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動汽車要來美國了?
根據Kelley Blue Book統計,美國新電動汽車平均價格為48,763美元,故老美說“電動汽車是精英富人的產品”,似不為過。美國電動汽車2022年銷量為80.7萬輛,不足汽車總銷量的6%。阻礙美國新能源車銷量增長的因素是半導體短缺、鋰和鈷等電池所需原材料的價格飆升,石墨等關鍵材料供應嚴重不足,公共充電樁建設緩慢也是製約電動車發展的重要因素。
而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則持續爆發式地增長,2022年產銷分別完成705.8萬輛和688.7萬輛,連續8年位居全球第一。其中出口了67.9萬輛,純電動車均價25,800美元,具備“壓倒性的成本優勢”。這樣,即便加上25%的關稅,“中國電動汽車要來美國了”就絕不是空穴來風了。
前幾天和老婆、兒子去逛本地最豪華的shopping mall – South Coast Plaza。看到了中國產電動車極星(Polestar)的占地不小、氣勢不凡的展示商店(show room),裏麵展示的幾輛車設計新穎,奪人眼球,特別是左下圖的那輛敞篷跑車,極具時尚。
極星(Polestar)是由中國吉利(Geely)集團和瑞典沃爾沃(Volvo)共同控股的豪華電動車品牌,於2017年10月份成立,總部設在沃爾沃的家鄉瑞典。該公司自2022年以來在全球斬獲訂單量達到了50,000輛,不僅零售市場需求表現旺盛,全球租車巨頭赫茲(Hertz)也已下了首批訂單訂購。去年夏天,公司與收購公司 Gores Guggenheim 合並後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PSNY.US)。極星車在剛推出之時,無論是設計、隔音、操控、用料等等,都備受車評人好評。
事實上,中國的電動車在海外收到歡迎,除了質量、功能優異之外,電池成本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對於車企來說, 整車成本占比近一半的電池價格如果能夠降低,無疑將有助於提升車企毛利水平,提升企業競爭力。2021年,配備國產電池的電動汽車平均售價不到歐洲電動汽車的三分之二,美國電動汽車的一半。而寧德時代、比亞迪等電池廠商巨頭,如今在國際市場上的占有率仍在不斷提升,可以預見的是,中國電池企業將會很長一段時間繼續保持領先優勢。
但中國電動汽車也有劣勢,主要是以下三點:
為規避美國的保護主義,極星表示將從2024年開始將在南卡羅來納州沃爾沃旗下的工廠生產新款車型?寧德時代也官宣,將為福特(Ford)密歇根州的電池工廠提供籌建和運營服務,並就電池專利技術進行許可轉讓。該工廠投資總額35億美元,為福特全資所有,預計2026年投產,年產能約為35G Wh,每年可為約40萬輛福特電動車提供動力電池。
極星不僅提供緊湊型的的極星2(美國起價為4.9萬美元?),與特斯拉(Tesla)Model 3展開競爭。還於今年3月17日正式推出了Polestar極星旗下首款超豪華純電SUV - 極星3,並公布了在中國市場的全新價格體係:
這款車可是與小兒子所供職的提供的超豪華高性能電動汽車Lucid公司直接競爭的對手,相信他們已經感受到了壓力。Lucid Air藍寶石版本的三電機係統、百公裏加速2秒、續航800公裏、左右後輪反向扭矩等讓這個品牌在造車新勢力中格外顯眼,也比特斯拉更具創新性,但是動則十幾,二十幾萬的價格注定了它隻能是小眾車型。前不久,他們公司為了適應市場競爭,不得不解聘了超過1,000的員工。他們公司在South Coast Plaza也有展示廳,據說訂單不少,但問題是生產能力始終跟不上去。
而美國消費者對於中國電動車進入美國市場又有什麽看法呢?舊金山一家科技企業老板蘇尼爾·保羅說:“極星有很好的操控性和足夠的續航裏程”。美國消費者米切爾·福斯特說他之所以買極星的原因是,“我喜歡美國汽車,但這不是必然選項。” 另一位買主,哈裏森談到她買的極星車時說:“隻要這輛車製造精良,原產地對我來說沒太大的影響。”
汽車租賃公司赫茲(Hertz)現在計劃將其大約50萬輛汽車全部電氣化,其中特斯拉和極星的訂單占了相當大的部分。去年它宣布將從極星訂購多達6.5萬輛電動汽車,部署在歐洲、北美和澳大利亞。據悉,這批新車(Polestar 2)的訂單將在五年內完成。
“狼來了”,美國你準備好了嗎?
