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政府4月12日宣布取消27.7萬名美國人的74億美元學貸債務。這是繼今年2月拜登政府取消 15 萬借款人 12 億美元的聯邦學生貸款債務之後的最新學生貸款豁免計劃。至此,拜登政府上台三年多來總共授權取消近430萬人的1530億美元學生貸款債務。顯然,拜登政府的學貸豁免計劃已經讓數以百萬記的(低收入)美國人受益,並將繼續資助那些大學畢業後收入低於平均水平的美國人,尤其是傳統上弱勢族裔的美國人。拜登政府的這項學貸豁免計劃,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著名的平權行動的繼續,或者說平權行動的的另一種表現形式。那麽,何謂“平權行動”呢?
美國的平權行動
一個人身上流淌的血液即賦予此人擁有(或不能擁有)土地、財產或工作職位的優先乃至排他性權利(下圖 verywellmind)。華人所謂的“贏在起跑線”,也包含這個意思。這在今天的美國,及西方民主國家裏可說是匪夷所思。但在美國實施的“平權行動”(affirmative action)之前,一個人因其種族、信仰、膚色或民族血統在社會中受到歧視卻並不罕見。平權行動是指政府或組織內部旨在使邊緣化群體受益的一係列政策和做法,旨在增加曆史上曾麵臨歧視的種族和少數民族群體的教育或就業機會的計劃,緩解代表性不足的問題,並促進社會中特定少數群體能夠參與所有宣傳、教育、培訓和工作的機會。以多樣性、公平性和包容性等為目標向曆史上代表性不足群體傾斜。
“平權行動”一詞最早在美國使用於1961年3月6日民主黨總統約翰·F·肯尼迪(John F. Kennedy下圖1 wiki)簽署的“第10925號行政命令”,其中包括一項條款,即政府承包商“采取平權行動,確保申請人得到就業,雇員在就業期間得到(公平)待遇,不考慮其種族、信仰、膚色或民族血統”。1965年,肯尼迪總統被暗殺後接任的民主黨總統林登·約翰遜(Lyndon B. Johnson 下圖2 picryl)發布了第11246號行政命令,要求政府雇主“不考慮種族、宗教和民族血統進行雇傭”,並“采取平權行動,確保申請人得到就業,雇員在就業期間得到待遇,不分種族、膚色、宗教、性別或民族血統。”
對平權行動的爭論
但這一做法近年來引發了許多爭論,一些人認為平權行動本身具有歧視性 – 在入學錄取和工作職位方麵給予特定族裔優惠照顧,無視或忽視這些人是否達到入學或就職的條件資格。如保守派團體就對教育領域以外的種族意識項目提出了一係列法律挑戰,並威脅要提起訴訟,其中包括律師事務所的多樣性研究金、援助弱勢小企業的聯邦項目以及防止黑人婦女死於分娩的項目。這些保守派團體以公平、自由和權利的名義,利用憲法中民權法條款要求“色盲”,即在招生招工時不考慮其種族、信仰、膚色或民族血統的一視同仁,而不是為減輕奴隸製後代痛苦卻非法歧視白人。這種‘再平權行動’抗爭,似乎獲得越來越多的支持(下圖 npr)。
皮尤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23年的幾項調查顯示,更高比例的美國人不讚成高等教育機構在錄取學生時考慮種族和民族因素(下圖 Pew Research Center)。根據皮尤中心的調查,49%的美國人表示,考慮種族和族裔因素會降低整個錄取過程的公平性,而隻有20%的人表示這會使錄取過程更加公平。在皮尤中心更早的2022年12月的一份調查中,82%的美國成年人表示,大學在決定錄取哪些學生時不應考慮種族或民族,而隻有17%的人表示大學應考慮這一點。對美國人來說,大學招生時更應該考慮諸如高中成績和標準化考試成績,而非其他因素。
大學招生如此,公司招聘時也應該這樣,至少大多數美國人是這樣認為的。根據2019年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項調查,74%的美國成年人表示,在做出招聘和晉升決定時,公司和組織應該隻考慮一個人的資質,即使這會減少多樣性。隻有約四分之一(24%)的人表示,公司和組織除了考慮資格外,還應該考慮個人的種族和民族,以增加多樣性(下圖 Pew Research Center)。
在如何對待平權行動方麵,民主黨與共和黨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分歧。如在皮尤中心2023年春季的調查中,有超過一半的民主黨人和傾向民主黨的獨立人士(54%)讚成在大學/學院做出招生決定時應考慮種族和民族因素。與之對應的是,約四分之三的共和黨人和傾向共和黨的人(74%)不讚成大學錄取時考慮種族和民族因素。70%的共和黨人表示,這會降低程序的公平性。隻有33%的民主黨人認為考慮種族和民族因素會使整個錄取過程更公平(下圖 New York Times)。
