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魯迅的日語 , 成年後學的。張愛玲的英語 , 自幼就說。香蕉人聽我的英文說寫後的一語 , 啞我一生 : " 你這不是英文 "。 由是也得知 ,語言 ,學來的和與生俱來的 ,成色沒得比。
魯迅的 " 拿來主義 ' 是中國自古以來未見大變的 " 國憂 "漩渦裏的一圈 。 他的學日本種種 ; 是 " 去異地 , 找異人 , 過別樣的日子 " 。可不是生來的日語敵不過張嘴就來的漢語, 他不僅在日本就辦漢語的雜誌 , 終究還是回到漢語的中國,回到 " 路邊撿張紙條 ,都知道頭尾 "的故鄉。
香蕉人 , 大約不大理會所說是什麽 " 外國語 " 張嘴就是個說。讀張愛玲的文章 , 雖漢語工工在在 ,卻有如香蕉人的國語 ,顯顯地不源自 《 說文 》 。但卻是所聞見的重煥生機的漢語。。
二
在讀張愛玲的書文時 ,會想到 " 鬼佬和我們想得不一樣 " 的港人老移民之慨。道地中國人的張愛玲 , 活 " 出 " 了中國 , 寫 " 出 " 了中國 ,。 讀她 , 若初次涉足的山林 ,草木不見大異 ,姿態總是見新。
說文學鑒賞的蔣勳 , 要給從不入流的張愛玲一方於中國文學史 。
或許是種公允 , 但又以為蠻貓狀的撓癢癢。
三
" 關關雎鳩 " 才有點純情趣之外的上下幾千年的華夏 , 被 " 肉食者謀之 " " 先天下之憂而憂 " " 落後就要挨打 " 把控得那個嚴實 , 稍微一點 《 世說新語 》 , 潘金蓮打情罵俏 , 就被朝野嘲得不敢頂嘴。弄得個才變了聲的都在喊 " 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
鬼佬有規模地進入 ,幾回忽悠下來 ,當年西天取來的經弄成禪宗淨土宗的戲法又來了一回 , " 特色 " " 就我們的文明還在 "了。
誰造了 " 萬劫不複 "這辭 ? 數千年地這樣鬧 ,大約也難得生出比這好點的詛咒。
四
詩寫至 " 壯誌饑餐胡虜肉 " " 不須放屁 " , 像極李清照的二嫁 , 文采沒了 ,聽到的是盡為欲動地形而下的感官刺激了。
中國的 " 詩言誌 " 的文學史 ,為抗匈奴 , 打突厥 ,乾隆下江南 , 大閱兵 , 一帶一路地 " 呐喊 " 。稍細細點兒想 , 說它們是形而下的嗨 , 不忍 ; 可它又確實向著形而下 ,已越過了褲腰帶。
張愛玲之 "流" , 是江水攪不渾的海水 , 分明出文學當有的關心 。 《 傾城之戀 》 的意趣 , 比上下幾千年裏偶有的 《 世說新語 》 , 潘金蓮的下流話 , 魯智深的 " 灑家 " 打趣 , 高了不知幾級的走向普世文學裏的注重。
中國倘要寫文學史 , 張愛玲當屬正傳 , 首席 。 四大名著 , 算個附注吧 。 就是魯迅 , 也就是個鋪墊的章節吧。我想。
五
待在歐美 ,時時覺得自己的瘥。 " 去異地 , 找異人 , 過別樣的日子 " , 原來不是去 ,找 , 就能過上別樣的日子。昨天看連續劇 , 一home stay 在美國人家的女孩有問, "有中國飯吃嗎 ? " " 這家沒人氣 "。 反問自己 , 如斯之問 , 盡然清除於肺腑了 ?
讀張愛玲種種 , 看到自己的目邪 , 情歪 , 誌乖 , 還不能習而正之。從被瘥久了的所有之中 , 能伸出頭來 ,識幾眼正常的情趣 ,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