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20世紀拚智商,21世紀拚情商”。世上多少人失敗,不是因為不懂業務或智商不高,而是因為控製不了自己的情緒和欲望即情商不高。情商高不僅僅是指能控製情緒,會說話,會做人等表麵現象。情商高不是靠苦行僧式的控製,而是來自內心自發的、愉悅的心理行為。
一、智商和情商
羅素在他著作《西方哲學史》前言提到:物理的盡頭是數學,數學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心理學(原文是“哲學的盡頭是神學”,為了表達情商的概念,我把神學用更廣義的心理學代替)。
物理學廣義的代表“專業知識”,數學廣義的代表“方法”,哲學指理性地考察真理,心理學包含顯意識心理學和潛意識心理學。
物理的盡頭是數學,典型的例子是牛頓在25歲時用數學的方法,計算出行星的運動和橢圓形軌道,用微積分方法推算出萬有引力。而在此之前,很多物理學家花了很長時間都沒能突破。“方法”突破會讓“專業知識”成指數方形式提高一個層次。
假如一個人的綜合水平就如木桶中的水,木桶有6塊木板,我們通常所描述的人的智商(德國心理學家施特恩在1912年提出的IQ)指的就是專業知識(物理)和方法(數學)2塊木板,情商(由兩位美國心理學家新罕布什爾大學的約翰·梅耶和耶魯大學的彼得·薩洛維於1990年首先提出EQ)就是指哲學和潛意識心理學2塊木板。另外2塊是指靈商和未知的更高境界心理學。
一隻木桶能盛多少水,並不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有些人對某一領域不熟,但很快能上手,並能後來居上。是因為他的其他5個方麵(木桶的5塊木板)較強,隻有一個短板,整體素質比較高,相對有些對該領域熟悉的人,其它方麵不強,短板多。每個人就像一個木桶,有長板,有短板,有時我們覺得一個很多方麵看起來比常人厲害的人,他總是很難成事,那是因為我們隻看到他的令人矚目的最長的長板,沒有看到他最短的短板;有些人我們感覺他跟常人比沒有什麽特別突出的地方,可他能幹成很多事,那是因為我隻看到他的最短的短板比別人令人矚目的最長的長板短,沒有看到他整體素質比較高。
曾國藩是中國曆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然而他小時候的智商或天賦卻不高。有一天在家讀書,對一篇文章重複不知道多少遍了,還在朗讀,因為,他還沒有背下來。這時候他家來了一個賊,潛伏在他的屋簷下,希望等讀書人睡覺之後撈點好處。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見他睡覺,還是翻來複去地讀那篇文章。賊人大怒,跳出來說,“這種水平讀什麽書?”然後將那文章背誦一遍,揚長而去!賊人智商很高,非常聰明,至少比曾國藩要聰明,那賊的記憶力真好,聽過幾遍的文章都能背下來,而且很勇敢,見別人不睡覺居然可以跳出來“大怒”,教訓曾國藩之後,還要背書,然後還揚長而去。但是遺憾的是,他名不經傳,他的智商和天賦沒有具備合適的情商,變得不知所終。
情商高的人一般比較陽光和快樂。我們生活的目的就是要喜樂,幸福。然而人生總有如意和不如意的地方,現今的人大概不如意15%,如果你總是盯著你的15%,你就是活著地獄裏,如果你隻看到85%,你就活著天堂裏。我們每個人生活的物質世界是有限的(整個一個物質世界是無限的),但每個人自己的精神世界是無限的。人的所有有意識行為和思維全部都是直接受精神世界支配的。物質世界的客觀存在對人的思維和行為所產生的作用是間接的,並沒有直接關係。這就是為什麽會有這樣的現象:富翁躺在席夢思床上轉輾難眠,而流浪漢街頭睡得很香。幸福和痛苦是源自你的心靈,是一個心裏體驗,是所謂的情商決定的。
在物質世界裏,經濟學家薩繆爾森曾經提出過一個“幸福公式”:幸福 =效用/欲望。物質增長的同時,欲望也在增長。如果前者增長的速度遠遠慢於後者,我們就很痛苦;如果前者增長的速度遠遠快於後者,我們就很幸福。科技讓我們效用提升,但是一旦我們適應了這個效用,我們的欲望跑得更快。這個時候幸福感就降低下來。欲望與生俱來,人人都有。世人如何不心安,隻因放縱了欲望。明末清初有一本書叫《解人頤》,對欲望作了入木三分的描述:“終日奔波隻為饑,方才一飽便思衣,衣食兩般皆俱足,又想嬌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無田地少根基,買到田園多廣闊,出入無船少馬騎。槽頭扣了騾和馬,歎無官職被人欺。當了縣丞嫌官小,又要朝中掛紫衣。若要世人心裏足,除是南柯一夢西。”憂鬱和憂慮都是欲望大於能力。欲望小則更幸福,無欲則剛,就是這個道理。
二、如何提高情商?
