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博客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個人資料
正文

評注《文淵:窮寇莫追(1)》

(2019-06-18 14:15:09) 下一個

評注《文淵:窮寇莫追(1)》

在香港廣大民眾前赴後繼、不畏強暴,經大規模的遊行示威以及流血抗爭的不懈鬥爭下,傀儡特首林鄭月娥不得不於15日公布暫緩修“送中法”,稍後又對因推動修例而引發香港社會分歧而向港民表示道歉。這是香港民眾的偉大勝利,是以民主、自由、人權為表征的普世價值的勝利。正如紐約時報所言,“代表了習近平2012年開始掌權以來,中國最大一宗政治事件的挫敗。”盡管如此,香港民眾16日毅然再發起“反送中”大遊行。上百萬老幼中青世代港人上街,沿途高喊“林鄭下台”,要求撤回修法。這不僅是對傀儡林鄭罔顧民意、顛倒黑白,將民眾的正義抗爭誣為“暴動”,並公然予以武力鎮壓的憤怒,也是直接挑戰北京“一國兩製”的治港政策。據聞,即使以警方的數字統計,當日遊行的人數也至少比9日的多了一倍而接近50萬人,若以民間估算的方法已破150 或至200萬。

遊行結束後,組織者發表聲明,不接受林鄭的道歉,要求完全撤回修法的計劃,林鄭月娥下台,否則香港人決不罷休。民陣的聲明說,麵對龐大民憤,林鄭月娥竟然隻透過新聞稿,為“政府工作上不足”致歉了事,並非為強推惡法和警方暴力鎮壓道歉,完全是侮辱和愚弄上街市民,香港人絕不收貨。聲明最後提出五大訴求:1,完全撤回逃犯條例修訂; 2,追究警察開槍鎮壓; 3,不檢控和釋放反送中示威者; 4,撤銷定性6月12日集會為暴動; 5,林鄭月娥問責下台。 如政府拒不回應,香港人絕不罷休,定會激發更多市民的罷工、罷課、罷市。

評注:當年六四提出的7條要求:1、重新評價胡耀邦的是非功過,肯定其民主、自由、寬鬆、和諧的觀點;2、徹底否定清除精神汙染和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對蒙受不白之冤的知識份子給予平反;3、國家領導人及其家屬年薪及一切形式的收入向人民公開,反對貪官汙吏;4、允許民間辦報,解除報禁,實行言論自由;5、增加教育經費,提高知識份子待遇;6、取消北京市政府製訂的關於遊行示威的十條規定;7、要求政府領導人就政府失誤向全國人民做出公開檢討,並通過民主形式對部分領導實行改選。如果上述條件不能滿足,將繼續靜坐絕食。
 

後來,又加入了要求撤銷四二六社論,撤銷定性學運為動亂。
 

大家對比一下,就會知道,這次香港的暴亂和當年六四是一回事。

雖然港府傀儡和中共遇挫,他們絕不可能善罷甘休,況且他們隻是“暫緩”的緩兵之計,並未承諾撤回修法。中共之所以會灰頭土臉地縮回,並不是他們願意放下屠刀,更不會立地成佛,隻是當前的國際、國內形勢極不利於他們。處於四麵楚歌絕境的中共不得不向香港獨特的經濟實力低頭,他們清楚地意識到,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對大陸經濟的重要性,這一修例欠缺準備,製造的問題遠大於將要解決的問題,不得不暫且放棄擴大對港全麵政治管控的迫切欲望。中共獨裁者也異常擔心在中美貿易戰頻頻失利、不能招架的當下,再發生不可管控的意外大規模政治事件,特別是目前中國國內局勢非常不穩的情況下,可能成為引發國內矛盾的導火索,直接釀成危及政權的惡果。

