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落矽穀

有興趣地努力工作,感悟人生。
個人資料
正文

怎樣提高靈商?

(2019-06-13 00:01:03) 下一個

社會已經證明了智商對一個人的成功並不起決定作用。一個人的一生是由情商決定的嗎?也不是,很多情商高的人,可能會獲得更幸福的生活,或者與周圍有更好的關係,但是他可能沒法去感受生命更深刻的東西,去體悟生命更深的價值和意義。真正決定人的本質的是靈商。社會一直強調智商和情商,並延伸出了心商(MQ),法商(LQ),財商(FQ),膽商(DQ),體商(PQ),逆商 (AQ)等各種各樣的“商”。對於“靈商”,在過去一直被人們忽視。人們關注具體的技能,後來關注才能,然而唯獨內心智力這種才能不被重視。一方麵這種能力不像其他智力類型那麽好量化和表現,它更體現為內在的力量。另一方麵,過去人們對人的內在的了解並不深刻,畢竟心理學是近百年來才發展起來的。

參見(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75504/201906/12305.html)《怎樣提高情商?》,靈商是20世紀90年代末期出現的一個新概念,英國人達納·佐哈、伊恩·馬歇爾夫婦倆合著了《靈商:人的終極智力》,靈商開始為人們所認識。靈商(Spiritual Intelligence Quotient,簡寫成SQ)是心靈智力,即靈感智商,就是對事物本質的靈感、頓悟能力和直覺思維能力。靈商是指一種智力潛能,屬於“潛意識”的能量範疇。

先從靈商的高中低3個境界來了解具體的靈商:

(1)靈商的初級境界是指靈感

著名科學家錢學森說:“靈感是潛意識,當醞釀成熟時突然溝通,湧現於意識即成為靈感”。“靈感這種思維往往表現為靈感或意念的突然閃現過程或悟性的湧現過程”,它是“智力勞動的產物,具有突發性、飛躍性、瞬時性的顯著特征”。很多人都有體會,當你對感興趣的事情,專心致誌地做了一段時間後,效率會很高,常常有如神助,有時會遇到一些困難或創新沒有結果,在努力一段時間,會豁然開朗。我自己也有很多親身經曆:產品的電路或軟件設計常常遇到難解決的問題,有時一下午甚至一整天都沒有進展,晚上帶著遺憾下班開車回家,但常常在離開公司的第一個紅燈處等綠燈時,腦子裏突然有了很好的解決方案或靈感。靈感出現在長期的緊張工作與思索之後的暫時鬆弛狀態。隻要你努力,積累有很多經曆,並形成潛意識,這樣你才能在緊急關頭,能急中生智、胸有成竹、靈機應變,否則你隻會長大嘴巴,呆若木雞。

(2)靈商的中級境界是指想象力

《最強大腦》中很多記憶高手大多具有豐富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形象思維,“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這句愛因斯坦的名言已經開始取代培根的“知識就是力量”。諾貝爾獎獲得者告訴孩子:成功靠的是創造性的想象力、勤奮刻苦、協作態度和對事業的濃烈興趣。想象力隻有在有興趣的努力工作,並且重複工作才能形成的。錢學森認為:“形象思維是我們當前研究思維科學的一項最重要的任務,而我們現在對它卻不怎麽了解。”

(3)那麽什麽是靈商的高級境界呢?

有一句諺語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行萬裏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開悟;名師開悟,不如自己醒悟。”管理界也有一句名言:“智力比知識更重要,素質比智力更重要,覺悟比素質更重要。”前一段時間通過與一些大師們接觸,體會到:“那些大師們,都是能夠充分利用精神財富寶庫的人,在那廣袤無垠的潛意識心理領域中,積累了很多技能,方法,客觀規律和真理,精神和靈魂得到了升華,人的品質得到提高!”。所謂“精神”,“靈魂”,“素質”,“修養”,就是相對應的“潛意識” 的積累,是靈商的一部分。所以,靈商的高級境界就是高尚的品質,淨化的靈魂,優雅的素質,不朽的精神,很高的悟性

