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落矽穀

有興趣地努力工作,感悟人生。
個人資料
正文

兒女之遇(二十三):逐步放飛

(2022-01-25 12:32:36) 下一個

上接《兒女之遇(二十二): 做家務、勤工儉學

(二十三)逐步放飛

記得大女兒小時候,我們對育兒沒有經驗,常常被夫人拉著去聽一些小孩教育的講座。在各種講座上,經常聽到專家談到對小孩管教(nurture)和放養(nature)的比例,有的專家說60%管教,40%放羊(放養),有的專家說30%管教,70%放羊,有的專家說管教和放羊各50%。家長們無所適從,尤其是隻有一個孩子的家長們對小孩管教(nurture)和放養(nature)的比例總是進退失據,有些甚至造成家庭的親子問題。很多家長有了第一個孩子經驗之後,才在後麵的孩子身上正確地掌握對小孩管教(nurture)和放養(nature)的比例。

來到美國後才了解到孩子有青春期的叛逆的問題,有了大女兒的養育經驗,體會到孩子青春期的叛逆現象大多與父母的管教和放養比例失當有關。父母對孩子的管教其實是一個複雜的家庭係統控製,在任何係統控製中,快速的信息反饋的調控會導致係統不穩定,來回震蕩,用科技專業術語的話講:“控製增益太高,就會造成控製對象(如電路)或控製曲線震蕩而不穩(如話筒嘯叫),即控製結果不好”。如果父母同孩子常處於一種事無巨細和無時無刻聯係在一起的狀態,即父母隨時介入到孩子的生活和學習中(包括吃穿住行的很多細節),本應孩子自己關心和麵對的事情被父母千方百計地主動代為之,這不但會有很多機會和孩子產生摩擦,而且孩子因此就會失去主動性,失去自我成長的空間,甚至失去獨立決策的機會。長此以往孩子獨立生存能力會弱化和退化,這又會刺激父母對孩子的不滿和繼續的事無巨細、造成孩子的叛逆。所以管控太細,就如同係統控製的增益太高,控製結果變差。如果父母能正確掌握和即時調整對小孩管教(nurture)和放養(nature)的比例,能設身處地地從孩子方麵考慮,正確地對待他們成長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的家教,孩子的叛逆過程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很多父母之所以管控孩子太多、沒有逐步放養,主要是擔心孩子的犯錯、失誤或失敗。盡管大家都知道“失敗是成功之母”,但在心理上能做到什麽程度是取決於父母自身的情商高低。遇到挫折或失敗,孩子才會去後悔、才會想、去思考、去總結。在失敗中總結的教訓才深刻,才能永遠記住。孩子在體驗中長大,體驗越多,感受越深。凡是孩子能做到的事情,家長盡量不要替他去做。孩子進一步、大人退一步,這才能成長。

其實孩子的成長是循序漸進的,父母應該逐步放權,讓孩子逐步獨立,即管教(nurture)是 從100%到0%的一個過程。孩子自己的獨立(nature)也是循序漸進的,應該是從0%到100%的一個過程。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總是比較自信或自以為是的冒進,家長總是保守一些。

此消彼長的父母管控和小孩自己獨立

大女兒很小時,參加女童子軍外出離開我們5天,因為我們平時沒有注重訓練她的獨立生活能力,第一次離家住在外地的她有一次洗澡水出了狀況:沒有熱水、隻有涼水,可憐的孩子不知道如何應變、結果凍感冒了,回家後鼻子不通。所以後來有一次她跳舞的學校組織她們到北京去跳舞時,我們堅決沒有同意讓她一個人回國。但從那之後,我們就學會了放手,讓她自己洗澡、穿衣服。

大女兒上初中二年級後放暑假,帶著她一起回國、才第一次把她一個人放在老家天長一段時間,然後由親友帶她到北京和西安遊玩,最後由上海在部隊的朋友送她上飛機,委托一位空姐照顧她、並帶她出關、送到我們接機的地方。那次我接她時,第一眼看到她:大夏天2個膝蓋被2團白紗布包的嚴嚴實實。我問她怎麽了,她說和一個士兵打鬧時腳下被拌了一下,膝蓋蹭到地麵磨破了。她似乎不感覺到疼痛,興奮和驚奇地地告訴我:“是2個士兵下車後送她上飛機,他們居然不用通過安檢,直接帶著她和行李送到飛機上,把機票交給空姐,空姐帶我到座位上,我是第一個上飛機的”。

