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的除夕,除了包餃子整家宴之外,就是支棱著要看春晚。
評注:作者在文章的一開始就強調了每一年都要看春晚。可見春晚對其的重要性。根據我對文章的作者了解,其每年都看春晚,但,每年都看不下去,這就如同是,其在每一年的開始都要決心把這一年過下去,但是,又發現每一年都過不下去。
春晚,全名是《春節聯歡晚會》,實話實說,春晚的確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很多的快樂和美好的回憶。即便到了美國,每個除夕,也要早起來看春晚,一連多少年都是這樣。
評注:作者讚譽春晚給其帶來很多很多的快樂和美好的回憶。注意,作者是用了“很多很多”這樣的詞來表達美好程度。一連多少年,作者都受益於春晚帶來的歡樂。這可都是作者在此交代的。
現在,看春晚的渠道多了。2020年的春晚,我也想看。但是,看了十分鍾就看不下去了。用東北人的話來說,看著鬧心!
評注:今年有點特別,作者看春晚感覺鬧心。是什麽原因?我們往下看。
一水兒的大紅大綠,色彩紮人眼呀,真的是沒法看。鑼鼓那個喧天呀,震耳欲聾呀,也是沒法聽,唉!其實,這些都不是事兒,就是看熱鬧唄。
評注:從作者的表述上看,這春晚和往年沒什麽不同。而且,作者又在此說了:“這些都不是事兒。”
那麽,到底是些什麽東西傷了作者看春晚的脾胃了?再繼續往下看。
最主要的是,我們在海外這麽多年,三觀正確,正直誠懇善良真誠,有對未來的憧憬,有對現實的認識,有對人生的理解,有對世界的貢獻。就我來說,對《春晚》的語言接受不了了,對那種全部是大詞兒,全部都是吹大牛,侃道理,忽悠老人孩子的語言接受不了了。而且心理上產生了對立的情緒:這都是些啥呀?現在是2020年了,拿出點兒真的東西好不拿出點兒善良的東西好不拿出點兒誠懇的東西好不?
評注:作者到此終於講清楚了為什麽不喜歡春晚了,因為其覺得自己三觀正確,特別是有對世界的貢獻。那這麽說來,在中國那邊的14億觀眾和這作者比起來,三觀都不正確,都是歪的,所以,14億觀眾能看下去春晚,而作者卻不能了。而且,這作者到底是對世界有什麽樣的大貢獻,以至於讓其這麽看不上春晚?難道其在美國舉辦了一場比春晚更高質量的美國春晚?
接受了很多年各種各樣的教育,自己在心裏形成了一套自己對世界的看法,當然也憧憬著中國會進步,會發展,會成長,但是,非常遺憾的是,隻看到了經濟發展,沒有看到社會的進步,沒有看到人民的成長,我好失望呀。
評注:作者聲稱隻看到了經濟的發展,而沒有看到社會的進步,更沒看到人民的成長,這讓其很失望。這一下子讓我明白了,作者為什麽看不下去春晚了,因為其誤認為沒有看到中國社會和人民的進步而導致了憂鬱,這樣憂鬱的心情讓其內心的希望跌入深淵,從而導致其無欲,無欲看春晚。
人類的發展其實就是經濟發展的過程,經濟實力決定上層建築。作者看到經濟的發展,卻沒看到社會的發展,這是隻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現象,屬目光淺薄。
在春晚喧囂的鑼鼓聲和刺耳的音樂聲中,我昏昏欲睡,把音響的聲音放在最小,冷眼看著春晚舞台上那群蹦蹦跳跳的孩子們,對不起了《春晚》,我自覺地把我自己給邊緣化了。融不進春晚,便融不進中國了。
評注:看看作者的一些話,如,“冷眼看著春晚舞台上那群蹦蹦跳跳的孩子們”,我立刻感覺一身的寒意。特別是到了一定的年齡時,大家都會對所見到的孩子們表現出慈愛,可是,這作者的表述讓人感覺其對孩子有種冷酷的敵意,這才有了那寒光閃閃的冷眼。其自稱是“融不進中國了”,表示出其已經洋裝穿在身,祖國已不再親近,形如陌路。
在這個世界上,我是一個很幸運的人,可以接受很多教育,可以選擇自己生活的地方,可以選擇自己讀的書,也可以選擇自己的喜好和厭惡,我是一個心靈自由的人。我特別感謝我自己,我沒有選擇在中國安逸地當一個小官兒,混一輩子日子。也感謝美國接納了我,讓我成為一個我自己想成為的人!
評注:作者說其受過各種各樣的教育。“各種各樣”同義詞是“亂起八糟”。在座的各位還有誰聽說過“各種各樣的教育”的說法?但是,都會知道“亂七八糟的教育”的說法。所以,可以說作者受過“亂七八糟的教育”。 作者在此感謝美國接納了她,感覺是接納了難民。
《春晚》,別了!
評注:我看明白了,這是說:中國,別了!既然是要別了,怎又用mychina作為筆名?難道這是受過各種各樣的教育的結果?既然中國已和作者毫無相幹了,那麽中國社會的發展與否又怎能讓作者產生憂鬱,讓其看不下去春晚?太矛盾了。
換一個頻道,看BBC的 The Earth, 換個腦子吧。
評注:此時的這個頻道正在講述日本的地貌和海洋。作者特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