在相同的社會環境和家庭環境中,甚至類似的身體裏,如果裝了不同的靈魂,那麽就會有截然不同的命運。靈商高的人,對自己有更深刻的覺知,能夠體悟到自己的內在價值,內在追求。對環境的依賴程度越小,他不那麽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有足夠的能量支撐他度過任何困境,如饑似渴的從環境裏麵吸取養料,他能夠從萬事萬物中吸取能量,充實自己,豐富自己。好的環境裏麵,他能夠充分運用條件,去實現自己的追求和夢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好的環境裏麵,通過那些困境,撐大自己的認知度和理解力,撐大自己靈魂的格局,撐大自己心靈的包容力。

馬雲和喬布斯是通過提升靈商獲得巨大成就的商業巨人。他們是利用靈性作用於商業成功的典型代表。

靈商是屬於“潛意識”的能量範疇。參見《談談“潛意識”》(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75504/201906/8136.html)。

佛洛依德把心靈比喻為一座冰山,浮出水麵的是少部分,代表意識,而埋藏在水麵之下的大部份,則是潛意識。他認為人的言行舉止,隻有少部分是意識在控製的,其他大部分都是由潛意識所主宰,而且是主動地運作,人卻沒有覺察到。在地球上所有生物中,隻有人類具有思考、分析、儲存知識、發展智慧、將知識進行整合的能力。然而,迄今為止開發的智力活動隻占人腦能量的很小一部分。科學家指出,一個人的腦細胞總量超過150億,而人窮其一生隻會用到其中的百分之幾,像愛因斯坦、蘇格拉底和愛迪生之類的天才,他們也隻用了不到10%的。 一個人的進化程度,與他運用潛意識力量的能力成正比。

意識是具有能量的,它可以被用來創造,但由於顯意識隻占意識總和的極小部份,所以如果隻用顯意識部份的少數能量,而無法用到潛意識的多數能量,其效果顯然不彰。我們的心理過程隻有不到10%是有意識的;其他90%是下意識和無意識的,或稱“潛意識”的,因此,僅依靠有意識的思想來獲得結果的人,效率將低於10%。大家都有“學開車”的經驗,教練說:“開車很簡單,左轉,方向盤往左轉,右轉,方向盤往右轉,要開快點,油門往下踩,要停下來,腳離開油門,踩閘。注意每個動作切換過程要平緩”。可是剛學開車時,總是身不由己,還沒有建立控製開車的潛意識,靠有意識的10%作用,即使全神貫注,也還會顧此失彼。經過一段時間的重複訓練,才能建立起控製開車的潛意識。我們也有看書閱讀和聽講座的經驗,看懂和聽懂隻能算是“有意識”,之後許多道理也常常“一看就懂,一過就忘,一做就錯”,就是因為沒有把這些道理變成“潛意識”,從而就不能做到知行合一。我們看《最強大腦》中玩魔方的人,操作魔方非常熟練,俗稱肌肉記憶(muscle memory),那其實很大成分是是“潛意識”在起作用。

相對於顯意識來說,潛意識是另外一個全然不同的世界,“心想事成”和“心理暗示”是一種意識(“顯意識”和“潛意識”)共同運作的結果,一個能確實進入潛意識的人,其心念的能量將大大增強,易於達成願望。而二種意識尚處於對抗狀態的一般人,比較難達成心願,甚至是會成相反之結果的。平時養成占小便宜的習慣,在關鍵的時候就限製了格局。所以作為家長一定要給小孩做不占任何小便宜的榜樣。另外在你不知道冷的時候,容易受涼發生感冒,當你意識到冷時,你的顯意識會提醒“底層潛意識”來產生熱(和生成寒氣)來保護身體。胎教在某種意義上是一種低層潛意識的積累。思考是一種能量是因為思考是“顯意識”和“潛意識” 共同運作。孔子在《論語》中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意思是說你不僅要會學,還要勤思考、會領悟。表現在實際的工作中,就是要把學到的東西融會貫通,觸類旁通,理論聯係實際,把實踐與理論統統變成自己的東西,通過不斷領悟,讓自己的經驗與理論日臻完善與成熟,由外而內從根本上升華自己。思考對提高靈商非常重要。

