幻想中的行為引起了王室保守派的不滿。1886年6月被以精神病為由廢黜。數日後與醫生外出散步時神秘地死於斯坦恩貝格湖。
描繪新天鵝堡的藍圖之初,路德維希二世根據周圍的景致進行了詳盡的考察和計算,甚至連四季的變化、天空山水草木的色調搭配都事先想好。因此,在“新天鵝堡”設計建造的過程中,反倒是歌劇院的畫家和舞台布景師,顯得比建築師的作用更大。有人形容道:“這樣一座夢幻城堡,奇跡般地把每個季節的美都發揮到了極致,足以令人傾倒,用語言去描繪也顯得多餘,因為它根本不屬於這個現實的世界。隻要身臨其境,你隨手一抓,就是一把純粹的詩意,絕無沾染半點煙火氣。”
新天鵝堡前後共修建了17年,城堡內大到廊柱,小到廁所裏的水龍頭,都采用了天鵝的造型。一開始,路德維希二世隻是用個人資產修建城堡,後來入不敷出,開始找國庫貸款。“新天鵝堡”一步步趨於完美,路德維希二世背負的國庫債務也越來越重。41歲那年(1886年),他的叔叔柳特波德親王終於發難,與大臣密謀,買通禦醫小組的所有成員,宣布路德維希二世患有嚴重的精神病,需要療養、觀察一年,隨後派部隊將其押送至慕尼黑軟禁。
一生充滿激情、浪漫,精力充沛異於常人的路德維希二世,在離開“新天鵝堡”後的第5天就死了。在慕尼黑的斯坦貝恩湖邊,人們發現了路德維希二世及其精神病醫生伯恩哈德·範·古登的屍體。對此,官方的說法是,路德維希二世在殺害了古登後溺水自盡。但驗屍報告顯示,路德維希二世的肺裏並沒有水。也有傳言稱,他是遭槍擊而死的。
我們在參觀新天鵝堡過程中了解到:路德維希二世是德國最不平凡的也是最受人歡迎的君主。他是一個文藝青年,建設了許多著名的漂亮的宮殿和城堡。在他統治期間,巴伐利亞雖國力日下,但遠離戰爭保持著和平的狀態。巴伐利亞人至今還稱呼路德維希二世為“我們親愛的國王”(unser Kini)。
所以觀賞新天鵝堡,就應該全麵了解路德維希二世的生平包括德意誌諸侯王族和巴伐利亞王國的一些情況,這樣才能讓新天鵝堡更具靈魂。
拿破侖戰爭時期(1803年至1815年一係列龐大的全球性衝突),通過1805年12月26日簽訂的《普雷斯堡條約》,原先的巴伐利亞公國升級一等,成為王國。而親近拿破侖的巴伐利亞公爵馬克西米利則相應加冕為國王,被稱為馬克西米利安一世。這位國王前後有過兩次婚姻:
(1)1785年9月30日在黑森-達姆施塔特與黑森-達姆施塔特公主奧古斯塔·威廉敏娜(Auguste Wilhelmine,1765年-1796年)結婚,生有二子三女。其中長子路德維希·卡爾·奧古斯特(Ludwig Karl August,1786年8月25日-1868年2月29日)日後加冕為路德維希一世,即為路德維希二世的祖父。
(2)第一任妻子過世後,1797年3月9日在卡爾斯魯厄與巴登王儲卡爾·路德維希之女卡洛琳·腓特烈卡·威廉敏娜(Karoline Friederike Wilhelmine,1776年-1841年)結婚,育有一子六女。其中第五女(在他所有女兒之中排行第八)路多薇卡·威廉敏娜(Ludovika Wilhelmine,1808年8月30日-1892年1月26日),即為奧地利皇後伊莉莎白(被稱為茜茜公主)的母親。也即茜茜公主的母親與路德維希二世的祖父為歲數相差22歲的同父異母的兄妹。
德意誌諸侯王族之間包括維特爾斯巴赫家族近親大量通婚。他們共同的、最近的祖先是巴伐利亞國王馬克西米利安一世。巴伐利亞國王的稱謂上看起來是隔代相傳:即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兒子是路德維希一世,路德維希一世的兒子是馬克西米利安二世,馬克西米利安二世的兒子是路德維希二世。
1828年,路多薇卡與巴伐利亞公爵馬克西米利安·約瑟夫結婚,1837年12月24日,生下了第二個女兒、後來成為奧地利皇後的伊麗莎白(茜茜公主)。
而路多薇卡的異母長兄路德維希一世則早在1810年10月12日,以王儲身份迎娶薩克森-希爾德伯格豪森公主特雷莎,這場婚姻在慕尼黑舉行的慶祝活動演變成了一年一度的慕尼黑啤酒節(Oktoberfest)。他們的長子馬克西米利安·約瑟夫 (Maximilian Joseph,1811年11月28日-1864年3月10日),1848年-1864年任巴伐利亞國王,被成為馬克西米利安二世。這就是路德維希二世的父親,他與茜茜公主之間是真正的(姑)表兄妹關係。
