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華的世界

這是國華對讀過的書, 看過的電視/電影, 聽過的音樂, 訪遊過的地方, 經曆過的事物, 和時事的感想或點評.
個人資料
國華P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與美國:地緣政治奧運會

(2024-08-12 14:33:34) 下一個

在2024巴黎奧運會即將結束之際,知名國家安全領域的頂尖分析師、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的“創始院長”、道格拉斯·狄龍政府學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 下圖 the straights times)博士,於8月9日投書《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雜誌,就中國在奧運會上的表現有感而發,談論兩國在地緣政治方麵的此起彼伏。他認為中國大陸在體育奧運會上的崛起,實際上反映了大陸作為美國21世紀最重要的地緣政治對手的機會全麵崛起。作為美國人,艾利森心裏自然希望美國一如既往地在體育奧運會上繼續占統治地位,就像二戰後、尤其冷戰結束後美國在地緣政治占世界統領地位一樣。但是,中國大陸在體育奧運會上幾乎與美國分庭抗禮的現實,猶如政治上和經濟上那樣,反映出美中實力的你升我降。中國大陸在40年時間內迅速崛起正在挑戰美國在全球的領導地位,這是典型的修昔底德式競爭。但是,艾利森不認為美中間進行你死我活的零和遊戲,而應該找到一個既競爭又合作的方式。因為雙方如果不能合作,任何一方都沒有致對方於死地的能力。 以下介紹艾利森文章的主要內容。

看巴黎奧運會上運動員的精彩表現是一種令人謙卑的體驗。看到人類同胞的非凡能力令人驚歎。每當運動員打破世界紀錄時,我都會歡呼。但與觀看這些賽事報道的大多數美國人一樣,我當然不會保持中立。我會注意哪些國家的運動員贏得了金牌,哪些沒有。我很高興聽到美國國歌在頒獎台上首先響起,而且響起的次數最多。

和當今世界上大多數其他比賽一樣,本屆奧運會上有兩個超級大國 - 而且隻有兩個:中國和美國。截至8月9日,美國已獲得30枚金牌,而中國獲得32枚。在總獎牌數上,美國運動員目前已獲得104枚,而中國選手獲得77枚。剩下的比賽已經不多,美國獲勝拔得頭籌的幾率約為80%。當然,“不到最後一刻,比賽就不算結束。”正如同為體育迷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所說:“體育比賽的不可預測性才是……激動人心的。”

中國從體育賽場上默默無聞一躍成為奧運會上美國的主要競爭對手,這與它在幾乎所有其他方麵的崛起以及成為21世紀決定性地緣政治對手的過程如出一轍。四十年前,中國從未在現代奧運會上獲得過獎牌。它的第一枚獎牌是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獲得的。四分之一世紀後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中國贏得了48枚金牌,而美國獲得了36枚。如圖 1所示(奧運獎牌總數 NATIONAL INTEREST),美國在??2021年東京奧運會上反超,獲得了39枚金牌,共計113枚,而中國則分別獲得了38枚和89枚金牌。

在2020年的總統競選期間,我和以埃茲拉·沃格爾為主席的一組哈佛學者為2020年大選後上任的政府過渡團隊準備一係列報告。具體來說,我們的任務是“記錄過去二十年中美之間一係列競爭中實際發生的事情”。目標是提供一個客觀的數據庫,作為政策製定者對中國挑戰進行根本戰略重新評估的基礎。(這些大競爭報告後來以貝爾弗討論文件的形式出版)。這些報告深入探討了美國和中國在五個核心領域的競爭:經濟、技術、軍事、外交和意識形態。在每一份報告中,我們都總結了 21世紀前二十年發生的事情的證據,並對每個國家在2020年的立場做出了坦率的判斷。

五份報告的底線都是一樣的:一個在本世紀初還無法從我們的後視鏡中看到的國家,如今正與我們並駕齊驅,甚至在某些情況下領先於我們。我們得出的結論是,國家情報局堅持勉強將中國稱為“越來越接近對手的競爭對手”是一個懷舊的錯誤。問問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員就知道了。中國必須被承認為一個全方位的對手。