盡管大女兒認為自己在國內一路還好、挺開心的。但從後來親友的反饋說她不但不懂人情世故、還很嬌氣。主要原因是因為大女兒帶隱形眼鏡時,怕中國的自來水不幹淨、都是用礦泉水洗眼睛和隱形眼鏡。另外親友給她準備了他們自己認為最好的、豐盛的山珍海味大餐、她不好好吃,偏要在大餐後吃那便宜的披薩餅。我當時還護犢子說:“你們要學會知道客戶的需求,你認為好吃,孩子不愛吃、吃不下。再好的東西,如果不能滿足客戶的需求或解決客戶的問題,對客戶來說就是垃圾”。

二女兒很小時我們就讓她自己洗澡,小學的學前班時就給她零錢讓她自己去after school的學校隔壁的subway去買東西吃。一次被一個同學的家長看到我二女兒正和服務員很熟練地在sandwich上加一個個不同的食物時,他很驚訝,小孩子自己能夠買午餐了,看起來還那麽老道。從那以後他也讓他女兒跟著我二女兒一起去買午餐了,在這之前,他都是自己從公司開車過來幫助孩子。

二女兒小學4、5年級暑假時,我們就把她送到洛杉磯的CTY夏令營(Johns Hopkins Center for Talented Youth),有3-4周離開父母單獨生活的時間。

過了2年等到安迪也考試通過和年齡合格的時候,也在暑假把他送到洛杉磯的CTY夏令營3-4周的時間。開始時也舍不得他們離開身邊,都是我們開車送到夏令營,希望他們每天能給我們報個平安。為了怕安迪在夏令營晚上玩遊戲,我們特地找出一個老手機給他:沒有任何遊戲、隻能打電話和發短信。後來發現他們忙得根本顧不上給我們打電話或發短信,經常是我們發短信過去、詢問他們、並求著他們給我們回音。

後來工作太忙,沒有時間同時護送2個孩子去夏令營,加之有時他們的夏令營在不同的城市,一次隻能護送一個。所以二女兒我們有時買個監護票(Unaccompanied Minor Service)、讓她自己乘飛機去上夏令營。

我們有一個常用、固定買機票的代理(agent),由她電話谘詢航空公司,按要求為孩子訂機票和小孩監護票(Unaccompanied Minor Service)。小孩監護票的費用可以在訂票的時候一起支付,也可以在機場check-in的時候支付。抵達機場後,按照地勤人員的指導為孩子辦理check-in手續,填寫相應的表格:提供送機人接機人的聯係方式和個人信息。然後辦理像站台票一樣的Gate Pass,送機人陪著孩子一起過安檢,將孩子送到登機口。送機人與航空公司的地勤人員核對確認信息,將孩子交給專門的工作人員,目送孩子登機。送機人要等飛機起飛後才能離開登機口。飛機到達目的地著陸以後,接機人拿著小孩的監護票(Unaccompanied Minor Service),過安檢來到飛機出口處,專門看護孩子的工作人員會帶著孩子找到之前確認的接機人、並核實接機人的證件(ID)後將孩子送到接機人手中。

二女兒按著上麵的方法、一個人去了幾趟洛杉磯和美國東部等地方。在洛杉磯夏令營結束後還順便去我們朋友家裏去拜訪,朋友送她上飛機,我們花75美元(有些航空公司150美元)買一個小孩監護票、進到飛機出口去接,空姐會把孩子交到監護票上指定的、帶有駕照等身份證件的人。

孩子15歲之後,很多航空公司可以允許孩子自己乘飛機出行、不需要監護票,大人可以免費得到一個像站台票一樣的Gate Pass票,經過安檢、把孩子送到登機口,等到飛機起飛後、大人才可以離開。

安迪第一次一個人坐飛機單獨出行是2019年夏天、高中9年級結束的暑假,去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沃頓商學院的夏令營,那時他已經15歲半了。本來行程也比較簡單,我送他上飛機,是一個紅眼飛機、晚上起飛第二天淩晨到達,第二天早晨夏令營會有專門的shuttle去接不同航班的學生去學校。這也是二女兒到美東常用的方法。我們原則上不做AA航空公司的飛機,因為AA是一個糟糕的航空公司,雖然機票相對很便宜,但常常取消航班或延遲航班很久,之前我們有過幾次不好的經驗。但那次一不留神就被買機票的代理買成AA的,要登機的那天晚上突然取消了很多航班,連第二天的航班都沒有了。我隻好臨時再給安迪買第二天UA航班的機票、並排在當晚UA航班的第一個waiting list。無奈沒有等到空位,但安迪的行李已經跟著當晚UA航班托運了。第二天晚上,我又拿了一個免費站台票(Gate Pass)把安迪送到登機口,找到安迪一個也是去同一機場的女同學的爸爸、讓他幫忙安迪找一下昨天先托運的行李。那個女同學的爸爸用驚奇地眼光看著我:“你不去?!你兒子自己一個人去?他晚了一天、沒有學校的shuttle怎麽能自己找到學校去?你不坐飛機怎麽能進到登機口?”我和他解釋:孩子大了,要逐步鍛煉他們的獨立出行能力。我們給他裝了Uber軟件,教他怎麽打Uber,晚到隻能打一個Uber去學校了。

