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之行(三)防止暈船
南極州,在地球的最南端,是唯一一塊占據所有經線,擁有所有時區的大陸。沒有人常年居住在那裏,它不屬於人類,但也開放給全人類。每個人去南極的目標不同,有大有小,但搭乘一艘前往南極的郵輪,橫渡顛簸的大洋,所麵臨的困難是一樣的。在我們同旅遊公司買票時,我們每個人都得簽訂是我們遊客自己負責南極的天氣(response for the weather at Antarctic)。運氣不好可能沒法登陸南極,隻能在郵輪上顛簸整個9天的行程。
乘郵輪去南極最大的困難是2天2夜的穿越德雷克海峽。購買南極旅行票時獲得的旅行須知中看到以前的數據:隻有少數15%的人暈船感覺較輕,大部分人(65%)或多或少都會暈船,剩下20%的人嚴重暈船。
德雷克海峽是以英國航海家弗朗西斯·德雷克爵士(Sir Francis Drake)命名的水域,位於南美洲最南端合恩角(Cape Horn)與南極南設得蘭群島(South Shetland Islands)之間,是全世界最危險的航道之一,以一年四季“風大、浪急、多風暴”而聞名。它似乎聚集了整個大平洋和大西洋的風暴力量,風力常年在 6 到 8 級,湧起的巨浪可以達到十幾、二十米。大西洋和太平洋在這裏連接、碰撞。由於在同一緯度上沒有其他陸地阻礙,地球自轉形成的(與地球自轉的方向一致)南極環流裹挾著巨大水量流經德雷克海峽,從這裏磅礴而過,日夜洶湧,不舍晝夜地環繞著南極大陸,形成了一種屏障。
幾個世紀以來,德雷克海峽都是水手們的夢魘。在“捷徑”巴拿馬運河開通之前,德雷克海峽是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貿易的重要路線。那時航運水手們常常迎接巨浪和狂風的考驗,以視死如歸的精神奮力闖過這條“死亡走廊”,運氣不好會在呼嘯的西風中與他們的船隻一起葬身冰冷的海底。
1914 年,隨著巴拿馬運河通航,水手們終於可以避開遙遠且危險的德雷克海峽。但對於以南極為目的地的遊客們,卻不得不鼓起勇氣麵對德雷克海峽這隻阻撓他們前往夢想旅遊之地的“攔路虎”。
開始決定去南極遊玩之後,才知道有許多朋友很想去南極遊玩,但就是怕暈船而一直沒有成行,暈船那種感覺對他們來說太難受了。有的人說:去南極遊玩要有一個好身體,否則會難受到懷疑人生。
10多年前我也容易暈船(記得吐過兩次),甚至暈過山車(曾經在某次過山車上吐過一次)。年輕上大學時坐小轎車還暈吐過一次。這幾年經常鍛煉身體,不太容易暈船了。就在上郵輪前一天,我們坐船去看世界最南端的燈塔,經過一段比格爾海峽的顛簸,測驗了一下,沒有暈船。同去的朋友也早早備好了暈船貼。
11月30日下午4點,我們開始進入郵輪,船長帶著船員列隊夾道歡迎我們上船。剛一上郵輪,就收下我們護照(後來才知道,這是扣著護照,旅遊結束時沒有付清在郵輪上的花費,就拿不到護照)。之後是流水線式操作,發放房間的鑰匙門卡和郵輪上的注意事項。郵輪共有7層,我住在第5層不帶陽台、但有窗戶的房間(窗外是走廊,價格比有陽台的便宜25%)。
等全部遊客安排入住後,廣播通知遊客的第一件事就是帶著房間裏的救生衣,到7樓大會議廳,演示警報信號(7短1長的信號)和如何穿救生衣。然後按照房間樓層等位置分成4組疏散隊伍,分別到5樓的4個救生船的位置排隊。如果發生意外需要棄船逃生時,就按照這樣的隊伍,進行疏散。
然後讓大家把救生衣送回房間,再從房間裏拿著救生夾克到5樓活動廳學習如何穿戴。救生夾克和救生衣相比、比較輕便,落水時可以自動膨脹成救生衣的功能。救生夾克是我們每次坐衝鋒艇(zodiac)登陸時必須穿的。
晚飯通常是7:00(到南極後改為7:30)。
晚飯後,全體遊客來到5樓活動廳開會,除了一些基本的郵輪須知,還介紹了我們這個郵輪的組織結構和整個行程的大致安排。
之後是船長來匯報天氣,畫出洋流動態圖,紅色表示浪高於13米,淡紫紅色表示浪高6米,深紫色表示浪高3米,深藍色表示浪高3米以下。今天晚上和明天早晨的風浪超過13米,讓我們在比格爾海峽(Beagle Channel)的盡頭等一天。船長是克羅地亞人,非常風趣幽默,他說船上遊泳池不會開,並且要把水全放掉,否則會在風浪中,水全部潑在船上。遇到這樣捉摸不定的天氣要像對待未知脾氣的新娘一樣耐心和細致。好在科技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借助現代化的衛星和天氣監測技術,穿過德雷克海峽不再是可怕或充滿危險的,他們船員的任務是安全地穿過德雷克海峽。
