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隨翻隨摘隨憶 能感受得到 , 那塊繞在南院上的雲,又來了,看著厚。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換言之:進了澡堂,都一樣。——— 翻讀清徐文靖《管城碩記》

(2023-08-14 03:37:13) 下一個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換言之:進了澡堂,都一樣。

 

清學者徐文靖所著《管城碩記》,讀不下去,正如同清代的考據著作都讀不下去一樣。其實《朱子集注》《論語集注》等,也都是讀不下去的書。但卻是讀一點,就會感到多少讀到了點東西的東西。

 

漢人所謂的學問,考證占的份量不輕。細讀點它們,一,它們離理性邏輯最近,也最遠。因就事論事而老實巴交得可愛;也因就事論事而頑冥不化得急人。二,一個思維不上路子民族裏的讀書人,學而不思和思而不學,其實相差不大,都在搗漿糊。三,乾嘉學派的學和究,其實可當作漢族裔知識分子智商的總測試看。在沒有外來知識進入的情形下,在“國學”知識範圍內,中國人能達到的思維水平。總體來說,學不學,都能達到。有如《論語》,它是人活到五十歲,都會達到的社會生活經驗的水平。

 

所以,在中國人心底,其實不可能有對學問和學問人的尊重,因為,生活經驗,人人有之。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換言之:進了澡堂,都一樣。

 

古希臘古羅馬人,說不出這話。那些個執政官,可不是有槍就是草頭王輩。

 

考據書,是所讀中國書中感覺總也讀到了點東西的書。

 

譬如,徐文靖對《春秋》首句“春王正月”的考證,真所謂海量的延引,細極了的判斷。讀罷,雖糊裏糊塗,但終究是在一個劃定範圍內的糊塗。由此,會在再讀到“春王正月”時,頓一下,不輕信。其實,這也可以當作中國的知識,思想的品質看:隻是個提醒。後來的,黑洞洞。

 

讀考據書,深感,思維不上路子,讀得想得再多,再久,也是個瞎讀,瞎想。在讀了幾段段玉裁和徐文靖的考據後,感受得到他們進入到一個遊離“進也憂,退也憂”誰誰都關心國家大事的漿糊湯,徜徉在對具體事物研究的愜意;同時,也蠻同情他們其實多半是白花精力。在西洋知識未傳入之前,中國的讀書人和大老粗一樣,在殺時間,秦李斯的《諫逐客令》與梁啟超《少年中國說》,不同的名字,同一水準的智商。

 

白讀,白想,白搭以至白活,常常是讀中國書,想中國事甚至做中國人的感受。趕都趕不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