王儲馬克西米利安1842年與普魯士公主瑪利亞·腓德烈卡·弗朗西斯卡·海德維格(Marie Friederike Franziska Hedwig)結婚,長子生於1845年8月25日,出生於寧芬堡,他就是路德維希二世。按照輩分關係,路德維希二世是茜茜公主的表侄。而一度與他締結婚約的茜茜公主的妹妹索菲公主,同樣是他的表姑。
路德維希的童年是在父親(巴伐利亞國王馬克西米利安二世)修建的“舊天鵝堡”中度過的。城堡中,反映中世紀傳說和德意誌曆史的壁畫,深深震撼著小路德維希的心靈,豐富了他那有浪漫主義傾向的感情世界,喚起了他對一切高貴事物的熱愛。他不喜歡甚至厭倦枯燥乏味的王室生活,喜歡在南德意誌的森林和峽穀間漫步,對那裏的山水和純樸的農民充滿了愛意。
路德維希二世小時候就受到極為嚴格的王室教育。那時他最快樂的時光就是同家人參觀高地天鵝堡(Hohenschwangau),以及和至友圖恩和塔克西斯家族的保羅一起朗誦詩歌,扮演瓦格納歌劇中的角色。路德維希二世與表姑奧地利皇後伊莉莎白即茜茜公主(路德維希二世的祖父與茜茜公主的媽媽乃同父異母的兄妹)保持著終生的友誼,他們同樣熱愛著大自然和詩歌,他們將自己分別比作老鷹和海鷗。同時在1853年到1863年間的暑假則同父親一起去往貝希特斯加登的國王別墅。然而從19世紀末開始有傳言,路德維希二世於1857年由於一次在別墅花園的意外事件後就強烈地拒絕拜訪貝希特斯加登,並於1864年他父親去世後很長一段時間都不再拜訪貝希特斯加登。
1850年,路德維希二世5歲的時候,他的女家庭教師給他講述了瓦格納即將完成的歌劇《羅恩格林》,歌劇內容主要圍繞中世紀天鵝騎士羅恩格林的故事,從此路德維希與瓦格納結下了無法割舍的情誼,成了瓦格納最大的歌迷。隨著年齡的增長,路德維希二世越來越癡狂於藝術,迷戀詩歌、繪畫和音樂。
1861年2月,15歲的路德維希第一次在慕尼黑皇家歌劇院中欣賞了瓦格納的歌劇《羅恩格林》,就對歌劇藝術產生了極大興趣。從劇院出來時他被深深震動了。這個人物成了這位王位繼承人最喜歡的,也許此時他心裏第一次產生了一種把自己比做天鵝騎士的模糊感覺,而這也幾乎決定了他以後的命運。
在他長大的過程中,路德維希又發現了另外一個王國,它就在城堡的後麵:美麗的巴伐利亞阿爾卑斯山脈。他在這裏散步、騎馬,在與大自然的交流中他感到了一種祥和,也喜歡上了普通的農民。在浪漫的自然和英雄騎士傳說的熏陶下,路德維希也想大幹一番事業,他等待登基的那天。這時,他認識了作曲家和劇作家理查德·瓦格納,得到了藝術家全部的作品:瓦格納所有的作品陪伴他走過一生。
1864年3月,馬克西米利安二世去世。18歲的路德維希繼位,成為巴伐利亞國王,他的年輕以及英俊外貌使得他在巴伐利亞國內外都非常受歡迎。那時候,他還沒有完成大學學業,老國王生前對兒子也缺乏政治方麵的培養。“我過早地成了國王,還沒有學到足夠多的東西。”路德維希二世後來回憶說。
1864年3月,18歲的路德維希登基,手中有了權力,他最先做的國事之一就是把瓦格納請到了慕尼黑的自己的王宮,還把自己郊外的別墅給他使用。擁有權力和金錢後,他成了瓦格納的庇護者和讚助者,他替劇作家還清了所有債務並答應支付他所有的開銷,為的就是讓瓦格納“在美妙而純淨的藝術天空中盡情的舒展自己天才的翅膀”。不久,巴伐利亞輿論對瓦格納的傲慢自大感到厭煩,同時也嫉妒他對路德維希的影響,怕他會左右路德維希的政治立場,因此瓦格納被迫離開巴伐利亞前往瑞士一段時間,在那裏路德維希為他提供生活所需。1876年,路德維希為瓦格納建造了拜羅伊特劇院,專門用來演出瓦格納的作品。在這裏,瓦格納盡情地把德國傳說和童話搬上了舞台,他要用善惡之間的永恒鬥爭來吸引觀眾。於是在20歲的國王和成熟的劇作家之間產生了友誼。
那時,巴伐利亞王國的權力都掌握在議會兩院手中,路德維希二世夢想中的中世紀般的王國已經不複存在。在慕尼黑,繁縟複雜的宮廷禮儀,爾虞我詐的權力爭鬥,都讓這位年輕而感性的國王無法忍受。隻有阿爾卑斯山的氣息能夠讓他精神煥發。看著起伏的山巒、碧綠的湖水,聽著湖中天鵝的陣陣叫聲,他仿佛又進入了自小就存在於心中的那個童話世界。