情商範疇是指哲學和心理學的範疇。
(一)掌握一些哲學對提高情商有很大幫助。
炒菜,如果鹽放少了,味道很淡,不好吃。同樣的如果鹽放太多,味道會變苦,既不好吃,長期下去對身體也會有影響。所以鹽多了也會“量變引起質變”。“量變引起質變”概括了很多物理,數學和生活問題。所以哲學又把物理和數學乃至生活中的現象概括總結提高了一個高度。也可以概括成:“沒有一個東西隻有好的一麵沒有壞的一麵,沒有一個東西隻有壞的一麵沒有好的一麵”。
對於哲學,如果能從簡單的幾條做起,把它們變成潛意識,以後會逐步提高和擴展。
(1)人不能跨過同一條河。對待事物就會有發展的眼光。
(2)量變引起質變。吃鹽本身也是哲學;它說明沒有一個東西是隻有好的一麵,沒有壞的一麵。“隻有劑量能決定一種東西沒有毒。”人們吃飯,如果一頓吃太多,也可能造成副作用和中毒,正所謂過猶不及。
(3)正確地歸納總結能力。抓住問題的本質,不要被表麵現象迷惑。任何事物都有它內在的“神”和我們看到或要形容的“形”。我們沒法準確地去描述一個事物。描述不到位,不全麵,不客觀就是“盲人摸象”。有時並不是因為事情難我們不敢做,而是因為我們不敢做事情才難的。第一次看電影《李小龍》就覺得他發展武功,很有哲理,上網一查,結果發現他上大學的專業就是哲學。
(4)任何事情的存在和發展都是具有一定條件的。
(二)減小貪欲,不占任何小便宜
人的行為是由意誌決定,和動物不一樣,人除了滿足眼前的利益之外,還會想到更遠的將來。人信奉的是一要溫飽,二要發展。在這個意義上,人很容易比其他動物更貪得無厭。情商不高的人追求更無止境,更不可理喻,更容易向斜路上走。做人如果不能控製自己的欲望,就會成為欲望的奴隸,最終喪失自我,被欲望所役。
對於心理學層麵,目前還沒有像物理,數學和哲學那樣有成熟的理論,好像是比較難提高的,但道理其實也很簡單,就是在潛意識心裏領域裏鎖住貪欲, 自動的而不是靠念可決或靠有意識的意誌控製,從根本上、心甘情願地不貪小便宜開始:
(1)不占任何小便宜,一旦養成這個習慣,就會真正體會“吃虧是福”。就會減小欲望,提高幸福,幸福 =效用/欲望。比爾?蓋茨也曾說過:“吃虧就是占便宜”,這裏的“占便宜”是指比一般庸人拚命追求還要多得多的東西。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這樣會自動處理好人際關係。
(2)不占小便宜,就不會貪圖片麵的追求,就像吃鹽哲學,有些人片麵追求完美,反而結果偏差,按照規定的流程,不偏差,不漂移,結果就會重複。有些人到自助餐常常吃得溝滿濠平,怕吃少了就虧了,過多的食物超過身體的需求就是毒藥。
(3)凡事以喜樂為本,不要占小便宜,在需要或得到幫助的時候,也就特別感恩。這樣也不會有抱怨的習慣。也會保持謙卑,知足者常樂,不會常有妒嫉這樣把痛苦留給自己的心理。
(4)不占小便宜,就會學會體貼別人,了解所打交道的所有人的真正需求。就會變成睿智的人,善解人意。知道話有三說,巧說為妙: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一個人學會體貼,就會有好的教養,就會學會謙遜,就會學會等待,就會學會忍耐。這樣就不會希望別人高看自己,也不會總要證明自己正確。幾乎所有的英國人都認為孩子應該懂得忍耐,因為現實的成人社會裏有太多的需要忍耐的事情。英國人認為,作為一個紳士,缺乏忍耐和自我克製是最令人瞧不起的、最沒有修養的。即使是孩子,如果不能學會忍耐,將來也不會大有作為。
(5)不占小便宜可以使人誠實,有責任感(個人的,家庭的,團體的,社會的)。不占小便宜,也會讓人自信,別人看著有骨氣。麵對如此眾多的誘惑,我們不可能純潔到視任何誘惑而不動心的地步,但我們可以提高自己抗誘惑的臨界點。不投機取巧,不耍小聰明。