有色族裔改變命運
斯坦福大學的兩位經濟學家阿布拉彌茨基(Ran Abramitzky)和普林斯頓大學的布斯坦(Leah Boustan)在2022年出版的一本名為《黃金街道》的書中寫道,“美國夢現在對來自亞洲和拉丁美洲的移民來說和100年前對來自意大利和俄羅斯的移民一樣真實。”根據他們收集的數百萬份稅務申報、人口普查記錄和其他數據數據顯示,近年來以有色族裔為主的移民家庭與以前歐洲白人為主的移民家庭在爬升經濟收入階梯方麵驚人地相似(下圖 Forbes)。
有色族裔新移民與過去的歐洲白人新移民一樣,移民美國後他們自己的貧窮地位通常改變不大。但他們的孩子卻會像之前的第二代白人移民那樣,迅速成長。在一到兩代人的時間,移民家庭就在經濟上趕上了原生(非移民)家庭。盡管近30年來美國的經濟總體乏善可陳,移民及其後代卻一直在攀登社會的階梯。這些有色族裔新移民能夠在一代多的時間就實現他們的美國夢出於多種原因,他們願意搬到經濟強勁的美國州或地區肯定是重要因素之一。
之所以提及有色族裔新移民迅速改變他們的經濟地位,是因為他們改變命運的模式顯然挑戰了保守派有時對新移民的悲觀看法 – 隻會占用社會資源,卻極少為社會作出貢獻。他們的成功也挑戰了自由主義共識的一部分 -- 關於平權行動。的確,平權行動的許多受益人都是來自拉丁美洲、非洲和其他地方的新移民的後代。但是,如果移民家庭比普通美國家庭進步更多,他們需要平權行動嗎?那麽,廢除平權行動究竟會對哪些美國人群體受到傷害?
公平與多樣性
當約翰·F·肯尼迪和林登·約翰遜於20世紀60年代創立平權行動時,他們並不是以多樣性的名義這樣做的。創建平權行動是解決對美國黑人的壓迫(下圖 Northwestern)。這種壓迫一直延續到20世紀的政策,如工作、學校和社區的隔離,以及僅限白人的抵押貸款補貼。約翰遜總統在1965年說,“你不能把一個多年來一直被枷鎖束縛的人解放出來,然後把他帶到比賽的起跑線上,說‘你可以自由地與所有其他人競爭’。
那時美國總人口中的95%是白人或黑人,隻有約5%是亞裔或拉丁裔。1965年新的移民法通過後,包括非白人在內移民激增。平權行動相應擴大到包括亞裔或拉丁裔及其後代。由此,它成為了一個“多樣性和包容性而非種族正義”的項目。於是,進步團體開始使用“有色人種”一詞 。
適當照顧弱勢族裔或群體的做法當然有其論據。因為許多移民,包括以前的愛爾蘭、意大利和猶太移民,確實經曆過歧視。最終,他們的家人大多還是在社會階梯上攀升。阿布拉彌茨基和布斯坦的研究表明,亞裔和西班牙拉丁裔移民也正經曆類似的攀升道路。在許多指標上,他們所有人的表現都明顯好於同樣遭受了數百年壓迫的美國黑人或美洲原住民。於是,就出現了可以理解的這樣一種現象 -- 平權行動的受益者似乎多為非裔族群。對於非裔是平權行動最大受惠族群,美國最高法院非裔傑克遜大法官(Justice Ketanji Brown Jackson)解釋稱(下圖 npr),本族裔專業人士往往能夠更精準地理解和解決同胞的問題:“黑人醫生更有可能準確評估黑人患者的疼痛耐受性,並對他們進行相應的治療(例如,為他們開適量的止痛藥)。對於高危黑人新生兒來說,有一名黑人醫生,嬰兒存活而不是死亡的可能性會增加一倍多。”
有受益者,就有受損者 – 歐裔白人和主要源於東亞和南亞的亞裔(surprise)。受損後自然要反抗。2014年,“公平招生組織”(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起訴哈佛,指控哈佛在招生過程中非法歧視美國亞裔申請者。同年,“公平招生學生組織”還起訴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UNC Chapel Hill),指控該校非法歧視美國白人和亞裔申請者。去年(2023年)6月,最高法院判決“公平招生學生組織”勝訴。由首席大法官羅伯茨(Chief Justice John G. Roberts, Jr. 下圖 SlidePlayer)撰寫的判決書指出,哈佛大學和北卡羅來納大學的平權行動計劃,“不可避免地以負麵方式利用種族,涉及種族成見,並且缺乏有意義的結束時間. ……我們從來沒有允許招生計劃以這種方式運作,今天我們也不會這樣做。”
2024年1月,北卡羅來納大學同意付與 “公平招生組織” 480萬美元,以支付學生爭取公平錄取組織在起訴北卡羅萊納大學和哈佛大學時因招生中考慮種族因素而產生的費用。
