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隨翻隨摘隨憶 能感受得到 , 那塊繞在南院上的雲,又來了,看著厚。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放平經典

(2022-01-16 05:54:11) 下一個

放平經典

 

 

放平了自己,橫看成嶺,側看成峰。輾轉反側,鮮活生猛。

 

一天天變得沒趣了,兒女不睬你了,孫子不跟你玩了,老伴也對麵杵著,因為你太經典了,時尚話叫金句。

 

 

讀秦漢以前的書,一見到“詩曰”“書曰”,就翹行。啥也不礙。擴至唐宋…… 改革開放以來,也行。

 

(插議:“解放後”的文章,卻是引號“”裏的好讀,縱然“書曰”“傳曰”。很多很多的博文,就引用的話好看。)

 

 

“你這話很經典”“金句”,是表揚。啥叫表揚,就是分享自得。

 

“恰當的字,放在了恰當的地方”,更是在分享他認為的恰當,你覺不覺得是不是“享”,卻是沒被照顧的。所以,“經典”和“金句”,往往更像指令,或曰灌輸性洗腦,過去叫醍醐灌頂,不大問你“奶脂過敏嗎”。

 

 

說啥好,說得深,引出說得更好更深的。叫好書,好文章。直截令你Shut up或說不得的《紅樓夢》,叫經典。

 

經典常常是會產生惹不起還躲不起感覺的書文。

 

“幹嘛老訓我?!”,讀經典,總有這牢騷。

 

笑咪咪地訓,佛係;唬著臉蔑,舊約。找《十日談》《聊齋》去讀,圖個鬆快。

 

 

根據毛主席語錄隨身帶的經曆,相信bible ,就是可以隨身攜帶的小冊子。閑了,悶了,沒聊奈了,便宜地從口袋裏掏出,隨翻隨讀,隨讀隨了。也沒覺得有多好,可碰上的也多和自己一樣,圖方便,帶著它,翻著它,不經意間,它成了人畜無害的共同話題。

 

這本來也沒啥。可也不知咋的,話題不見了,“共同”則壓過來,冒出個反動話,宗教法庭來。

 

 

覺得“分享”和過去的“僅提出參考意見”一樣,有點小小的語暴。你怎麽知道所言一定有“享”的滋味和“參考”的價值?經典就是所謂“給人玫瑰”,也不問喜不喜歡,“手留餘香”地自許著。

 

 

“認識你自己”,人話,蘇格拉底和你說得上;“我是你的路,你的光”,神話,洗耳恭聽主說。和人說說話,日子過得快,也放鬆。總聆聽,悶得慌。經典嘛嘛好,就是老“你聽我說”,對不上話。

 

放平經典,也是放平自己。“無論什麽你是誰,都來和我同行”,多好,彼此有個照應。齊刷刷地走方陣,能邁幾步?

 

 

相信,確實有“不讀就虧了”的經典。更信“虧了就虧了,有什麽大了不得,去找更好的”的那股心勁。

 

 

捂熱啥個書,都不容易。出門鏟一會兒雪,直冒小汗。因此決定,放平經典。

 

 

“六經注我”,比“我注六經”更把六經當回事。其實,這也是“六經”由衷的希望。隻是經典多半太老舊了,弱勢了,掏心窩子的話,也沒人聽。扶老攜幼,讀書也這樣,敢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卡麥山穀 回複 悄悄話 這文寫的機智又有趣,好文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