盡管登上王位後的首要問題之一便是宮廷和民眾對生育王室繼承人的期望,但路德維希二世從未結婚。他曾與表姑巴伐利亞公主索菲·夏洛特(茜茜公主的妹妹)訂婚,但婚禮日期反複推遲,最後婚約也被路德維希二世取消。索菲嫁給了阿朗鬆公爵費迪南德·菲利普·瑪麗。
19世紀60年代,在“鐵血宰相”俾斯麥的推動下,德意誌北部強邦普魯士開始了咄咄逼人的對外擴張,希望完成統一大業。身為巴伐利亞這個德意誌南部小邦的國王,路德維希二世不喜歡戰爭,也不願意做大國手中的棋子,因此,在普魯士的戰爭威脅麵前,他很快便產生了退位的想法。然而,在議會的要求下,他還是簽署了抵抗普魯士的軍事動員令。
事實證明,巴伐利亞根本無力阻擋普魯士的戰車。1866年8月,雙方簽署了和平條約,除了放棄外交政策等方麵的主權外,巴伐利亞還要向普魯士支付巨額戰爭賠款。戰爭結束後的幾周,路德維希二世決定巡視遭戰爭破壞的地區,以鼓舞民眾的士氣。在給瓦格納的信中,他這樣寫道:“我此行的目的在於,讓我的臣民知道我是誰,讓他們開始認識他們的君主! ”所到之處,民眾像對待勝利者一般熱情地歡迎路德維希二世,似乎根本不曾遭受過普魯士軍隊的毀滅性打擊。(當時我在新天鵝堡聽語音導遊解說這一段內容時,也是被感染得熱血沸騰)。
現實的不如意,使得路德維希二世更厭惡宮廷生活。他越是覺得自己難以被人理解,就越是變得少言寡語,開始默默地建立一個封閉的世界,一個童話般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沒有邪惡,即使有,也會被“聖杯騎士”消滅,而“聖杯騎士”就是他本人。
在路德維希二世的整個統治時期,他一直被認為是個同性戀者。據傳言他的情人包括王室侍衛長理查德·霍尼希,匈牙利戲劇演員約瑟夫·凱恩茨以及一名廷臣阿爾方斯·韋伯。從1869年開始,他在日記中寫下了他對自己不正常的性取向的苦惱,希望能遏止這種邪惡的欲望以“回歸天主教”。
路德維希二世在普奧戰爭中支持奧地利,這使他在奧地利失敗後麵對德意誌第一強國普魯士時處於被動局麵。1867年他像其他許多認識到力量對比已經永遠發生變化的德意誌王公一樣加入普魯士牽頭的同盟。根據雙方簽署的條約,巴伐利亞在普法戰爭中站在普魯士一方加入了戰鬥。出於俾斯麥(意誌帝國首任宰相,人稱“鐵血宰相”)的授意,路德維希二世於1870年12月寫信給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請求他登上德意誌帝國的皇位。這出戲的結果是,威廉一世成為統一的德國的皇帝,而巴伐利亞的獨立地位卻終結了。
1870年初,歐洲形勢愈加嚴峻,普魯士與法國的關係極度惡化,兩國間的戰爭已經無法避免。巴伐利亞與普魯士簽有互助協約,自然也被卷入了戰爭。德意誌軍隊在法國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巴伐利亞的軍隊盡管裝備比普魯士軍隊差,但士兵們作戰非常英勇。
1870年9月,巴伐利亞王國的首相布萊·斯坦貝格建議國王,推選普魯士君主為德意誌帝國的皇帝,因為德意誌邦國統一成一個國家已是大勢所趨,通過這種推選,巴伐利亞可以獲得一定的利益。路德維希二世不讚成這個想法,但最後還是被說服。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凡爾賽宮登基。幾乎所有德意誌貴族都參加了這個登基典禮,隻有路德維希二世沒有露麵。原因也許是:他仍對徹底喪失王國的獨立性感到不滿。
19世紀德國著名劇作家理查德·瓦格納,第一次見到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之後寫下:“今天,我被引領覲見了他。他是那麽‘無可救藥地’英俊、富有智慧、熱情洋溢且氣質高雅,以至於我擔心,在這個塵世中,他的生命會像一個絕美的夢般逝去……。你完全想象不到他所具有的魅力,如果他能夠一直活下去,那將是一個奇跡!”