評注:文淵所述正是這次暴亂的組織者所算計倒的,就是想給經濟的發展添堵,給改革開放製造麻煩。

在如此有利的形勢下,香港民眾更應該把握住鬥爭方向,講究鬥爭策咯,在取得階段性勝利的時候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見好就收,退一步休整、調節,以逸待勞,恢複元氣,利於再戰,切不可高估了自己的力量盲目冒進,小覷了對手。由於林鄭和中共的認慫,民眾適時地取消了原定於17日的罷工、罷課和罷市的決定,但會“蓄勢待發”,並進一步做好宣傳工作,讓公眾理解“三罷”,一旦港府再推修例,就會再次發動“三罷”。這是理智的,也是必要的。任何群眾運動都要有政治智慧,要講究“一弛一張”,有理有節,愛護民眾的積極性,況且大規模的群眾性活動太頻繁,也是不可持續的。香港是以商業為主的社會,大多數民眾以此為生,特別是“三罷”這樣的行動就更要謹慎,否則就會傷及民眾的根本利益,失去民眾的支持,從而瓦解自己的隊伍。

評注:當前中美都麵臨誰都不喜歡的貿易戰,而這個文淵卻在此代表暴亂方幸災樂禍,盡顯其惡劣的人品。

港府請注意,依六四的經驗,如果滿足這些暴亂分子的要求,他們接著會提出更高的要求。這些家夥貪得無厭,這也許是可以利用並擊破他們的地方。他們不是準備一張一弛,恢複元氣再戰嗎?那就和他們打一場持久戰,讓這場暴亂殃及民生和商業是很不錯的策略。最後,人民和商人們就會把他們給趕走了。

孫子曰“歸師勿掩,窮寇莫追”,意思是不追無路可走的敵人,以免敵人情急反撲,造成自己的損失,也示喻不可逼人太甚。況且當下的中共絕非“窮寇”,他們是武裝到牙齒的老虎,他們暫時縮回去匍匐在地,是在窺探、在尋找獵物的命門,以求在有利時機突然發起毀滅性的進攻。他們暫時的退讓,隻是被當前中美貿易戰的膠著形勢所迫不得已,對中美的對抗將會發展和惡化到什麽程度尚無完全的把握,他們在等待時機,一旦形勢明朗,定會隨時撲過來吃人。

評注:文淵拿動物說事,將共黨比作老虎,那這些暴亂分子是什麽?顯而易見,是群野豬。

文淵強調窮寇莫追,而又說當下的中共絕非“窮寇,那到底是想說什麽?此刻,這文淵已是毫無目標、毫無思緒,這又和當年六四一樣,不知道要什麽,其結果隻有慘敗。

如能和美國於一定條件下達成某種協議,有美國和經貿的牽製,他們或許不會立即反攻倒算,修例也有可能將以無限期的“暫緩”形式而實際上被終止。其實修例遇挫,帶給他們的實際利益損失並不大,沒有“送中法”他們仍然可以繼續用以往用過的流氓手法,去綁架任何他們想要的“罪犯”。中共至少現在仍然支持林鄭,不但不會“棄卒”,而且還會繼續支持其管治,以應對當前的壓力。因而隻要他們不悍然冒天下之大不韙,再次強行修例,不敢對參與者立馬秋後算賬,無罪釋放被捕者,民眾就已達到初步目的,得到了“裏子”,即實際的利益,應相機適可而止一切大規模運動。其他三項要求能達到最好,暫時達不到也不宜操之過急,隻可徐徐圖之,畢竟羅馬城不是一日可建成的,況且此三項多是“麵子”,有則更好,無亦不損大雅。

評注:搞掉林特首毫無意義,因為其接任者一定會是木特首、森特首等。六四好像已準備在此決戰。三十年過去了,該有個最後的了斷了。我堅信真理一定在人民利益一邊,而不是在反人民、反民生的一邊。