二零二三年四月二十二日
有道理。
中國車,但通過沃爾沃的銷售和維修渠道。。
據說,95%都銷往國外。
但美國的車商們當看到中國車這麽好的時候,當然一定努力開拓美國市場,這是生意。
“狼來了”,美國你準備好了嗎?那件趕緊吧!
還是讓市場來說話吧。
如果電池不靠譜,福特不會傻到投資35億美元,全資所有。物美價廉是包括上海人在內的人類普遍的追求。
如果車子在美國製造,原料來源受限製,車子價格走向用還用懷疑嗎?
美國消費者是不喜歡廉價產品的,而追求價廉物美是我和我們上海人普遍犯過的錯誤,
還不好一概而論。曹德旺-玻璃大王在美國生產就很成功。
實際是中國和瑞典合資品牌。
據說已經在美國開賣了,Hertz也下單買了,型號應該是極星2。
極星是吉利和沃爾沃合資品牌,但吉利擁有沃爾沃100%的股權,在中國生產。目前國內和美國都少見,它95%左右的市場在國外。如果要打入美國市場,極星不大可能標榜自己是中國汽車,很可能打瑞典的沃爾沃品牌營銷。如果這樣,還是有可能進入美國市場的。
不過不能算是嚴格意義上的國產車,它是瑞典的小公司,本是沃爾沃旗下的。而沃爾沃賣給吉利了。確實是在中國生產。但很多在美國賣的別克車現在也是中國產的。
嚴格意義上的國產車,應該是中國廠商自己注冊商標,自己設計並生產。不太可能賣到美國來的。這不光是產品問題。就像中國的手機。做得好賣到歐洲倒是可能。好像比亞迪已經有出口到歐洲了。
電動車,首先,它依然是一輛汽車,那麽,它若允許進入西方市場,就應該滿足西方關於汽車安全的一切標準。沒聽說過,中國牌子(在中國產的西方車牌不太清楚)汽車,已經可以經得住西方標準的防衝防撞一些列實驗啊。俺經常在網上或微信channels裏聽到的那些匪夷所思的中國汽車問題,諸如自燃、電池爆炸、brake失靈等等等等,在美國的汽車消費市場上從來都沒有聽到過,那麽,中共國紙糊般的汽車為什麽能允許被拿到美國市場賣?聽起來毛骨悚然。
在美國加拿大,經常聽說,某某牌子汽車因某種特殊技術問題被大批召回,各位看官可曾聽說在天朝,也有類似的汽車召回事件經常發生?如果從來沒有發生過,絕不是因為天朝所有的汽車牌子質量高超,不需要被召回,而是土共國的汽車質量管理根本就沒有到達西方的管理標準,否則,大量牌子的汽車因售後發生的問題都要被召回,中國汽車生產廠家,還是象許許多多其它產品的生產廠家一樣,沒有對汽車售後質量一管到底的嚴肅認真負責態度罷了。
搞汽車生產的中國人,能從億萬“騙字當頭”中國人的陰影中走出來?如果能,真象前任中國總理李克強所說,長江黃河水要倒流了。
中國人造汽車,猶如中國人造飛機。中國飛機,因為在天上飛,所以你不敢坐,那麽,中國汽車,因為它在地上跑,你就敢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