繼位後不久,路德維希二世便邀請仰慕已久的劇作家瓦格納至慕尼黑,資助其進行音樂創作。從1865年開始,瓦格納創作的《特裏斯坦和伊索爾德》、《紐倫堡的名歌手》等著名歌劇相繼問世。慕尼黑因此成為歐洲的音樂之都,路德維希二世也獲得了熱愛藝術的美名。與當時諸多附庸風雅的歐洲貴族不同,他對藝術尤其是歌劇的喜愛是發自內心的。
正如瓦格納所描述的那樣,路德維希二世麵容英俊、身材高大,但他對女人一點兒都不感興趣。1864年夏,他曾在巴伐利亞北部城市巴特基辛根待過4周。盡管整日被女人簇擁,甚至有傳言說,他要迎娶俄國沙皇的女兒,但他始終沒有對哪個女人動心。他隻是和表姑伊麗莎白、奧地利皇後茜茜公主保持了一生的友誼。有人據此猜想,路德維希二世可能一直暗戀茜茜公主,以至於寧願癡情地獨守一生。
伊麗莎白(茜茜公主)最小的妹妹索菲於1867年和路德維希二世訂婚。索菲是瓦格納的崇拜者,音樂素質很高。她有一副美妙的歌喉,常常為國王演唱數小時。即使在短暫的訂婚期間,路德維希寫給伊麗莎白的信遠比寫給年輕的未婚妻的信件更充滿激情,路德維希始終稱未婚妻為“埃爾莎”。但路德維希並不把自己比作愛她的“羅恩格林”,在寫給“埃爾莎”的信件結尾署名卻總是“海因裏希“,也就是自己進入了國王海因裏希.福格勒的角色。
路德維希在同索菲訂婚期間,寫信給伊麗莎白說:“親愛的表姑。我從內心裏感到,應再次向你表達我靈魂深處的最熱烈最深切的謝意,感謝你賜給我的恩惠,讓我在最近一次歸途中陪伴你。你無法想象,我是多麽幸福。這次在車廂中共同度過的時光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經曆。對它的回憶將是永不消失的。你曾答允我,可以到伊舍爾去看你,如果確實到了那個時候,我的期望可以得到滿足,再次見到你的身影,那我將是全世界所有人中最有福氣的人。真摯的愛和深切的仰慕以及溫馨的依附感早在我還是孩童時代就已經深深埋在我的心中,它使人間變成了天堂,隻有死亡才能使我解脫。我衷心請求你,原諒我寫下這些詞語,我無法做出其他選擇。”
國王不再提及結婚的問題,盡管一輛豪華的結婚禮車已經準備就緒。最終還是公爵馬克斯失去了耐心,向猶豫不決的新郎發出了最後通牒,這雖然傷害了國王的尊嚴,但卻成了他解除婚約的借口。他向他的“埃爾莎”表示,他仍然像愛一個“可愛的妹妹“一樣愛著她。”我有了時間進行反省,仔細思考了這個問題,並發現,你我的手足之情仍一如既往地深植在我心中,但這不是婚約所需要的那種結合之愛。”
他如釋負重地在日記中寫道:“把索菲甩掉了。那幅陰森的圖畫飄走了。我需要自由,我渴望自由,我已從惡夢中醒來。”他美麗未婚妻的雕像也被他扔到了窗外,從此他再也沒有嚐試物色一個王後。幾個月後,索菲又和同樣英俊的阿朗鬆公爵定了婚。
隨著伊麗莎白逃離世界和怕見人的傾向日益增強,她和她的表親巴伐利亞路德維希二世的關係也越來越親近了,因為國王的舉止和伊麗莎白極其相似。開始時,兩人的關係並不怎麽密切,甚至還常常發生相當大的分歧,當然最初隻是由於家族事物。巴伐利亞這一支公爵的和國王的家庭之間的爭鬥已經延續了幾代人。他們之間的血緣關係也並不親近:路德維希的祖父,即國王路德維希一世和茜茜公主的母親盧多薇卡是兄妹。茜茜公主也就是路德維希的父親國王馬克斯二世的表妹。兩人的年齡開始時相差很大:伊麗莎白1854年離開巴伐利亞時16歲,而當時的太子路德維希才剛8歲。