最後是醫生出來講話。除了要大家向她報告感染新冠病毒和其它疾病外,大部分時間是教大家如何防止暈船。她說大部分人或多或少都會暈船,暈船(Sea sick)了就像病了一樣,它不是心理作用,它和恐高一樣,是體質差引起的生理反應。具體表現為:嘔吐,或不易小便,或便秘,上火(嘴唇開裂等)。她建議每人都要吃暈船藥,那怕隻吃半顆,因為等到有暈船反應時,就比較晚了,就像等到感冒開始時,再吃藥就晚了,怎麽的也要過幾天才能好。另外她還告訴大家:不要少吃或空腹,餓著肚子並不會讓你身心更好過一些。少量吃些清淡的食物,不要吃太撐。少喝酒,不要一次喝很多液體的東西(液體在腹中晃蕩會引起嘔吐),少量多次飲水。吃一些生薑食品(如薑糖等),這些對防止暈船都很有幫助。另外要多平躺休息,畢竟臥式是緩解眩暈感的最好方法之一,同時也會防止在劇烈搖晃中跌倒受傷。
我們去南極時德雷克海峽的風浪最好情況下是6米,所以很多船員和工作人員都吃了暈船藥。我前兩個晚上也吃了船上發的暈船藥,每次半顆,倒是很容易入睡。第二天暈暈乎乎的想睡覺,腸胃倒是沒有不舒服的感覺。船員們把通往甲板的門上了鎖,以確保這個時候沒有遊客在外麵走廊上遊蕩。在風浪侵襲下還是有很多勇士仍然可以搖晃著走進餐廳吃飯,在取自助餐的過程中,要全程克服風浪帶來的搖擺,一邊像打太極似的、前後調整站穩自己的身體,一邊抓住隨時會滑走的盤子和湯碗。船上規定:隻能一隻手端盤子,另外一隻手必須空著,以方便隨時可以扶東西以防止跌倒。有些頭暈到無法起床的遊客,服務人員會把食物送到他們的船艙。
我們用餐的餐廳在4樓,外麵沒有走廊。坐在靠近窗戶的座位上,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外麵大海的情景:不見天日的風雨天氣裏,黛藍色的天空就像溶入相同顏色的海水裏,巨浪衝擊著船體,破碎成白色浪花,瞬間模糊掉眼前的一切。船頭在風浪中若隱若現,上一秒像要直擊天空,下一秒卻又像要跌落深淵。此時船艙裏,除了被固定在地上的物品之外,全部在隨著風浪的節奏搖晃,包括我們遊客在內。郵輪公司早已經做好了應對措施,房間裏的櫃子、床、書桌被牢牢地釘在地板上,每把椅子的底下都有鉤子鉤住地板。個人物品如相機、水杯、電腦等,為了防止像長了腿似的滾動,旅遊公司提醒我們把它們全部鎖在櫃子裏。但是有些人胃還是沒法鎖住,在艙外大浪滔天的狀態下,為了乘客使用便利,以及保持艙內幹淨整潔,服務人員們早已在包括扶手和牆壁之間的縫隙在內的所有地方塞滿了嘔吐袋。郵輪上毫無生機,愁雲慘淡,很多人都顯得有些鬱悶。此時微信群裏傳來不好的消息:前一天,另外有一艘郵輪,被風浪打碎了窗戶,造成幾位旅客受傷和一位旅客死亡。這就像一大塊烏雲籠罩在每個人的心頭,更加增添了遊客的忐忑不安的憂鬱情緒。一直到了2天後,郵輪漸漸駛出了風暴圈,風平浪小,水麵漸漸平靜、天空逐漸變亮,艙外突然出現了信天翁、海豚和鯨魚,並且也能看到南極島嶼時,遊客的心情才撥雲見日,豁然開朗。很多人都從床上爬起來,去參加隨船的南極探險隊員和科學家們的精彩講座,用更好的狀態迎接即將到來的期待已久的南極之旅。
但是在從南極回來穿過德雷克海峽時我和其他很多人沒有吃暈船藥,因為風浪沒有那麽大(最高3米),開會時醫生也沒有特別建議大家吃暈船藥。結果第二天早餐時平時的長隊不見了,很多人沒有來吃早飯。我也因為沒有吃暈船藥而付出了代價:在穿過德雷克海峽的兩天時間裏,萎靡不振,出現便少,小腿快有抽筋的現象,幾乎整天睡覺。還有嘴唇開裂(可能登陸遊玩時太陽的紫外線照射也是一個原因),胃口不佳。甚至在回到Ushuaia,坐飛機回家的路上,感覺還是不舒服。回家後以為是感染了新冠病毒,立即測試還是陰性。我有些後悔回來穿過德雷克海峽時沒有吃暈船藥,不僅影響了胃口,還產生了像大的時差那樣的不舒服感覺。
暈船(sea sick)是對身體的潛意識和身體機能的衝擊,造成身體就像病了一樣,也是“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一旦暈船了,即使馬上風平浪靜、不再搖晃,暈船的感覺也不會很快好起來。
能夠順利地闖過德雷克海峽是旅行生活中的一大體驗,也為以後如何防止暈船積累了科學的經驗。2次2天2夜的天人交戰的經曆將成為南極之旅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令人難以忘懷。
(未完待續)
Region : Jersey City New Jersey United States。 讓他把你老公拉到一個合適的群了。
我去年去了一次,還打算再去一次。選擇那種15-20天的航線,單程過DRAKE,另一程繞開最窄的那部分。我們去年就是這樣,感覺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