靈商高的人具有強大的內在力量。《聰明的女人》故事:一個聰明的女人在群山裏旅行,她在一條小溪中發現了一枚寶石。第二天她遇到了一個饑餓的旅行者,聰明女人打開包,將自己的食物拿出來與他分享。饑餓的旅行者看到了那枚寶石,問聰明女人能否將寶石送給自己,聰明女人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旅行者遇到了這樣的好運氣,欣喜地離開了。他知道那枚寶石非常值錢,足夠他下半輩子生活的。但是,幾天後,他又帶著那枚寶石回來找那個聰明女人。“我一直在想”,他說:“我知道這枚寶石非常值錢,但我還是想把它還給你,我希望你能給我更珍貴的東西。把你擁有的那種讓你把這塊寶石送給我的力量給我吧”。這個比財富更能震懾別人的是強大的內在力量。

靈商是屬於“潛意識”的能量範疇,由於潛意識是非不分,積極消極、好的壞的統統吸收,常常跳過意識而直接支配人的行為,或直接形成人的各種心態。所以,成也潛意識,敗也潛意識。因此要提高靈商,就要訓練自己,努力開發利用有益的積極成功的潛意識,對可能導致失敗消極的潛意識加以嚴格的控製。

哪麽具體怎樣才能開發利用有益的積極成功的潛意識,從而提高靈商呢?

最主要的就是從下麵2條做起:

(一)掌握客觀規律,知道和適應客觀世界的需求

(二)注重“重複”自己的好的言行,使它們變成“潛意識”。

很多大師一級的人靈商較高,他們尊重客觀規律,知道自己的客觀需求。他們生活簡樸,總能把自己想要的同自己真正客觀需要的相匹配,不會奢侈,因而看起來物質欲望低,比一般人幸福。喬布斯和facebook 紮克伯格的“重複的衣著”體現了一種簡單客觀需求和重複的概念。靈商低的人,不知道自己的客觀需求,物質欲望高,常常“想要的”高於自己真正“需要的”。有些人到自助餐吃飯常常會吃得溝滿濠平,過多的食物超過身體的需求就是毒藥。多餘的脂肪會壓迫人的心髒,多餘的財富會拖累人的心靈,多餘的追逐會增加人精神的負擔。

幾年前參加《黃河大合唱》和《戴你唱歌》慕課,接觸到曹丁指揮,李晶晶,廖昌勇和戴玉強等大師們,他們都非常隨和,非常謙遜,親切,笑容可掬,不裝,不像有些成功人士的臉上就算掛著淺笑,也脫不了幾分清高。大師們對任何人都很謙遜,自然,真誠,不像有些成功人士出來說話,就算表麵上客氣,你也能聞出來自裏麵的傲氣。這些大師鮮明的特點:人很隨和,素質和修養高,對專業“認真,熱情”, 做到極致。他們始終如一,他們對每一個不同的人如同對待每一個音符,不論音符高低,都用同一個狀態,都唱到位。讓我們感到他們對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真誠的,均勻的,不厚此薄彼的,重複的。這樣他們就不用做作,人前人後,表裏如一,隨時隨地不用去“裝”,在關鍵的時候不需要刻意去想,感情自然流露。他們遵循儲存在潛意識中的客觀規律,不會急於求成,不會有“永動機”心理:“以較小的努力,獲得較大的回報”。在他們身上能看到非常明顯的“重複”的品質。

一、“客觀需求”的重要性:

(1)在《怎樣提高情商?》中,提到“有興趣的努力學習或工作可以提高情商”,但隻有當你興趣同社會需要結合起來,你才能成功。因為隻有這樣的結合才能真正和長久地維持你的興趣。適者生存,如果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包括動態的需求變化),你是沒法幸福地生活下去的。公司和人也一樣:“能生存下來的公司,不是那些有非常聰明團隊的公司,也不是那些眼前看起來強大的公司,而是那些能根據社會需求適應社會發展變化的公司” (It is not the strongest of the species that survives, nor the most intelligent that survives. It is the one that is most adaptable to change)。有些人的興趣或理想沒有同社會需要結合起來,就是不切實際,靈商就不高,因而就不能成功。馬雲如果在30年前下海經商,弄不好會被弄成“投機倒把分子”,隻有在改革開放後,他才能把自己的興趣同社會需要結合起來,成就自己的事業。所謂“時勢造英雄”就是在特定的環境下,會出現有人能把自己的特長和當時的客觀需要結合起來,成就一番事業。任何行業的境界有三層: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比如上台演唱,很多人上台緊張(“潛意識”缺乏舞台經驗),不能發揮平時的水平,這是在還沒有見自己階段,經過鍛煉,上台不緊張了,可以發揮平時水平,並能表達自己的感情,但還不能同觀眾互動,就是見了自己。但若隻見自己,不接著往前走,就是“我執”,作繭自縛。再進一步,在一個適合的時段上唱出了迎合大眾的歌曲,人氣噴薄而出,便是成名之時,這時和觀眾互動,就是打打招呼,飛個吻等,每個場次都一樣表現,是不管觀眾不同需求的。但這個成名可能是短暫的,在繼續往前走就尊重客觀規律和常識。這就是見了眾生,放下了主觀判斷,以滿足客觀需求為重,在舞台上可以駕馭場子,和觀眾互動就是關心觀眾最喜歡什麽,自己怎樣以不同方式最大程度地滿足現場每一次都不一樣的觀眾。

莫言和憤青的最大區別在靈商高低,憤青是在“見自己”和“我執”階段,莫言是突破“見天地”到“見眾生”的境界,他不但知道客戶真正的需求,知道很大一部分讀者需要什麽,還能知道政府需要什麽。再好的小說,如果不是讀者喜歡的,就沒有市場或隻能是小眾市場。有人說作家不敢寫現實社會,否則會遭政府禁止。看了莫言《我們為什麽需要文學》講座,了解到作家寫現實沒有太多市場,因為有太多的途經報道現實,寫的人也很多,沒有競爭力。莫言也不需要借古諷今,魔幻現實主義更能吸引人。不好的現實,沒有必要再用文學的手法把它寫得更壞,這不符合文學的正能量功能,除非要把不好的東西寫成好的,《蝸居》讓很多人看後有一種把主人公寫成有情有意的貪官,自己死了也要替小三把國外的路通好。

(2)客戶需求是一個很典型和直觀的客觀需求,我剛開始“下海”創業時,舉步維艱,那時我總想把比較好的、先進的東西,推銷給客戶,以己度人,以為客戶同我想的一樣要好的東西。經過2年的碰壁,才知道好的東西,客戶不一定需要。客戶需要對他們有用的東西,再好的東西,不能幫他們解決問題,提高效率,對客戶來說,都是沒用的東西(有的客戶不客氣地說那是垃圾)。做生意一定要知道客戶真正的需求。喬布斯有一句名言:“通常情況下,人們並不了解自己需要什麽,直到你把產品呈現在他們麵前。”這是知道客戶需求的最高境界,是知道了連客戶自己都不知道的客戶真正需求。市場和銷售做得好的人一定是能了解客戶真正需求的人。

(3)把所關心的對象當成客戶,隻有知道對方的客觀需求,你才能做到“體貼入微”,知道客戶真正的需求做客戶喜歡的事,而不是(或不僅僅是)自己喜歡的事。做事方式是客戶喜歡的,而不是我們自己喜歡的方式。做事結果是要方便客戶,而不是在做事過程中方便我們自己。所謂“體貼入微”就是在有可能不方便自己的情況下,用對方喜歡的方式,做出方便對方或對方喜歡的事。