十年後,路德維希繼承了王位。大約從這個時候開始,路德維希18歲,茜茜公主26歲,兩人間的關係才開始密切起來。1864年繼位不久,年輕的國王就到巴德辛根去看望已成為奧地利皇後的表姑,在那裏停留了很長時間,和她一起散步,和她進行多次推心的談話,茜茜公主曾向她的家庭講述,說“她很高興能有這麽多的時間和他談話,並發現了很多的共同觀點”。這甚至引起了她最喜歡的弟弟卡爾· 特奧多爾的嫉妒。
伊麗莎白和路德維希不論在哪裏出現,都會引起轟動:年輕的國王是個少有的美男子,風度翩翩,他身邊的維特斯巴赫家族的表姨茜茜公主,則恰似盛開的鮮花,碩長苗條的身段,稍帶傷感的病態。路德維希在慕尼黑宮廷中的影響和茜茜在維也納如出一轍。奧伊倫堡侯爵說,他就象是“一隻金色的雉鳥走在一群家雞之中”。
兩人都厭惡他們的周圍環境,都喜歡用極端的手段向周圍挑釁。兩人都是回避官方活動的高手,臨陣出走或者臥床稱病。兩人都習慣立場鮮明地表現自己的好惡,特別是路德維希。他要是對一個來訪者反感,就讓人在桌子上放一瓶巨大的花束,把他和客人隔開,這樣,他就不必非得看見那位可憐的來訪者不可了。而對方要想聽清主人的談話,卻不得不耗費九牛二虎的力氣才行。兩人都喜歡孤寂,而憎惡宮廷賦予他們的責任。路德維希二世下麵說的一句話,也完全可以出自茜茜公主的口中,隻是其中指的是慕尼黑而不是維也納:“我被關在金絲鳥籠中……我焦急地期待著五月的美好時光,以便能較長時間離開這座不祥的城市,那時將不再有什麽可以束縛我的行動,我是在無法擺脫的厭煩中在這裏生活的。”
路德維希對伊麗莎白的崇拜,並沒有因為這場令人尷尬的訂婚事件發生變化。自1872年以來,隻要他去波森霍芬,總是去看望伊麗莎白。而每次又都引起很多不快,因為他除了皇後之外不願見到任何人,不想見到其他的兄弟姐妹們(包括他的前未婚妻)和茜茜公主的父母以及其他下人。費斯特地茨伯爵夫人說:“他很快把斜戴在美麗卷發上的小帽摘掉,換上製服。他穿著一身奧地利軍服,這是一個漂亮的男子,具有一個戲劇中國王的一切風範或者說也很像在婚禮行進中的羅恩格林。”
伊麗莎白和路德維希的關係很親近,但卻和一般男女之間的關係不同。這種親近是遠離現實和遠離“正常人”的童話世界中的兩個生靈間的關係。路德維希二世構築這個童話世界的主要手段就是建造宮殿,尤其是位於法爾格湖邊的“新天鵝堡”。這座城堡的設計靈感源自劇作家瓦格納的著名歌劇《天鵝騎士》。在路德維希二世看來,這個戲劇對於“新天鵝堡”的意義是無可比擬的。
1886年6月10日,路德維希二世被巴伐利亞政府宣布為精神失常且已經無法處理公務,柳特波德親王被任命為攝政。一些曆史學家相信,路德維希二世並未瘋癲,而是成了一樁反對他的陰謀的受害者。
正住在新天鵝堡的路德維希二世企圖向公眾傳達以下信息:“柳特波德親王在違背我意願的情況下擅自攝政,他是要篡權。我的大臣們聽信關於我健康狀況的虛假報告並準備對我所熱愛的人民施行暴政。我需要每個忠誠的巴伐利亞人的幫助……”。這些話於1886年6月11日被刊登在班貝格的一份報紙上。但是政府截獲了報紙,並禁止其發行。路德維希二世給其它報紙和朋友發的電報也大都被截獲。有趣的是,路德維希二世確實收到了一份來自俾斯麥的建議。俾斯麥建議路德維希回慕尼黑並在公眾麵前露麵,但被他拒絕了。6月12日早晨,一支部隊抵達路德維希二世藏身的新天鵝堡,把他抓了起來。他被轉送到慕尼黑南郊的貝爾格的一座城堡中。
