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三訪姑蘇
(2005-11-24 08:03:14)
下一個
三訪姑蘇
第一次去蘇州是和阿櫻去的。和她正式交往有一年餘,一直生活的緊巴巴地。每月的國家補貼也剛夠我的夥食費。眼見春天踏青時節就要來了, 我們打算去趟最近的蘇州。
蘇州的古跡很多,著名的園林幾十個。 就選擇了拙政園,留園,獅子林,虎丘。印象最深的要數拙政園了。拙政園大概始建於明朝,樓台亭榭古香古色,取潘嶽《閑居賦》中“此亦拙者之為政也” 之意。至今還有些印象的有遠香堂、蘭雪亭、什麽三十六鴛鴦、和十八曼陀羅的。當時還在大笑金庸在天龍的描寫和姑蘇實際相差太遠。
再後來的園林都在趕路, 因為一天內見的景色都分別不出來了。隻記得蘇州很美,街道古風尤存。春季剛剛下過雨, 街頭很幹淨清新。微微的薄霧籠罩著園林,多少樓台煙雨中。當然少不了在觀前街得月樓大吃一頓了。但另我驚訝的是一向吃的清淡的江南人做的酸辣湯,辣的我眼淚都快出來了。
第二次去蘇州是跟阿晶去的。阿晶是我的小師妹。江南人士,淘氣可愛。當時課題做的很辛苦, 大家提議去休息休息。 她說要去寒山寺還願。 於是我們大夥就一起去了。
去訪寒山寺的人,大多都是慕“鍾”而來。尋鍾、知鍾、聽鍾、敲鍾,祈福祉, 清心靈。現在的鍾已經不是唐代的鍾了。根據康有為的推斷,古鍾大概被日本人所盜。多次戰亂,山寺已經數度重建,鍾最終還是由日本人捐款重建,一口在日本館山寺, 另一口在姑蘇寒山寺。
寒山寺麵西而開,取佛從西來之意。門對大運河和江村橋。姑蘇並沒有楓橋,張繼詩歌中的楓橋大概指的是封橋或江村橋。如果說拙政園是蘇州本地人的,那麽寒山寺則屬於遊子的。麵對運河,楓橋夜泊,聽著古寺鍾聲,寂寞時,每個遊子都會引發無限愁思。
鍾聲明慧眼,月色照禪心。花了一元錢我撞了三下鍾,祈求福祿壽。在廟後街買了很精致的小鈴鐺,上麵有刻著純金兩字,至今還掛在家裏。然後大隊人馬又殺到觀前街的得月樓,大吃大喝了一場。
第三次去蘇州是和阿戴去的。畢業前答辯後, 我正在宿舍裏雲山霧罩賽神仙,阿戴說咱們去哪逛逛吧。於是呼兩人穿著拖鞋從宿舍逛到校門口, 覺的不過癮,又從校門口逛到火車站,還不過癮,最後就來到了蘇州。
大概是悶的久了, 這次我們去的是東西山。“不向東山久,薔薇幾度花,白雲還自在,明月歸誰家”。沒見到薔薇,倒是見了滿山的東山橘子,也沒人看管。橘子不大,簡直很小,但皮紅瓤黃,味道甜甜。就先用橘子解決下溫飽問題,然後又閑庭信步的,來到太湖水邊。
太湖浩渺,右手邊有一個很小巧的桃花島。據說鞏利在那剛拍完搖到外婆橋。我們沒去桃花島, 也沒去黃龍洞。反正是淡季,給了船夫四十元錢就直接殺奔西山。 西山其實很簡單,就一條主街,和一座大廟,門票比寒山寺還貴。我們倆對此廟不感興趣,就左逛右逛的到了小巷之中。
農家的小巷非常狹小,就象走迷宮,一會兒的工夫我門就迷路了。最後好不容易在一個農家茶館裏要了碗碧螺春,問明路線,才晃到主幹道。到此已經精疲力盡了,跳上小巴,直奔觀前街的得月樓。
阿戴一路上學著女司機的蘇州軟語, 真是酥軟恬淡。學的笨拙,惹的大家哈哈大笑。司機告訴我們蘇州話最柔, 有道是“寧聽蘇州人吵架,不聽無錫人講話”, 可我們什麽也聽不懂,覺的都一樣。又在觀前街得月樓大吃一頓後,街上已經燈火通明了。乘著月色,一路睡了回來。
蘇州的印象始終是模糊的,畢竟是一個過客。但有時,蘇州的印象又是清晰的,因為它的名勝文化已經深入民間,這就是漢文化底蘊了。這裏的湛山精舍雖去過多次, 可印象就是沒有去國內的寺院深。希望以後有機會能再到蘇州聽寒山寺除夕之夜的一百零八鍾,散盡一百零八種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