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華的世界

這是國華對讀過的書, 看過的電視/電影, 聽過的音樂, 訪遊過的地方, 經曆過的事物, 和時事的感想或點評.
個人資料
國華P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聽《I'm Not in Love》有感

(2024-07-04 13:41:39) 下一個

今天是國慶節,聊點輕鬆的。

記不得具體是什麽時候第一次聽到這首歌了,1980年代,或者是1990年代。但肯定是在中國大陸依然比較貧窮,中美關係相當密切,大陸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極為開放的時期(下圖 THE CARTER CENTER/Chinarrative/FORTUNE)。

彼時,包括英文歌曲在內的西方舶來品在中國大行其道,尤其受到年輕人的熱捧。我也像千千萬萬的年輕人一樣,有一點崇洋迷外,尤其對以英文包裹的事物感興趣。所以,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曲後,就立即喜歡上了。那時的感覺就是,歌曲旋律優美,與傳統中國歌曲的旋律差異極大。而且一些特殊背景音樂效果很“洋氣”,之前從未聽過。其實,我那會兒既不知道該首歌曲的名稱,也基本聽不懂歌詞,就是覺得好聽。因為這首歌是偶然在公共場合聽到的,且當年尚無互聯網因而無法搜尋,一段時間後這首“無名”歌曲就從我腦海中這麽“溜走”了。

前不久偶然再次聽到了這首歌曲,而且是視聽 -- 通過YouTube既能聽到歌曲更可以看到唱歌的人。不但如此,現在還知道了歌名《I’m Not in Love》(我未墜入愛河)。通過網上搜尋,得知這其實是英國10cc樂隊的一首歌曲,被認為是最偉大的搖滾情歌之一。英國10cc樂隊以創新和獨特的背景音樂而聞名,主要由樂隊的多聲道人聲組成。《I’m not in Love》主要由10cc樂隊成員斯圖爾特(Eric Stewart 下圖 wikidata)創作。

其靈感源於斯圖爾特妻子的一句玩笑話 -- 有一天,妻子格洛麗亞對斯圖爾特說:“你已經不再說我愛你了。” 斯圖爾特覺得如果天天重複“我愛你”,久而久之它就失去意義了。何不就此譜寫一首歌曲呢?於是斯圖爾特在樂隊同伴的支持下,開始譜寫這首歌名為‘我不愛’的情歌。而歌詞所表達的,卻與歌名完全相反(I call you up; I like to see you; I keep your picture on wall,…don’t you ask me to give it back. 口說不愛,可卻給情侶打電話訴衷情,急於與對方相見,將對方的照片貼牆璧,難道不是口是心非,愛你口難開?)。其實,斯圖爾特表現出來的,是夫妻意篤情深,相愛海枯石爛。

《I’m Not in Love》1975年5月在英國發行,曾連續兩周位居英國單曲榜榜首。該歌曲在美國的公告牌熱門100榜單上也連續三周位居第二,在加拿大和愛爾蘭的排行榜上名列前茅,在澳大利亞、西德、新西蘭、挪威和美國等其他幾個國家的排行榜前十名中也達到了頂峰。

最後,要說說再次聽到這首歌曲的感受。首先,當然是喜出望外。畢竟,那是當年喜愛但卻遺憾消失的歌曲。我也不得不承認,再次聽到這首歌曲後心裏也不免有絲絲的惆悵,和些許的失落。是啊,當年初聽此曲時,咱還是對未來滿是憧憬的有誌青年。世界充滿了希望,前途有著無限的可能。而那時中美友好,美國(當時以為這是美國歌曲)也正處於國運的巔峰,為世人仰視。於是篳路藍縷地來到北美,來到燈塔之國,曆史的終結之地(福山語,即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自由民主製可能是人類社會演化的終點、是人類政府的最終形式 下圖 rfi)。

這既是追夢,更是為改變命運。我是幸運地,可以在這“應許之地”獲得立錐之處。但我也有遺憾 – 在步入人生暮年、成世間事物旁觀者的今天,看著和親身體驗著美國的改變。今日之美國,仿如年近7旬的我,視弱體衰,步履蹣跚,正從神山巔頂步入世俗人間。經濟實力的相對下降,國會的黨派政爭,讓曾經對國際事務一言九鼎的美國,現在得接受各國的眾說紛紜(下圖 The Economist/THENEWSTAESMAN)。

真是憶往昔無限榮光,看今朝蹉跎歲月。話到此時,不禁心有戚戚焉。國運似人生,也會盛極而衰。

這裏是2011年版的《I’m Not in Love》YouTube視頻,其中的主唱可能就是斯圖爾特本人。因時間關係,沒能具體查證。

參考資料

Wiki. (2024). I’m Not in Love. 鏈接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27m_Not_in_Love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