路德維希迷戀音樂文化,熱衷修建城堡宮殿。修建這些城堡不僅耗盡了路德維希的私人財富,而且吞噬了大量的國家預算。由於日益增長的債務,路德維希的大臣和親友在1886年1月為他安排了一次倉促草率的精神測試,結果路德維希被診斷為有精神病,並且不再適合管理國家。於是這位孤獨、專製的國王遷往由施塔恩貝格湖邊,由一座城堡改成的精神病院內。1886年6月13日晚上,路德維希和他的醫生去湖邊散步,但他們兩個人誰也沒有回來,在他落水淹死的地方隻有幾個帶水的腳印。
新天鵝堡一直是這位童話國王心中浪漫典雅的中世紀的化身。城堡本身所具有的魅力以及國王悲傷的故事,更為這座精致絕倫的城堡增添了幾分感傷而又浪漫的氣氛。作為奧地利皇後茜茜公主的表侄,德國巴伐利亞王國的君主路德維希二世他與瓦格納(劇作家)的這段不同尋常的奇緣卻也為越來越多的人們所傳誦。
在路德維希二世修建的豪華建築中除了最著名的新天鵝堡這座洋溢著浪漫氣息的城堡結合了拜占庭式建築和哥特式建築的特色外,還建設了許多著名的漂亮的宮殿和城堡。林德霍夫宮(Linderhof)建造於1869年至1879年,洛可可的建築風格,融合了他為實現神話般的熱情。主要是模仿凡爾賽宮的小特裏阿農宮建造,花園中的金飾噴泉,並以希臘神話為繪畫題材。在這裏路德維希二世將自己比作“月亮王”,與法王路易十四“太陽王”相對應。其中餐廳中的餐桌可以升降,使路德維希二世用餐時不需讓仆人見到他的麵。由此可見其孤癖的個性。赫爾倫基姆澤宮(Herrenchiemsee)位於基姆湖(Chiemsee)中,是法國凡爾賽宮的仿製品,建造於1878年至1885年間。路德維希二世於1873年買了此島後,有係統地開伐山林,1867年他造訪凡爾賽宮,想在島上仿製凡爾賽宮。正麵是巴洛克式,但有著比凡爾賽宮更為華麗的鏡廳。路德維希二世花了二億馬克才完成赫爾倫基姆澤宮的建造,幾乎掏空國庫,可他隻在赫爾倫基姆澤宮住了一周就突然去世。
路德維希二世的去世原因至今成為一個謎。他溺死於施塔恩貝格湖,官方報告說是自殺,但屍體被發現的地方的水隻有齊腰深。驗屍報告暗示,在他的肺中沒有進水。許多人懷疑,路德維希二世是被人謀殺。路德維希二世的遺體安葬於慕尼黑的米迦勒教堂。
對德國人來說,120多年前去世的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至今仍是一個謎:他不善理國政,卻深受民眾愛戴;他英俊瀟灑,但除了與自己的表姑、奧地利皇後茜茜公主保持著親密關係外,對環繞周圍的其他女人毫無興趣;他傾舉國之力,修建了美輪美奐的“新天鵝堡”,卻因此被宣布為“瘋子”而遭廢黜;他的結局神秘而淒慘,人們至今不知道他是自殺身亡還是死於謀殺。據英國《泰晤士報》近日報道,一些科學家希望通過運用最新科學技術,揭開路德維希二世的死亡之謎。
《柏林日報》的一位消息靈通的記者後來報道說,伊麗莎白在路德維希的靈柩前暈倒了。“當她又睜開眼睛,可以說話的時候,堅決要求把國王從棺木中取出來,她說:‘他根本沒有死,而是故意這樣做,為了當著世界和他無法忍受的人們麵前,得到永遠的安寧’。”這則報紙的報道完全是可信的,報紙接著說:“痛苦的皇後突然又向前走了十分可慮的一步。”過了很長時間,伊麗莎白才恢複了正常,才又有了心思開始作詩,當然是關於路德維希二世之死。她無情地譴責巴伐利亞政府,把他們的國王驅向了死亡。
伊麗莎白的詩和當時巴伐利亞的民意正好不謀而合。因為路德維希二世雖然性格孤僻,但在普通人的心中還是身受愛戴的,而攝政親王盧伊特波德盡管個人對王室的忠誠無可非議,但仍被人們看成是軟禁路德維希的罪魁禍首,認為是他驅使國王絕命。國王的隨侍衛長杜爾克海姆伯爵盡管受到拘禁和處罰,也始終拒絕承認醫生們作出的國王精神失常的論斷。伊麗莎白即使到後來也沒有和盧伊特波德和解,因此引發了一係列難堪的事件。德意誌的大使於1891年向柏林報告說,“高貴的皇後避開了同在此地(維也納)訪問的巴伐利亞攝政王的會麵,她想以此表明,對當年路德維希二世國王不幸死亡事件的態度沒有改變”。
