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扯蘇辛
不讀選本,尤其不讀“和共和國同齡”以下人編的選集,文選,詩選,詞選,甚至阿Q現代版集,潘金蓮當代騷集 ,許三觀可憐集,愛你沒商量集,酒幹倘賣集,為民主自由的成份論集,論言論自由集,憲政簽名集,我們應當怎樣麵對中美貿易戰點子集。
當然包括《辛詞選》。
一穀歌,就跳出“辛棄疾詞全",滿懷的對喬布斯的感謝。
一讀辛棄疾,就滿眼的“老幹部”。
毛澤東揮手,右邊就剩下個罵死羞煞辱斃隻要能當總理就什麽都不在乎的周恩來;又一抬手,陳毅子女到處奔走相告“毛主席相信老幹部”;又一揮手,鄧小平踉蹌,陳雲不吭。
此等情境,化作辛詞叫:“沉吟久,怕君恩未許,此意徘徊。”
蘇詞則是“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胸襟的尺幅寬窄,還需用尺子量後再說嗎?
稍細了點想,其中還有“三觀”之異。
蘇辛都年盛官至省軍級,也都年盛被貶至縣團級以下;都下筆有釆,釆過尋常;都喜歡耍上一筆,不耍不快。
嚐遇許多老幹部。言必“唯物主義曆史觀”“辯論地看問題”“文革的錯誤需要做出深刻的反思”。初聞有敬。再聞敬餘,複聞還那幾句話,說來說去就那幾句話。不打斷,也不聽,當尊老的道德遵行。
讀辛詞,亦如斯。四十來歲被貶始雲,文文釆釆變了景換了色地說“算平戎萬裏,功名本是....”“待他年整頓,乾坤事了...”之類,至花甲不竭。
寫得實在好!把個實在寫得“少”,寫得“小”,掩住了。讀到的都????????????,“胸懷祖國”“家祭不忘告乃翁”。
辛棄疾,除了這些話,還有別的說?不敘如是情,“更能消幾番風雨”?
知道這後,接著讀,一是找“把欄杆拍遍”“七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的技巧把玩,二是“尊”他辛詞大名。
“老夫聊發少年狂”“莫聽穿林打葉聲 何妨吟嘯且徐行”,何嚐不存幾分裝?但好玩的本色,“人就一輩子”之類的所謂達觀,清清楚楚。
蘇詞,說說,就見到那大胡子,聞到了東坡肉;辛詞呢,離休老幹部樣,“人民日報”不讀有缺,《炎黃春秋》,邊讀邊歎。
不喜歡聞“人生如夢”“竹杖芒鞋”便往“老莊”“放達瀟灑”上歸。漢族本來就別人跳得嗨,自己一邊看;要不淌著哈喇子看大戲,甚至看英人轟清艦,日本人砍同胞的木訥,要不發展成眼下見個地就“廣場舞”的二。蘇軾的“秉燭夜遊”“如怨,如慕,如泣,如訴”,是獨一份的蘇子情懷,是左丘明再世也????的東坡調子。每次下館子點到東坡肉,都會有“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的古今小聚,用舌頭通達那遠遠北宋的胸懷的幻。
自貶謫,蘇軾像開始了自駕遊。辛棄疾則始終“怨婦”。
“鐙火錢塘三五夜,明日如霜,照見人如畫。”是到了motel 安頓好,上街一逛。
“醉裏蠻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是離休老幹部體察民情,揮手“大家好!同誌們辛苦了!”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是央視記者采風,掩住居高臨下的大褲衩傲氣,抖幾分趙本山機靈於民間。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是“子在川上曰”的發揮,是獨自領會到的《活著》。
等等。
總之,辛棄疾,詞兒不少,靈氣冒冒,寫出來的,都有樣,都“美文”,甚至奇葩。可都在哪兒見過,“那家花圃裏也有”。
蘇軾,詞兒不及辛棄疾多,靈氣來得也沒辛棄疾得快;“馬作的盧 飛快,弓如霹靂乍驚”的才氣之品質,蘇軾也不及。可獨一份兒。“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麵,鬢如霜”,丟掉悲不至不能已從而轉成套話“永垂不朽”,而是小幽默,尤深情。(按蘇的嘻哈,我願理解為“塵滿麵”指自己,“鬢如霜”指夫人。)
“壯誌饑餐胡虜肉 笑談渴飲匈奴血”“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高唱凱歌,埋葬蔣家王朝”“我哭豺狼笑”“苟利國家生死以 豈因禍福避趨之”“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 ,一個調。“
到了蘇軾,雖沒有“握住你冰涼的小手”的清靈令絕,卻也得“山下蘭芽短浸溪,鬆間沙路淨無泥”的自個兒小步的愜意。
道是“蘇軾等豪邁派,走出花間詞,擴大了詞的境界”,其實更是,蘇軾遊離一貫的活法,走出“三觀”。豪放也豪放,辛棄疾等都“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地肝腦塗地地“喳”去了;蘇東坡則留下幾分給自己去“但願人長久 千裏共嬋娟”“富貴非吾誌,但知臨水登山嘯詠,自引壺觴自醉”。
喜歡老蘇,又嫌老蘇不夠。他要是並不知道他的貶是皇太後為下朝皇帝保留人才的“密意”就好了。可又自問,如果當年也能腐敗個億萬,自己還會“去異地,找異人”,安心過眼下的日子?
先生文思如泉, 視野也寬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