而一旦與美國和西方民主社會的對抗如發展到不可調和,他們被逼回閉關鎖國的老路,就會毫無顧忌徹底地露出凶相。為了轉移貿易戰失利的責任,尋找替罪羊,為了壓製因此帶來的經濟損失而導致的人民的不滿,他們不僅在國內會加速退回到毛的階級鬥爭時代,退回到文革的無法無天時代,加速思想、言論的鉗製,全麵對異議人士迫害和鎮壓,全麵“朝鮮化”,而且會不惜一切代價來毀掉香港的繁榮穩定而全麵接管。至於民生凋敝,經濟下滑,甚至威脅到民眾的生存,從來都不是中共首要考慮的問題,保住政權,保住他們的一黨專政才是他們的重中之重。毛時代把幾百萬人打成右派,將其中的幾十萬人酷虐致死,在和平正常的年代餓死四千萬農民;鄧小平公然用坦克、重武器來屠殺手無寸鐵的學生和市民。對於這樣的罪惡,他們連眼都不眨一下。如果未來香港民主運動動搖了他們的極權統治,三十年前六四的血案會隨時發生,絕不可對這些禽獸抱有任何不切實際的幻想。要汲取六四的教訓,不斷提高鬥爭藝術,不可一味蠻幹,也不走極端,適當和適時的妥協並非投降,而是必要的策略,以避免給嗜血的反動當局提供武裝鎮壓的任何借口,避免民眾不必要的流血犧牲。

評注:滿篇廢話,而且前後矛盾。連你們也認為在香港的暴亂可能會使共黨和美國、西方民主社會的對抗發展到不可調和地步,並導致共黨回到閉關鎖國的老路,回到毛的階級鬥爭時代,全麵“朝鮮化”,那你們還繼續鬧個什麽?這不明擺著是助紂為虐嗎?哦,原來文淵和這香港的暴亂就是要共黨倒退到文革的時代,而且還要求加速倒退。這更加證明六四以及這次香港暴亂的反動性。大家別忘了,當年的六四就是手舉著毛澤東畫像進行遊行,並將塗抹天安門上的毛澤東畫像的三位湖南人抓住,送交公安局的。那三個人最後都被判重刑。六四可恥!

港府傀儡和中共雖“暫緩”了,但他們絕不會甘心失敗,也不會真的“緩”下來。他們會利用這個喘口氣的時機,無所不用其極地使用各種手段和卑鄙伎倆,不遺餘力地尋找分化、瓦解民眾的缺口。他們會以法律和國家機器為手段,威脅和傷害民主運動的骨幹力量;以選擇開除等行政、經濟手段要脅參與運動的一些民眾;以物質和其他利益來來拉攏利誘另一些民眾;挑撥一些民眾和另一些民眾的關係;離間普通民眾和骨幹的關係。對此香港民眾絕不可掉以輕心,要針鋒相對地采取對應措施,采用細致、深入的手法一一化解他們的陰謀詭計,爭取更多民眾的支持和參與,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不斷壯大自己的力量,這才是當下民眾運動的重心所在。

評注:這段話很明顯帶有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的色彩。此文是文淵拜讀了毛澤東的《矛盾論》後寫下的,一口共黨的口吻,不過,同和你們同屬左派的共黨老大哥比,你們太嫩了。
 

文淵在“窮寇莫追”的主題下講了半天,那這”窮寇“到底是追,還是不追,根本沒講清楚;在爭取更多民眾的支持和參與,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不斷壯大自己的力量後,又該怎樣,也沒說清楚。我竟然差一點將這段話當毛主席語錄來學習了。但,後來發現毛澤東思想都會給你個結果,哪怕是貧窮,那也是結果。可這文淵、這六四從來無結果,生命不息,暴亂不止,如不作到死,絕不罷休。
 

(1)http://hx.cnd.org/2019/06/18/%e6%96%87%e6%b8%8a%ef%bc%9a%e7%a9%b7%e5%af%87%e8%8e%ab%e8%bf%bd/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gwangmsn 回複 悄悄話 說的好,隻是那二百萬頭腦發燒的人聽不進非來個魚死網破不可,最後逼得包子開坦克進入前台.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