(4)所謂“入鄉隨俗”,“遵紀守法”就是我們要滿足當地社會的需求。遵守公司和團體的製度就是滿足公司和團體的需求。遵守各種流程、備忘錄和文件規範,是滿足工作的需求。與之對應的是“入門問禁”才能滿足各種需求, 所以不清楚要問,不要想當然。

(5)遵守客觀規律,滿足客觀需求,自然的就會對哲學和辨證法感興趣,就會不斷學習、觀察、思考,大膽的假設,學會變通進取,換一種立場和角度看問題,敢於突破常規或傳統思維,看到事物後麵無形的精神因素,因為單靠成文的書本理論是解決不了實際問題的。自然的對“吃鹽哲學”也會領悟較深(《吃鹽哲學),不會過度地貪婪物質世界的東西。到自助餐廳吃飯就不會荒謬地為了劃算,把自己撐得溝滿濠平,因為那樣賠得更多:賠掉了自己的味覺,賠掉了身體的美,賠掉了道德,在潛意識裏培養了占小便宜的習慣。

(6)遵守客觀規律,就會抓住事物的本質,客觀正確地歸納總結,辨證思維、推理和舉一反三,就會提高悟性。抓住問題的本質,不被表麵現象迷惑。對於極端宗教人士,如所謂的“人肉炸彈”,我們認為他們是被偏離教旨的不客觀的思想洗腦了,但其實我們大多數人也都被成規舊俗和我們的大眾教育洗腦了,使得我們常常被假相和現狀所約束,看不見客觀規律,做不到最佳行動。任何事物都有它內在的“神”和我們看到或要形容的“形”。我們沒法準確地去描述一個事物。描述不到位,不全麵,不客觀就是“盲人摸象”。能抓住事物內在的“神”,客觀正確地歸納總結,衝破成規舊俗的約束,就是提高了悟性。愛因斯坦說:“教育就是忘記了在學校所學的一切後剩下的東西”,這裏留下的是“神”(做人和學習方法),而要忘記的是“形”(具體的專業內容)。愛因斯坦又說:“使學生成為人格健全、個性和諧的人,而不是什麽專家應始終成為學校的目標。以我之見,即使那些培養專門人才從事固定職業的技術學校在某種程度上也應如此。培養獨立思考、判斷等綜合能力遠重於獲得專業知識,應始終置於首要地位。如果一個人既掌握了某一學科的基礎知識,又知道如何獨立思考、工作,他不僅一定能找到生活出路,而且還會很快調整自己去適應各種變化並取得進步,比起那些隻掌握了詳細專業知識的人所能做的要好得多”。就像打太極一樣,一開始要借助架式(形),逐步掌握太極內在的精髓(神),然後逐步忘記死板的一招一式,這樣才能打出太極的真正功夫。李小龍說:“截拳道就象一根指向月亮的手指,千萬不要誤將手指當成月亮,更不可專注於手指而忽視天空其它美景。手指的作用,隻是指引光明,至於你能獲得多少,或者看得有多遠,便全靠自悟與努力。”這裏截拳道是“形”,而真正的功夫是“神”。我們有些家長花了很多時間精力教育小孩都注意在“形”上(例如看到有智慧的美國人也花精力對小孩進行課外輔導,也趕緊給自己小孩根據自己的主觀認為,讓小孩上各種補習班),沒有注意在“神”上(有智慧的美國人花精力對小孩進行課外輔導是在小孩有興趣的領域,而不是父母的興趣上)。結果大人和小孩就成了老板和員工的關係,沒有興趣,自然學習效率就低,收獲不大,甚至造成小孩悲觀厭世,對親情也有影響。如果能了解客觀需求,就不會做很多無用功,甚至出力不討好的事。