看到安迪乘坐的飛機起飛後,我才離開登機口回家。第二天我早早起床,看到和安迪共享的Uber軟件上安迪移動的軌跡,他已經快到學校了。等了一會,他發短信給我們:他找到夏令營的組織了,已經和新同學們一起吃午飯了。安迪第一次一個人坐飛機單獨出行總算有驚無險地完成了。

新冠疫情使得2020和2021年的夏令營改成網上的活動,安迪沒能有機會單獨出行,省了我們許多牽掛,也增加了我們在家相處的時間。

2020年夏天過後,很多大學都沒有讓新生到學校上課,而是改在家裏上網課。但二女兒上的紐約大學堅持讓學生到校上課。本來第二個孩子上大學、家裏還有老三不空巢,應該牽掛較少,但由於新冠疫情,我們擔心她萬一被傳染上、離我們那麽遠怎麽辦?大女兒上大學時,曾經連續感冒、被凍出肺炎,拖延到最後住院,幸好新澤西的朋友把她接到家裏修養幾天,夫人趕忙訂票從加州飛到紐約、給她做飯增加營養。

就算孩子上了大學,讓他們自己管控自己,父母不用再管控他們學習和生活的細節,但卻添加了一根牽掛的繩子維係在孩子和父母之間,起著父母和孩子的親情從管控到牽掛的轉換。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盡可能把孩子往外推,但真的到孩子要離家上大學時又非常地依依不舍。父母不一定要知道孩子在學校的生活細節,但很想他們常常來電話寒暄幾句、報個平安。而孩子們麵對他們嶄新、寬廣的世界根本無暇顧及父母。回想我自己17歲上大學後,每年回家1-2次,每學期和家裏寫幾次信,有幾次暑假勤工儉學、居然沒有回家。而自從大學畢業後,那個生我養我的老家也離我漸行漸遠,幾年也很難回去一次。大女兒剛上大學時,一想到她從此也像我17歲上大學後一樣一去不複返、回父母家隻是客,就非常傷感。上了大學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其實就是這輩子離開這個家了,成了父母老家匆匆的過客。

為了增加孩子能主動聯係我們的機會,我給二女兒的零花錢通常夠她一個月左右,這樣她在快沒錢時、或者臨時有額外需求時會主動打電話給我。

有一天下午剛和二兒女兒通完電話,突然接到我媽媽的微信電話,我一看我們的夏時製時間才下午1點半鍾,大陸時間是早上4:30,我問你怎麽這麽早就起床了,她說睡不著了,問我:“你現在是不是在醫院裏?”我說我在辦公室,移動手機讓她看我後麵的書架,她還是說:“我怎麽看像是在醫院裏?通常我晚上睡覺前看你走多少步,你每天要走一萬多步,怎麽昨天晚上我睡覺時你隻走了不到2000步,還沒有我多,現在起床了,看你也還是2000多步”。我都不敢告訴她我昨天做了植牙手術,今天早上沒有跑步,隻能含糊著告訴她:今天公司很忙,要早點來公司,今天早上沒有時間跑步。掛了電話,我立刻打開微信的微信運動(WeRun),往前翻了幾頁,赫然看見母親的名字列在那裏,80多歲的母親每天居然也有五、六千步,我以前一直都沒有注意到。我忽然有一種螳螂逋禪,焉知黃雀在後。我們都到了快抱孫子的年齡時,可是在父母眼裏我們永遠是孩子。在我關心我的孩子的時候,我的母親也在關心她的孩子。

盡管要逐步放飛孩子,但父母是不可能徹底放飛他們的孩子的,父母最多是像風箏一樣把孩子慢慢放到天上,然後就就像牽著繩子的人牽掛著天上的風箏。這個無形的繩子更多的承載著父母對子女的思念,越是和孩子小時候糾纏越多,思念就越重。

人們常說:“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隻剩歸途”。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就像天上的風箏,當父母還健在的時候,他們就像牽著繩子的人,我們做兒女的還會順著繩子回到家中,還能回到感受溫暖的地方。如果牽著繩子的人沒有了,就再也不能回到感受溫暖的地方,家鄉就變成故鄉,人生也就隻剩下歸途了。

在我們做父母們逐步放飛兒女的時候,也多注意兒女和自己在一起時創造讓他們感到溫暖的記憶。也許這些溫暖的記憶會使得父母的家成為他們今後的避風港,當他們在遇到挫折時,會暫時回來休整、充電,然後再重新啟航。

(未完待續)

下接《兒女之遇(二十四): 童子軍和俱樂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