平權行動與政治
由民主黨的肯尼迪總統最初發布的反對歧視的行政命令,到後來在民主黨的約翰遜總統任內發展壯大,平權行動得益於民主黨支持和推動。而平權行動的主要受益族群,尤其是非裔美國人,實際上已固化為民主黨基本盤。在選舉中,非裔群體也投桃報李,多投票支持民主黨。拜登總統2020年選舉時,高舉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少數族裔的支持,尤其是副總統哈裏斯(賀錦麗),她本身就是具有非裔和印裔雙重少數民族血統的女性。其實,當時明尼蘇達州的聯邦參議員艾米·克洛布徹(Amy Klobuchar 下圖 kxan)的聲望要遠超哈裏斯。選擇哈裏斯表明,民主黨需要通過候選人的族裔身份才能鞏固原本作為基本盤的非洲裔的尷尬。
民主黨政府的一些政策似乎沒有得到部分少數族裔的理解,如在招生和招工方麵照顧弱勢族裔外,又新增加了豁免學生貸款。自2021年以來,拜登-哈裏斯政府批準的396萬美國人的貸款豁免總額達到1436億美元,包括今年3月21日最新一筆勾銷77700名借款人的58億美元學生貸款債務。在少數族裔第二代靠自身努力爬升社會階梯的同時,拜登-哈裏斯政府慷國家之慨豁免學生貸款,有定向支持特定族裔之嫌,可能疏遠了部分少數族裔的支持度。具體表現為民主黨在有色人種選民中的弱勢加劇,尤其在西班牙裔和亞裔選民中的支持率直線下降。下麵這張圖表將2020年的結果與《紐約時報》/錫耶納學院最近的民意調查結果進行了比較(下圖 NewYorkTimes)。奧巴馬總統任期內從有色人種選民那裏獲得的極高支持率。但2022年中期選舉,民主黨在非白人選民中表現令人失望,共和黨因而在眾議院選舉中贏得了多數。共和黨的民粹主義主張,如貿易限製顯然對工人階級選民,其中包括許多非裔在內的有色族裔,有巨大吸引力。
平權行動的未來
平權行動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受益者當然會毫無保留的予以支持。但有句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平權行動本意是幫助弱勢族裔獲得平等的機會,靠自身努力改變命運。但當政府在支持弱勢族裔獲得了教育和工作機會,並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後,再替這些人支付學習成本,是否有矯枉過正、支持人們躺平之嫌?你讓那些完全靠自己/家庭資助完成學業、在錄取機會和就業機會時沒有獲得任何優先考慮的人情何以堪?那些本就反對平權行動不會認定這是另一種不平等,另一種歧視?拜登總統包括平權行動的政策,將在今年11月的大選中接受考驗。
參考資料
Gramlich, J. (2023). Americans and affirmative action: How the public sees the consideration of race in college admissions, hiring. Pew Research Center. 鏈接 https://www.pewresearch.org/short-reads/2023/06/16/americans-and-affirmative-action-how-the-public-sees-the-consideration-of-race-in-college-admissions-hiring/
Jones, N. H. (2024). The Color Blindness Trap: How a civil rights ideal got hijacked. New York Times. 鏈接 https://www.nytimes.com/2024/03/13/magazine/civil-rights-affirmative-action-colorblind.html?campaign_id=9&emc=edit_nn_20240315&instance_id=117673&nl=the-morning®i_id=126906662&segment_id=160863&te=1&user_id=dee82c3dd83f12489a7a147c539367cb
Leonhardt, D. (2024). What groups need affirmative action? New York Times. 鏈接 https://www.nytimes.com/2024/03/15/briefing/affirmative-action.html