(6)不占小便宜,就會學會放下,不做無謂的糾纏,對不能改變的事實或過往,不去後悔或不做無謂的爭吵,不耿耿於懷或不能自拔。麵對災難或無可挽回的損失,不做“祥林嫂”樣的人物而放不下,或對當事人糾纏不休造成二度傷害。要有豁達的心胸,化悲痛為力量或把壞事變好事。我們看看愛迪生麵對災難是什麽豁達的態度:1914年12月,大發明家托馬斯•愛迪生的實驗室在一場大火中化為灰燼。損失超過200萬美金,但事前卻隻保了23.8萬的保險。大火最凶的當兒,愛迪生24歲的兒子查裏斯在濃煙和廢墟中發瘋似地尋找他父親。他最終找到了:愛迪生平靜地看著火勢,他的白發在寒風中飄動著。“我真為他難過。”查裏斯後來寫道:“他都67歲了,可眼下這一切都付諸東流了。他看到我就嚷道:‘查裏斯,你母親去哪兒了?去!快去把她找來,她這輩子恐怕再也看不著這樣的場麵了’ 。” 第二天早上,愛迪生看著一片廢墟說道:“災難自有它的價值。我們以前所有的謬誤和過失都給大火燒了個一幹二淨,感謝上帝,這下我們又可以從頭再來了。” 火災剛過去三個星期,愛迪生就著手推出他的第一部留聲機。
(7)不占小便宜,就不怕被認為“理虧”或不怕丟麵子,就不會為了“炒贏”而失去體麵去作不必要的爭吵。聲嘶力竭、不顧斯文就是不想輸得更多或止損,尤其是夫妻爭吵,有些是原則問題,但很多不是原則問題,而是輸贏問題。我們天性是不能吃虧、不能理虧,喜歡別人認同自己,當有人反對或質疑,我們會不由自主地維護自己,用自己的聲音壓過反對和質疑的聲音。為什麽說“清官難斷家務事”,這是因為很多爭吵不是什麽原則問題,因為原則問題是容易判斷是非的,而輸贏問題會變得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都認為自己是正確的,“好吧,你對,你對!”,不想爭論了,非要諷刺對方一下,都想成為最後一個講話的,就是怕理虧,怕對方占便宜,其結果就是表現得情商不高。
(8)不占任何小便宜,就不會急於求成,不會有“永動機”心理:“以較小的努力,獲得較大的回報”。就不會有不勞而獲的想法,就會明白所有的工作都是是為自己做的,而不是為公家或老板做的。1的100次方還是1;1.1的100次方是13780;0.9的100次方是0.00003,一個努力工作和不努力工作的結果是天壤之別。這也是情商高低造成的巨大區別。
(9)不占小便宜,就會讓人少用道德這個說不清楚的法則,多用規則或規律,即使規則對自己不利,也不要企圖逾越規則,這樣可以提高自己的控製能力,情商就會提高。一個人的教養不是道德規範,也不是行為準則,它更是一種規則。
(10)不貪小便宜,會讓人有大的格局,你就不會太計較。有些人開了公司,為了逃稅,浪費很多時間和資金搞一些有得沒有的名堂,結果耽誤開源,對社會沒有責任感和使命感。還有些人貪圖政府一些不用償還的基金,結果花了很多時間糾纏在關係,應付檢查等。公司不會發展壯大的。
(11)不貪小便宜,你就會少而精,不會貪多嚼不爛。就不會在不該著急的時候著急,學會等待,學會在等待的過程中享受當下的時光,不會太算計抓緊時間,占“省時間”的小便宜。這樣就不會常常超過疲勞閾值,讓自己常常抓狂,因而也不快樂。
(12)不貪小便宜,你就不會受騙上當。當你明知不好,還為之就是對自己不誠實。“當你對自己誠實時,天下就沒人能夠欺騙你”。世上有很多“貪小便宜吃大虧”的事情,都是因為自己的貪念引起,還是切記“沒有免費的午餐”。
三、把不貪小便宜變成潛意識,提高人的品行,知行合一