從有限的或千篇一律的曆史介紹,有些明顯是欺世盜名,嘩眾取寵,這就讓很多人很難理解路德維希二世。很多對路德維希二世描述認為:他統治國家不行,卻是個實實在在的文藝青年。搞藝術的大多比較孤僻,這位帥哥也不例外,身為國王的一生不是麵對政治密謀就是人身攻擊。在那個革命的年代,他不滿於自己徒有名銜的身份,試圖改變而又不得其所,因而常與內閣中的長老意見相悖。他與著名作曲家瓦格納的交往因過度揮霍,以及公私不分而遭內閣人士與人民的強烈反對。瓦格納最終被迫離開慕尼黑,使路德維希二世愈加厭惡慕尼黑,而傾心於巴伐利亞山區一個讓他感到快樂與自在的世界。
路德維希二世修建的“新天鵝堡”被譽為“歐洲最美麗的城堡”,他在藝術、建築、機械等方麵的成就,也激發了人們的濃厚興趣。
英國《觀察家報》曾在2006年8月報道稱,路德維希二世生前曾設計過一種飛行機器,如果付諸實施,他可能比美國的萊特兄弟早數十年發明飛機,從而成為世界飛行先驅。路德維希二世勾畫的草圖顯示,這種飛行機器看起來如同現代的地鐵車廂,以蒸汽動力驅動,外表用孔雀圖案加以裝飾。路德維希二世希望駕駛這種“飛天萬能車”跨越阿爾卑斯山的崇山峻嶺。
德國航空專家達利博爾·卡拉契奇認為,路德維希二世的飛行機器並非空中樓閣。“從技術上講是合理的,有可能成為現實。這位國王隻是超前於他所處的時代。”路德維希二世飛行機器的構想,當時不僅沒有得到認可,反而被視為患有嚴重精神疾病的又一例證。
路德維希二世的神秘辭世,一直吸引著人們的目光。他的遺骸目前被保存在慕尼黑聖米歇爾教堂的一個石棺中。科學家們認為,借助“虛擬解剖”等現代尖端醫學技術,完全有可能確定這位國王死亡的真正原因。不過,路德維希二世家族成員的後人,堅決反對科學家們對路德維希二世的遺骸進行任何分析,即使這些分析有可能解開國王溺亡之謎的真相。路德維希二世是否真的是溺水身亡?其叔叔柳特波德親王是否是陰謀殺害路德維希二世的篡權者和殺人犯?不知道這個謎能否被解開。
路德維希二世鍾情於藝術導致的神秘辭世是不幸的,但在西方人們對藝術的重視和青睞、他得到愛戴又是幸運的。他所建的宮殿和城堡也是巴伐利亞旅遊業的重要收入來源。
現在我們所理解的技術早就遠離了藝術,呈現為理性(如形式邏輯)的物質形式,藝術則被視為感性或非理性的。但對於古希臘人和中世紀的歐洲而言,藝術和技術不分家,兩者都出自同一個詞“技藝”(technē)。希臘語techne泛指某種方法意義上的“精通”和“熟知”,可以用於一切人工製作和人類活動,包括今日意義上的藝術和手工技術,不僅指繪畫、雕塑、詩歌、音樂、舞蹈、戲劇,也包括釀酒、製鞋、農耕、烹飪,甚至也可以用於知識。
在中國封建社會,技術人員即工匠的地位排得比較後,藝術也沒有西方那樣被重視。即使出現一個喜歡技術和藝術的皇帝(明朝皇帝明熹宗朱由校),不但士大夫階層得不到認可,普通百姓也不認可。他沒有路德維希二世的口碑那麽好和深受民眾愛戴。木匠皇帝朱由校是明神宗朱翊鈞的孫子,因神宗在位時隻顧自己尋歡作樂,無暇顧及皇太孫的讀書問題,自己也不喜歡朱常洛(光宗)這個兒子,明光宗又是一個短命的皇帝,因此,16歲的朱由校繼位時,文化程度很低,堪稱“文盲皇帝”(我個人覺得朱由校的文化程度不可能很低,都是傳說的誇大其詞)。