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6 日對俄羅斯領土進行了突然入侵,並在突破兩周後鞏固了陣地。烏克蘭軍方稱,他們已經占領了庫爾斯克地區80 多個村莊和城鎮,目前控製著400 多平方英裏的土地。至少俘虜了數百名俄羅斯士兵。烏克蘭軍方允許記者看到 300 多名俄羅斯戰俘被轉移到邊境,關押在烏克蘭監獄。烏克蘭東部仍是主戰場。俄羅斯軍隊周一宣布占領了另一座小鎮,目前距離波克羅夫斯克鎮(Pokrovsk)不到 10 英裏。波克羅夫斯克是烏克蘭向東部前線陣地運送部隊和物資的交通樞紐。如果俄羅斯占領該鎮,烏克蘭將更難為已經處於人數和武器劣勢的部隊提供後援。俄烏戰爭波譎雲詭,令人琢磨不透。也有一些高人撥雲見日,指出俄烏戰爭打下去的贏家是 --
代理人戰爭
在過去的幾周裏,俄羅斯的閃電戰已經占領了烏克蘭東北部第二大城市附近的十幾個村莊(下圖 DW/ALJAZEERA)。今年夏天,俄羅斯可能會繼續在該國東部發動進攻。俄羅斯實施這些襲擊的能力在某些方麵令人驚訝。戰爭代價高昂。俄羅斯的經濟受到世界上一些最富有國家的嚴厲製裁的限製。然而,莫斯科戰爭機器的運轉似乎並未受到影響。非但如此,其經濟還在2023年取得了3.6%的增長。
都是中國的錯
中國大陸堅稱不會向俄羅斯運送武器。但拜登指出,北京向俄羅斯提供了“生產這些武器的能力和可用的技術。”美國官員稱,俄羅斯從中國大陸購買了武器的零部件: 從中國大陸進口了90%的微電子,以及光學和無人機發動機等軍民兩用材料。這些兩用產品可用於導彈、坦克和飛機的生產。更關鍵的是,北京通過購買石油和擴大其他類型的貿易,實質上支持了俄羅斯的經濟正常運轉(下圖 JPT)。俄羅斯將貿易收入用於製造武器。如果沒有北京的這些幫助,莫斯科雖然仍會繼續戰爭,但它的經濟不會增長,或幾乎不會增長,其國力會處於被大大削弱的狀態,其繼續戰爭的願望和能力也會被大大減弱。
當然,華盛頓及其盟友也向烏克蘭提供了支持,包括坦克、大炮、無人機、導彈和軍用飛機等致命武器。從這個角度來看,俄烏戰爭更像是美中之間更廣泛競爭的一部分 – 即一些分析人士口中的新冷戰。美中間的競爭正越來越像30-40年前的美蘇超級大國時期的競爭和對抗,烏克蘭隻是兩國競爭和對抗的戰線之一。兩國還在經濟、科技和外交等領域激烈競爭和對抗。
中國的賭注
對北京來說,支持俄羅斯取得對烏克蘭的勝利,應該是利大於弊:這場戰爭使美國及其盟友卷入了一場軍事衝突,使美軍的彈藥庫存緊張。更重要的是,美國得至少分散一部分注意力去關注俄烏戰爭,從而影響到美國全力以赴地去對付中共(下圖 TFIGlobal)。戰爭還讓俄羅斯這個軍事大國更加依賴中國大陸,讓兩國走得更近。戰爭的走向也將對北京的對台(灣)政策有所影響,俄羅斯在戰爭中的表現,以及世界的反應,包括各國對6月15、16日在瑞士召開的烏克蘭和平峰會的閉幕聲明的態度,這既顯示了美國影響力的局限,也預示中國大陸可能會遇到的情況 – 當台灣發生戰爭時。盡管華盛頓聯合最親密的盟友懲罰俄羅斯的入侵,但巴西和印度等大型民主國家非但未予跟進,甚至還繼續購買俄羅斯石油,不吝是在支持俄羅斯的戰爭機器。對此,《紐約時報》負責外交政策報道的記者Edward Wong指出:“世界各國不會追隨美國的腳步,即使美國官員認為烏克蘭是一個非黑即白的問題。自戰爭以來,這一點變得愈發清明顯。”
但北京對俄羅斯的支持是有風險的。美國和歐洲警告說,如果中國大陸支持俄羅斯進行戰爭,美國和歐盟可能會對其實施製裁。北京對俄羅斯的支持可能會適得其反 – 這一結果正在一些方麵顯示出來。中國大陸對俄羅斯的支持,使美國更容易采取更嚴格的貿易限製和其他旨在傷害北京的政策(下圖 VOA)。北京對俄羅斯發動的這場戰爭的支持,促使美國及其盟友團結在一起,達到了幾十年來前所未有的程度。如果俄羅斯在這場戰爭中輸了,中國大陸肯定會陷入合作夥伴減少的困境,尤其是與美國和歐盟國家,這些世界上最大的一些經濟體的關係會惡化。
無疑,北京也看到了這種可能。為了平衡風險和收益,中國大陸試圖玩轉一條平衡的兩麵手法。一方麵北京稱與俄羅斯建立“無限製”的夥伴關係。在麵對西方國家時,北京又理直氣壯地宣稱自己在戰爭中是中立的,並爭辯自己有權與戰爭的雙方保持關係,並要求世界對交戰雙方的合理利益和關切給予重視和妥善解決。
俄烏之戰得利方
中國對俄羅斯的支持會有回報嗎?這取決於俄烏衝突的最後結果。如果,我是說如果,美國及其盟友停止支持烏克蘭,烏克蘭多半將輸掉戰爭。這樣的結果自然會讓中國大陸這個俄羅斯最大的合作夥伴獲益匪淺。政治上俄中為主,再加上巴西、印度、南非,以及埃及、沙特阿拉伯、伊朗等國為主的上合組織和金磚組織會更具吸引力,西方將不再像過去那樣強大或團結。俄羅斯的勝利肯定會鼓勵中國大陸在台灣、南海和其他地區的領土主張上變得更加咄咄逼人。但如果獲得西方支持的烏克蘭獲勝,西方(主要是美國)即可向世人證明其依然強大的實力,西方各國會更加團結,對世界其他國家更具吸引力。俄羅斯會被削弱和尷尬,這毋庸置疑。北京很可能會重新考慮其是否有能力在必要時對台灣采取斷然行動,其在東海和南海的行為也會更為謹慎。
參考資料
Lopez, G. (2024). China’s role in Ukraine. The New York Times. 鏈接 https://www.nytimes.com/2024/05/28/briefing/china-russia-ukraine-war-sanction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