自從知道提高情商從不占小便宜開始,我就下決心不占任何小便宜,不去品嚐免費的東西,不把快餐店的紙巾帶出來用,不買很便宜的東西,聚會結束後不拿或讓其他人先拿剩下的東西。也不讓孩子占任何小便宜。慢慢地體會到不占小便宜的好處,不做物質的奴隸。然而有一天做夢,在一個大型晚宴之後,剩下很多糕點可以拿走,盡管我不太能吃麵食,因為麵筋過敏,但還是很興奮地去拿了一盒子糕點,居然發現還拿了最大盒和最漂亮的糕點,心情非常愉悅,一直到夢醒,還沉浸在喜悅的狀態中。醒來後,才覺得不對勁,怎麽夢中對占小便宜那麽興奮和積極?這和最近自己的行為規範不符合啊!那種感覺就像在吃甜點時,突然在甜點上撒了很多鹽,吃起來的感覺。早晨起床後還一直耿耿於懷,夢中的糕點其實就是和前2天夫人扔掉的、從COSTCO買來還沒開封、我看著可惜的、但過期的糕點一模一樣的。做夢是潛意識的活動,這次做夢讓我意識到了行為規範在沒有進到潛意識心理領域時,隻能是意識裏的東西,隻有在非常清醒和提示的情況下,才能做到。
因為人們的行為隻有10%是有意識的而90%是潛意識的,看懂的或知道的道理是屬於有意識的,還沒有成為潛意識。所以要把“不占任何小便宜”變成潛意識,擴散到下意識心理領域中,或潛意識心理領域中,在那裏,讓思想具有堅強的控製力量,才能做到知行合一,最終讓精神和靈魂得到升華,人的品質得到提高!有些人在某些場合下的小小善舉,看著好像是偶然的舉手之勞,實則是他們一貫的習慣,被別人看好的也決不是僅此而已,也絕不是運氣,而是“潛意識”中的人的品質或者精神以及靈魂高尚,也即情商較高。隻有這樣,高情商才能自動地、心甘情願地表現出來,而不是靠意識常常提醒自己被動的甚至不情願地“裝”出來。我們的工作過程占據生命的很大一塊時間,什麽樣的工作習慣決定了你的性格乃至命運。在工作中訓練的技能會用到生活中,工作中不能精打細算的人,在自己的生活中也很難熟練的精打細算。情商高的人,他對自己的工作會越來越熟練。相反如果經常出現甚至相同的錯誤,那智商和情商都有問題。工作之外還剩下一大塊時間是平時的為人處世。綜觀大師級的人物,他們工作態度是沒的說的,平時為人處世都非常認真仔細,一絲不苟,讓我們看到的是很會“做人”,情商很高。培養子女也是要把“不占任何小便宜”變成潛意識。
高的情商是人的內在精神財富。美裔英籍投資大師坦普頓爵士作為在投資界聲名卓著的過來人,坦普頓認為,一個人靠投資取得的財富,是由這個人的內在財富決定的。如果一個人沒有內在財富,就算靠運氣獲得意外之財,也難以守住。想要積累外在的財富,必須先積累內在的財富;要致力於獲得外在的財富,必須先獲得內在的財富。獲得內在的財富是有章法可循的,那就是提高情商和以後要談到的靈商。為什麽有些聰明人淨幹蠢事?那是因為情商不高。1996年我來到美國工作,97年時一位以前在國內的同事也到美國一個半導體材料公司工作,他的工作很辛苦,常常早上7點起床去上班,晚上11點才到家睡覺,有時無聊時在中午左右給我打電話訴訴苦。我安慰他:“工作忙,工資高也行啊”。他說:“那裏啊,創業公司,工資很少”,我說:“那一定是有很多股票囉”。他說:“股票倒是不少,每年給一萬多股,但沒有上市,沒有用啊。據說AXT公司要收購我們,要是那樣股票也許有用”。過後常常打電話,包括AXT公司已經收購他們公司了,雖然說是大公司了,但還是和以前一樣忙。並好意地告訴我:“我們公司的藍光LED材料快出來了,你買一些我們公司的股票吧”。我說我不炒股,也沒有把這一信息當一回事。有一天,午飯後,公司辦公室區域,突然人聲鼎沸,我很好奇地問:“怎麽了?”有人說:“你還不知道,AXT的股票今天一下子翻倍了……”。於是我拿起電話和我的前同事打過去:“恭喜你啊,你的股票終於有用了!趕緊賣掉一些去買房子!”我第一次親身體會到別人“笑的合不攏嘴”,他在電話那一頭樂得樂開了花。哼哼哈哈地說:“是的,是要買房子了,把老婆從中國接過來……”。過了一年多,突然又收到他的電話:“小陳能幫我找個工作嗎?