明熹宗最大的愛好就是做木匠,而且手藝頗精。凡刀鋸斧鑿、丹青髹漆之類的木匠活,他都要親自操作。他手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裝飾五彩,精巧絕倫,出人意料。史書上記載,明代天啟年間,匠人所造的床,極其笨重,十幾個人才能移動,用料多,樣式也極普通。朱由校便自己琢磨,設計圖樣,親自鋸木釘板,一年多工夫便造出一張床來,床板可以折疊,攜帶移動都很方便,床架上還雕鏤有各種花紋,美觀大方。據說,凡是他所看過的木器用具、亭台樓榭,都能夠做出來。凡刀鋸斧鑿、丹青揉漆之類的木匠活,他都要親自操作,樂此不疲,甚至廢寢忘食。朱由校喜歡建造房屋,喜弄機巧,常常是房屋造成後,高興得手舞足蹈,反複欣賞,等高興勁過後,又立即毀掉,重新造新樣製作,從不感到厭倦。吳寶崖在《曠園雜誌》中寫到朱由校曾親自在庭院中造了一座小宮殿,形式仿乾清宮,高不過三四尺,卻曲折微妙,小巧玲瓏,巧奪天工。他還曾做沉香假山一座,池台林館,雕琢細致,堪稱當時一絕。朱由校喜歡蹋球,常與太監在長樂宮打球,朱由校覺著玩起來不過癮,就親手設計,建造了五所蹴園堂。朱由校酷愛建築,還表現在對朝廷建築工程的關心上,天啟五年(1625年)到天啟七年(1627年)間,明朝對皇極殿、中極殿和建極殿進行了規模巨大的重造工程,從起柱、上梁到插劍懸牌,整個工程中朱由校都親臨現場。朱由校喜歡看傀儡戲,當時的梨園弟子用輕木雕鏤成海外四夷、蠻山仙聖及將軍士卒等形象。朱由校情緒高時,也施展自己的手藝,他做的木像男女不一,約高二尺,有雙臂但無腿足,均塗上五色油漆,彩畫如生,每個小木人下麵的平底處安一拘卯,用長三尺多的竹板支撐著。另外還有一個用大木頭鑿釘成的長寬各一丈的方木池,裏麵添水七分滿,水內放有活魚、蟹蝦、萍藻之類的海貨,使之浮於水麵。再用凳子支起小方木池,周圍用紗圍成屏幕,竹板在圍屏下,遊移轉動,這樣就形成了水傀儡的戲台。在屏幕的後麵,有一藝人隨劇情將小木人用竹片托浮水上,遊鬥玩耍,鼓聲喧天。當時宮中常演的劇目有《東方朔偷桃》《三保太監下西洋》《八仙過海》《孫行者大鬧龍宮》等,均裝束新奇,扮演巧妙,活靈活現。
朱由校厭惡朝政,時常忙於木工技藝,疏於朝政,他把很多公務交給魏忠賢處理。各種史料都記載朱由校對異性沒有太大興趣,“厭近女色”、“上不好女色”、“君王不愛傾城色”,但他在宮中卻有一位非常寵愛的太監“高小姐”,一起嬉戲遊玩,形影相隨。和路德維希二世一樣,描述朱由校好男色不近女子的性傾向,這種結論似乎是世俗人們和沒有緋聞的君王相比,能夠聊以自慰的一種心理安慰。
我感覺一個人對於藝術執著地追求,會使得他的精神得到升華,內心的精神財富非常充盈,他的身體裝載著不再是一個普通的靈魂。他便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民眾的人。
“我不愛女人,不愛父母,不愛兄弟,不愛親戚,沒有任何人讓我牽掛,但是您!”這一段撕肝裂膽的傾吐,不是對異性的示愛,也不是對同性的求歡,而是路德維希對瓦格納發至內心的讚歎,正是因為後人對路德維希是鍾情於茜茜公主還是戀慕著瓦格納的種種猜測,湛藍的高山湖泊旁,令人心醉的巴伐利亞森林中,靜靜矗立著一座通體潔白亦真亦幻的美麗城堡,才成為遊客們心之所向的童話宮殿。
(未完待續)
下接《歐洲探勝(十二)浪漫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