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識(七)
寫行書是書法的“財務自由”;寫楷書,是打經濟基礎。寫草書,顯擺“我是富豪”。
何以楷?它像跑前的走。有人說,“我就喜歡走,不喜歡跑。”這些人是跑過了的,覺得走更合適,多半是上了歲數的,二是用來謀生的,如抄經生。
何為楷?上寫字的規矩。順帶,也讓你戴上有色眼鏡:像顏的,看著就順眼;不柳的,總覺得不夠骨感。
怎麽才算學成楷了?有幾分像了,即可。“有點顏肉了”“三分歐意”,可謂臨楷的佳境。“太像了,怎麽學的?”“你看,虞世南開筆的曲曲彎都寫出來了”….. 這是臨摹上癮,是種書法病症;亂真,為換錢,另說。它其實當屬有違上帝詣旨:造你,是我的活。活成你,才算沒白造你。
筆筆工整的如《黃庭經》《靈飛經》,寫得並不慢;像是寫得很隨意的,如劉墉的小楷,蔡京的大楷,寫不快的。
寫楷書有年頭了,仍是筆法章法像學生描紅,不是二愣子,也是拖班生。認真,總得讓人看到你認的“真”在哪兒。幾年夏練三伏冬練數九下來,還纏在柳字方頭,顏字肥項上,應當去做智商測試了。
楷之履,有散步之狀,這人可謂有字裏行間了。清帝們,就都有。不見得儀態可觀,可也不失儀態了。
清帝們的字跡看多了,覺得,他們的書法老師看人下菜。乾隆楷書,能寫匾題款。都是書法老師慫恿和圍觀的跟著哄出來的。轉過身來,對考生的精美字跡,橫挑鼻子豎挑眼。
其實,慫恿和哄,是走出楷書學習正需要的書境。“楷書都沒學好,就想著學行書”,是學習書法遇到虎媽。“橫平豎直了,寫得像個字了”,春節幫鄰居寫個對聯什麽的,是讓學書的步伐向光明的地方去。
楷書寫多了,會快,快了,自然有連筆。行書如是自然而然地走來,這是書法學習裏的“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孫過庭的《書譜》,連筆大都是學來的,他在做行書連筆字典。智永懷素,也是。
總以為,何必學連筆!總以為,自己寫快了,就有了連筆,用自己悟到寫到的才是。行書是自己尋求書寫的自由。“上下求索”,是自己的事,幹嘛還去上規矩?《喪亂帖》《平複帖》,一派自製的手舞足蹈;懷素狂草,踩著的步點,廣場舞大媽教的。
天下多少行書,做自由狀,行秧歌舞步!
行書,是書法學習中“我十八了。我的人生我做主”;寫行書,是“軋什麽樣的朋友,找合適我的那一款”。杜牧為張好好寫的五言詩帖,趙之謙的尺牘,寫出了寫什麽樣的字,我做主的精神勁。
從根本上說,能寫行書,就是成功了。寫什麽樣的字,其實是找尋自由自在地寫自己覺得合適的字跡的過程。找到了,夫複何求?
天下行書,有多少衝著別人的合適而作!
字是用來寫的,寫起來,是為了自己和別人看起來容易舒服的。楷,行,但太慢,少趣;草,也行,.卻不容易認識。得靠行書。楷書是板爺,草書是帥哥,行書是外賣小哥,飲食男女都行,甜酸苦辣隨意。圖個便捷,圖個流水。
見到草書,不由地想,為什麽不去畫?
寫當畫,這不是瞎耽誤功夫嗎?
草書,將認識的寫成不認識的,明明可以畫的,偏寫成字狀,總覺得哪裏不對。
就是個分不清寫和畫,卻偏偏作一副寫和畫通吃的架式,把字寫得四不像;說是畫,卻連畫的草稿都不夠格。感覺上,草書是書法裏的不老實的“江湖郎中”,你理它,它神鬼叨叨;不理它,它什麽也不是。昨天讀董其昌寫的行草《琵琶行》,做和作得不得了。許多字,就是個好好字不好好寫。不好意思看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