我們這個部門被公司砍掉了,我到美國工作還不到10年,如果現在退休了,就拿不到退休金”。我說你有那麽多股票,應該能賣大幾百萬美圓,還在乎那個退休金幹嘛,去享受生活吧!他苦笑著說:“小陳啊,我現在才知道:‘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是你的走了也會回來’。我沒有那個命啊!都怪我們公司的分析師說,過半個月還會有一個漲幅,我就沒有聽你的話,賣掉一些股票。後來股票一直下跌,總以為會見底回升,哪知道根本就不升了”,我說:“什麽?你沒有去買房子?”他說:“都是911,把我的房子也‘炸掉了’,我沒賣的股票,現在很不值錢……”我深深地歎了口氣,替他惋惜不已。他應該把股票分成3個部分:(1)一個部分是養家糊口的基本,買房子,買車,買家具等基本生活用品,(2)養老保險基金等,(3)另外一部分是風險投資,這部分可有可無,損失了也沒有關係。應該為了(1)和(2)賣掉一部分股票,沒有賣就等於用(1)和(2)的錢在炒股票。這讓我想起巴菲特解釋說:“為什麽聰明人淨幹蠢事?用對他們重要的東西去冒險贏得對他們並不重要的東西,簡直無可理喻,即使他們成功的概率是100%,或1000%。但是,他們為了掙那些不屬於他們,他們也不需要的錢,他們竟用屬於他們,他們也需要的錢來冒險。這就太愚蠢了”。
四、情商的較高境界
比爾.蓋茨曾說過:“在你最感興趣的事物上,隱藏著你人生的秘密”。
什麽是興趣? 興趣是指一個人經常趨向於認識、掌握某種事物,力求參與某項活動,並且有積極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愛好是在興趣的基礎上產生的。如果一個人對某項活動發生了興趣,就會產生參與這種活動的動機,繼而參與這項活動。在活動中他感到有趣,於是就產生了對這項活動的愛好。這一過程可以這樣表示:興趣→動機→行為→愛好。
懶惰是很奇怪的東西,它使你以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氣;但實際上它所給你的是無聊,是倦怠,是消沉;它剝奪你對前途的希望,割斷你和別人之間的友情,使你心胸日漸狹窄,對人生也越來越懷疑。它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包括極端的懶散狀態和輕微的猶豫不決。生氣、羞怯、嫉妒、嫌惡、怯懦、缺乏想像力、及無責任心等都會引起懶惰。
懶惰是一種心理上的厭倦情緒。歸根到底是對家務、工作或學習沒有興趣。懶惰的人情商是不高的。大家知道人的進化靠是靠體力或腦力勞動,而人不勞動就會退化或老年癡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如果做他感興趣的事,他的主動性將會得到充分發揮。即使是十分疲倦和辛勞,也總是興致勃勃、心情愉快;即使困難重重也絕不灰心喪氣,而去想辦法,百折不撓地去克服它。如果讓孩子去學他感興趣的知識,學習的時間也許很長,但他絲毫不覺得苦,反倒像是在遊戲。小孩沒有興趣,就會目光遊移,不自信,長期下去,還會造成小孩與人交流的問題,有些小孩長期目光遊離,還會造成Lazy Eye。有興趣,小孩兩眼放光,充滿信心,不用家長推(Push)。這也順便提醒家長們發現孩子們的興趣點是多麽重要。孩子的興趣是什麽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有興趣,並且一直堅持。很多家長自己沒有搞清楚,人雲亦雲,讓小孩填鴨式的進行很多課外輔導。鼯(wú)鼠在古代人眼中有著多種本領,《荀子?勸學篇》說:“鼯鼠五技而窮”:能飛不能上屋,能緣不能窮木,能遊不能渡穀,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隻有那些能發掘小孩真正興趣,就一個真正的興趣,並加以培養的家長,才是真正成功的家長。現實中很多家長失敗在教育的誤區,培養了一隻隻鼯(wú)鼠。興趣要少而精,不要讓小孩常常超過疲勞閾值,對什麽事情都沒有興趣了。