(7)遵守客觀規律和需求,就會建立正確和高效的溝通方法,盡可能避免溝通的漏鬥效應。靈商高的人溝通時大多能遵循高效溝通的 7 C 原則,即完整周全(Complete),簡明扼要(Concise),體貼(Considerate),具體(Concrete), 清晰(Clarity) 禮貌(Courtesy),正確(Correct)。和靈商高的人溝通,會覺得他們很得體,讓人感到很舒服,自然。

(8)遵守客觀規律,滿足客觀需求,就會正確麵對問題,不逃避問題。就會客觀地解決真正的問題,而不是用產生一個或多個新的問題方法來解決當前的問題。也能做到“發現了問題就等於解決了一半問題”。

(9)遵守客觀規律,滿足客觀需求,就會以務實的態度對待周圍一切活動和交流。不會為了虛榮,去做一些務虛的,反而會引起周圍反感的事情。所以靈商高的人能夠明白大眾心理,知道大眾心理需求,總是非常低調,因為他們覺悟出“低調”的結果與“高調”的結果有著天壤之別。遵守客觀規律,滿足客觀需求,就會實事求,會用正確的方法和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現利其器),會用簡單的方法解決複雜的問題,不會機械地按部就班。有人總結到通常一個公司的有效勞動隻有20%,其他80%做的都是無用功,對公司沒有幫助,就是因為很多工作沒有考慮客觀需求,或者簡單的事,複雜了做,方法或工具不當。

(10) 遵守客觀規律,就會掌握真理,長期對許多真理的積累,在潛意識中就會積累很多常識,就會在眾說紛紜中明辨是非,正確地判斷對錯,就不會人雲亦雲,或對各種說法不知所措,生活在誤區裏。積累很多常識就會在閱讀很多書刊時,會發現哪些是合理的知識,哪些是謬誤或謬論,就會正確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例如很多人不敢吃太多雞蛋,因為很多書刊認為吃太多雞蛋會升高膽固醇。我是聽從健身教練和中醫師說雞蛋是很好的健康食品,蛋黃的卵磷脂對身體很有好處,曾經有一段時間我一天至少吃3個雞蛋,幾個月後檢查膽固醇反而比以前降低了。

(11) 遵守客觀規律,就會衝破習慣思維的約束,接通高層潛意識,從而產生發明或創造。

二、重複的重要性:

(1)“重複”就是實事求是,毫不隨便,“重複”是成功的秘訣 :有學生問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怎樣才能修學到他那般博大精深的學問。蘇格拉底聽了並未直接作答,隻是說:“今天我們隻學一件最簡單也是最容易的事,每個人把胳膊盡量往前甩,然後再盡量往後甩。”蘇格拉底示範了一遍,說:“從今天起,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嗎?”學生們都笑了,這麽簡單的事有什麽做不到的。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問學生們:“哪些同學堅持了?”有九成同學驕傲地舉起了手。一年過後,蘇格拉底再一次問大家:“請告訴我,最簡單的甩手動作,還有哪幾位同學堅持了?”這時整個教室裏,隻有一人舉了手,這個學生就是後來成為古希臘另一位大哲學家的柏拉圖。人人都渴望成功,人人都想得到成功的秘訣,然而成功並非唾手可得。我們常常忘記,即使是最簡單最容易的事,如果不能堅持下去,成功的大門絕不會輕易地開啟。成功並沒有秘訣,但堅持是它的過程。這種堅持就是一種“重複” 。

(2)任何較大的成功,都是好習慣的產物。習慣本身就是指習性的“重複” 。當你把每天的付出養成為一個好習慣後,你就會一點一滴的開始積累。積累足夠之時,成功水到渠成。我們的工作過程占據生命的很大一塊時間,一定要明白你是在為你自己工作,不是為公家或老板工作,你的工作是在為你的潛意識積累知識和經驗,什麽樣的工作習慣決定了你的性格乃至命運。在工作中訓練的技能會用到生活中,工作中不能精打細算的人,在自己的生活中也很難熟練的精打細算。在工作中不盡心盡力的人就是在浪費自己的生命。情商和靈商高的人,他對自己的工作會越來越熟練。相反如果經常出現甚至相同的錯誤,那智商和情商都有問題。工作之外還剩下一大塊時間是平時的為人處世。綜觀大師級的人物,他們工作態度是沒的說的,平時為人處世都非常認真仔細,一絲不苟,讓我們看到的是很會“做人”,情商很高。靈商高的人都是認真工作的人。