如圖 2 所示(全球GDP份額 購買力平價PPP NATIONAL INTEREST),

按照美國中央情報局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采用的衡量國家經濟的最佳標準,中國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的數據,2023 年底,中國的 GDP按購買力平價(PPP)計算為31.2 萬億美元,而美國為24.6 萬億美元。許多美國人發現這與他們內心深處的認知相去甚遠,根本無法相信。他們指出,按照以市場匯率衡量經濟體的傳統標準,美國仍然位居第一。他們提醒我們,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四倍,因此人均 GDP 仍然遠遠落後。但正如下圖 (3、4 和 5 )所示,在超越美國成為最大(PPP)經濟體的過程中,中國已經取代了競爭對手,成為第一大貿易國、世界製造工廠和高科技產品出口國。

圖 3:全球貿易份額 NATIONAL INTEREST

圖4:全球製造業份額 NATIONAL INTEREST

圖5:全球高科技出口份額 NATIONAL INTEREST

在技術競賽方麵,美國仍然處於先進技術的前沿,隨著美國人工智能公司不斷推進前沿技術的發展,這一點在未來十年可能最為重要。目前美國對先進半導體及其製造設備出口的限製使中國處於不利地位。但在從太陽能、風能到電動汽車的下一代綠色技術方麵,中國已經確立了主導地位,至少在未來十年,西方的綠色技術將依賴中國。

在軍事競爭中,美國獨霸的時代已經結束。是的,華盛頓作為全球軍事超級大國的地位仍然獨一無二 - 幾乎在每個大陸都有條約盟友和軍事基地。然而,中國現在是一個勢均力敵的軍事對手。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係統已經改變了其地理邊緣地區的遊戲規則,這些地區包括台灣和南海、東海。在五角大樓設計的模擬台海戰爭的最逼真的兵棋推演中,比分是十八比零。而這獲得十八分的國家並不是美國。用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將軍的話來說,當“所有牌都攤在桌麵上”時,美國在國防開支方麵不再勝過中國。

1996年,中國公布的國防預算是美國的三十分之一。到2020年,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的國防開支超過美國的一半,未來有望與美國持平。此外,中國軍隊可以事半功倍。中國現役解放軍士兵的平均年均費用僅為美國士兵的四分之一。盡管中國的核武庫比美國小得多,但其核力量足以確保相互確保摧毀 (MAD)。

圖6:國防開支(PPP)NATIONAL INTEREST 

值得我們進一步思考的五點。 

首先,正如傳統奧運會橫幅所宣稱的:“更快、更高、更強”(下圖 MANORAMA YEARBOOK)。競爭促使對手跑得更快、跳得更高,並展現比個人單獨奔跑或彈跳時更大的力量。正如亞當·斯密教導我們的那樣,專注於競爭優勢和貿易的國家之間的競爭會創造出更大的蛋糕,每個國家都能分得更大的一塊。用習近平最喜歡的一句話來說,這就是“雙贏”。

其次,所有奧運選手都知道,每項比賽中隻有一個人能獲得金牌。大多數人永遠無法進入勝利者的圈子。因此,一方麵,任何有資格參賽的運動員都是奧運選手,因此是勝利者,另一方麵,大多數勝利者在爭奪獎牌的比賽中都是失敗者。在博弈論中,雙贏的一個經典案例是獵鹿,隻有通過合作,兩個人才能捕獲一頭雄鹿。但捕獲雄鹿後,他們必須決定如何分配雄鹿。在零和博弈中,一方獲得的份額越大,另一方獲得的份額就越小。同樣,在生產用於貿易的商品(如電動汽車或半導體)時,如果一個國家能夠建立主導地位,它就有能力影響其他國家。 

第三,中國外交官經常拒絕承認中美是競爭對手。但在體育領域,中國是一個熱情而堅定的競爭對手。楊潔篪(前外交部長)告誡中美“應該進行互利共贏的合作,而不是敵對競爭”,前(已下台)外交部長秦剛警告說:“美國所謂的‘競爭’是全方位的遏製和打壓。”現任大使謝鋒也強調“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應該像賽場上爭一流,而不是在摔跤場上互相擊倒。”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說,在拳擊運動中,“耐力、力量和場上的控製力”是最重要的。在拳擊場上,中國迄今已獲得一枚金牌和一枚銀牌,而美國僅獲得一枚銅牌。在摔跤比賽中,美國隊獲得兩枚金牌,中國隊獲得一枚銀牌和三枚銅牌。