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說:“所有智力方麵的工作都要依賴於興趣。”如果一個人對本職工作有興趣,工作的積極性就高,就能發揮出他全部才能的80%~90%;如果一個人對工作沒有興趣,工作積極性就低,隻能發揮他全部才能的20%~30%。德國偉大作家歌德這樣說過:“如果工作是一種樂趣,人生就是天堂。”
1965年,一位韓國學生到劍橋大學主修心理學。在喝下午茶的時候,他常到學校的咖啡廳或茶座聽一些成功人士聊天。這些成功人士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某一些領域的學術權威和一些創造了經濟神話的人,這些人幽默風趣,舉重若輕,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順理成章。時間長了,他發現,在國內時,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騙了。那些人為了讓正在創業的人知難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創業艱辛誇大了,也就是說,他們在用自己的成功經曆嚇唬那些還沒有取得成功的人。作為心理學係的學生,他認為很有必要對韓國成功人士的心態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並不像你想像的那麽難》作為畢業論文,提交給現代經濟心理學的創始人威爾.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讀後,大為驚喜,他認為這是個新發現,這種現象雖然在東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還沒有一個人大膽地提出來並加以研究。驚喜之餘,他寫信給他的劍橋校友(當時的韓國總統)樸正熙。他在信中說,“我不敢說這部著作對你有多大的幫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個政令都能產生震動。”後來這本書果然伴隨著韓國的經濟起飛了。這本書鼓舞了許多人,因為他們從一個新的角度告訴人們,成功與“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三更燈火五更雞”、 “頭懸梁,錐刺股”沒有必然的聯係。隻要你對某一事業感興趣,長久地堅持下去就會成功,因為上帝賦予你的時間和智慧夠你圓滿做完一件事情。後來,這位青年也獲得了成功,他成了韓國泛業汽車公司的總裁。
幸福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並設法從中賺錢。興趣是幸福的體現。所以這個時候的人的“幸福公式”是這樣的:幸福 =效用/欲望 +興趣。
五、結束語
情商是潛意識心理領域中,人的品質或者精神以及靈魂!大道至簡,提高情商從以下兩點開始:
(1) 寧可吃虧,也不占任何小便宜。
(2) 有興趣地努力工作或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