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260)
2021 (381)
2022 (335)
2023 (302)
2024 (324)
閑話周末
自三皇五帝讀到秦始皇修長城,總祘讀到個女人:孟薑女。還不知道是真是假?
呂後,武則天,慈禧,她們比男人隻多個大姨媽。
看到維拉斯,讀到雅典娜,自此,希臘在心裏美不勝收。
對漢人社會的鄙夷,自看到祖母的小腳發端。讀到裹小腳可追溯到北宋,鄙夷裏加進恨。
清以前,女人做不成女人。清以後,女人又不知道怎麽做女人。
出國前,就是見到了女。出國後,遇到Babara, Maria , 惠子,女和人,才聯係起來。
烈女,貞潔,是漢男人要讓女人忘記或隻記得大姨媽的毒計。
讀中國的史書,累積到感到壓迫的,是對女人的對不起。“拚將一世的犧牲,還清三千年的舊賬”的魯迅一言,被視為最深重的中國男人的懺悔和責任。
信不信,對女人好點,中國不需要“民主”“自由”幫忙,照樣能搞得好。昨天讀到個貪官養了一百個情婦帖,揭發的樣掩不住忌羨的嘴臉,從字裏行間往外擠。這個仍隻識女,不識女人的地方,茉莉花再開,能香到哪裏去?
江青,在上海灘上當二流女星,挺女人。到了延安,托下巴聽崇拜的男人作報告,也還是個女人。進了城,大姨媽一天天見大,鮮見其人。審判會上,就剩個大姨媽。
不是她壞,是周邊的男人壞。是他們讓她隻剩下大姨媽的。
泛開來想,就覺著,中國男人的“偉業”,就這一樁。
二
文學城裏,有自以為是年輕女人的文章。讀到,就會想到史湘雲學詩。那詩,讀不了幾句,可想寫詩,寫的樣,實在好看。
更覺得,這才是詩。
女人的美麗,不象男人的學識,不兜售,沒人知深淺。美麗無言。有道,伊利莎白女王,百米之外,就能感受到她的女人氣場。聽到她說過幾句?
上帝造女,給的job 是不讓男人寂寞。何以?當然是以美。
看到“娘子軍”的男人,做不成了男人,做成了“黨代表”;“鐵姑娘”一側,男人比在伶仃洋裏還伶仃;“半邊天”下,大江南北的男人苦瓜臉;女漢子前,男人比廣寒宮裏的嫦娥寂寞。
文學城裏的女人知道,寫路邊拾遺,寫誌願裏的男人,寫怎樣做蔥油餅更入味。有大姨媽的人活的準頭裏,男人連三點成一線的描準還沒學會,成天在巴巴巴地中美貿易,民主專製裏矯情哩!
這是我在你這最後一次留言,so long.
這不, 月經是女性性成熟的標誌, 從青春期的初潮至中老年的停經, 從女兒到妻子到母親, 每一個時期的角色無不渲染濃濃的女人味. 就算結束生兒育女的使命, 更年期的女性仍舊可以延續女人香.
先生的文字給我的印象, 一直散發出一種對女性的關懷和對女性美向往的君子風度.
女與女人, 文中的表述, 很有意思, 我能意會 : )
一直在想延安/紅色地區 “女知識青年”的“分配”問題
這樣的論點似乎偏激。
嗬嗬,哈哈哈。轉念一想,不對呀,不是香菱學詩嗎,史湘雲不是一上來作詩就是很好的了?另外,感覺這篇好像還沒寫完的?期待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