第四,雖然奧運會本質上是民族自豪感的問題,但在核心的地緣政治競爭中,國內生產總值、技術領先地位、軍事實力和外交實力影響著國家安全甚至生存。美國人(包括作者本人)認為,美國在二戰後建立的國際安全秩序,以及此後幾十年來一直守護的國際安全秩序,是人類曆史上一個非凡的時代。這種前所未有的“長期和平”帶來了穩定,不僅使美國人,而且使我們與這個小星球上的其他80億人中的大多數人享受到收入、健康和福祉的提高,比有記錄以來的任何其他時代都要多。中國的迅速崛起正在挑戰美國在全球食物鏈中的既定地位,這是典型的修昔底德式的競爭(下圖 CCG)。大多數修昔底德式的競爭都以戰爭告終。

第五,正如2021年東京奧運會采用的新橫幅所宣稱的那樣:“更快、更高、更強 – 在一起。”同樣地,雖然美國和中國注定是有史以來最激烈的競爭對手,但兩國都無法逃避這樣一個事實:他們的競爭是由雙方共同麵臨的生存挑戰所決定的 - 如果沒有對方的合作,任何一方都無法取勝。如今,兩國都擁有核武庫,如果在全麵戰爭中使用,均可以將對方從地圖上抹去。兩國都生活在一個封閉的生物圈內的小星球上,兩國都在向這個生物圈排放溫室氣體,其速度可能會使兩國都無法居住。 

兩國經濟錯綜複雜,如果華盛頓和北京沒有采取協調一致的刺激措施,2008年的大衰退就會演變成全球性經濟衰退。雖然另一場大蕭條對兩國來說都不是“生死攸關”的,但當我們回想起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助長了法西斯主義、納粹主義和共產主義的興起,並最終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兩國都不想再看到類似的情況。此外,除了這三項之外,將流行病、全球恐怖主義和核武器擴散等跨國威脅的危險限製在一定範圍內需要協調與合作。

國家之間能否同時成為激烈的競爭對手和重要的合作夥伴?這難道不是相互競爭甚至相互矛盾的必然結果嗎?在一個非黑即白、非敵即友的非此即彼的世界裏,似乎總有一個國家必須戰勝另一個國家。然而,在商業世界中,領導者往往會采取所謂的“拉攏”策略。例如,蘋果和三星在高端智能手機的銷售方麵是激烈的競爭對手(下圖 SAMMOBILE)。但誰是蘋果智能手機的主要零部件供應商?三星。當蘋果首席執行官庫克被問及他的一個主要競爭對手如何也能成為他的主要零部件供應商時,他說:“生活很複雜。”

中美政治家能否找到一條既是競爭又是夥伴關係的道路?拜登政府認為,其“競爭共存”戰略是朝這個方向邁出的一大步。拜登和習近平在去年11月的峰會上同意接受的戰略概念或框架結合了三個詞:競爭、溝通和合作。在竭盡全力超越對方的同時,他們也保持著開放的渠道,就最微妙和最危險的問題進行定期、坦誠、私下的溝通。這不僅包括兩國總統及其信任的國家安全顧問之間的對話,也包括政府各級官員和軍事領導人之間的會晤。他們還在台灣、氣候、芬太尼、貿易等問題上開展合作,以符合各自國家的利益。

F·斯科特·菲茨傑拉德(美國小說家、散文家和短篇小說作家)寫道:“一流智力的考驗在於,能否同時在頭腦中容納兩種對立的想法,並且仍然保持運作的能力。”我們必須希望,像政府這樣複雜的機構能夠通過這一考驗——並且在未來幾十年內做到這一點。

參考資料

Allison, G. (2024). China vs. America: The Geopolitical Olympics. National Interest. 鏈接 https://nationalinterest.org/feature/china-vs-america-geopolitical-olympics-212259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