(3)釋迦牟尼感歎說:“菩薩難當,眾生難渡“,這是因為很多人對一些基本的道理,停留在口號上,沒有深耕:一看就懂,一過就忘,一做就錯。道理不需太多,但要真正弄清,弄懂,然後落實在行動上,並且能“重複” 地堅持下去。很多情況下,潛意識是要靠我們不斷地認真“重複”才能形成的。重複才能形成很強的定力。對於那些貪官,其實都是沒有不斷地提高靈商,不能“重複”當官前的做人原則,放縱自己的想法遠遠大於自己的需求,經不起誘惑,才脫變成貪官。所謂“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就是要“重複”保持當初的理想和原則。隻有這樣才能形成一身正氣,出於汙泥而不染。

(4)醫不自治,說的是醫生很難治好自己家的病人,就是因為麵對家人,失去了平常心,他總想用最好的方法,使得技術和能力不能正常發揮,矯枉過正,結果事與願違。醫不自治,其實就是不重複了。

(5)“認真”和“一絲不苟”都是體現一種重複的態度為了萬無一失“檢查、複查、再複查”也是體現一種重複的態度

(6)俗話說人過四十,有錯不改。這話不是說我們到了40歲以後,就不需要再改進。而是說40歲以前應該建立一套自己可重複的、標準的行為規範。不要在正式場合是一套,非正式場合下是另一套。也不要當麵一套,背後一套。養成好的習慣,重複好的習慣。所謂的“多少年如一日” ,“活到老學到老,每天進步一點點”。都是指好習慣的重複。

(7)有些學習和模仿或拷貝是一種重複。模仿成功者的精神,拷貝成功者的心序。聰明的人通過自身的經驗來積累提高自己的能力,不會重複錯誤。有智慧或靈商高的人,通過別人的經驗,來積累提高自己。偉人無不博古通今,以史為鑒。

(8)隻有重複才能積累,才能在“潛意識”中建立很強的信息,當積累到一定程度達到一定閾值,就會產生指數方的飛躍,不斷的重複可以產生多次飛躍,“潛意識”的整合可以觸類旁通,使得其他技能或方法的躍遷。我們常常看到有些人在某一階段變化很大,也有些人階梯式的,過一段時間就有很大的進步。這些都是因為他們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線性變化(前期積累),到達了閾值(拐點),達到了指數方的飛躍(井噴)。

所以提高靈商的基本方法就是:

(1) 掌握客觀規律,知道和適應客觀世界的真正需求

(2) 注重“重複”自己的好的言行,使它們變成“潛意識”。

不要覺得到達高靈商的路途艱難和遙遠,隻要從最基本的方法做起,循序漸進,途中會有很多不同階段的閾值,產生飛躍,總有一天會達到高靈商的境界。參見《飛躍》(奇妙的閾值現象和非線性指數方規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雨滴 回複 悄悄話 讚一個。 收錄了。
liliu98 回複 悄悄話 非常讚同文章的觀點! 寫得非常好!
寶瓶西羽 回複 悄悄話 把這麽多幹貨寫在一篇文章裏,有些人會消化不良吧?!
閑庭信步2014 回複 悄悄話 真正好文章!大讚!在思想中建立起一個個好的思維模塊,不斷積累,最終會產生飛躍的。功不唐捐。
閑庭信步2014 回複 悄悄話 真正好文章!大讚!在思想中建立起一個個好的思維模塊,不斷積累,最終會產生飛躍的。功不唐捐。
馬馬虎虎 回複 悄悄話 學習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